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政策情景下集体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式分析——基于江浙沪地区的实证探索
1
作者 段金龙 周小平 +1 位作者 董藩 周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0,共7页
设定调节金和土地增值税两种政策情景,选取江浙沪9个县(区、市)作为研究区,利用2015—2021年土地交易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测算和评价两种政策情景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结果表明:调节金分配模式下,政府和集体... 设定调节金和土地增值税两种政策情景,选取江浙沪9个县(区、市)作为研究区,利用2015—2021年土地交易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测算和评价两种政策情景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结果表明:调节金分配模式下,政府和集体所得的平均土地增值收益分别为275元/m^(2)和310元/m^(2),集体在分配中略占优势;土地增值税分配模式下,政府和集体所得的平均土地增值收益分别为304元/m^(2)和281元/m^(2),促进分配向政府倾斜;政府和集体所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比例的变异系数均为调节金分配模式大于土地增值税分配模式,后者更有利于缓解区域间的分配不公,但前者可更好地保障农民集体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至于两种分配模式或其结合形式哪个更适合作为2024年底本轮入市试点到期后的改革方向,主要取决于国家层面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更强调分配公平性还是保障农民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增值收益分配 调节金 土地增值 江浙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以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乐宾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共10页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公共政策引领社会共识不足,实现有效治理应基于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的准确认识;(2)在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过程中,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两类失调同时存在,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对动态发展的社会共识响应不够及时、吸纳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对社会共识的引领塑造效应不够彰显;(3)新时代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在化解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第一类失调问题上取得进展,在引领塑造社会共识方面仍需强化。研究结论:应坚持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共生演化的系统观念,注重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提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创新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公共政策 社会共识 共生演化 协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构造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恒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7,65,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流转及经营性利用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分析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及制度构造。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宅基地入市环节,农户依据宅基地使用权收益权能取得流转增值收益,农民集体依... 研究目的:针对“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流转及经营性利用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分析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及制度构造。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宅基地入市环节,农户依据宅基地使用权收益权能取得流转增值收益,农民集体依据集体所有权之收益权能参与收益分配;集体为成员提供共享利益构成其分配收益的合理边界。基于基础设施投入、产权交易服务以及再分配公平,政府应当通过税收方式参与二次分配。研究结论:为了保障集体和成员对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立法应对集体分配收益的最低比例、用途、资金监管做出规定,同时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治决议空间。宅基地入市环节应由农户缴纳所得税,再流转环节应当由转出方缴纳土地增值税,入市和再流转环节宅基地流入方均应缴纳契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三权分置” 宅基地流转 增值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村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法律制度——以土地发展权共享论为分析框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谦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是判断宅基地制度改革质量的重要依据。土地征收制度的局限性和宅基地收益权能的显化,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反思“土地发展权私有论”与“土地发展权国有论”的法律正当性。基于社会主...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是判断宅基地制度改革质量的重要依据。土地征收制度的局限性和宅基地收益权能的显化,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反思“土地发展权私有论”与“土地发展权国有论”的法律正当性。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国家必然享有土地发展权并参与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为土地所有权人及用益物权人的土地发展权奠定了充分的法律基础,从而形成“土地发展权共享论”。构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需要结合中国国情,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为基本原则。在初次分配中,以产权为分配基础,促进土地发展权人机会平等,探索土地要素收入;在二次分配中,以现有税收法律体系为基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在三次分配中,确定“无偿原始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殊情形,实现农民集体对集体成员的自愿性、自治性、公益性救助帮扶。三环节环环相扣、三层次层层递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 土地发展权共享论 初次分配 二次分配 三次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非农化风险及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宋戈 霍圣夫 邹朝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61,共9页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耕地非农化 风险 增值收益分配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中的公平补偿与增值收益分配 被引量:12
6
作者 方涧 沈开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42-149,共8页
"公共利益+正当程序+公平补偿"是一个公认的征地准则。在中国,"公平补偿"是破解征地困局的切入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中最终都将"公平补偿"指向了"市场价值",但是确定"市场价... "公共利益+正当程序+公平补偿"是一个公认的征地准则。在中国,"公平补偿"是破解征地困局的切入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中最终都将"公平补偿"指向了"市场价值",但是确定"市场价值"只是达到"公平补偿"的手段,而非目的。"市场价值"的确立依赖于统一成熟的土地市场,在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对中国集体土地市场价格的确定并非易事。"统一年产值标准/区片综合地价+增值收益分配"的模式则为变相回归"市场价值"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公平补偿 增值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1,共9页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可持续市民化,确保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益获利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地非农化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福利陷阱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集体土地征收与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 被引量:36
8
作者 程雪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3,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与衔接。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之后,其所形成的市场价... 研究目的:探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与衔接。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之后,其所形成的市场价格会对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领域所设定的“区片综合地价”构成挑战,进而会在集体土地入市和集体土地征收两个领域形成不同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果。研究结论: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应当适用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征收集体农用地的“区片综合地价”应当以“规划所允许的最佳用途”为基础进行测算;国家通过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方式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此,国家应尽快完善土地税收等配套性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则应合理设定本区域的“区片综合地价”标准,防止因为土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不均引发大规模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区片综合地价 土地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在农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学荣 陈莉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5期27-33,共7页
农地增值收益分配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农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补充者,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者等。而现实中政府角色具有"政府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成... 农地增值收益分配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农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补充者,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者等。而现实中政府角色具有"政府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成为特殊效用目标追求者,模糊产权制度下的土地实际剩余控制者等。必须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政府应成为产权制度体系建设的规范者,农村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者与引导者,农民主体地位的维护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农地征收 增值收益分配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的反应与均衡路径 被引量:26
10
作者 鲍海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36,共5页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转用增值利益分配经验,提出减少城乡冲突、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途径。研究结论:农民有权参与分配土地转用增值、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应在30%—50%之间。为与现行政策衔接,这30%—50%的土地转用增值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补偿费、教育培训费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并从中划出一部分补贴新政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确保纵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 问卷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征收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莹 杨芳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6,共8页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农用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分配进行理论探讨,并将其与实际分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理论上,湖北省17个地市(州)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农用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分配进行理论探讨,并将其与实际分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理论上,湖北省17个地市(州)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分配额应为301.90~1438.41万元/hm2,分配比例为19.18%~69.45%。通过与现实分配对比,发现农民集体实际获得的收益远远低于理论分配额度,当前的分配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农民集体的经济权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民集体实际获得的收益与理论分配收益之间的差距越大,而实际分配比例与理论分配比例越接近。因此,建议决策层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适度提高补偿额度;推行多元化的安置措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加强政府财政监督,促进收益合理配置;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土地交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征收 增值收益分配 征地补偿 农民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中的“显”规则与“潜”规则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拓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79,107,共6页
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 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收人和被征收之间的利益冲突,缺乏明确有效的救济措施。地方政府为实现征地目标,有意识地默许通过"显"规则之外的途径——"潜"规则来提高补偿额以消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双规则共存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背离了社会公正与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缩小或杜绝分配的"潜"规则,在不同层面对"显"规则进行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显”规则 “潜”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及法律制度重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闻丽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187,共6页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中,农民的分配比例过低,使农民的利益严重严损。如何合理地分配农村集体土地产生的增值收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法律制度的缺陷是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重大障碍,为保障农民长期、稳...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中,农民的分配比例过低,使农民的利益严重严损。如何合理地分配农村集体土地产生的增值收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法律制度的缺陷是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重大障碍,为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应从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权能、厘清公共利益的边界、提高征地的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增值收益分配 法律制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仁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677-3680,3684,共5页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使得农地非农化过程收益分配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重点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收益增值机理、农地非...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使得农地非农化过程收益分配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重点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收益增值机理、农地非农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依据、农地非农化土地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分类阐述,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业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趋向为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理论研究、在耕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及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与城乡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增值收益分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探析--以江苏省试点经验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申文金 张文主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第7期51-53,共3页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工作,15个试点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增值收益分配状况的影响,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对顺利推进集体...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工作,15个试点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增值收益分配状况的影响,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对顺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地区——江苏省为基础,总结了江苏试点改革的经验及,结合全国其它试点地区改革实践,重点阐述了增值收益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试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科学合理分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农地非农化 改革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权与功能损失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义乌市“集地券”为例 被引量:75
16
作者 朱从谋 苑韶峰 +1 位作者 李胜男 夏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44,共8页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发展权空间转移,通过"集地券"形式获得的宅基地增值收益约为1152元/m2;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补偿宅基地居住保障、社会保障以及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约为234元/m2;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角度,义乌市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比例为40∶11∶49。研究结论:建立在基准地价基础上对宅基地的土地发展权价值进行分配,并结合宅基地功能损失补偿农民体现公平原则,也接近地方政策规定及实际分配比例,符合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 增值收益分配 土地发展权 功能损失 “集地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理研究——基于吉林省松原市的改造案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魏子博 颜玉萍 +1 位作者 石晓平 孙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1,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的形成机理,试图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与分配的实现过程,为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根据不...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的形成机理,试图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与分配的实现过程,为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根据不同的土地增值形成机理,土地增值收益需要实行差别化的分配机制;(2)现实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忽略了部分主体的贡献和应该"返还社会"的土地增值实际上被少数人垄断的问题;(3)现实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争议是初次分配"涨价归公"的土地增值如何实现"返还社会",和再次分配新产生的土地增值如何实现"返还社会"。研究结论:需要构建一个多方博弈平台,引入合理的谈判机制,通过协商谈判和讨价还价达成各方相对满意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城市棚户区改造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案例分析 多方博弈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的分析框架——基于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双清 姜海 陈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71,191,192,共12页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会共识视角审视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存在相互作用、动态演进关系,通过交易成本的负向效应,社会共识在...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会共识视角审视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存在相互作用、动态演进关系,通过交易成本的负向效应,社会共识在制度变迁的“收益—成本”动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制度变迁引致的制度环境变化通过“个体认知—群体共识—社会共识”过程反作用于社会共识。另外,《土地管理法》修订(修正)历程表明,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社会共识经历了“匮乏—显化—强化”三个演化阶段,新发展阶段下,深化改革共识持续发酵。基于此,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应从事前、事中、事后环节逐步突破改革社会共识中存在的困局,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巩固制度改革思想基础;推动行动共识,破除制度改革利益藩篱;逐步形成一般化的制度共识,强化制度改革监督保障,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共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社会共识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深圳土地整备制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亚萍 吴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4,共4页
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二次开发面临的困境是农村集体利用集体土地的模糊产权性质进行不合法建设带来现实利益分享和现有政策法律不认可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对土地增值收益的来源及分配的理论分析,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视角对深圳的土地... 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二次开发面临的困境是农村集体利用集体土地的模糊产权性质进行不合法建设带来现实利益分享和现有政策法律不认可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对土地增值收益的来源及分配的理论分析,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视角对深圳的土地整备制度进行解析,提出通过改变政府对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垄断,实现政府和相关权益人的利益共享;利用农村集体的自治优势,搭建二层次的利益博弈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认识到该政策竞争可能导致农村集体获利过多,影响城市公共利益,忽视外来者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收益分配 利益博弈平台 土地整备 集体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矿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慕溪 王林秀 +2 位作者 袁亮 常江 罗萍嘉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159,共8页
煤炭供给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影响巨大,一方面土地闲置率攀升,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保持快速增加,矿区土地再开发势在必行,如何使矿区土地高效退出成为资源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平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是影响煤炭企业退出意... 煤炭供给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影响巨大,一方面土地闲置率攀升,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保持快速增加,矿区土地再开发势在必行,如何使矿区土地高效退出成为资源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平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是影响煤炭企业退出意愿的关键。本文以分布全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中的典型矿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矿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矿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直接因素包括对土地增值做出的贡献、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政策环境导向;间接因素包括投资因素、供求因素和政策因素。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做好矿区土地资源退出政策的顶层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土地退出 增值收益分配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