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与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靖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究对肺动脉栓塞诊断时应用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MRPP)与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MRPA)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MRPP组和MRP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究对肺动脉栓塞诊断时应用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MRPP)与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MRPA)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MRPP组和MRP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对应检查的检查结果。结果 MRP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12%,高于MRPP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与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均可对肺动脉栓塞情况作出诊断,但是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的准确率更高,因此推荐临床优先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 增强核磁共振动脉造影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庞宇菲 梁宁 常银江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13-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扫描、灌注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增强CT扫描及灌注成像参数,ROC分析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术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5例NSCLC患者中Ⅰ期74例(59.20%),Ⅱ期51例(40.80%);出现淋巴结转移27例(21.60%),未出现淋巴结转移98例(78.40%)。Ⅱ期患者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Ⅰ期,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未转移患者,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评估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的AUC为0.964(95%CI:0.937~0.991,P<0.001),特异度为0.843,灵敏度为0.946;评估NSCLC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的AUC为0.954(95%CI:0.912~0.995,P<0.001),特异度为0.926,灵敏度为0.878。结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灌注成像 淋巴结转移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林焕杰 赵继泉 +2 位作者 朱新进 欧卫谦 杨侃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后行三维(3D)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对比病变形态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PWI联合DCE对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34例;DCE-MR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0例,良性病变患者26例,病变检出率75.41%;PW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27例,病变检出率78.69%。乳腺早期良性病变形态以类圆形(76.5%)、边缘以光滑(70.6%)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形态以分叶形(63.0%)、边缘以毛刺征(59.3%)为主;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DCE-MRI扫描形态学特征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557、37.459,P=0.000、0.000)。乳腺早期良性病变TIC形态以Ⅰ型(61.8%)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TIC形态以Ⅲ型(77.8%)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852,P=0.000);22例(81.5%)恶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28例(82.4%)良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148,P=0.000)。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DCE-MRI、PWI单一诊断更高(P<0.05)。结论 3.0 T超导型MRI PWI联合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灌注加权成像(PWI)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 乳腺疾病 良恶性 早期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0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性和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进行病...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性和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分为良性肺结节组(32例)和恶性肺结节组(36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然后对比其CT灌注参数值、平扫CT值及增强扫描CT值。结果:与良性肺结节组患者相比,恶性肺结节组患者的BF值、BV值、PS值及MTT值均较高,P <0.05。两组患者的平扫CT值相比,P>0.05。在进行增强扫描的第30s,恶性肺结节组患者的CT值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组患者,P <0.05。在进行增强扫描的第60s、第120s、第180s,两组患者的CT值相比,P>0.05。结论 :对SPN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快速、准确地诊断其肺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结节 良性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兆渤 金恩浩 +2 位作者 李良 魏苑柔 岳琳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SPN患者32例,其中恶性25例、良性7例。均采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技术进行容积扫描,记录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 目的探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SPN患者32例,其中恶性25例、良性7例。均采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技术进行容积扫描,记录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计算血流灌注指数(PI);绘制病灶时间-密度(TDC)曲线,计算左心房达峰时间(LA-TTP)前后上升曲线斜率及病灶总体曲线斜率。结果良、恶性SPN的BF、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SPN的LA-TTP前方曲线最大斜率、LA-TTP后方曲线最大斜率、总体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可根据320排CT双入口灌注技术测量的BF、PI及LA-TTP前后上升曲线斜率、病灶总体曲线斜率评价良恶性SPN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结节 体层摄影技术 320排CT 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应用碘剂的副反应预防及护理
6
作者 周丽凤 寿伟信 何小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3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碘剂用量 反应预防 护理要点 大剂量 副反应发生率 增强CT扫描 脑血管成像 螺旋CT 三维成像 灌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