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频率脉冲编码激励的软组织粘弹性定量测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浩铭 郑翊 +4 位作者 陈昕 刘盼盼 郭燕荣 汪天富 陈思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高频剪切波对粘性参数的准确估计非常重要.为了提高高频剪切波的检测能力,并研究其对粘弹性参数估计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正交频率脉冲激励的超声振动计方法.通过构造具有特定频谱特性的正交频率波形,经稀疏采样之后激励组织振动,可... 高频剪切波对粘性参数的准确估计非常重要.为了提高高频剪切波的检测能力,并研究其对粘弹性参数估计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正交频率脉冲激励的超声振动计方法.通过构造具有特定频谱特性的正交频率波形,经稀疏采样之后激励组织振动,可以增强剪切波的高频分量.以新鲜猪肝为对象进行离体实验.选择二进制编码和两种正交频率编码脉冲激励组织振动,然后分别运用激光振动计和超声对不同编码激励方式产生的剪切波进行检测.激光振动计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剪切波的高频分量,而从超声实验结果上看,与二进制编码激励方式的结果相比,当只用100~400 Hz剪切波速度拟合求解时,三码片与六码片的正交频率脉冲激励所估计得到的剪切弹性和剪切粘性的相对偏差分别为2.3%和4.1%,13.6%和11.5%;而当将所有频率剪切波速度用于拟合求解时,三码片与六码片的正交频率脉冲激励所估计得到的剪切弹性和剪切粘性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0.6%和3.5%,5.4%和11.8%.实验结果表明,正交频率编码激励方式可以降低激励峰值声强,并提高系统对高频剪切波的检测能力;另一方面,高频剪切波对粘弹性估计值具有影响,但其影响方式还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辐射力 剪切波 粘弹性 谐波振动 频率编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时块编码和正交脉冲的MIMO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海军 崔梦天 陈宇洋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3-219,共7页
为了有效利用脉冲无线电(IR)的短距离、高数据速率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更大容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块编码(STBC)和正交脉冲的MIMO超宽带(UWB)通信系统。具体实现是通过对标准单输入单输出(SISO)脉冲无线电系统的直接序列... 为了有效利用脉冲无线电(IR)的短距离、高数据速率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更大容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块编码(STBC)和正交脉冲的MIMO超宽带(UWB)通信系统。具体实现是通过对标准单输入单输出(SISO)脉冲无线电系统的直接序列超宽带作为多址(MA)技术的IR-MA信号模型以及信道模型、收发器结构和检测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把空时块编码和正交脉冲相结合的新方法,并采用FS-rake相干接收(CR)和非相干接收(NCR)技术及IEEE UWB信道模型对其获得的空间分集和编码性能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可以相对较好地描述高信噪比时的性能变化趋势的理论上限值。仿真结果表明,这种STBC-IR方案相比于传统的单链路-脉冲无线电(SL-IR)方案,可获得更好的空间分集和编码增益,可用于增加传输距离和减少rake接收机的复杂性,而且在UWB通信中,STBC-IR方案还能很好地消除定时抖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块编码(STBC) 脉冲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空间分集 误码率(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S320F2812的正交编码脉冲采集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维波 杨志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78,共4页
为分析高速高精控制系统中运动物体的定位情况,设计一个基于TMS320F2812的正交编码脉冲的数据采集系统。一方面,在TMS320F2812上编写数据采集程序;另一方面,采用VC++语言设计上位机应用程序。实验证明,上位机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图形显... 为分析高速高精控制系统中运动物体的定位情况,设计一个基于TMS320F2812的正交编码脉冲的数据采集系统。一方面,在TMS320F2812上编写数据采集程序;另一方面,采用VC++语言设计上位机应用程序。实验证明,上位机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图形显示和文本导出等基本功能,并且上位机应用程序显示的图形与其他软件显示的图形一致。该数据采集系统电路简单可靠,适用于能够产生正交编码信号的传感器的数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S320F2812 数据采集 编码脉冲 上位机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正交随机相位编码的新型汽车脉冲雷达(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致火 施佺 孙玲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375,共12页
相比遥感雷达,汽车雷达探测距离为0–1000 m近距离的车辆及行人等目标。常规的单天线汽车脉冲雷达通常发射纳秒级的短脉冲以实现近距目标的高分辨率探测。但在工程上实现纳秒级的高功率发射信号是非常困难的并需要很高的成本。另外,现... 相比遥感雷达,汽车雷达探测距离为0–1000 m近距离的车辆及行人等目标。常规的单天线汽车脉冲雷达通常发射纳秒级的短脉冲以实现近距目标的高分辨率探测。但在工程上实现纳秒级的高功率发射信号是非常困难的并需要很高的成本。另外,现有的汽车雷达存在空间角度分辨率低、点目标脉冲响应函数旁瓣高及汽车雷达间相互强干扰的瓶颈问题。为克服这些难题,论文首先提出双天线脉冲雷达技术,使得雷达在测量发射大时宽脉冲信号成为可能。其次,通过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实现高的空间分辨率,运用脉冲压缩技术实现距离向高分辨率,采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计算得到高分辨率的径向速度场。最后,为克服点目标脉冲响应函数旁瓣效应及汽车雷达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随机相位编码雷达信号。采用提出的雷达信号,汽车雷达间的强干扰可被有效抑制,并且在不损失信噪比的情况下,雷达的点目标脉冲响应函数的峰值旁瓣比可达–45 d B。大量的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 雷达间干扰抑制 旁瓣抑制 相位编码 汽车脉冲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雷达正交频分相位编码波形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舰 洪升 +3 位作者 王玉皞 严茂松 赵志欣 唐荣欣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9-346,353,共9页
正交频分相位编码(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Phase Coded,OFD-PC)信号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中的一种重要波形。为进一步提高该波形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在分析OFD-PC空域合成信号脉压特性的基础... 正交频分相位编码(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Phase Coded,OFD-PC)信号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中的一种重要波形。为进一步提高该波形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在分析OFD-PC空域合成信号脉压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降低其距离旁瓣的波形优化方法。一方面,通过优化选取自相关性能优良的相位编码序列来直接降低空域合成信号的距离旁瓣;另一方面,通过随机离散化OFD-PC信号中的载频间隔,构建一种非均匀间隔的OFD-PC信号形式,进一步改善其距离旁瓣特性。为合理平衡波形的正交性能和自相关性能,建立空时联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获取近似全向发射功率方向图的同时,降低信号自相关距离旁瓣;所优化设计的波形比传统OFD-PC波形具备更优的脉冲压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波形优化 频分相位编码 空域合成信号 脉冲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无线光通信正交空时编码及调制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沛南 何明友 《航空计算技术》 2018年第1期127-130,134,共5页
在无线光通信中,调制和编码及其设计方案是实现直射信道与漫射信道容量优化的关键技术。采用4-脉冲位置调制和正交空时编码技术是最佳方案。因为这种调制和编码技术优于L-脉冲位置调制方案,可以传输更多信息。4-脉冲位置调制正交空时编... 在无线光通信中,调制和编码及其设计方案是实现直射信道与漫射信道容量优化的关键技术。采用4-脉冲位置调制和正交空时编码技术是最佳方案。因为这种调制和编码技术优于L-脉冲位置调制方案,可以传输更多信息。4-脉冲位置调制正交空时编码是一个基于MIMO的2×2方案,即有两个发射器和两个接收器,构成一个双信道通信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当直射信道处于工作状态时,漫射信道处于等待状态。当直射信道被障碍物阻断时,立即转到漫射信道。二者的工作状态可以自由切换。当然,如果需要,两者都可以处于工作状态。这使得无线光通信能逾越障碍,实现不间断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4-脉冲位置调制 空时编码 调制技术 室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空间脉冲位置调制
7
作者 毛忠阳 李寅龙 +3 位作者 刘锡国 徐建武 刘敏 伍强 《光通信研究》 2021年第2期14-19,共6页
针对在湍流信道下空间脉冲位置调制(SPPM)系统误码性能较差的问题,文章将空时分组码与空间调制技术结合,提出了基于比特补码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空间脉冲位置调制(BCOSTBC-SPPM),利用空时编码增加信息冗余度以改善系统误码性能。同时基于... 针对在湍流信道下空间脉冲位置调制(SPPM)系统误码性能较差的问题,文章将空时分组码与空间调制技术结合,提出了基于比特补码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空间脉冲位置调制(BCOSTBC-SPPM),利用空时编码增加信息冗余度以改善系统误码性能。同时基于最大似然(ML)检测推导了系统的理论误比特率上界,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对理论上界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BCOSTBC-SPPM的误码性能相比SPPM有较大提升。在弱湍流信道下,当系统误比特率为10-4时,(4,2,4)-BCOSTBC-SPPM相比(4,1,4)-SPPM信噪比改善约10 dB。该方式相较于传统正交空时编码方案在频谱效率方面有一定提升,实现了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合理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激光通信 空间调制 空时编码 空间脉冲位置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数可变脉冲线性预测编码研究
8
作者 马震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
不同语音帧的激励信号复杂性不同,所以采用相同个数的脉冲作为激励信号并不合理。针对这一点,提出了个数可变脉冲线性预测编码算法。该算法不固定脉冲个数,而是根据激励信号的复杂度而确定。个数可变脉冲线性预测编码的目的是用尽量少... 不同语音帧的激励信号复杂性不同,所以采用相同个数的脉冲作为激励信号并不合理。针对这一点,提出了个数可变脉冲线性预测编码算法。该算法不固定脉冲个数,而是根据激励信号的复杂度而确定。个数可变脉冲线性预测编码的目的是用尽量少的脉冲数来满足误差约束,这可以看作一个稀疏表示问题。进而,给出了具体的脉冲搜索算法以及个数可变脉冲线性预测编码方案。实验结果发现增加脉冲可以减少误差,但是前面搜索出的脉冲对误差的贡献要大于后搜索出的脉冲。与G.723.1和G.729比较发现,个数可变脉冲线性预测编码可以在约4.2 kbps的编码速率下获得优于G.723.1的合成语音,但略差于G.729。本文算法的编码时间较长,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个数可变脉冲线性预测编码 稀疏表示 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脉冲噪声下无线通信系统预编码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鑫艳 张晓光 +2 位作者 王艳芬 周家思 孙彦景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61,共8页
矿山等场景中的工业脉冲噪声会导致无线通信系统的突发数据错误,显著降低数据传输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现有的抗脉冲噪声研究大多只能保证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或可靠性,而工业无线通信场景中的任务应用对有效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单... 矿山等场景中的工业脉冲噪声会导致无线通信系统的突发数据错误,显著降低数据传输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现有的抗脉冲噪声研究大多只能保证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或可靠性,而工业无线通信场景中的任务应用对有效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单一的性能研究无法满足需求。针对上述问题,综合考虑工业设备尺寸和设计复杂性,建立了联合收发端设计的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MU-MISO)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模型。在发射端设计了基于二次型转换的预编码算法,以最大化系统和速率;采用二次型对耦合的预编码矢量进行解耦,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在接收端设计了深度削减脉冲噪声消除方案,以降低误码率,提高工业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米德尔顿A类(MCA)噪声模型下,基于二次型转换的预编码算法与半正定松弛(SDR)算法的系统和速率十分相近,验证了所提预编码算法的有效性;与主流的消隐、削减、混合3种非线性脉冲噪声消除方案相比,深度削减脉冲噪声消除方案的输出信噪比最高,误码率最低,误码率比主流的最佳方案低24%,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无线通信 频分复用 编码 发射端 接收端 工业脉冲噪声抑制 误码率 深度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104及FPGA的多功能脉冲接口卡的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毅峰 《电子工程师》 2005年第7期45-47,共3页
介绍一种基于PC104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多功能脉冲接口卡的设计和实现。该接口卡的设计符合PC104总线标准,并采用FPGA作为核心器件,简化了硬件电路,除了少数接口器件外,大部分逻辑均在FPGA内部实现,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其... 介绍一种基于PC104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多功能脉冲接口卡的设计和实现。该接口卡的设计符合PC104总线标准,并采用FPGA作为核心器件,简化了硬件电路,除了少数接口器件外,大部分逻辑均在FPGA内部实现,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其主要功能是输出高精度的脉冲,对正交编码脉冲信号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04总线 FPGA 接口卡 编码脉冲 VERI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距离遮挡的雷达相位编码信号设计方法
11
作者 张威 杨明磊 陈伯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0,共7页
为了解决单基站雷达近距离或远距离回波信号接收不全造成的距离遮挡问题,设计了一种抗距离遮挡的新型相位编码信号——截短低旁瓣相位编码信号(TLS序列)。首先,建立最小化更新序列自相关旁瓣峰值或能量的非线性码元映射关系;然后,随机... 为了解决单基站雷达近距离或远距离回波信号接收不全造成的距离遮挡问题,设计了一种抗距离遮挡的新型相位编码信号——截短低旁瓣相位编码信号(TLS序列)。首先,建立最小化更新序列自相关旁瓣峰值或能量的非线性码元映射关系;然后,随机产生一个短的初始相位编码序列;最后,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建立的映射关系映射得到具有指定码元数的TLS序列,并估计出所得序列集的互相关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m序列等传统序列相比,等码元数截取后,TLS序列在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后的平均自相关旁瓣峰值约低5dB,且所得序列集具有较低的互相关峰值,可用作正交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相位编码 距离遮挡 截短低旁瓣 脉冲压缩 波形 互相关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形编码技术在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2
作者 宋晓鸥 向新 +1 位作者 曹闹昌 唐红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17期1-3,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正交Hermite脉冲的超宽带通信系统方案。该方案将波形域分集概念引入到多天线超宽带系统中,拓展了常规空时编码的概念,有效提高了短距离、高速率无线通信的性能;采用合适的脉冲波型,在不同天线之间构成波形正交,代替常规的... 提出一种基于正交Hermite脉冲的超宽带通信系统方案。该方案将波形域分集概念引入到多天线超宽带系统中,拓展了常规空时编码的概念,有效提高了短距离、高速率无线通信的性能;采用合适的脉冲波型,在不同天线之间构成波形正交,代替常规的编码正交,简化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性能良好,不仅适用于块衰落信道,同样适用于快衰落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空形编码 多输入多输出 Hermite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T混合测速法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昂扬 张志安 吴勇 《兵工自动化》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针对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中电机速度反馈信号的采集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分析的M/T混合测速法。该方法由TMS320F28335增强型正交编码脉冲模块(e QEP)和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组成,通过比较已有的各种转速测量方法的不足,在不增加软硬件... 针对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中电机速度反馈信号的采集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分析的M/T混合测速法。该方法由TMS320F28335增强型正交编码脉冲模块(e QEP)和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组成,通过比较已有的各种转速测量方法的不足,在不增加软硬件复杂度的前提下,利用M法和T法在恰当时刻的切换,实现较宽速度范围内的高精度测速,并给出了实际各种情况下动态测速的软件算法流程,利用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较宽速度范围内的高精度测速,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测速条件灵活调整参数,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式光电编码 增强型正交编码脉冲模块 M/T混合测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14
作者 赵强 田泽 +1 位作者 廖寅龙 淮治华 《航空计算技术》 202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运动控制、电机控制等工业控制领域,为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功能。在深入解读、分析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详细阐述了电路的功能设计、实现及验... 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运动控制、电机控制等工业控制领域,为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功能。在深入解读、分析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详细阐述了电路的功能设计、实现及验证。该电路功能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移植性强,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可以满足运动控制和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需求,已成功应用于一款SoC电路的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管理 脉冲宽度调制(PWM) 死区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相PN码在分布式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鹤飞 丁鹭飞 《现代雷达》 CSCD 1996年第5期21-31,共11页
研究了编码CW信号的特性,讨论了Gold序列族和Kasami序列族的优良的正交性,给出了这两种正交扩谱序列用于分布式防空雷达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机框图。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多普勒频移较大时,这种处理机在脉冲压缩和... 研究了编码CW信号的特性,讨论了Gold序列族和Kasami序列族的优良的正交性,给出了这两种正交扩谱序列用于分布式防空雷达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机框图。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多普勒频移较大时,这种处理机在脉冲压缩和扩展多普勒容限方面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谱序列 PN编码 脉冲压缩 分布式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