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增强体结构对复合材料工艺及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莉
毕松梅
尹良舟
王东伟
李言言
-
机构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安徽省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
基金
2012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363219)
-
文摘
为了分析增强体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复合工艺的影响,分别以单向玄武岩织物和平纹玄武岩织物为增强体,制备玄武岩增强复合材料。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讨论复合工艺参数对玄武岩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及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平纹玄武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优于单向玄武岩复合材料,而单向玄武岩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弯性能;增强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影响较大,对单向玄武岩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影响较小;复合成型温度对单向玄武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且成型温度升高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改善;成型压力增大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适当延长冷却时间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增强体结构
-
Keywords
basalt fiber, composite process, mechanical property,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增强体结构对炭/炭出口锥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晓虎
李贺军
郝志彪
崔红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58-1361,1414,共5页
-
文摘
研究了三种增强体结构,即炭布叠层增强骨架(P型结构)、原位针刺骨架(N型结构)、整体编织骨架(W型结构),以及增强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C/C)出口锥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增强结构C/C材料比热相近,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增强结构的各向异性对材料导热率影响明显,X-Y向的导热率均大于Z向,P-C/C面内和径向导热率相差10倍以上;N-C/C在两个方向导热率差别最小,各向异性度明显降低;W-C/C在两个方向导热率差别也较明显,径向导热率比P-C/C高,但低于N-C/C;热膨胀系数随增强结构不同呈显著各向异性,Z向和XY向热膨胀系数的比值(ZCTE/XYCTE)可表征C/C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各向异性程度,P-C/C两个方向差异最大,W-C/C次之,N-C/C最小;随测试温度升高,N-C/C、W-C/C的ZCTE/XYCTE比值逐渐变小。
-
关键词
炭/炭材料
出口锥
增强体结构
热性能
各向异性
-
Keywords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Exit con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Thermal property
Anisotropy
-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三维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磨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守仁
耿浩然
张景春
王英姿
-
机构
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6-46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1047)
济南大学科技基金资助项目(Y0419)
-
文摘
考虑网络结构增强体特殊的拓扑结构因素和弹性模量影响,利用复合材料磨损率最小化和最大化假设,建立了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磨损模型,同时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Si3N4陶瓷增强Al-Mg合金复合材料,并将其磨损试验结果数据拟合到模型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反映复合材料增强相的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磨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证明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率随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体积分数超过45%~50%时,磨损率随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该模型不同于Khmschov模型和Zum—Gahr模型,其关系不遵循线性规则.与增强体复合材料的磨损试验数据拟合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具有一定普遍性.
-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网络结构增强体
磨损性能
磨损模型
-
Keywords
composites, network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wear properties, model
-
分类号
TB848.5
[一般工业技术—摄影技术]
TH117.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PIA法制备MMCs骨架工艺及进展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王守仁
耿浩然
李怀谷
-
机构
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济南大学财务处
-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99F01)
-
文摘
综述了有机前驱体浸渍烧蚀法(PIA)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用金属间化合物或陶瓷网络结构预制体的工艺过程及技术方法,分析了其制备工艺特点,指出PIA法是目前制备MMCs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并论述了工艺进展的情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前驱体浸渍烧蚀法
金属间化合物
陶瓷
网络结构增强预制体骨架
制备工艺
-
Keywords
metal matrix composite
precursor immersing ablation
intermetallics
ceramics
reticulated reinforcement perform
fabrication technology
-
分类号
TB848.5
[一般工业技术—摄影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