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
1
作者 赵敏 倪平 +2 位作者 翟惠莹 靳小可 杨玉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4-988,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者骨髓或淋巴结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EF1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20例,LEF1阳性16例,阳性率为80%;套细胞淋巴瘤阳性为1/12;滤泡性淋巴瘤为1/5;边缘区淋巴瘤为0/1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0/8;毛细胞白血病0/2;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未见LEF1表达;LEF1表达在C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EF1的表达和CD200、CLL积分等CLL的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4例LEF1阴性的CLL患者中,2例+1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LEF1阳性组(P>0.05)。结论LEF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B-CLPD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可预防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形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爱民 李培建 +3 位作者 杨晓明 郭瑞峰 王清明 贺福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9-261,共3页
观察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hALR)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建立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同时予rhALR腹腔注射。观察大鼠存活率,血清ALT、AST、LDH水平,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及肝... 观察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hALR)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建立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同时予rhALR腹腔注射。观察大鼠存活率,血清ALT、AST、LDH水平,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rhALR可提高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存活率;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ALT、AST、LDH水平;病理检查显示rhALR有明显减轻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也表明rhALR预防组大鼠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可预防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预防 免疫复合物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吸收塔内乙醇胺溶液吸收CO_2增强因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应书 魏广飞 +2 位作者 张辉 李虎 李小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54-3061,共8页
醇胺溶液吸收CO2是沼气提纯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实验填料吸收塔中,以NaOH水溶液吸收低浓度CO2的实验结果估算了填料的有效相界面积,建立了乙醇胺(MEA)溶液吸收高浓度CO2增强因子的数学模型,并从数学模型和实验的角度研究了MEA浓度、... 醇胺溶液吸收CO2是沼气提纯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实验填料吸收塔中,以NaOH水溶液吸收低浓度CO2的实验结果估算了填料的有效相界面积,建立了乙醇胺(MEA)溶液吸收高浓度CO2增强因子的数学模型,并从数学模型和实验的角度研究了MEA浓度、进气流率、CO2浓度等工艺参数对MEA吸收CO2增强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因子数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能够良好吻合,MEA吸收CO2化学反应增强因子随进气CO2浓度增加而降低,随MEA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进气流率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提纯 填料塔 乙醇胺 吸收 二氧化碳 模型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G诱导浓度对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春丽 范秀军 +3 位作者 赵冰 于洋 李庆章 郝艳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1-445,共5页
以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augmenterofliverregeneration,hALR)基因与含有T7启动子的融合表达载体pET28a(+)相连的重组子(pET-A)作为研究对象,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作为诱导剂,分析比较不同IPTG诱导浓度对于表达产物的影响,... 以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augmenterofliverregeneration,hALR)基因与含有T7启动子的融合表达载体pET28a(+)相连的重组子(pET-A)作为研究对象,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作为诱导剂,分析比较不同IPTG诱导浓度对于表达产物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IPTG诱导浓度。结果表明,当IPTG终浓度为1.0mmol·L-1时,hALR表达量最大。这为IPTG作为诱导剂最终应用于重组基因工程药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诱导浓度 外源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大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及IL-2产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华 孙航 +1 位作者 郭辉 刘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LR对脾脏单个核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免疫调控作用和作用特点。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增殖状况:①不同剂量的rALR与5μg/ml ConA同时加入;②5μg/ml 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LR对脾脏单个核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免疫调控作用和作用特点。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增殖状况:①不同剂量的rALR与5μg/ml ConA同时加入;②5μg/ml 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0和32小时后,再加入30μg/ml rALR;③30μg/ml rALR预处理脾脏单个核细胞至30小时,再加5μg/ml ConA刺激。以环孢霉素A作为阳性对照,以转空质粒的酵母表达上清提取物作为阴性对照。以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2分泌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rALR与ConA同时加入时,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抑制ConA对脾脏单个核细胞的促增殖作用。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0、32小时后,再给予30μg/ml rALR仍可明显抑制脾脏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但用30μg/ml rALR预处理脾脏单个核细胞至30小时,并不影响脾脏单个核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能力。ConA+rALR(30μg/ml)组的IL-2分泌在24小时明显低于ConA组。结论:rALR对ConA活化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未活化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则无明显影响,提示未经抗原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不表达ALR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脾脏单个核细胞 增殖 IL-2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金属微凸起电场增强因子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钧 刘国治 +1 位作者 林郁正 肖仁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83-1186,共4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无穷大平板二极管中阴极表面金属微凸起的微观电场增强因子进行了计算研究,给出了微凸起微观电场增强因子随凸起参数的变化规律,拟合得到了微观电场增强因子的简单实用的经验表达式,并与文献中的近似公式进行了比较。...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无穷大平板二极管中阴极表面金属微凸起的微观电场增强因子进行了计算研究,给出了微凸起微观电场增强因子随凸起参数的变化规律,拟合得到了微观电场增强因子的简单实用的经验表达式,并与文献中的近似公式进行了比较。模拟的结果表明,对锥状球头微凸起的电场增强因子,文献给出的近似公式误差较大,应避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凸起 电场增强因子 数值模拟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组DNA的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董菁 成军 +4 位作者 刘友昭 王刚 施双双 钟彦伟 王勤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7,共2页
根据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 (Augmenterofliverregeneration ,ALR)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法自Wistar大鼠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鼠ALR基因组DNA ,全长为 15 0 8nbp ,结构为 3个外显子和 2个内含子 ,外显子长度分别为... 根据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 (Augmenterofliverregeneration ,ALR)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法自Wistar大鼠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鼠ALR基因组DNA ,全长为 15 0 8nbp ,结构为 3个外显子和 2个内含子 ,外显子长度分别为 18bp、197bp和 16 3bp ,各编码 6个、6 4个和 5 5个氨基酸残基 ,长度与小鼠、人类ALR的外显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再生增强因子 基因组 DNA 克隆化 序列分析 多聚酶链反应 外显子 内含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电荷法的微间隙场增强因子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钟久明 刘树林 +2 位作者 王玉婷 韩长端 刘锦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3-1008,共6页
运动电极下的微间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安全火花试验装置(IEC-STA)短路火花放电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装置短路放电特性、揭示短路放电机理的关键性难点.为研究其短路放电特性,运用扫描电镜对其电极进行了扫描分析,重构了最危... 运动电极下的微间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安全火花试验装置(IEC-STA)短路火花放电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装置短路放电特性、揭示短路放电机理的关键性难点.为研究其短路放电特性,运用扫描电镜对其电极进行了扫描分析,重构了最危险打火情形下的电极表面形貌模型.基于模拟电荷法建立了阴极表面场强的数学模型,并对传统模拟电荷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其参数设置、算法流程及病态矩阵处理方法,并对场增强因子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微凸起高度,场增强因子与微凸起密度并不成简单的单调关系,而是存在使场增强因子最大的微凸起密度;对于给定的微凸起密度,在电极间距较大的情况下,场增强因子随间距成单调递减关系,反之,则随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数值计算结果为IEC-STA短路放电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间隙 IEC安全火花试验装置 短路放电 模拟电荷法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的cDNA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杨晓明 谢玲 +3 位作者 邱兆华 宫锋 吴祖泽 贺福初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以肝部分切除后再生肝组织为起始材料,利用RT-PCR扩增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亚克隆于pGEM-T载体,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大鼠ALR;将ALRcDNA亚克隆于pBV220质粒,构建了原核表达栽体,并获高效表达菌株,特异表达蛋白占细菌总... 以肝部分切除后再生肝组织为起始材料,利用RT-PCR扩增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亚克隆于pGEM-T载体,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大鼠ALR;将ALRcDNA亚克隆于pBV220质粒,构建了原核表达栽体,并获高效表达菌株,特异表达蛋白占细菌总蛋白的15%,原核表达的ALR在体外缺乏促进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及SMMC-7721肝癌细胞DNA合成的活性,但在体内1/3肝部分切除模型中可刺激肝细胞DNA合成;ALR在生物学活性方面与肝脏刺激物(HSS)存在一定差别,ALR和HSS应是两种不同的活性因子.ALR还具有促肝损伤修复的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严重肝病提供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CDNA 克隆 表达 表达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肝再生增强因子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桃 刘杞 +3 位作者 孙航 王娜 石小枫 李小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对体外活化的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增殖、分化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LR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梯度离心分离...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对体外活化的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增殖、分化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LR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梯度离心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onA刺激组(ConA组)和人ALR(hALR)干预组(ConA+hALR组)。ConA组和ConA+hALR组分别给予ConA(5μg/mL)和hALR(30μg/mL)处理,对照组不处理。各组作用60 h后,2-对磺酸基苯基-3-(4,5-二甲基噻唑)-5-(3-羧甲氧基苯基)-二氢四唑嗡盐[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 salt,MTS]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和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各组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浓度。结果 hALR能明显抑制ConA活化的PBMCs的增殖(P<0.01);与ConA组和Control组相比,hALR能显著增加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P<0.01)和FoxP3 mRNA的表达(P<0.01),并且hALR能够解除ConA引起的Treg细胞周期G2/M期的阻滞(P<0.01)。此外,与ConA组和Control组相比,ConA+hALR组上清中TGF-β1和IL-10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hALR可以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促进TGF-β1和IL-10的产生,从而达到免疫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章波 王清明 陈惠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肝再生增强因子是新近克隆的蛋白质因子 ,能特异地刺激肝源细胞的增殖 ,并对CCl4 所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有救治作用。本文综述了肝再生增强因子的发现、基因克隆及组织分布等。目前已开始了该因子的基因工程产品研制 。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肝再生 肝刺激物 肝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不同载体不同途径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抗大鼠肝纤维化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青 刘殿武 +2 位作者 肖永红 刘辉 何海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筛选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基因治疗时较优的载体、途径和剂量及三者的最佳组合。方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L9(33)正交设计分组,用3种不同的载体(裸基因、脂质体、多聚物)携带不同量(50、100、200μg/kg)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 目的筛选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基因治疗时较优的载体、途径和剂量及三者的最佳组合。方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L9(33)正交设计分组,用3种不同的载体(裸基因、脂质体、多聚物)携带不同量(50、100、200μg/kg)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采用3种给药途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肝组织病理学、肝纤4项等指标来判断疗效并进行对照。结果剂量因素:200μg/kg组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和肝纤4项综合得分明显低于50μg/kg组和100μg/kg组,但50μg/kg组和100μg/kg组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载体因素:裸基因组、脂质体组和多聚赖氨酸组3组之间的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脂质体组和多聚赖氨酸组的肝纤4项综合得分均明显低于裸基因组。途径因素:肌肉注射组、静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3组之间的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腹腔注射组的肝纤4项综合得分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结论200μg/kg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的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100μg/kg和50μg/kg;由脂质体携带DNA和由多聚物携带DNA的疗效明显优于裸DNA。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疗效明显优于腹腔注射。由脂质体或多聚物携带、静脉或肌肉注射200μg/kg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能取得较好的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再生增强因子 基因治疗 脂质体 多聚赖氨酸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宽增强因子对外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非线性单周期振荡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明江 刘铁根 +1 位作者 李静霞 王云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线宽增强因子是影响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类型的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增强因子有较大的差异.利用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的单模速率方程模型,数值研究了线宽增强因子对外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的非线性单周期振... 线宽增强因子是影响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类型的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增强因子有较大的差异.利用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的单模速率方程模型,数值研究了线宽增强因子对外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的非线性单周期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的动态特性对线宽增强因子的变化极为敏感,随着线宽增强因子的增加,在负失谐注入范围内单周期振荡区域显著增大,同时注入锁定的稳态输出被大大抑制.分析了线宽增强因子对非线性单周期振荡光谱特性和振荡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线宽增强因子的增大,单周期振荡的频率越大;当线宽增强因子不变时,单周期振荡的频率随注入光强度和频率失谐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非线性动力学 线宽增强因子 混沌 周期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抑制肝非实质细胞TGF-β_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勇 尹纪业 +2 位作者 宋良文 王清明 王晓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R对肝星状细胞和Kupffer细胞(KC)中TGF-β1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ALR对肝星状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 目的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R对肝星状细胞和Kupffer细胞(KC)中TGF-β1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ALR对肝星状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条件培养液(ICCM)、KC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ALR对TGF-β1抑制受损肝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经ALR刺激后肝星状细胞和KC中TGF-β1免疫反应阳性信号减弱,Westernblot显示ALR可抑制肝星状细胞表达TGF-β1。受损肝细胞经ICCM和KCCM刺激后增殖明显。ALR可拮抗TGF-β1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ALR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和KC表达TGF-β1来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枯否细胞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及对炎症因子TNF-α、IL-1β、NF-κB p65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畅 张虹 +1 位作者 程鹏雁 周发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观察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PBEF)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大鼠中肺组织的表达,以及对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目的:观察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PBEF)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大鼠中肺组织的表达,以及对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以上指标的变化,结合已有体外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试图证实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在ARDS中的促炎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OA组)、药物干预组(D组)、溶媒对照组(S组),OA组、D组及S组大鼠用油酸尾静脉注射复制ARDS模型,D组造模前腹腔内注射PBEF抑制剂FK866,S组造模前注射等体积FK866溶媒二甲基亚砜。造模成功6 h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PBEF、TNF-α、IL-1βmRNA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组大鼠肺组织中几乎见不到PBEF表达,而在其他各组大鼠肺组织肺泡壁及肺泡水肿液中、支气管黏膜上皮及血管内皮均可发现PBEF蛋白分布;OA组、D组和S组大鼠PBEF及炎症因子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BEF:P=0.000,P=0.000,P=0.000;TNF-α:P=0.035,P=0.000,P=0.000;IL-1β:P=0.000,P=0.000,P=0.000;NF-κB p65:P=0.000,P=0.000,P=0.000),D组大鼠肺组织PBEF、炎症因子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较OA组和S组低(PBEF:P=0.002,P=0.006;TNF-α:P=0.004,P=0.001;IL-1β:P=0.001,P=0.015;NF-κB p65:P=0.001,P=0.000)。结论:PBEF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因子表达等途径造成肺组织的炎性损伤,进而在ARD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线共振子理论对吡啶分子在铁钴镍衬底上SERS增强因子的计算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佳伟 白莹 +1 位作者 莫育俊 Wachter P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3-466,共4页
天线共振子模型是在研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机理过程中提出的理论。作为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工作,文章利用天线共振子模型计算了吡啶分子1010cm^-1特征振动模在过渡金属Fe,Co,Ni衬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因子:给出了共振... 天线共振子模型是在研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机理过程中提出的理论。作为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工作,文章利用天线共振子模型计算了吡啶分子1010cm^-1特征振动模在过渡金属Fe,Co,Ni衬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因子:给出了共振时三种金属增强因子与激发光能量的依赖关系;研究了它们的表面粗糙度对增强因子的影响,计算了能量为0.89eV的入射光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三种金属衬底上的增强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它们在可见光范围增强因子不大,这与已报道的实验结果一致;但在红外波长却有大的增强因子,可以达到10^4~10^7,有待实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增强因子 天线共振子 过渡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志毅 张艳 +1 位作者 石小枫 刘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Ⅰ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以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Ⅲ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同时腹腔注射ALR50μg.kg-1.d-1;Ⅳ组14只:腹腔注射ALR50μg.kg-1.d-1。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病理变化。结果Ⅱ组、Ⅲ组大鼠存活率(46.7%、66.7%)显著高于Ⅰ组(0.0%)(P=0.006;P=0.0002),Ⅲ组(66.7%)与Ⅳ组(14.3%)有显著差异(P=0.008),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Ⅱ组腹水AST高于Ⅲ组(P=0.001),Ⅱ组第1、2天腹水ALT高于Ⅳ组,Ⅱ组、Ⅲ组第1、2天腹水TBil高于Ⅰ组(P<0.05)。Ⅲ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其他组。Ⅲ组大鼠腹腔移植的肝细胞存活数多于Ⅱ组。结论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移植联合ALR可明显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移植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肝组织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肝再生增强因子 急性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青 张丽梅 +3 位作者 刘殿武 贺宇彤 肖永红 何海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0-763,共4页
目的 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真核表达质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Col)、ALR治疗1组(ALR1 )、ALR治疗2组(ALR2 ) ,分... 目的 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真核表达质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Col)、ALR治疗1组(ALR1 )、ALR治疗2组(ALR2 )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秋水仙碱、pcDNA3 ALR重组质粒治疗。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测定Ⅰ、Ⅲ型胶原、TIMP 1和ALR在肝组织的表达,RT PCR测定TIMP 1mRNA的表达。结果 两个ALR治疗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Ⅰ、Ⅲ型胶原和TIMP 1在肝组织的表达在两个ALR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而ALR的表达要明显强于模型组。TIMP 1mRNA在两个ALR治疗组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ALR重组质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TIMP 1活性表达而促进肝细胞外基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 肝再生增强因子 基因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可抑制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爱民 和朝平 +3 位作者 韩涛 杨晓明 贺福初 王宝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 ,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高 ( 0 2ng/L)、中( 0 0 2ng/L)、低 ( 0 0 0 2ng/L)浓度...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 ,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高 ( 0 2ng/L)、中( 0 0 2ng/L)、低 ( 0 0 0 2ng/L)浓度的hALR 3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72h 4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大剂量组较中、低剂量组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亦明显为低。中、低剂量hALR组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 2 4、48、72h 3个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 ;大剂量hALR组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72h 4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较中、小剂量组亦显著降低。提示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肝星状细胞 I型胶原 Ⅲ型胶原 基因表达 肝疾病 I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降解水溶液中4-氯酚过程的数学模型(Ⅱ)鼓泡过程中臭氧传质增强因子E与4-氯酚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银生 张新胜 +1 位作者 戴迎春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臭氧从气相传质到废水溶液中并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含有化学反应增强的臭氧吸收过程. 在酸性废水中主要发生臭氧与4 -氯酚分子和 4- 氯酚盐离子的反应, 而臭氧在水溶液中分解形成的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可以忽略.... 臭氧从气相传质到废水溶液中并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含有化学反应增强的臭氧吸收过程. 在酸性废水中主要发生臭氧与4 -氯酚分子和 4- 氯酚盐离子的反应, 而臭氧在水溶液中分解形成的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可以忽略. 提出了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臭氧传质增强因子 E与废水中有机物浓度[PCP] 的定量关系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氧化还原反应 传质增强因子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