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薄壁构件电磁成形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1
作者 陈璇 揭庆祥 +6 位作者 王抒 李瑞 周川 张丹 肖昂 崔晓辉 湛利华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7,共16页
介绍了电磁成形工艺的技术特色和难点问题,从材料的宏微观变形角度分析了电磁成形工艺对不同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材料的宏微观断裂行为并总结了该工艺的增塑机制,探讨了电磁成形工艺对零件回弹的控制能力及内应力振荡衰... 介绍了电磁成形工艺的技术特色和难点问题,从材料的宏微观变形角度分析了电磁成形工艺对不同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材料的宏微观断裂行为并总结了该工艺的增塑机制,探讨了电磁成形工艺对零件回弹的控制能力及内应力振荡衰减的影响。从成形工艺角度,综述了当前不同板管类零件成形的多级多向电磁力调控方案,归纳了现有的电磁复合成形工艺研究现状。电磁成形技术从单一的电磁力成形不断向复合工艺方向发展,成形零件类型向极端尺寸、变截面和多曲率等方面扩展,零件的成形极限和精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电磁成形在应用材料、尺度效应和多工艺耦合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薄壁构件 电磁成形 高应变率 增塑机制 多级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11Mn-4Al-0.2C中锰钢准静态和动态变形行为
2
作者 冯毅 张德良 +1 位作者 蔡志辉 黄光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4-1251,1325,共9页
本文对比了Fe−11Mn−4Al−0.2C中锰钢变形过程中增塑机制和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随应变速率增加(0.002~200 s^(-1)),中锰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趋势截然相反,屈服强度从507 MPa增加到649 MPa,但抗拉强度却从1089 MPa降低到876 MPa.准... 本文对比了Fe−11Mn−4Al−0.2C中锰钢变形过程中增塑机制和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随应变速率增加(0.002~200 s^(-1)),中锰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趋势截然相反,屈服强度从507 MPa增加到649 MPa,但抗拉强度却从1089 MPa降低到876 MPa.准静态加载时增塑机制以强相变诱导塑性(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TRIP)效应为主;动态加载初期增塑机制以弱TRIP效应为主,加载后期TRIP效应消失,转变为温升软化效应和孪晶诱导塑性(twinning-induced plasticity,TWIP)效应.动态加载初期的位错运动速率远高于准静态的,这导致动态的屈服强度高于准静态的.随着应变的增加,动态加载逐渐累积的绝热温升抑制了马氏体相变,降低了加工硬化能力,而准静态加载则不断产生高硬度马氏体,导致准静态的抗拉强度高于动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准静态 动态 中断拉伸 增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生产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齐祥羽 朱晓雷 +1 位作者 胡军 杜林秀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3-487,共5页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60℃冲击功分别为725 MPa,840 MPa,27. 7%,130 J.逆转变奥氏体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产生的应变硬化是中锰钢主要的强化机制; TRIP效应吸收大量的应变能,推迟颈缩,增加均匀延伸率,是中锰钢主要的增塑机制; TRIP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裂纹形成功和裂纹扩展功,是中锰钢主要的韧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Q690F TRIP效应 强化机制 增塑机制 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