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异源蛋白在植物体内表达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丽华 程智慧 李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简述了利用植物生产异源蛋白的意义 ,从改变调控元件。
关键词 植物生物反应器 异源蛋白 增强表达 调控元件 外源基因表达 重组蛋白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发卡状RNA抑制AKT2基因表达增强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研究
2
作者 翁丹卉 邢辉 邓友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7-807,共1页
关键词 基因特异性 shRNA AKT2 短发卡 卵巢癌细胞 表达增强 SKOV3细胞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TGF-β1和calponin h1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慧 蒋涛 +3 位作者 杨静 赵仲华 张秀荣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 h1)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肾炎模型,提取其肾组织的总蛋白和总RNA。应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 blot、RT...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 h1)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肾炎模型,提取其肾组织的总蛋白和总RNA。应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分别从蛋白和核酸水平检测TGF-β1和calponin h1在肾 炎模型1、3、5、7、14、21、28 d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相互关系。结果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中TGF-β1 的蛋白表达从7天组起明显随时间延长增强,至21 d组达高峰后回落,核酸表达差异不明显;calponin h1的少量 表达见于正常对照组,1、3、5 d组起表达明显增强,7 d组达到最高峰后开始回落,核酸表达的变化趋势则与 TGF-β1的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组织中calponin h1表达增强,并在肾 炎病变早期呈增强趋势,后者与TGF-β1在肾炎早期的增强表达趋势相似。calponin h1可能在肾炎早期发挥抗 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炎 蛋白表达 TGF-β1 大鼠 早期 核酸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调宁蛋白 增强表达 总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溢安对缺氧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万赛英 黎杏群 +3 位作者 梁清华 智屹惠 罗云 张花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脑溢安血清对体外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用脑溢安浸膏连续灌胃3d后,心脏内采血分离出血清;用新生7dSD大鼠脑内分离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移入厌氧培养箱造成... 目的:观察脑溢安血清对体外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用脑溢安浸膏连续灌胃3d后,心脏内采血分离出血清;用新生7dSD大鼠脑内分离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移入厌氧培养箱造成缺氧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及Wersternblotting研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表达。结果:缺氧18h脑溢安组OD值较对照组增高(P<0. 05)。缺氧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增强,脑溢安血清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缺氧可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脑溢安可以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脑溢安对缺氧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蛋白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VEGF蛋白 blotting 脑溢安血清 免疫细胞化学 保护作用机制 厌氧培养箱 缺氧培养 缺氧模型 分离培养 SD大鼠 细胞活性 MTT法 表达增强 缺氧损伤 对照组 心脏内 OD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建忠 郭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1阿片受体在丘脑束旁核痛觉整合和调制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60~280g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大组对照组,即非冠状动脉扎闭(noncor...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1阿片受体在丘脑束旁核痛觉整合和调制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60~280g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大组对照组,即非冠状动脉扎闭(noncoronaryarteryocclusion、C组)组和扎闭冠脉(coronaryarteryocclusion,CAO组)组。每组又分为T1(CAO1h)、T2(CAO3h)、T3(CAO6h)三个时点。对照组仅在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予结扎;CAO各组则扎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预定的时点处死动物,取含有大鼠丘脑束旁核的脑片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检测采用IDA2000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AO后1h、3h、6h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各时点明显增强(P<0.05),对照组各时点表达无明显差异,而CAO组则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表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CAO后6h表达最强(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发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表达增强,μ1阿片受体参与急性心肌缺血伤害性刺激在丘脑束旁核的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mRNA 核神经元 缺血期 表达变化 artery 急性心肌缺血 丘脑束旁核 图像分析系统 阿片受体 左前降支 非冠状动脉 CAO 半定量分析 伤害性刺激 对照组 不同时间 SD大鼠 原位杂交 缺血时间 表达增强 时点 开胸后 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修复中胶原Ⅰ的表达和胰腺细胞的修复
6
作者 张春霞 李非 +2 位作者 张雁 张淑文 崔叶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修复中胶原Ⅰ的表达和胰腺细胞的修复。方法 将NIHswiss小鼠分为2 组:盐水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组。急性胰腺炎诱导采用蛙皮素腹腔注射,用常规病理评价胰腺的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原Ⅰ的表达;流式细...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修复中胶原Ⅰ的表达和胰腺细胞的修复。方法 将NIHswiss小鼠分为2 组:盐水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组。急性胰腺炎诱导采用蛙皮素腹腔注射,用常规病理评价胰腺的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原Ⅰ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生状态。结果 蛙皮素腹腔注射可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组小鼠诱导后8 h胰腺组织损伤最严重,至第7天时组织损伤基本恢复正常。AP时胶原Ⅰ的表达增强。AP诱导后细胞增生状态分3个时期:早期的增生活跃期、中期的增生抑制期和后期的高增生状态。结论 AP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机体可自行修复损伤。AP机体修复过程中,纤维化修复占重要地位,胶原Ⅰ表达升高;胰腺细胞增生在修复中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细胞 胶原Ⅰ 急性胰腺炎(A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增生 腹腔注射 组织损伤 自限性疾病 炎症程度 表达增强 增生抑制 自行修复 修复过程 蛙皮素 对照组 小鼠 状态 活跃期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脂质过氧化对前胶原Ⅰ、ⅢmRNA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张洁 倪培华 李继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对前胶原Ⅰ、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制备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并在第20、22周分批处死,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前胶原Ⅰ、ⅢmRNA的表达,测定血清和肝组织... 目的探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对前胶原Ⅰ、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制备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并在第20、22周分批处死,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前胶原Ⅰ、ⅢmRNA的表达,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酰二醛(MDA)含量,并行肝组织学改变的观察。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明显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并伴有程度不同的纤维化,在第22周肝组织前胶原Ⅰ、Ⅲ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和肝脏MDA含量,模型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第22周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与肝组织前胶原Ⅰ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8,P<0.01;r=0.66,P<0.01),与前胶原ⅢmRNA无相关性。结论NASH肝纤维化程度与前胶原Ⅰ、ⅢmRNA表达增强相一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对前胶原Ⅰ表达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MRNA表达 胶原Ⅰ 定量RT-PCR检测 ⅢmRNA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脂质过氧化反应 正常对照组 肝纤维化程度 肝组织 丙二酰二醛 组织学改变 MDA含量 形成过程 高脂饮食 炎症坏死 脂肪变性 表达模型 NASH 表达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8
作者 麦友刚 林素暇 +1 位作者 吴燕云 苏浩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兔32只,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11b、...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兔32只,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粘附分子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E组CD11b、CD18,ICAM-1、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缺血2h即见表达增强,在24h达到高峰,48h时稍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兔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脑细胞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增强,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粘附分子表达 新生兔 粘附分子VCAM-1 中性粒细胞CD11b 细胞粘附分子 ICAM-1 血管内皮细胞 CD18 病理生理过程 表达增强 左颈总动脉 HIE 对照组 低氧状态 模型制作 细胞表面 24h 脑组织 高水平 显著性 脑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对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YPS-062积累L-丝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苑亮 张晓梅 +2 位作者 窦文芳 许泓瑜 许正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1-217,共7页
为阐明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ADC合成酶)在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YPS-062体内积累L-丝氨酸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叉PCR以及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叶酸途径关键酶ADC合成酶的编码基因pabAB,构建了叶酸缺陷型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 为阐明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ADC合成酶)在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YPS-062体内积累L-丝氨酸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叉PCR以及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叶酸途径关键酶ADC合成酶的编码基因pabAB,构建了叶酸缺陷型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YPS-062△pabAB,同时构建pabAB基因增强表达重组菌C.glutamicum SYPS-062(pJC I-pabAB)。分别考察了ADC合成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对L-丝氨酸降解途径关键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的影响以及其对L-丝氨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增强表达基因pabAB重组菌的ADC合成酶的酶活力提高了33%,SHMT酶的酶活力提高了30%,其最大比生长速率(μ_m)提高了48%,单位细胞产酸率(Yp/x)降低了36.2%;而敲除基因pabAB重组菌的ADC合成酶的酶活力降低了61%。SHMT酶的酶活力降低了20%,最大比生长速率降低了32%,单位细胞产酸率提高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bAB基因 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增强表达 ADC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F0497家族成员At2g39530基因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的研究
10
作者 柏锡 刘欣 +4 位作者 翟红 朱延明 才华 纪巍 罗晓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9-144,F0003,共7页
UPF0497(Uncharacteristic protein family 0497)是一个功能未知的膜蛋白家族,近期研究表明,该家族5个成员与拟南芥凯氏带的形成有关。研究对UPF0497家族成员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家族两个成员(At2g39530和At2g03700)启动子序列中... UPF0497(Uncharacteristic protein family 0497)是一个功能未知的膜蛋白家族,近期研究表明,该家族5个成员与拟南芥凯氏带的形成有关。研究对UPF0497家族成员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家族两个成员(At2g39530和At2g03700)启动子序列中具有DRE顺式作用元件,推测该蛋白家族成员可能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选取At2g39530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t2g39530是一种根增强性表达并且存在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蛋白,以ABA非依赖途径对非生物胁迫产生响应。这一结果为研究UPF0497家族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F0497家族 膜蛋白 胁迫响应 增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1
11
作者 钱红岗 焦楚杰 +1 位作者 赖俊 胡蝶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128,131,共5页
结合全计算法与绝对体积法,引入高强度混凝土水胶比的算法,进行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配合比的计算,得出设计强度等级RPC100与RPC120的配合比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天然河砂取代传统的石英砂,制备出满足强度要求的RPC。测试了RPC的28... 结合全计算法与绝对体积法,引入高强度混凝土水胶比的算法,进行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配合比的计算,得出设计强度等级RPC100与RPC120的配合比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天然河砂取代传统的石英砂,制备出满足强度要求的RPC。测试了RPC的28、56 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分析了养护龄期、养护条件、钢纤维体积率(V_f)对强度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对试验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钢纤维增强效应的表达式。结果表明:V_f在0~3%之间时,RPC强度随着Vf的增大而提高,其中以劈裂抗拉强度提高最显著。V_f在0~2%时,劈裂抗拉强度提高较快,超过2%后增幅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配合比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增强效应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Net-CrowdDet的密集行人检测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文静 何宁 +1 位作者 刘圣杰 于海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96-204,共9页
行人检测在自动驾驶、客流量统计、智能监控等很多领域被应用。这些场景中行人大多是密集的,存在多尺度、多姿态和遮挡等问题,使得目前的密集行人检测算法存在检测精度较低、漏检率较高等问题。基于ResNet-50-FPN的CrowdDet算法可以解... 行人检测在自动驾驶、客流量统计、智能监控等很多领域被应用。这些场景中行人大多是密集的,存在多尺度、多姿态和遮挡等问题,使得目前的密集行人检测算法存在检测精度较低、漏检率较高等问题。基于ResNet-50-FPN的CrowdDet算法可以解决密集遮挡问题,在CrowdHuman数据集上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以此为基线检测器,提出了改进算法。该算法包含两个模块,即BoINet(bottleneck involution network)的骨干网络和DHCDet(doublehead CrowdDet)的稀疏检测头部。与只使用了具有局域性和学习到静态参数的卷积的基线ResNet不同,BoINet将能够远距离交互的Involution动态卷积纳入到提取特征的任务中,增强行人特征的表达能力;DHCDet使用了DoubleHead结构改进CrowdDet算法,并将Double-Head中的自注意力机制NL(non-local)替换为SNL(spectral non-local),进一步提升检测器的分类与回归的性能。该改进方法在CrowdHuman数据集上AP为91.15%,MR-2为39.74%,同时JI为83.60%,取得了比基线检测器更好的检测精度和更低的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行人检测 增强特征表达 BoINet 提升分类回归性能 DHCD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