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干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梁馨文 韩亚兵 +4 位作者 王世林 潘玮敏 蒋应鹏 魏晓宇 黄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BFR)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招募西安体育学院FAI大学生40例,随机分为高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HI-PJT, n=14)组、低强度增强式跳...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BFR)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招募西安体育学院FAI大学生40例,随机分为高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HI-PJT, n=14)组、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 n=13)组和LI-PJT+BFR组(n=13),各组完成相应的干预训练,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无线遥感表面肌电测试仪测量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头、臀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IC)和单腿下落(SLL)时肌电均方根值(RMS),采用Y平衡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除LI-PJT组腓骨长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MVIC和RMS,LI-PJT+BFR组腓骨长肌RMS外,各组其余肌肉MVIC和RMS均较干预前提高(t> 2.218, P <0.05);3组中,除腓骨长肌外,LIPJT组各肌肉MVIC和RMS均最低(F> 3.262, P <0.05);各组Y平衡各方向评分和综合分均提高(t> 2.485,P <0.05),3组中LI-PJT组最低(F> 5.042, P <0.05);各组CAIT评分显著改善(t> 5.227, P <0.001),3组中LI-PJT组最低(F=4.640, P <0.05)。结论 LI-PJT+BFR可改善功能恢复期FAI大学生下肢动态姿势控制能力,效果与HI-PJT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血流限制训练 增强式跳跃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