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方慧 张潇叶 赵胜立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32,共21页
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益紧密,东道国贸易网络地位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逐渐显现,成为吸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区位优势。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增加值贸易网络,结合200... 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益紧密,东道国贸易网络地位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逐渐显现,成为吸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区位优势。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增加值贸易网络,结合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BvD-Zephyr以及fDi Markets数据,考察东道国贸易网络地位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东道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上述影响在发达国家、制度风险较低及开设境外园区的东道国更强,并且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民营企业、初始投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的积极性。此外,中国企业OFDI的结构得以优化,投资行业依托贸易网络呈现阶梯状分布。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激励效应、投资风险规避效应和全球价值链嵌入效应是其重要传导渠道。本文为中国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策略制定提供有益参考,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增加值贸易网络 制造业 对外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演进 被引量:30
2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王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9,共17页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产生系统性冲击。本文基于ADB‒MRIO2022数据库,应用前沿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10—2021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动态演化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产生系统性冲击。本文基于ADB‒MRIO2022数据库,应用前沿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10—2021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动态演化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一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的区域化属性逐渐增强,其中美洲地区(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最为明显,美国正逐步分散贸易风险,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其主导的局域网络脆弱性,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不利于以中国为主导的局域网络应对特定性冲击。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但在高技术制造业网络中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发展数字经济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一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能力,占据“织网者”优势,扩大贸易影响力,但仅对处在网络中心与近中心的国家的接近中心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新兴经济体要打破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封锁困境,必须提升增加值贸易流量与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主要出口对象国相对多元化。本文发现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具有长期结构性特征,揭示了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高端,充分释放自身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加值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德学 钟湘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19-122,共4页
文章实证研究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升级的影响作用及机制,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分位数模型分析影响的动态性和异质性。结果显示:国家贸易网络地位发展存在固化问题,自主创新有利于一国突破贸易网络地位固化而实现升... 文章实证研究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升级的影响作用及机制,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分位数模型分析影响的动态性和异质性。结果显示:国家贸易网络地位发展存在固化问题,自主创新有利于一国突破贸易网络地位固化而实现升级,但技术引进不能促进贸易网络地位升级;自主创新对贸易网络地位较高国家的促进作用较大,处于较低地位的国家虽能通过自主创新对主导国家进行追赶,但仍面临着与主导国家地位差距拉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成本、第三国效应与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 被引量:2
4
作者 葛纯宝 于津平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共19页
本文首先构建包含三国情形的贸易网络理论模型,考察贸易成本及第三国效应对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然后采用2003~2018年全球增加值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各国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呈“少数高、多数低”非匀质分布以及“... 本文首先构建包含三国情形的贸易网络理论模型,考察贸易成本及第三国效应对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然后采用2003~2018年全球增加值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各国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呈“少数高、多数低”非匀质分布以及“动态演化、升降并存”格局,其中德国、中国和美国扮演核心国角色;双边贸易成本降低会促进一国贸易网络地位攀升,第三国间贸易成本提升会通过贸易转移形成促进作用,两者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均存在明显异质性;随着贸易网络地位向高分位点转变,第三国间贸易成本的影响会逐渐由贸易转移转为贸易创造。进一步将贸易成本分解后发现,贸易便利化的边际贡献强于贸易自由化,其中电子商务和制度环境便利化贡献较强。本文既厘清了贸易成本与贸易网络地位间的作用机制,也为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中国迈向贸易强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地位 贸易成本 第三国效应 增加值贸易网络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值贸易与反倾销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关联效应——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乔小勇 吴晓雪 李翔宇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6-86,共11页
为在全球价值链下衡量分析一个国家真实的贸易获益情况及与他国贸易摩擦程度,本文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及世界银行反倾销数据库(GAD,Global Anti-dumping Database)的相关数据,同时构建增加值贸易... 为在全球价值链下衡量分析一个国家真实的贸易获益情况及与他国贸易摩擦程度,本文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及世界银行反倾销数据库(GAD,Global Anti-dumping Database)的相关数据,同时构建增加值贸易及反倾销两类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增加值贸易网络和反倾销网络的结构变化,并使用QAP方法对两个网络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经济体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拥有更多的贸易联系可以有效抑制反倾销关系的产生,但高端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于网络信息的掌控力更能使国家占据发起反倾销主导权;对比分析表明,传统核算体系下的贸易流量依旧是反倾销诉讼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表明,中国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高端价值链领域参与不足。此外,研究认为增加值贸易网络是可塑性的,可通过调整网络结构应对贸易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贸易网络 反倾销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装备制造业进入“修昔底德陷阱”了吗?--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透视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之旭 高运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59,共15页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装备制造业成为双方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结构分解分析(SDA)以及全球价值链网络可视化方法,研判中美装备制造业是否具备进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条件。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美出口的贸易...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装备制造业成为双方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结构分解分析(SDA)以及全球价值链网络可视化方法,研判中美装备制造业是否具备进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条件。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美出口的贸易利益被严重高估;不仅总值贸易下存在"统计幻象",而且贸易增加值视角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也仍然"虚高";分解垂直专业化结构以及前、后向贸易增加值变动结构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与竞争力指数的提升并非技术驱动,而主要由低增值环节生产扩张推动;分析增加值贸易网络发现,中美装备制造业对彼此市场均高度依赖,未来存在较大合作的空间。综合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尚不具备全面抗衡美国的竞争力,双方表现为"竞争共存"的关系,"修昔底德陷阱"更多为美方营造"中国威胁"而炮制的舆论热点。本文从提升制造业服务化与对外开放水平,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构建中美合作共赢产业合作关系几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垂直专业化分工结构 SDA 增加值贸易网络 修昔底德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