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组织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薛晖 石振海 李克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利用新型、高效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制品,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解释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中炭纤维损伤的形...  利用新型、高效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制品,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解释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中炭纤维损伤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作为增强体相的短切炭纤维和焦炭颗粒与基体炭之间独特的界面结构模型。研究还表明:复合材料中明显存在着基体相和颗粒相。基体相的显微结构不仅呈层片状,而且层片状的结构好像数层桔子皮,将颗粒相包裹起来,这种"桔皮包裹"式的结构与炭纤维表面的POG结构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炭纤维 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 组织特征 微观结构 馍压半炭化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薛晖 李克智 付业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2,共7页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简称SCFRC)。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对SCFRC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简称SCFRC)。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对SCFRC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短切炭纤维对SCFRC材料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当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由0%增大到11.8%时,SCFRC材料的力学性能随之呈线性增加;短切炭纤维增强SCFRC材料的机制主要有裂纹偏转效应、桥联效应以及脱粘和拔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c/c复合材料 短切炭纤维 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中频涡流C扫描成像检测
3
作者 王楠 何存富 +2 位作者 刘秀成 梁雪斌 李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7-907,共11页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化成像。基于成像结果,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对缺陷面积进行重构,通过分析不同阈值对重构效果的影响以实现涡流对分层缺陷面积检测精度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缺陷埋深与不同方向涡流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涡流对板内分层缺陷深度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中频(小于1 MHz)涡流C扫描成像系统可以实现CFRP板内最小直径5 mm、埋深0.5 mm分层缺陷的三维成像与定量评估。研究工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分层缺陷 涡流 c扫描成像 缺陷面积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沥青基ACNT/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 巩前明 +3 位作者 张正宜 梁吉 黄启忠 黄伯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55-1760,共6页
以超长定向碳纳米管(ACNTs)阵列为骨架,中温煤焦油沥青为浸渍剂,采用浸渍-炭化工艺经过一个循环制备了密度约为1.25g·cm-3的沥青基定向碳纳米管/炭(ACNT/C)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偏光金相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 以超长定向碳纳米管(ACNTs)阵列为骨架,中温煤焦油沥青为浸渍剂,采用浸渍-炭化工艺经过一个循环制备了密度约为1.25g·cm-3的沥青基定向碳纳米管/炭(ACNT/C)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偏光金相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XRD)和Raman光谱分析对这种新型纳米炭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CNT/C中沥青炭为明显的各向异性组织,以碳纳米管为核心形成了非常细密的流线型层片结构,具有较高的晶化程度。采用热失重分析(TGA)方法考察了材料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能,发现ACNT/C纳米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热失重初始温度比相同工艺条件下,以炭纤维为骨架制备的密度相近的炭/炭(C/C)复合材料提高了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碳纳米管 沥青 c/c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TiB_2增强B_4C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反应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硕 温广武 +1 位作者 雷廷权 周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本文采用原位生成法设计了SiC TiB2 B4C和Al2 O3 TiB2 B4C两种新型多元颗粒增强B4C复合材料。根据原位反应生成TiB2 增强相的组织设计思路 ,通过计算反应生成焓ΔH和自由能ΔG的热力学数据 ,证明了原位反应制备所设计材料的可行性。... 本文采用原位生成法设计了SiC TiB2 B4C和Al2 O3 TiB2 B4C两种新型多元颗粒增强B4C复合材料。根据原位反应生成TiB2 增强相的组织设计思路 ,通过计算反应生成焓ΔH和自由能ΔG的热力学数据 ,证明了原位反应制备所设计材料的可行性。经研究原位反应过程 ,发现原位反应经过若干不稳定中间相的过程 ,最终形成预期设计的多元增强相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成 TIB2 增强 B4c复合材料 反应热力学 原位反应 碳化硼 硼化钛 陶瓷 组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0,3,共4页
使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单边缺口梁弯曲法,研究了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体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较强的光学活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使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单边缺口梁弯曲法,研究了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体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较强的光学活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择优取向度很高,基体/纤维的界面为"裂纹型"界面。材料特有的微观结构可以提高其断裂韧性,在载荷-位移曲线中表现为载荷先下降后仍继续增大,而后为台阶式下降。材料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断裂韧性达到12.29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胶丝基碳布增强C/C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崇俊 马伯信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6,共7页
采用黏胶丝基碳布进行了二维层板C/C复合材料研究。和PAN基碳布进行对比,分别从碳纤维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碳布物理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炭化过程残余热应力模拟、C/C复合材料力学和热物理性能表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 采用黏胶丝基碳布进行了二维层板C/C复合材料研究。和PAN基碳布进行对比,分别从碳纤维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碳布物理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炭化过程残余热应力模拟、C/C复合材料力学和热物理性能表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 200℃处理的黏胶丝基碳纤维是非石墨化结构;纤维横断面呈腰子形,碳布纬向纱弯曲。黏胶丝基碳纤维的密度仅1.39 g/cm^3;拉伸模量很低,约50 GPa。炭化过程研究表明,黏胶丝基碳纤维轴向具有持续的正的线膨胀行为,在炭化初期与酚醛树脂的膨胀行为相一致;黏胶丝基碳布增强树脂基材料在800℃的面内自由热应变是PAN基材料的1/8;模拟的炭化过程热应力是PAN基材料的1/60。黏胶丝基C/C层板材料的层剪强度高于PAN基C/C复合材料,达到16.2 MPa;其拉伸强度为46.6 MPa,弯曲强度高达95.5 MPa,拉伸模量与弯曲模量基本一致,约10 GPa。黏胶丝基C/C复合材料在800℃的热导率是6.48 W/(m·K),与PAN基C/C复合材料非常接近;在800℃的线膨胀系数是2.18×10^(-6)/ K,远高于PAN基C/C复合材料的-0.387×10^(-6)/K。总之,黏胶丝基碳纤维由于其表粗糙度大、碳布纬向纱弯曲、极低的拉伸模量、正的轴向线膨胀系数,因而C/C复合材料层剪强度高,成型工艺中热应力低,较PAN基碳纤维更适合于研制不分层的二维C/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黏胶丝碳纤维 c/c复合材料 炭化 层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乐民 李贺军 董静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对采用液相浸渍 -碳化工艺、在不同碳化压力条件下 (0 .1MPa、40MPa、80MPa和 10 0MPa)制备的 2D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进行了研究 ,发现制件密度与浸渍 -碳化工艺循环次数联系 ,并提出了复合材料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该表... 对采用液相浸渍 -碳化工艺、在不同碳化压力条件下 (0 .1MPa、40MPa、80MPa和 10 0MPa)制备的 2D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进行了研究 ,发现制件密度与浸渍 -碳化工艺循环次数联系 ,并提出了复合材料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该表达式可以用来对复合材料制件的密度进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规律 密度 c/c复合材料 沥青复合材料 液相浸渍-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刀用W_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分析
9
作者 姜小丽 吴贵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62-164,共3页
利用直流电弧原位冶金技术制备W_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通过物相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车刀用W_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WC、W_2C和(Fe,Ni),花状枝晶含有大量的C和W... 利用直流电弧原位冶金技术制备W_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通过物相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车刀用W_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WC、W_2C和(Fe,Ni),花状枝晶含有大量的C和W,是固溶了Cr的W_2C;Fe基固溶体与M_7C_3共同构成的菊状共晶结构。W_2C颗粒增强以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为248.3 MPa、188.6 MPa和12.8%,硬度为61.8 HB。复合材料拉伸断口存在少量撕裂棱以及大量韧窝结构,呈现微孔聚集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复合材料 W2c颗粒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ZrC复相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倩玮 陈意高 +1 位作者 崔红 吴小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SiC-ZrC复相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与单一陶瓷相改性C/C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基本相同,但SiC-ZrC复相陶瓷具有耐高温、温域宽(1600~2500℃)、抗氧化、工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测试和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 SiC-ZrC复相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与单一陶瓷相改性C/C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基本相同,但SiC-ZrC复相陶瓷具有耐高温、温域宽(1600~2500℃)、抗氧化、工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测试和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能够有效填补目前高温段热防护材料的空缺,因此已经成为C/C复合材料基体掺杂改性的重要选择,在航天飞行器防热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针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从制备工艺、结构特征以及性能特点三个方面综述了C/C-SiC-ZrC复合材料当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工程应用C/C-SiC-ZrC防热材料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Sic-Zrc复相陶瓷 体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陶瓷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热制造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国庆 原梅妮 +3 位作者 侯红亮 曲海涛 赵冰 李殊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123,共7页
以连续陶瓷Si C纤维和TA2箔材为原材料,采用箔-纤维-箔方法,通过真空热制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参数的连续陶瓷Si 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制备态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 以连续陶瓷Si C纤维和TA2箔材为原材料,采用箔-纤维-箔方法,通过真空热制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参数的连续陶瓷Si 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制备态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真空热制造工艺参数为900℃/30 min/45 MPa时,复合材料增强体陶瓷Si C纤维与韧性基体Ti实现了理想冶金结合,Si C纤维以层状形式等距均匀分布于基体材料中,纤维轴向间距为200μm,复合材料体积分数为36.82%,陶瓷Si C纤维与基体Ti金属界面层厚度为0.8μm,界面处C元素呈抛物线分布,Si元素和Ti元素分别呈单向递减和单向递增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纤维-箔法 TI复合材料 陶瓷Si c纤维 热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C/SiC-ZrC复合材料热化学烧蚀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川电 陈涛 +1 位作者 段振岩 刘凤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8,共7页
基于C/Si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制备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满足高超音速飞行器对热防护系统材料所需更高要求的有效途径。基于热化学平衡理论构建了C/SiC-ZrC复合材料的烧蚀模型,选取文献中相同制备方式下两组不同体积分数的C/SiC-ZrC复... 基于C/Si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制备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满足高超音速飞行器对热防护系统材料所需更高要求的有效途径。基于热化学平衡理论构建了C/SiC-ZrC复合材料的烧蚀模型,选取文献中相同制备方式下两组不同体积分数的C/SiC-ZrC复合材料,并利用MATLAB计算出两组材料的无量纲烧蚀率,然后在COMSOL多物理场分析软件中建立数值仿真,将仿真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分别为8.7%~16.9%和1.05%~11.07%,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c复合材料 体改性 烧蚀 热化学平衡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压力对沥青成焦形貌及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浸渍增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巩前明 黄启忠 +3 位作者 黄伯云 吴凤秋 陈腾飞 张福勤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3-28,共6页
将武钢中温沥青和太钢高温沥青在不同压力下炭化 ,进一步对所得沥青焦进行了高温热处理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沥青焦形貌。结果表明 :低压炭化时 ,沥青焦体积密度小 ,疏松、多大孔 ,主要为流线区域型各向异性... 将武钢中温沥青和太钢高温沥青在不同压力下炭化 ,进一步对所得沥青焦进行了高温热处理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沥青焦形貌。结果表明 :低压炭化时 ,沥青焦体积密度小 ,疏松、多大孔 ,主要为流线区域型各向异性结构 ;高压炭化时 ,沥青焦体积密度明显变大 ,孔变小且均匀分布 ,主要为小区域型和细镶嵌型各向异性显微结构。考察了不同炭化压力对浸渍增密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的增密效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 ,对整个沥青而言的宏观残炭率明显高于只针对样品而言的实际残炭率 ,因此有必要进行高压浸渍 /炭化实现快速增密。利用XRD和显微硬度测试仪检测了不同炭化压力所得沥青焦热处理后的石墨化度和显微硬度 ,发现高压下形成的沥青炭更难于石墨化 ,但石墨化度与显微硬度和热处理后的粗糙层 (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压力 沥青成焦 形貌 增密效果 航空刹车 材料 炭化 石墨化 浸渍 c/c复合材料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V_8C_7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
14
作者 韩勇 孙长飞 +3 位作者 许云华 徐英鸽 王亮亮 胡珊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共3页
采用铸造-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V8C7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试样,并用SEM、XRD等方法,观察分析了其组织形貌,用TUKON2100型显微硬度计测量了其硬度,用ML-100磨料磨损试验机进行了不同载荷下的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V8C7颗粒增强... 采用铸造-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V8C7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试样,并用SEM、XRD等方法,观察分析了其组织形貌,用TUKON2100型显微硬度计测量了其硬度,用ML-100磨料磨损试验机进行了不同载荷下的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V8C7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试样的最大显微硬度是2333HV0.05;在室温条件下,当载荷为15N时,其平均耐磨性约是灰铸铁的13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铁基体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V8c7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GH3128钎焊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冯贞伟 高腾飞 +3 位作者 邵天威 郭伟 朱颖 曲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08,118,共4页
在连接温度为1 170℃、保温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采用BNi2钎料对C/C复合材料和GH3128进行真空钎焊.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接头的界面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Cr原子向C/C复合材料侧聚集,并与C原... 在连接温度为1 170℃、保温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采用BNi2钎料对C/C复合材料和GH3128进行真空钎焊.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接头的界面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Cr原子向C/C复合材料侧聚集,并与C原子发生反应生成Cr3C2,改善了BNi2钎料对C/C复合材料的润湿性,从而实现了C/C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GH3128的良好结合;C/C复合材料/BNi2/GH3128钎焊接头区域生成Cr3C2,MC,M3Ni2Si,Cr7C3,MB等反应产物.接头的断裂位置发生在靠近C/C复合材料的焊缝区域,接头的抗剪强度为2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高温合金 真空钎焊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强体C/C复合材料韧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文 嵇阿琳 +3 位作者 李铁虎 刘建军 张晓虎 庞立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1-454,459,共5页
研究了编织C/C复合材料、针刺C/C复合材料和毡基C/C复合材料室温、高温的断裂韧性,以及3种不同增强体C/C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研究发现,C/C复合材料的高温断裂韧性高于室温,其中针刺C/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最高。编织C/C复合材料的抗... 研究了编织C/C复合材料、针刺C/C复合材料和毡基C/C复合材料室温、高温的断裂韧性,以及3种不同增强体C/C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研究发现,C/C复合材料的高温断裂韧性高于室温,其中针刺C/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最高。编织C/C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表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针刺C/C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优于毡基C/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编织 针刺 断裂韧性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星 崔红 闫联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24,29,共4页
基体改性是对C/C复合材料进行氧化防护的主要措施之一。综合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报道,重点介绍了3种基体改性方法,指出基体置换法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而SiC陶瓷是比较理想的置换炭基体的材料。综述了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先驱体转化法(P... 基体改性是对C/C复合材料进行氧化防护的主要措施之一。综合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报道,重点介绍了3种基体改性方法,指出基体置换法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而SiC陶瓷是比较理想的置换炭基体的材料。综述了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先驱体转化法(PIP)和液相渗硅法(LSI)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优点及其不足。对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 体改性 SIc陶瓷 c/c-SI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ZrB_2-SiC基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氧化机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馨爽 陈招科 +3 位作者 熊翔 张天助 孙威 王雅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0-1678,共11页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高温富氧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Si_3N_4、MoSi_2、TaC等添加剂的ZrB_2-SiC基多层复合陶瓷涂层。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分析...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高温富氧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Si_3N_4、MoSi_2、TaC等添加剂的ZrB_2-SiC基多层复合陶瓷涂层。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分析讨论涂层在900和1500℃的等温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利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ZrB_2-SiC基复合陶瓷涂层整体厚度约为200μm。Si3N4、MoSi_2可很好地促进ZrB_2-SiC基氧阻挡层的高温烧结,使涂层致密化,并提高涂层在900℃的抗氧化性能;与之相比,TaC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致密化作用,对涂层在900℃时抗氧化性能的提高有限。在900℃时,ZrB_2-SiC基陶瓷涂层的氧化过程主要受氧在涂层孔隙等缺陷中的扩散所控制,添加剂主要通过改变涂层的致密化程度来影响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在1500℃氧化过程中,涂层抗氧化性能恶化,但致密的化学气相沉积SiC封填层的引入可显著改善涂层在1500℃时的抗氧化性能,涂层表面生成了完整的含有ZrO_2和ZrSiO_4等高熔点颗粒的SiO_2玻璃态氧化膜,为基体提供有效的氧化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ZR B2-Si c涂层 添加剂 抗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聚乳酸(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I) 被引量:15
19
作者 周福刚 董向红 +2 位作者 万怡灶 王玉林 王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6-18,共3页
对新型骨折内固定材料碳纤维增强聚乳酸 ( 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重点研究了纤维体积分数 ( Vf)和硝酸表面处理对 C/PL 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 ,随着 Vf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 对新型骨折内固定材料碳纤维增强聚乳酸 ( 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重点研究了纤维体积分数 ( Vf)和硝酸表面处理对 C/PL 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 ,随着 Vf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先增加 ,达峰值后又减小。硝酸表面处理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 ,从而使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骨折内固定材料 c/P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工艺制备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克智 张秀莲 张守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5,共5页
以模压工艺为主线,综述了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特点及其组织和性能;介绍了国内外不连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短纤维增强 连续纤维增强 模压工艺 制备 性能 工艺特点 研究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