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对增减记帐法的看法
1
作者 西村明 《武汉财会》 1985年第6期26-,共1页
我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载了中国人民大学贺南轩同志关于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访问我国的报道以后,引起西村明教授深切地关注,他撰写了《我对增减记帐法的看法》一文。今将西村明教授鸿文在本期发表出来,并将他给贺南,轩张以宽两位副... 我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载了中国人民大学贺南轩同志关于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访问我国的报道以后,引起西村明教授深切地关注,他撰写了《我对增减记帐法的看法》一文。今将西村明教授鸿文在本期发表出来,并将他给贺南,轩张以宽两位副教授的来信摘登如后,以供我国会计工作者研究、参考。我刊对西村明教授的谦虚谨慎,治学严谨,富于探索,为促进中日会计学术交流所作的努力深表钦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记帐法 贺南轩 会计工作者 张以宽 标准成本会计 日本九州大学 复式记帐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交流 文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增减记帐法的科学性
2
作者 张以宽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50-57,33,共9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也必将不断发展变化,作为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记帐方法也必将不断发展变化,旧的记帐方法必将为新的记帐方法所代替,现存在的几种记帐方法也不是尽美尽善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各种记帐方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也必将不断发展变化,作为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记帐方法也必将不断发展变化,旧的记帐方法必将为新的记帐方法所代替,现存在的几种记帐方法也不是尽美尽善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各种记帐方法,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讨论是完全必要的、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记帐法 记帐方法 发展变化 经济管理水平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尽美尽善 百家争鸣 会计 百花齐放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成使命的增减记帐法评述
3
作者 王建刚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0-54,共5页
《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增减记帐法在走过二十几年的行程之后,圆满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增减记帐法是我国会计工作者创造的一种新的复式记帐方法,从其产生、发展到废止这一短暂的轨迹中,可以反映出我们会计事业的曲折发展,不可... 《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增减记帐法在走过二十几年的行程之后,圆满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增减记帐法是我国会计工作者创造的一种新的复式记帐方法,从其产生、发展到废止这一短暂的轨迹中,可以反映出我们会计事业的曲折发展,不可否认,增减记帐法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并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其废止,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是会计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并不是对增减记帐法的彻底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 复式记帐方法 增减记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增减记帐法的探索
4
作者 李孝林 《财贸研究》 1983年第2期52-56,共5页
商业部1981年3月正式印发的《实行增减记帐法的初步总结》,认为增减记帐法是一种“科学的、适用的、有发展前途的”记帐方法。但在历次记帐方法讨论中,总有人批评增减法存在“四不”,即不能设置共同性帐户;对应关系不够清楚;差额验算不... 商业部1981年3月正式印发的《实行增减记帐法的初步总结》,认为增减记帐法是一种“科学的、适用的、有发展前途的”记帐方法。但在历次记帐方法讨论中,总有人批评增减法存在“四不”,即不能设置共同性帐户;对应关系不够清楚;差额验算不够方便;核算形式不够简便。为使增减法不断完善,对这些批评应当认真研究。本文试就共同性帐户、差额平衡、对应关系、记帐凭证、分录列示等五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记帐法 记帐凭证 核算形式 增减 改进意见 资金运动 库存商品 应付款 转帐凭证 银行借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减记帐法学术交流简讯
5
作者 商燕 《武汉财会》 1985年第6期27-,共1页
增减记帐法是我国广大财会人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总结国内外会计经验基础上创立的一种科学的复式记帐法。早在四十年代,就有人研究,在六十年代商业部作为制度提出,已有二十多年的实践历史,由于它坚持科学性,讲求群众性,做到通俗易懂,很... 增减记帐法是我国广大财会人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总结国内外会计经验基础上创立的一种科学的复式记帐法。早在四十年代,就有人研究,在六十年代商业部作为制度提出,已有二十多年的实践历史,由于它坚持科学性,讲求群众性,做到通俗易懂,很受广大基层企业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记帐法 财会人员 复式记帐 学术交流 基层企业 四十年代 参考教材 实践历史 成本计算 天津财经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减记帐法下帐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方法质疑
6
作者 成瑞珩 《会计之友》 1990年第2期18-18,共1页
关于增减记帐法帐户发生额试算平衡的方法,理论界和务实工作中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 (一)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学基础》(89年3月版)第四章第一节中指出:“……在增减记帐法下,不能象借贷记帐法那样,采用发生额总额平衡法进行试算... 关于增减记帐法帐户发生额试算平衡的方法,理论界和务实工作中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 (一)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学基础》(89年3月版)第四章第一节中指出:“……在增减记帐法下,不能象借贷记帐法那样,采用发生额总额平衡法进行试算平衡,而只能采用发生额差额平衡法进行试算平衡”。 (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学基础》(1989年修订本)《附录》谈到:“在增减记帐法下,通常所用的试算平衡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算平衡 发生额 增减记帐法 会计科目 产成品资金 应付款 应交税金 差异相 车间经费 国外有关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早的增减记帐法
7
《财会月刊》 1995年第2期42-42,共1页
中国增减记帐法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我国现代会计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集体创造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关键词 增减记帐法 复式记帐法 资金运动规律 借贷记帐法 记帐符号 分录法 理论基础 记帐规则 最早产生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真假复式记帐法
8
作者 丁时勇 《财会通讯(上)》 1995年第10期44-45,共2页
彭玉书教授在《复式记帐法也要辩别真假》一文(见《财会通讯》1995年第5期)中提出:“对任何经济业务都记入有关帐户双方的那种记帐方法,就是复式记帐法,否则,便是假复式记帐法。”笔者认为,彭文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忽略了一个实际情况,即... 彭玉书教授在《复式记帐法也要辩别真假》一文(见《财会通讯》1995年第5期)中提出:“对任何经济业务都记入有关帐户双方的那种记帐方法,就是复式记帐法,否则,便是假复式记帐法。”笔者认为,彭文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忽略了一个实际情况,即借贷记帐法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复式记帐法,也是迄今为止西方国家使用过的唯一复式记帐法。因而西方国家对复式记帐法的概念认识是建立在借贷记帐法的基础上的,认为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必须在有关帐户的借贷双方作出金额相等的记录。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借贷记帐法引入我国之前,收付记帐法早已产生,并广泛运用。传统的收付记帐法是否具有复式记帐法的特点,其产生时间是否早于借贷记帐法,这是会计史研究的内容。且在认识上也多有分歧。对此,本文不作讨论。以解放后的情况来看,在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会计核算是分别采用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和收付记帐法的。不容置疑,增减记帐法和收付记帐法均借鉴了借贷记帐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增减记帐法和收付记帐法已经具备复式记帐法最本质的特点——对每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进行记录,其记录的方向则取决于不同的记帐符号和记帐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 收付记帐法 增减记帐法 经济业务 会计核算 记帐方法 记帐符号 西方国家 产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式记帐法也要辨别真假
9
作者 彭玉书 《财会通讯(上)》 1995年第5期44-44,共1页
历史证明,一个真正的复式记帐法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经过若干个世纪,通过无数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正如18世纪末叶闻名世界的德国诗人歌德所赞颂的那样,“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之一”。西方的复式记帐法是这样,中国传统... 历史证明,一个真正的复式记帐法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经过若干个世纪,通过无数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正如18世纪末叶闻名世界的德国诗人歌德所赞颂的那样,“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之一”。西方的复式记帐法是这样,中国传统的复式记帐法也是这样,都不是由少数几个人在一朝一夕创造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记帐法 增减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 记帐方法 收付记帐法 会计基础 经济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 事业行政单位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借贷记帐法的数学原理和科学实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丘山 《财会月刊》 1997年第1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借贷记帐法 记帐符号 收付记帐法 数学原理 经济意义 帐户结构 所有者权益 增减记帐法 记帐规则 净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如何理解复式记帐法》一文的几点看法
11
作者 张颖 《财会通讯(上)》 1996年第3期40-40,共1页
熊开基先生在《如何理解复式记帐法》一文(见《财会通讯》1995年第10期)中,批评“西方把‘复式记帐’和‘借贷记帐法’混为一谈也有不足之外”。笔者认为这种批评是不恰当的。因为在四方只有“复式记帐”的概念。没有“借贷记帐法”的... 熊开基先生在《如何理解复式记帐法》一文(见《财会通讯》1995年第10期)中,批评“西方把‘复式记帐’和‘借贷记帐法’混为一谈也有不足之外”。笔者认为这种批评是不恰当的。因为在四方只有“复式记帐”的概念。没有“借贷记帐法”的概念。在我国由于多种记帐方法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 几点看法 增减记帐法 资金运用 记帐方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资金来源 收付记帐法 贷方金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复式记帐法
12
作者 熊开基 《财会通讯(上)》 1995年第10期45-45,共1页
一、怎样表述复式记帐法。彭玉书同志在《复式记帐法也要辨别真假》一文中所指的错误定义——“复式记帐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进行登记,借以完整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方向”,在表... 一、怎样表述复式记帐法。彭玉书同志在《复式记帐法也要辨别真假》一文中所指的错误定义——“复式记帐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进行登记,借以完整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方向”,在表述上确实存在某些缺陷,容易让人孤立地去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的表述,误解为:“复式记帐就是多帐户记帐”。然而西方把“复式记帐”和“借贷记帐法”混为一谈,也有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复式记帐法可以表述为:“根据基本会计等式确定的,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同一交易总金额,重复地同时在不同记帐方向的两个相互联系对应帐户中进行登记,如果同一记帐方向的对应帐户不只一个,可根据个别关联情况,将总金额分开来分别登记,以完整地反映每项经济业务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双重经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 行政事业单位 基本会计等式 经济业务 对应帐户 增减记帐法 收付记帐法 相互联系 资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记帐方法之争——由个性到共性地认识帐户两方所记内容
13
作者 易庭源 《武汉财会》 1985年第7期10-12,15,共4页
一、帐户两方所记内容的个性——兼评收付记帐法一个企业或一个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各式各样的;每一业务矛盾双方所表现的经济现象,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各帐户两方所记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着各自的个性.例如: 现金帐户,一方记“收”。
关键词 记帐方法 资金运动 借贷记帐法 更新改造基金 资金运用 记帐规则 应付工资 增减记帐法 财政部门 再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早日实现记帐方法的统一而努力
14
作者 吴多铭 《会计之友》 1984年第6期21-22,18,共3页
作为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核心的记帐方法,长期以来,在我国会计学界一直有争论,广大会计工作者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自从一九○五年,借贷记帐法从国外传入我国之后,由于先进的复式记帐原理精明,严谨、科学,在实际应用上运用自如,引起我国会... 作为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核心的记帐方法,长期以来,在我国会计学界一直有争论,广大会计工作者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自从一九○五年,借贷记帐法从国外传入我国之后,由于先进的复式记帐原理精明,严谨、科学,在实际应用上运用自如,引起我国会计学界的重视,并在一些经济部门中应用和推广。而且还运用复式记帐原理,对我国古老的收付记帐法进行改造。至一九三五年前后,就发生了第一次关于记帐方法的争论,有些人主张以“收”“付”取代“借”“贷”、有些人主张推广“借”“贷”,争论结果以“借”“贷”被肯定而告终。第二次争论是在新中国建国以后的一九五○年,仍然是有些人主张以改良收付记帐法来取代借贷记帐法,其结果是借贷记帐法不但没有被取代,而且推行的范围越来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贷记帐法 复式记帐 会计学界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工作者 试算平衡 记帐规则 发生额 会计事业 增减记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借”“贷”记帐符号为“权”“责”记帐符号的探讨
15
作者 欧阳璞 《财会月刊》 1995年第8期9-10,共2页
借贷记帐法,是国际上通行了好几百年的一种科学的会计记帐疗法。要正确评价它的功效并运用它为会计工作服务,首先必须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在运用中还有什么缺陷,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有哪些?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 借贷记帐法,是国际上通行了好几百年的一种科学的会计记帐疗法。要正确评价它的功效并运用它为会计工作服务,首先必须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在运用中还有什么缺陷,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有哪些?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教科书上多说是:“运用会计方法,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用货币的形式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反映……”或说:“主要是从数量上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帐符号 借贷记帐法 “权” 会计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文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职能 记帐方法 增减记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工商业户记帐方法及会计科目
16
作者 伍穗山 《武汉财会》 1987年第5期42-43,共2页
一、会计的记帐方法记帐方法是根据一定的原理和规则,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一般包括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记帐原理、记帐符号、记帐规则、平衡公式和试算平衡方法等要素。记帐方法按记录方式... 一、会计的记帐方法记帐方法是根据一定的原理和规则,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一般包括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记帐原理、记帐符号、记帐规则、平衡公式和试算平衡方法等要素。记帐方法按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帐法二大类。单式记帐法是古老的简单的记账方法,实际是一种不完全的记账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只设欠人(应付款),人欠(应收款)账户以及现金、银行存款账户,平时只登记那些与欠人、人欠、现金、银行存款账户有关的经济业务,不涉及上述经济事项的一般不予反映,它的特点是除了对有关欠人,人欠的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科目 个体工商业户 增减记账法 增减记帐法 复式记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97年中国股市发展对会计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义宏 《证券市场导报》 1998年第3期22-26,共5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给传统的会计思想和会计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更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制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思想 中国股市 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股票市场 中期报告 会计界 会计制度 上海证券交易所 增减记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金运用=资金来源”并非“舶来品”
18
作者 彭玉书 《财会通讯(上)》 1996年第1期45-45,共1页
《财会通讯》1993年第8期发表赵士信的《会计方程式的是与非》一文,赵文的主要论点是:“资金运用一资金来源的会计方程式并非我国会计界所首创,而是地地道道的泊(舶)来品”。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
关键词 资金运用 资金来源 会计方程式 舶来品 增减记帐法 社会主义再生产 资金占用 经营资金 会计核算原理 主要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会计的中国特色自生自灭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蕾 《会计之友》 1998年第6期14-14,共1页
中国会计应否保留特色是近年来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支持“特色论”的人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传统文化、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与西方有较大差异,中国会计应该有特色;反对者认为:会计是一门国际性的商业语言,中国会计应... 中国会计应否保留特色是近年来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支持“特色论”的人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传统文化、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与西方有较大差异,中国会计应该有特色;反对者认为:会计是一门国际性的商业语言,中国会计应当尽量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不应当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的中国特色 中国会计国际化 会计环境 国际会计惯例 中国会计特色 会计目标 会计信息 增减记帐法 股份合作制 发展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20
作者 郭也 《财会通讯(上)》 1996年第6期38-39,共2页
《财会通讯》1996年第1期发表的彭玉书《“资金运用=资金来源”并非“舶来品”》一文提出,“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方程式是当时我国会计学者根据我国长期的会计实践,对“资产=负债+资本”的平衡公式进行改革而来的。笔者基本同... 《财会通讯》1996年第1期发表的彭玉书《“资金运用=资金来源”并非“舶来品”》一文提出,“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方程式是当时我国会计学者根据我国长期的会计实践,对“资产=负债+资本”的平衡公式进行改革而来的。笔者基本同意。但彭文有些观点,笔者认为有必要商榷。 一、“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等式是谁第一次提出来的?彭文认为:“自商业部财务会计局在《会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运用 资金来源 增减记帐法 会计核算 会计等式 借贷记帐法 会计方程式 财务会计 社会主义 收付记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