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完全用水系数及增加值用水系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
22
1
作者
许健
陈锡康
杨翠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17-20,共4页
完全用水系数和增加值用水系数是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水资源利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完全用水系数比传统的直接用水系数更准确地度量了部门生产活动对水资源使用的影响 ,而将占用和进口 (输入 )因素引入完全用水系数的计算可克服传统...
完全用水系数和增加值用水系数是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水资源利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完全用水系数比传统的直接用水系数更准确地度量了部门生产活动对水资源使用的影响 ,而将占用和进口 (输入 )因素引入完全用水系数的计算可克服传统计算方法的两个主要缺点 ,使计算结果更加合理 ,更具有实际价值 ;增加值用水系数也在度量各部门水资源经济效益方面比传统的用水定额具有优势 .根据所提出的计算方法 ,利用 1999年全国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进行了实际计算 ,并应用它来分析中国 1999年的主要产业用水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直接用水
系数
完全用水
系数
增加值
用水
系数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最终需求侧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
2
作者
王连芬
温佳丽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6,共9页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的数据,引入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最终需求侧环境效率以及中国分行业对工业总体环境效率变动的贡献度,对分行业环境效率变动进行了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需求效应、排放强度效应3种影响因素的SDA分解。得出结...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的数据,引入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最终需求侧环境效率以及中国分行业对工业总体环境效率变动的贡献度,对分行业环境效率变动进行了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需求效应、排放强度效应3种影响因素的SDA分解。得出结论:中国环境效率较低,改善环境质量刻不容缓;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等5个行业环境效率相对较低;对整体效率贡献率大的行业,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95~2009年环境效率变动中排放强度贡献率最大,增加值系数和中间需求贡献较小甚至为负。最后从行业层面提出了改善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需求
环境效率
结构分解
排放强度
增加值系数
中间需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92—2002年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基于列标尺量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唐志鹏
王志标
祝坤福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为测定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列标尺量模型。它将部门的结构系数变动分为直接产品消耗系数的变动和增加值结构系数的变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02年间部门结构变动作了计算分析,主要结论是这一阶段...
为测定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列标尺量模型。它将部门的结构系数变动分为直接产品消耗系数的变动和增加值结构系数的变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02年间部门结构变动作了计算分析,主要结论是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变动中,农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商业饮食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增加值结构系数的变动,但直接产品消耗系数对其他工业、建筑业、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及其他社会服务业的影响也逐渐显著,列标尺量模型的提出为产业的规划调整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列标尺量
相对列标尺量
直接产品消耗
系数
增加值
结构
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完全用水系数及增加值用水系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
22
1
作者
许健
陈锡康
杨翠红
机构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17-2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70 13 10 0 2
70 10 10 0 5 )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资助项目 ( 0 2 0 3 )
文摘
完全用水系数和增加值用水系数是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水资源利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完全用水系数比传统的直接用水系数更准确地度量了部门生产活动对水资源使用的影响 ,而将占用和进口 (输入 )因素引入完全用水系数的计算可克服传统计算方法的两个主要缺点 ,使计算结果更加合理 ,更具有实际价值 ;增加值用水系数也在度量各部门水资源经济效益方面比传统的用水定额具有优势 .根据所提出的计算方法 ,利用 1999年全国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进行了实际计算 ,并应用它来分析中国 1999年的主要产业用水情况 .
关键词
水资源
直接用水
系数
完全用水
系数
增加值
用水
系数
计算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direct water input coefficient
total water input coefficient
water input coefficient for added value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最终需求侧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
2
作者
王连芬
温佳丽
机构
湖南大学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环境效率评价体系创新及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3BGL110)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303076
71373037)的资助
文摘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的数据,引入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最终需求侧环境效率以及中国分行业对工业总体环境效率变动的贡献度,对分行业环境效率变动进行了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需求效应、排放强度效应3种影响因素的SDA分解。得出结论:中国环境效率较低,改善环境质量刻不容缓;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等5个行业环境效率相对较低;对整体效率贡献率大的行业,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95~2009年环境效率变动中排放强度贡献率最大,增加值系数和中间需求贡献较小甚至为负。最后从行业层面提出了改善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最终需求
环境效率
结构分解
排放强度
增加值系数
中间需求效应
Keywords
final dem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emission inteusity
added value coefficient
intermediate demand effect
分类号
F4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2—2002年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基于列标尺量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唐志鹏
王志标
祝坤福
机构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出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60474063)
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GJHZ0515)资助
文摘
为测定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列标尺量模型。它将部门的结构系数变动分为直接产品消耗系数的变动和增加值结构系数的变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02年间部门结构变动作了计算分析,主要结论是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变动中,农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商业饮食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增加值结构系数的变动,但直接产品消耗系数对其他工业、建筑业、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及其他社会服务业的影响也逐渐显著,列标尺量模型的提出为产业的规划调整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绝对列标尺量
相对列标尺量
直接产品消耗
系数
增加值
结构
系数
Keywords
absolute columnscaler
relative columnsoaler
direct input coefficient
value-added structural coefficient
分类号
F222.3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完全用水系数及增加值用水系数的计算方法
许健
陈锡康
杨翠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最终需求侧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
王连芬
温佳丽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992—2002年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基于列标尺量模型的分析
唐志鹏
王志标
祝坤福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