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孟慧美 吴凌霄 +1 位作者 宣越健 米玛旺堆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Prophet方法构建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预测模型,利用羊八井地区2000~2021年MODIS遥感NDV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 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Prophet方法构建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预测模型,利用羊八井地区2000~2021年MODIS遥感NDV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总体呈现不明显减少趋势;3个预测模型中,RF预测精度最高,其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6.92%、4.04%、0.9;小波变换方法能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组合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其中误差倒数权重组合模型优于平均权重和方差倒数加权组合模型。因此可以利用RF等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组合模型在西藏地区进行NDVI预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RF)方法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 Prophet方法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中国西部四省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钟超慧 陈甲豪 +4 位作者 杨涵 金廷渊 张子嘉 胡中民 吴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9-1209,共11页
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西部四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和甘肃省)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评估其保护成效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鲜有在不同保护级别和保护对象(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森林生态、内陆湿地以及荒漠生态... 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西部四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和甘肃省)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评估其保护成效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鲜有在不同保护级别和保护对象(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森林生态、内陆湿地以及荒漠生态)条件下综合评估中国西部四省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研究。针对该问题,基于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采用趋势分析和稳定性指标这两种方法,在不同保护级别和保护对象条件下分别从时间(保护区成立前后)和空间(保护区内外样地)维度系统地评估了中国西部四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研究发现:(1)近40年(1982-2022)中国西部四省保护区的植被生长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增长趋势高于西部;(2)保护区保护成效较为显著,保护区成立后虽然70%像元内植被稳定性下降,但52%像元内植被生长趋势提高;保护区内部的植被生长趋势和稳定性均优于外部;(3)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均表明国家级内陆湿地类保护区优于省级,时间维度分析显示省级野生动物类保护区优于国家级,国家级森林生态类保护区优于省级,但空间维度结果相反;(4)保护区级别的提高(从省级变为国家级)对其保护成效有积极影响,保护区处于国家级时期的保护成效优于省级。本研究可为中国保护区管护措施的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保护成效 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稳定性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月动态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研究
3
作者 胡乔森 孙朝辉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依据2021—2022年河北省12个主要市区的24期月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142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气候因子(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不同市区的月度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刀切法建立... 依据2021—2022年河北省12个主要市区的24期月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142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气候因子(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不同市区的月度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刀切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市区的连年NDVI值之间存在差异,但单年内的月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NDVI在夏季生长季时达到最大值,冬季则为最小值,并在冬季末和夏初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气温、降水和日照对NDVI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气温的表现最佳。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优于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不同数据条件的地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月动态变化 气候响应因子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HD、NDVI及EVI光谱植被指数的锡林郭勒盟草地冠层高度遥感反演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兰春阳 郭利彪 +3 位作者 谭维贤 黄平平 李苏和 马铭泽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4,共14页
草地冠层高度是指示植被生长和草地覆盖利用变化的重要物候动态及地表空间异质性指示因子。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为例,使用MODIS遥感光学多角度冠层观测数据,参考RTLSR辐射传输模型完成了草地植被群落BRDF二向反射分布... 草地冠层高度是指示植被生长和草地覆盖利用变化的重要物候动态及地表空间异质性指示因子。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为例,使用MODIS遥感光学多角度冠层观测数据,参考RTLSR辐射传输模型完成了草地植被群落BRDF二向反射分布特征的重构,实现了冠层热点和暗点反射率的计算,构建了植被冠层归一化热点和暗点植被指数(NDHD)。研究基于GRNN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以NDHD、NDVI及EVI多种植被指数为驱动参数的草地冠层高度参数动态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RTLSR模型的f_(iso)、f_(vol)和f_(geo)散射核系数,可分别完成草地植被冠层热点和暗点的反射率计算,并可将体散射、几何光学散射特性用于定量描述植被结构特征的光谱响应变化。(2)使用冠层BRDF数据构建的红光、近红外NDHD植被指数可以较好地指示草地植被时序生长所表现的结构变化差异及空间覆盖分布异质性特征。(3)研究区草地冠层高度反演结果空间分布呈现西部低、中部过渡、东北部高的格局,时间序列结果表现为随草地植被物候过程而动态变化。(4)经与NDVI、EVI光谱植被指数反演对比可获知,NDHD时间和空间反演结果的R2分别为0.58和0.89,较NDVI指数(R2=0.44)和EVI指数(R2=0.36)明显改进,且红光和近红外NDHD植被指数对冠层高度反演的贡献比例数值为3.32%和3.57%,显示出较好的植被结构特征指示优势和数值反演驱动潜力。综上,基于RTLSR模型及NDHD植被指数构建的草地冠层GRNN高度反演模型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过程均具有较理想的数值反演精度,并可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 多角度遥感 二向反射分布函数 归一化热点和暗点植被指数 冠层高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5
作者 丁文魁 李兴宇 +3 位作者 杨晓玲 马中华 吴雯 陈英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5,共11页
研究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干旱区气候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河西走廊东部2001~2020年逐月NASA GIMMS(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归一... 研究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干旱区气候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河西走廊东部2001~2020年逐月NASA GIMMS(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气温、降水、日照、蒸发资料为基础,运用差值法和线性趋势法对比分析了21世纪00年代(2001~2010年)和21世纪10年代(2011~2020年)NDVI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然后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了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21世纪10年代全区域及各地NDVI呈显著增长趋势,21世纪00年代凉州区、古浪县NDVI呈减少趋势,全区域及其他各地呈增长趋势,21世纪10年代NDVI比21世纪00年代明显偏大。河西走廊东部全区域及各地两个年代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21世纪10年代降水基本呈增多趋势、21世纪00年代降水基本呈减少趋势;两个年代日照时数基本呈减少趋势;两个年代蒸发量基本呈增多趋势,两个年代相比21世纪10年代比21世纪00年代气温、降水、蒸发量在增大,日照时数在减少。年NDVI与气温、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气温、降水量对NDVI具有明显正贡献;年NDVI与日照时数、蒸发量相关性的正负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日照时数对NDVI具有负贡献,蒸发量对NDVI具有正贡献。河西走廊东部NDVI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本研究建立的年NDVI与年气候要素的回归模型,可用于预测NDVI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相关性 回归模型 河西走廊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Y1-02DAHSI影像归一化阴影植被指数NSVI的波段选择及其构建
6
作者 许章华 陈玲燕 +6 位作者 项颂阳 邓西鹏 李一帆 俞辉 贺安琪 李增禄 郭孝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6-2637,共12页
高光谱影像具有连续的地物光谱信息,在阴影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波段冗余度高需进行波段优选。归一化阴影植被指数(NSVI)能够扩大光谱差异,在高光谱影像中应用NSVI将更有效地识别阴影。资源一号02D卫星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并成功运... 高光谱影像具有连续的地物光谱信息,在阴影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波段冗余度高需进行波段优选。归一化阴影植被指数(NSVI)能够扩大光谱差异,在高光谱影像中应用NSVI将更有效地识别阴影。资源一号02D卫星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并成功运行的高光谱业务卫星,数据信噪比大、覆盖能力强,对该高光谱影像进行准确的阴影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ZY1-02DAHSI影像为试验数据,提取并分析明亮区植被、阴影区植被及水体的光谱反射率;结合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能够有效区分典型地物的主要波段,综合考虑算法的特性进一步选出特征波段构建NSVI;通过步长法确定最佳阈值对影像进行分类,从像元值分布情况、分类精度和光谱增强效果等对比出构建NSVI的最佳波段,并结合不同的阴影指数、波段和影像进行综合评价,验证该方法的意义及普适性。结果表明:波段32和波段73是构建NSVI的最佳波段,分别对应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不同波段构建的NSVI分类精度均高于90%,由最佳波段构建的NSVI分类精度为94.33%,Kappa系数为0.8328,分类效果最优;NSVI能够增强典型地物间的光谱差异并缓解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易饱和”现象,在该影像中因水体累积产生的小波峰有助于提取水体;在ZY1-02DAHSI影像中NSVI的分类效果优于归一化阴影指数和阴影指数,于另一景影像的分类精度也达到93.55%,Kappa系数为0.8167。由算法筛选出的波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佳波段构建的NSVI在ZY1-02DAHSI影像中具有较好的阴影检测能力,对高光谱影像阴影检测及构建植被指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阴影植被指数NSVI ZY1-02DAHSI影像 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 连续投影算法(SPA) 阴影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气候环境的湖南省2021—205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动态变化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云峰 向东 +3 位作者 佘济云 曾哲礼 齐帅洋 陈楚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91,共9页
以湖南省为例,以2001—2020年的气象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未来2021—2050年两种气候环境(SSP2-4.5、SSP5-8.5)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预测,并运用泰尔-森(Theil-Sen)和曼-肯德尔(Mann-... 以湖南省为例,以2001—2020年的气象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未来2021—2050年两种气候环境(SSP2-4.5、SSP5-8.5)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预测,并运用泰尔-森(Theil-Sen)和曼-肯德尔(Mann-Kendall)两种分析方法探究气候变化对湖南省未来植被演变趋势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历史时期(2001—2020年),未来SSP2-4.5、SSP5-8.5气候环境的增温趋势均较为平缓,SSP5-8.5环境,温度呈南高北低趋势,降水呈北多南少趋势,且SSP2-4.5气候环境湖南省北部区域降水呈显著减少趋势。两种气候环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尤其SSP5-8.5气候环境更为显著。因此,两种气候环境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的共性是,长沙市的少部分区域、洞庭湖流域内及张家界市北部归一化植被指数下降明显,是未来植被修复的重点地区;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邵阳、永州西部和郴州东部地区也存在归一化植被指数下降趋势,区域石漠化较为严重,后期应加强保护与治理;湖南省其他各区域未来植被有明显的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泰尔-森中值趋势分析法 曼-肯德尔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西南五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曼 陶敏 +1 位作者 雒苑婷 杨存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7,共8页
聚焦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关键碳汇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的MOD13 A1V6数据,构建了2002—2022年,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数据集,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聚焦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关键碳汇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的MOD13 A1V6数据,构建了2002—2022年,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数据集,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泰尔-森(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植被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2—2022年,西南地区整体植被覆盖状况较好,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曲线为y=0.001x-1.691(R^(2)=0.806)。(2)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但总体上气候因素对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影响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气候驱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藏东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偏相关系数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反演草地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54
9
作者 王正兴 刘闯 +1 位作者 赵冰茹 刘爱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6,共7页
利用2002年5-9月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NDVI及同期地上生物量(ANPP)资料,分别按照5个月份、4种草地类型、2种植被指数,建立了VI-ANPP的线性模型和幂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地面样地采样时间对模型影响较大,7月份模型相关性高,6,9月份... 利用2002年5-9月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NDVI及同期地上生物量(ANPP)资料,分别按照5个月份、4种草地类型、2种植被指数,建立了VI-ANPP的线性模型和幂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地面样地采样时间对模型影响较大,7月份模型相关性高,6,9月份相关性低.按照4种草地类型,草甸和典型草地模型相关性高,沙地和荒漠模型相关性低.按照植被指数,月份EVI-ANPP的相关性比NDVI-ANPP的相关性普遍提高,尤其是草地已经开始衰退的9月份;但草地类型EVI-ANPP的相关性只有在草甸和荒漠这两种草地中有明显改善,而在典型草地和沙地草地中相关性降低.按照不同模型类型,幂函数模型比线性模型的相关性普遍提高,只有当线性模型已经很好的草甸才例外.如果只使用5,7,8三个月的样地建立VI-ANPP模型,则相关性普遍提高.NDVI-ANPP线性模型的R2由原来的0.49增加为0.59,NDVI-ANPP幂模型的R2由原来的0.54增加为0.71;EVI-ANPP线性模型的R2由原来的0.52增加为0.63,NDVI-ANPP线性模型的R2由原来的0.55增加为0.73.在这种普遍增长趋势下,只有荒漠草地的EVI-ANPP线性模型的R2由原来的0.54降低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 植被指数 地上生物量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海市四合木群落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菲菲 秦富仓 +5 位作者 李龙 董晓宇 乌义汉 赵龙飞 马慧 胡雪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99,共9页
为了解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时空演变情况,明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以乌海市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群落为例,利用2003—2023年植被盖度实测数据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lope趋势分析... 为了解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时空演变情况,明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以乌海市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群落为例,利用2003—2023年植被盖度实测数据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lope趋势分析等方法,探究四合木群落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演变情况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2003—2023年,乌海市四合木群落归一化植被指数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35.2%,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低,南部高”的格局,四合木群落稳定性整体较高,较低、中等波动变化区域较多。(2)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各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以正相关为主,海拔、坡度、GDP以负相关为主。(3)各影响因素对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对降水非常敏感,对GDP最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演变 趋势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四合木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rra与Aqua 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的县级水稻总产遥感估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代亮 黄敬峰 +1 位作者 孙华生 王福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6-522,共7页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研究区域,在比较分析Terra卫星与Aqu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增强型植被指数的基础上,结合这两个卫星提供的空间分辨率为250m、时间分辨率为16d的植被指数产品,建立水稻各主要生育期增强型植被指数平均值乘以水稻面积...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研究区域,在比较分析Terra卫星与Aqu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增强型植被指数的基础上,结合这两个卫星提供的空间分辨率为250m、时间分辨率为16d的植被指数产品,建立水稻各主要生育期增强型植被指数平均值乘以水稻面积的结果与乡镇级水稻总产的一次线性、二次非线性及逐步回归模型。通过误差分析,选择最优遥感拟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下一年水稻总产。结果显示,水稻种植区Terra卫星与Aqu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增强型植被指数有超过50%的偏差绝对值小于0.03;93.22%、99.50%的偏差绝对值分别小于0.08、0.10。水稻遥感拟合模型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小于0.1%,预测模型的估产结果比遥感拟合模型的拟合结果的误差大,但相对误差仍然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增强型植被指数 水稻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不同生态分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虎威 张福平 +1 位作者 燕玉超 雷声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6-273,共8页
利用2000—2014年MODIS EVI数据、27个气象站点逐月气温和降雨量、MOD16蒸散量数据,分析了山西省15年来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和蒸散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省植被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速为2.6%·10a^(-1),不同生... 利用2000—2014年MODIS EVI数据、27个气象站点逐月气温和降雨量、MOD16蒸散量数据,分析了山西省15年来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和蒸散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省植被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速为2.6%·10a^(-1),不同生态分区中Ⅱ东部大行山山地>Ⅲ中部盆地>Ⅳ西部山地>Ⅰ晋北山地>Ⅴ晋西黄土丘陵区。(2)山西省植被覆盖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其中东南部的EVI明显高于西北部,EVI频度图呈现"单峰结构",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变或增加趋势,显著面积比例为25.95%,严重退化面积比例为1.04%。(3)基于年尺度的EVI与降水、蒸散量呈正相关,与温度负相关,基于月尺度的EVI与气温、蒸散量呈显著正相关,蒸散量与EVI的相关性好于降水、温度单一因子,而降雨量对EVI变化存在一个阈值。(4)从生长季考虑,从春季到夏季各大生态区蒸散量与EVI均为正相关并且逐渐加强,秋季除Ⅲ中部盆地外其它自然区均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 生态分区 蒸散量 气候因子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水线的增强型植被指数快速提取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夏炯 侯柏成 +1 位作者 韩道军 马瑞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27-2830,共4页
针对传统的并行方法难以对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提取链进行加速的问题,结合EVI提取算法的特点,依靠流水线在遥感影像多级连续处理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流水线模型的EVI快速提取算法。为了解决相邻处理阶段... 针对传统的并行方法难以对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提取链进行加速的问题,结合EVI提取算法的特点,依靠流水线在遥感影像多级连续处理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流水线模型的EVI快速提取算法。为了解决相邻处理阶段吞吐率的差异问题,在流水线相邻节点间加入双缓冲队列来存储节点处理的中间结果,进一步提高EVI提取算法各步骤并行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EVI快速提取算法的提取效率要高于传统的EVI多线程提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线 遥感影像 增强型植被指数 双缓冲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梦瑶 周德志 关颖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302,共10页
【目的】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研究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并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可为区域未来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延安市2001—2020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同期... 【目的】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研究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并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可为区域未来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延安市2001—2020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探讨了NDVI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①2001—2020年,延安市NDVI年均值为0.69,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空间上呈“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格局。②不同尺度上气温和降水对NDVI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年尺度上,NDVI受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季节尺度上,春季NDVI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双重影响,夏季降水对NDVI的影响较大,秋、冬季大部分区域NDVI与气温、降水相关性不显著。③延安市NDVI整体呈现改善趋势,明显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83.27%。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面积占比为91.26%,两者对植被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7.81%和82.19%。【结论】延安市植被整体呈向好态势,相较于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驱动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驱动因素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归一化植被指数物候特征对第八师150团农田防护林的信息获取
15
作者 戚文文 刘楚豪 +1 位作者 史庆秋 李园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6,共6页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为研究区域,选用2021年、2022年4个季度共计10期陆地卫星8号陆地成像仪(Landsat8 OLI)遥感数据作为信息获取的数据源;在进行预处理后,应用分层分类的方法,掩膜并去除其他非植被地物,结合时间序列的Landsat...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为研究区域,选用2021年、2022年4个季度共计10期陆地卫星8号陆地成像仪(Landsat8 OLI)遥感数据作为信息获取的数据源;在进行预处理后,应用分层分类的方法,掩膜并去除其他非植被地物,结合时间序列的Landsat8 OLI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物候特征获取农田防护林信息,应用外业调查数据对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50团的农田防护林面积为3099.87 hm^(2)。实地样地调查结果显示,在选取的35个农田防护林样点中,有31个被正确获取,分类准确率达到88.5%。150团的农田防护林均匀分布于各个连队中,但在整个团场范围内分布不均匀,并伴有断带现象。运用分层分类的方法和依据时间序列的遥感图像,能够有效获取农田防护林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归一化植被指数物候特征 信息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生长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对气候暖湿化响应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历正豪 王慧 +3 位作者 杨访问 李栋梁 石玉立 蒋元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5-2058,共14页
本文利用1982~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观测得到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分辨率近地面气温和地面降水率驱动数据集(CMFD),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偏相关和方差分析等方... 本文利用1982~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观测得到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分辨率近地面气温和地面降水率驱动数据集(CMFD),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偏相关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海高原生长季(5~9月)地表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暖湿化响应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1982~2018年,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达0.01(10 a)-1,但在空间上呈两极化发展,在青海高原东部和西南部植被显著变好(面积占57.3%)的同时,青海高原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地表植被表现为退化态势(面积占14.8%)。(2)1982~2018年青海高原气候整体呈暖湿化特征,但在19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的趋势变化,不同时段气候暖湿化的区域和强度存在差异,P1时段(1982~1998年)的增温强于P2(1998~2018年)时段,而P2时段的变湿强于P1时段;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在1998年之前为波动上升,趋势不显著,但从1998年开始出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这与青海高原地面降水率的变化相一致。(3)在青海高原气候暖湿化不同阶段,地表植被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在P1时段,水分条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地表植被对热量因子(气温)以负反馈为主,增温不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特别是在黄河源区北部和青海湖附近;而在P2时段,在水分条件相对充足的条件下,地表植被对水分和热量因子均以正反馈为主,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出现了大范围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植被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气候暖湿化 气候响应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不同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变化分析
17
作者 邵文韬 李青峰 +1 位作者 席力德 翟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
利用已获得的遥感数据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长春市1997-2017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行政区位置和环路范围与市中心距离远近探究影响植被覆盖的变化因素。研究表明,长春市的植被覆盖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1997-2007年,... 利用已获得的遥感数据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长春市1997-2017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行政区位置和环路范围与市中心距离远近探究影响植被覆盖的变化因素。研究表明,长春市的植被覆盖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1997-2007年,城区植被覆盖程度呈下降趋势,下降了1.14%;2007-2017年,植被覆盖小幅度上升,上升了2.06%。在空间上,NDVI由市中心向外延伸呈增加趋势。1997年、2007年、2017年五环的NDVI分别是一环的1.49倍、8.9倍、7.33倍。植被覆盖变化以宽城区、南关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提升。朝阳区、南关区、绿园区和宽城区NDVI值变化不大。说明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覆盖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如土地使用类型转变、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等活动对植被覆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 人类活动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增强型植被指数的联合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小茗 李瑞平 +3 位作者 李鑫磊 潘红梅 王向东 李玉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1,165,共9页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联合影响,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葵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增强型植被指数,野外试验获取0~20、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数据,构建双...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联合影响,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葵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增强型植被指数,野外试验获取0~20、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数据,构建双因素坐标系确定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量对植被指数的联合响应,统计得出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5—6月小麦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99~2.01、1.03~1.54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00~1.30、1.53~2.02 g·kg^(-1);(2)6—8月玉米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1.56~1.80、1.82~2.00、1.43~2.31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24~1.68、1.25~1.55、0.98~1.40 g·kg^(-1);(3)7—8月葵花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75~1.70、1.20~1.61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46~1.70、5.55~5.84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土壤盐渍化 增强型植被指数 作物生长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鹤龄 丁文魁 +3 位作者 李兴宇 杨晓玲 郭丽梅 张金秀 《农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3-92,共10页
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逐月气温、降水、日照、蒸发和NASA 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为基础,首先运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与NDVI... 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逐月气温、降水、日照、蒸发和NASA 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为基础,首先运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与NDVI的年、季节变化趋势,然后采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候要素对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及各地年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夏、秋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除民勤外)呈下降趋势;全流域及永昌、古浪、天祝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民勤、凉州呈减少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太一致;年日照时数除古浪呈增多趋势外,全流域及其他各地呈减少趋势,各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很不一致;年蒸发量除凉州呈减少趋势外,全流域及其他各地呈增多趋势,各季节蒸发量变化趋势也不太一致。石羊河流域及各地年NDVI呈显著增长趋势,除凉州春季外,各季节也呈增长趋势。年、季气温和降水量与NDVI基本呈正相关,气温、降水量对NDVI具有正贡献。年、季日照时数和蒸发量与NDVI相关性的正负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日照时数对NDVI具有负贡献,蒸发量对NDVI具有正贡献。研究结果将为石羊河流域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调整种植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 相关性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理 被引量:15
20
作者 尚雪 何钊全 张铜会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8-485,共8页
基于2005—2019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分析陕北地区E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2005—2019年,陕北地区植被EV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南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风沙区及城镇建设用地区域植被覆盖度... 基于2005—2019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分析陕北地区E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2005—2019年,陕北地区植被EV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南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风沙区及城镇建设用地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2005—2019年,各环境因子对EVI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年平均降水量>干燥度指数>植被类型>地貌类型>≥10℃积温>土壤类型>坡度>年平均气温>高程>坡向。其中,年平均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的解释力均在40%以上,是影响EVI变化的主要因子。各环境因子对陕北地区EVI变化的影响存在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 环境因子 驱动机理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