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的TMS-MEP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侯鹏飞 蒋曼丽 +3 位作者 任粹萍 冯爱君 许友清 陈先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83-1886,共4页
运用经颅磁刺激(TMS)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相关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幅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研究对象为偏侧(右侧)肢体运动障碍为主的早期PD患者(PD组)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0例。与对侧肢体静止状态下比较,对... 运用经颅磁刺激(TMS)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相关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幅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研究对象为偏侧(右侧)肢体运动障碍为主的早期PD患者(PD组)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0例。与对侧肢体静止状态下比较,对侧肢体用力握拳时两组拇短展肌MEP波幅均增大,且其增幅随着握拳力量增大而增大。TMS阈强度刺激,在20%、40%、60%左手最大握力(MVC)握拳时PD组对侧肢体用力握拳时MEP幅度/静止状态下MEP幅度(AMPa/AM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PD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可能与相应运动皮层兴奋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肌强直 增强现象 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有机电致发光中Tb(Ⅲ)对Eu(Ⅲ)的发光增强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东旭 李文连 +4 位作者 洪自若 梁春军 赵丹 彭俊彪 刘星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0-371,共2页
1引言稀土有机配合物,特别是铕和铽的配合物,以其独特的荧光性能在生物免疫荧光分析、痕量元素分析、临床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1].而在近年研究热点之一的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铕和铽的窄带发射特性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1引言稀土有机配合物,特别是铕和铽的配合物,以其独特的荧光性能在生物免疫荧光分析、痕量元素分析、临床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1].而在近年研究热点之一的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铕和铽的窄带发射特性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多种配合物被用于这一领域[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发光增强现象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TEC日落阶段涨落异常增强现象研究
3
作者 陈志宇 张东和 肖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1,共8页
重点报道了一种TEC伪距观测量的夜间抖动异常现象,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观测特征,指出了夜间GPS伪距观测量的异常抖动,特别足日落后时段GPS伪距观测量的散开十分严重的现象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在考察了周围环境之后初步排除了这种现象是由... 重点报道了一种TEC伪距观测量的夜间抖动异常现象,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观测特征,指出了夜间GPS伪距观测量的异常抖动,特别足日落后时段GPS伪距观测量的散开十分严重的现象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在考察了周围环境之后初步排除了这种现象是由周围地物引起的可能性,而进一步与电离层不均匀体(spread-F)的特征,特别是它发生率最大的地方时进行比较,认为这是一种电离层效应,由大尺度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造成的散射很可能是这种夜间散开的主要原因.木文仪就单站GPS观测资料认证了这种夜间强烈抖动的存在,分析了北京上空电离层中发生的不均匀体或各种扰动对GPS信号的可能影响及其观测特征,指出了夜间GPS伪距观测量的异常抖动,特别是日落后时段GPS伪距观测量的散开十分严重的现象,可以用于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研究.由于GPS没备比较简便、数据量大、精度高、适用于各种环境等特点,我们发展的单站GPS数据分析方法可能会对研究电离层TEC夜问涨落异常增加现象,包括地域、时间上的统计特性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落阶段 涨落异常 增强现象 电离层不规则结构 GPS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增强局部最优处理器信噪比增益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薛绪册 闵现景 段法兵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0,共5页
在弱信号情况下,一种易于实现且性能渐近于Neyman-Pearson处理器的结构称为局部最优处理器。利用分叉噪声构造了一类局部最优处理器,证实了这类处理器对于非零噪声强度具有最大输出输入信噪比增益,即局部最优处理器性能的噪声增强现象。
关键词 噪声增强现象 广义高斯噪声 局部最优处理器 信噪比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CdS核/壳型纳米晶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舒曼 徐征 +1 位作者 H.Wageh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8-911,共4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制备了CdSe CdS核 壳型纳米晶。用光吸收谱 (Abs)、光致发光谱 (PL)及光致发光激发谱 (PLE)研究了CdS壳层对CdSe纳米晶电子结构 ,从而对其吸收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根据PL和PLE的结果以及带边激子精细结构的计算结果 ...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制备了CdSe CdS核 壳型纳米晶。用光吸收谱 (Abs)、光致发光谱 (PL)及光致发光激发谱 (PLE)研究了CdS壳层对CdSe纳米晶电子结构 ,从而对其吸收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根据PL和PLE的结果以及带边激子精细结构的计算结果 ,我们用尺寸很小的纳米晶中所形成的基激缔合物解释了PL光谱与吸收边之间较大的Stokes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Cds 核/壳型纳米晶 光谱特性 发光增强现象 硫代镉 硒化镉 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细菌视紫红质薄膜光谱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文正 侯洵 +3 位作者 陈烽 冯晓强 杨青 李宝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11-913,共3页
细菌视紫红质 (Bacteriorhodopsin ,简称BR)是嗜盐菌细胞膜内的一种光敏蛋白质。BR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循环特性和光致变色特性 ,在光信息处理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紫外 可见光光纤光谱仪测试野生型细菌视紫红质 (BRWT)在... 细菌视紫红质 (Bacteriorhodopsin ,简称BR)是嗜盐菌细胞膜内的一种光敏蛋白质。BR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循环特性和光致变色特性 ,在光信息处理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紫外 可见光光纤光谱仪测试野生型细菌视紫红质 (BRWT)在经过 5 32nm的YAG激光的泵浦激励后 ,薄膜对探测光的吸收光谱变化情况来着重讨论BRWT的光谱响应特性。采用的样品基态 (B态 )最大吸收波长均为 5 6 2nm ,光密度分别为OD(WT1) 562nm=2 0 4 ,OD(WT2 ) 562nm =1 37。实验结果表明 ,在 5 5 0~ 6 5 0nm波长范围内 ,两个BRWT分子膜对探测光随着探测时间的延长均出现吸收增强的现象。利用双e指数曲线拟合方法分析出 5 5 0~ 6 5 0nm吸收增强的变化过程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 ,其对应的时间常数BRWT1分别约为 11ms和 6 0s ,BRWT2 分别约为 2 4ms和 3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 薄膜 光谱响应 吸收增强现象 光敏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掺硅衬底片的内吸除效应
7
作者 张红娣 郝秋艳 +3 位作者 张建峰 张建强 李养贤 刘彩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1-783,共3页
本文研究了重掺p型(B)和重掺n型(P、As、Sb)硅单晶的内吸除效应。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经过改进的内吸杂(IG)处理后,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片都出现了氧沉淀增强现象,但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中氧沉淀形态不同。且发现砷增强了硅片近... 本文研究了重掺p型(B)和重掺n型(P、As、Sb)硅单晶的内吸除效应。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经过改进的内吸杂(IG)处理后,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片都出现了氧沉淀增强现象,但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中氧沉淀形态不同。且发现砷增强了硅片近表层区氧的外扩散。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清洁区宽度不同,重掺硼硅片的清洁区最窄,重掺砷的最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掺杂硅单晶 热处理 内吸除效应 氧沉淀增强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材料
8
《中国光学》 EI CAS 1999年第6期60-61,共2页
O482.31 99063916在有机电致发光中Tb(Ⅲ)对Eu(Ⅲ)的发光增强现象=Enhanced 1uminescence and energy transferof Eu(Ⅲ)by Tb(Ⅲ)in photoluminescenceand electroluminescence[刊,中]/赵东旭,李文连,洪自若,梁春军,赵丹,彭俊彪,刘星元... O482.31 99063916在有机电致发光中Tb(Ⅲ)对Eu(Ⅲ)的发光增强现象=Enhanced 1uminescence and energy transferof Eu(Ⅲ)by Tb(Ⅲ)in photoluminescenceand electroluminescence[刊,中]/赵东旭,李文连,洪自若,梁春军,赵丹,彭俊彪,刘星元(中科院长春物理所.吉林,长春(130021))∥发光学报.—1998,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 发光增强现象 有效载流子形成过程 中科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 发光学 激子发光 长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