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不同生态分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虎威 张福平 +1 位作者 燕玉超 雷声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6-273,共8页
利用2000—2014年MODIS EVI数据、27个气象站点逐月气温和降雨量、MOD16蒸散量数据,分析了山西省15年来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和蒸散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省植被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速为2.6%·10a^(-1),不同生... 利用2000—2014年MODIS EVI数据、27个气象站点逐月气温和降雨量、MOD16蒸散量数据,分析了山西省15年来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和蒸散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省植被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速为2.6%·10a^(-1),不同生态分区中Ⅱ东部大行山山地>Ⅲ中部盆地>Ⅳ西部山地>Ⅰ晋北山地>Ⅴ晋西黄土丘陵区。(2)山西省植被覆盖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其中东南部的EVI明显高于西北部,EVI频度图呈现"单峰结构",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变或增加趋势,显著面积比例为25.95%,严重退化面积比例为1.04%。(3)基于年尺度的EVI与降水、蒸散量呈正相关,与温度负相关,基于月尺度的EVI与气温、蒸散量呈显著正相关,蒸散量与EVI的相关性好于降水、温度单一因子,而降雨量对EVI变化存在一个阈值。(4)从生长季考虑,从春季到夏季各大生态区蒸散量与EVI均为正相关并且逐渐加强,秋季除Ⅲ中部盆地外其它自然区均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 生态分区 蒸散量 气候因子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市城区增强型植被指数及气象要素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宇辰 卞贺 +1 位作者 张会 李峰 《山东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21-128,共8页
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影响了其环境空气质量。利用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等,对2016-2022年滨州市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环境空气优先控制污染物为PM_(2.5),这与山东... 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影响了其环境空气质量。利用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等,对2016-2022年滨州市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环境空气优先控制污染物为PM_(2.5),这与山东省考核指标是吻合的。PM_(2.5)与SO_(2)、NO_(2)、PM10呈正相关;当c(PM_(2.5))≤35μg/m^(3)时,PM_(2.5)浓度与O_(3)和O_(x)浓度呈正相关,而c(PM_(2.5))>35μg/m 3时,呈负相关,且这些相关性都是显著性的,与PM_(2.5)的来源不具有统计意义。提出了增强型植被指数、气象要素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新模式,即增强型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倒数项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并且空气质量指数的实际计算值与模拟值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州市 空气质量 增强型植被指数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增强型植被指数的联合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小茗 李瑞平 +3 位作者 李鑫磊 潘红梅 王向东 李玉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1,165,共9页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联合影响,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葵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增强型植被指数,野外试验获取0~20、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数据,构建双...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联合影响,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葵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增强型植被指数,野外试验获取0~20、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数据,构建双因素坐标系确定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量对植被指数的联合响应,统计得出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5—6月小麦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99~2.01、1.03~1.54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00~1.30、1.53~2.02 g·kg^(-1);(2)6—8月玉米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1.56~1.80、1.82~2.00、1.43~2.31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24~1.68、1.25~1.55、0.98~1.40 g·kg^(-1);(3)7—8月葵花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75~1.70、1.20~1.61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46~1.70、5.55~5.84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土壤盐渍化 增强型植被指数 作物生长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理 被引量:14
4
作者 尚雪 何钊全 张铜会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8-485,共8页
基于2005—2019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分析陕北地区E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2005—2019年,陕北地区植被EV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南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风沙区及城镇建设用地区域植被覆盖度... 基于2005—2019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分析陕北地区E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2005—2019年,陕北地区植被EV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南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风沙区及城镇建设用地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2005—2019年,各环境因子对EVI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年平均降水量>干燥度指数>植被类型>地貌类型>≥10℃积温>土壤类型>坡度>年平均气温>高程>坡向。其中,年平均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的解释力均在40%以上,是影响EVI变化的主要因子。各环境因子对陕北地区EVI变化的影响存在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 环境因子 驱动机理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地区不同植被指数反演TRMM降尺度数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覃金兰 韦梦思 +1 位作者 张寒博 窦世卿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6-1124,共9页
采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坡向数据和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3B43(V7)数据,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实现根据不同植被指数对华中地区2010—2019年间TRMM数据的降尺度,并对降... 采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坡向数据和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3B43(V7)数据,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实现根据不同植被指数对华中地区2010—2019年间TRMM数据的降尺度,并对降尺度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TRMM数据在华中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TRMM数据和站点数据的R 2在0.8以上;(2)在保证与原数据同等精度下将地面分辨率由0.25°×0.25°(约27.5 km×27.5 km)提升至1 km×1 km;(3)总体来看,在华中地区,EVI降尺度降水数据比NDVI降尺度降水数据精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 热带降雨测量任务 地理加权回归 降尺度 华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生成高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思源 叶真妮 +2 位作者 毛勇伟 陈玉玲 曾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7-435,共9页
【目的】针对时空融合方法在遥感植被状况调查及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比对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STARFM)、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回归拟合空间滤波和残差补偿模型(Fit-FC)和规则集回归树融合模型(RPRTM)等4种... 【目的】针对时空融合方法在遥感植被状况调查及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比对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STARFM)、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回归拟合空间滤波和残差补偿模型(Fit-FC)和规则集回归树融合模型(RPRTM)等4种时空融合模型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融合效果。【方法】以三江源地区2块具有差异性地表特征的区域为研究样地,采用上述4种时空融合方法,融合空间分辨率30 m的Landsat 8影像和250 m时间步长16 d的MODIS NDVI数据,生成步长为16 d的30 m空间分辨率的NDVI数据。基于Landsat NDVI影像通过定性的目视判别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来评价不同融合模型结果的空间特征模拟效果,并以真实的MODIS NDVI时间动态为参考,分析了不同融合方法对地表植被动态特征的拟合效果。【结果】(1)关于空间特征的捕捉,在地表覆盖状况较复杂的区域,RPRTM融合效果最佳(R2=0.82);而对于输入影像差异较大的区域,ESTARFM融合效果最佳(R2=0.95)。(2)关于时间动态的捕捉,RPRTM针对不同的植被型均取得了最佳效果(R2为0.97~0.99)。(3)相对于模型输入数据的时空可比性,地表异质性对STARFM和ESTARFM融合效果的影响更大。【结论】4种时空融合模型能有效用于生成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数据,不同模型其融合效果各有不同,RPRTM在复杂地表区域与模拟植被生长动态变化中均有较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数据融合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 规则集回归树融合模型 回归拟合空间滤波和残差补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植被指数影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杨洁 隋学艳 +2 位作者 杨丽萍 郭洪海 朱振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287-18289,共3页
利用ENVI软件分析处理高时空分辨率的MODIS数据,得到山东省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影像数据,在对影像数据进行分块、编码和建立索引的基础上,建立山东省NDVI和EVI植被指数影像数据库,并可提供局域网内的数据下载... 利用ENVI软件分析处理高时空分辨率的MODIS数据,得到山东省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影像数据,在对影像数据进行分块、编码和建立索引的基础上,建立山东省NDVI和EVI植被指数影像数据库,并可提供局域网内的数据下载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植被指数 影像数据库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冰冻灾害对植被绿叶始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夏浩铭 杨永国 毕远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63-11165,11178,共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植被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显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笔者用2005~2008年1~7月每8 d时间序列的MODIS/EVI数据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算法对EVI数据进行去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植被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显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笔者用2005~2008年1~7月每8 d时间序列的MODIS/EVI数据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算法对EVI数据进行去云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区域2005~2008年植被物候(生长始期)及其分布格局,并将冰冻灾害年份跟正常年份植被物候分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冰冻灾害对该地区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EVI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冰冻灾害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准确地反映了冰冻灾害的实际影响范围。该研究结果说明,通过HANTS法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植被的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数据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植被指数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动态对比和适宜性分析
9
作者 孙康业 孙倩 +2 位作者 高坤 木卡得斯·斯得克 穆菲代·力瓦衣丁 《南方农业》 2025年第9期1-8,共8页
为分析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适宜性,了解不同植被指数在反映植被覆盖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表现差异和相关性,以2016—2020年的NDVI和EVI为数据源,对比2种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 为分析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适宜性,了解不同植被指数在反映植被覆盖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表现差异和相关性,以2016—2020年的NDVI和EVI为数据源,对比2种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反演二者的变化程度及其季节性变化,从而选择最优植被指数来解释该地区的植被状况。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NDVI和EVI均能够较优地表征植被覆盖情况;NDVI和EVI的标准差在整体空间格局上表现一致,变化趋势表现不同,NDVI由北至南逐渐增加,而EVI则呈现出降低-增加-降低的态势;NDVI与EVI在季节变化中表现一致,除冬季外二者的相关性均显著;NDVI和EVI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波动程度一致性较高,有很高的契合度,而在研究区内EVI能更好地表征植被覆盖程度,并且比NDVI的敏感程度更高,适宜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NDVI evi 时空变化 相关性 适应性 新疆阿勒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的EPC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锐 刘鹏飞 王庆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4-1102,共9页
为了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来预测电力消耗量(EPC),采用增强植被指数(EVI)实现对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可见光成像线性扫描业务系统(DMSP/OLS)数据的校正,利用回归模型实现DMSP/OLS数据和美国国家极轨卫星搭载的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仪夜间... 为了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来预测电力消耗量(EPC),采用增强植被指数(EVI)实现对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可见光成像线性扫描业务系统(DMSP/OLS)数据的校正,利用回归模型实现DMSP/OLS数据和美国国家极轨卫星搭载的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仪夜间灯光波段(NPP/VIIRS)数据的拟合,构建出2001-2018年的长时间序列的夜间灯光影像,并与EPC数据建立线性、二次项和乘幂回归模型,选择决定系数(R^(2))值相对较优、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RE)最小的模型为各自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夜间灯光影像进行校正,解决了DMSP/OLS影像数据不连续、像元饱和效应、与NPP/VIIRS影像不可比等问题;在国家尺度上,二次项模型是优选模型,校正后的夜间灯光数据与EPC的R^(2)和MARE值分别为0.99和5.650%;在省级尺度上,基于省级单位与EPC建立的优选模型的R^(2)值和MARE值分别为0.878和28.783%;在省级尺度上,基于时间序列建立的夜间灯光数据与EPC的R^(2)和MARE值分别为0.972和7.286%;省级单位长时间建模精度高于基于省级单位建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DMSP/OLS NPP/VIIRS 增强植被指数(evi) 电力消耗量(EPC)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田土壤盐分估算及遥感反演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雪梅 周晓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0-254,262,共6页
基于研究区的野外采样数据与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构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田土壤盐分估算模型,并对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由土壤含盐量与增强型归一化植被指数(ENDVI)构建的线性回归... 基于研究区的野外采样数据与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构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田土壤盐分估算模型,并对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由土壤含盐量与增强型归一化植被指数(ENDVI)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y=-56.494x+22.687)拟合效果最好(R2=0. 886,RMSE=0. 907)。(2)通过选取的82个采样点,依据最佳遥感反演模型,预测出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在9.33~26.99 g·kg-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7.42 g·kg-1,标准差为2.30 g·kg-1,预测结果与土壤盐分的实测值较为一致。(3)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制作研究区棉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图,分析可知土壤盐分从绿洲内部向外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土壤盐分 增强型归一化植被指数 遥感反演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贵州省森林物候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奎 谭本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4期114-119,182,共7页
以贵州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对MODIS卫星遥感影像的分析,探讨了遥感监测手段在区域尺度上提高森林植被物候监测精细程度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相对绿度指数(Gcc)、绝对绿度指... 以贵州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对MODIS卫星遥感影像的分析,探讨了遥感监测手段在区域尺度上提高森林植被物候监测精细程度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相对绿度指数(Gcc)、绝对绿度指数(ExG)等不同植被指数,发现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更能表达森林植被物候变化趋势;采用S-G滤波及动态阈值法提取物候关键期,发现贵州省森林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呈现西部地区植被生长开始期晚于东部地区,结束期早于东部地区,整个植被生长季长度西部短于东部;基于EVI的贵州省森林物候空间分异规律总体上不明显,仅纬度与生长开始期(SOS)和生长季长度(LOS)相关性显著,经度海陆地带性及海拔垂直地带性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物候 MODIS 植被指数 NDVI 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