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氯丙烷增塑大豆蛋白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姚永志 陈复生 +1 位作者 左锦静 郑治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3,共3页
本文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环氧氯丙烷增塑的大豆蛋白内部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增塑剂增塑的大豆蛋白材料断面概貌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环氧氯丙烷增塑大豆蛋白材料表现出高强度、低吸水率和低伸... 本文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环氧氯丙烷增塑的大豆蛋白内部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增塑剂增塑的大豆蛋白材料断面概貌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环氧氯丙烷增塑大豆蛋白材料表现出高强度、低吸水率和低伸长率特点的原因以及环氧氯丙烷增塑大豆蛋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氯丙烷 大豆蛋白 增塑机理 FTIR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矿物掺合料对新拌混凝土的增塑减水机理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冲 蒲心诚 《混凝土》 CAS CSCD 2001年第8期51-54,共4页
活性超细矿物掺合料在不掺入高效减水剂时 ,对新拌水泥混凝土无明显减水效果 ,当与高效减水剂双掺时 ,其增塑减水效果急剧增加 ,这表明超细矿物掺合料只有在有减水剂共同作用条件下才可发挥其增塑减水作用。作者分析了超细矿物掺合料颗... 活性超细矿物掺合料在不掺入高效减水剂时 ,对新拌水泥混凝土无明显减水效果 ,当与高效减水剂双掺时 ,其增塑减水效果急剧增加 ,这表明超细矿物掺合料只有在有减水剂共同作用条件下才可发挥其增塑减水作用。作者分析了超细矿物掺合料颗粒的物理性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矿物掺合料 新拌混凝土 减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应变速率下轻质合金的变形行为及薄壁构件冲击液压成形工艺的应用
3
作者 张士宏 夏亮亮 +3 位作者 徐勇 李昊 朱红亮 解文龙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6,共12页
探讨了不同轻质合金在各种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确定了二次硬化现象。基于所确定的轻质合金高应变速率增塑及降弹现象,研究了复杂板件冲击液压成形技术,探讨了铝合金、铝锂合金和钛合金在冲击液压成形条件下的塑性增强和降... 探讨了不同轻质合金在各种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确定了二次硬化现象。基于所确定的轻质合金高应变速率增塑及降弹现象,研究了复杂板件冲击液压成形技术,探讨了铝合金、铝锂合金和钛合金在冲击液压成形条件下的塑性增强和降弹规律和机理。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表征揭示了塑性增加的微观机理。分析了钛合金在低速钢模弯曲和高应变速率冲击液压成形弯曲下的回弹行为,并结合宏观有限元模拟和微观组织观测揭示了回弹降低的宏微观机理。通过同时提高塑性以控制成形性和减少回弹可以控制形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速率 轻质合金 增塑机理 降弹机制 冲击液压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氧化铝陶瓷管壳的可塑成型研究
4
作者 钟莲云 吴伯麟 竺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679-1683,共5页
研究了坯体含水量、介质的pH值及甲基纤维素含量对氧化铝陶瓷管壳坯料可塑性的影响,揭示塑化剂增塑的机理,摸索采用可塑成型工艺成型氧化铝陶瓷管壳生坯.以亚微米氧化铝超微粉为原料,采用挤出成型工艺成型坯体,在MgO-Al2O3-SiO2体系和Ca... 研究了坯体含水量、介质的pH值及甲基纤维素含量对氧化铝陶瓷管壳坯料可塑性的影响,揭示塑化剂增塑的机理,摸索采用可塑成型工艺成型氧化铝陶瓷管壳生坯.以亚微米氧化铝超微粉为原料,采用挤出成型工艺成型坯体,在MgO-Al2O3-SiO2体系和CaO-MgO-Al2O3-SiO2两个体系中分别制备了氧化铝含量为97.59%和95.84%的微晶氧化铝陶瓷管壳.所制备陶瓷管壳的性能优良,晶粒细小均匀,97和95瓷管壳的晶粒平均粒径分别为6μm和4μm,体积密度分别为3.714 g.cm-3和3.831 g.cm-3.95瓷管壳的抗弯强度为320MPa,主晶相为刚玉,次晶相为钙长石和镁铝尖晶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管壳 微晶化 成型 增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添加剂改善粘土塑性的研究
5
作者 熊培培 刘贵山 +2 位作者 孟鹏 高文元 郝洪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6 84,84,共5页
实验选用可塑性能较差的泥料为原料,比较了三种有机添加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柠檬酸三钠对其可塑性、干燥强度、泥浆粘度及烧后坯体吸水率、气孔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泥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 实验选用可塑性能较差的泥料为原料,比较了三种有机添加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柠檬酸三钠对其可塑性、干燥强度、泥浆粘度及烧后坯体吸水率、气孔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泥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从粘土表面高韧性水化膜的形成探讨了有机添加剂的增塑机理。结果表明:三种有机添加剂都可以显著改善泥料的可塑性及干燥强度,降低泥浆粘度,对烧后坯体的吸水率和气孔率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添加剂 增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