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墙”的哲理与政治——《补墙》和《我长大的时候》中“墙”的意象赏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利平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通过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补墙》和兰斯顿·休斯的《我长大的时候》两首诗中“墙”的人性哲理与政治意义的赏析 ,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种族隔离政策对人性的异化、扭曲和抑制。一方面 ,人们从安全出发需要“墙” ;另一方面 ,人... 通过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补墙》和兰斯顿·休斯的《我长大的时候》两首诗中“墙”的人性哲理与政治意义的赏析 ,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种族隔离政策对人性的异化、扭曲和抑制。一方面 ,人们从安全出发需要“墙” ;另一方面 ,人们渴望推倒“墙”以建立一种自由交往、种族平等的美好生活。通过对“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推倒“墙”的必要性的分析 ,揭示了诗人追求人人平等、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和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政治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休斯 《补 《我长大的时候》 文学欣赏 墙意象 诗歌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美国文学中“墙”的意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世存 陈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
墙的意象在美国文学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传统。梅尔维尔通过对墙的意象的象征主义的应用, 首先开辟了这一传统。后世的作家对其不断地加以传承、运用和创新, 使墙的意象的含义不断丰富, 不断扩大。在美国社会工业化和商... 墙的意象在美国文学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传统。梅尔维尔通过对墙的意象的象征主义的应用, 首先开辟了这一传统。后世的作家对其不断地加以传承、运用和创新, 使墙的意象的含义不断丰富, 不断扩大。在美国社会工业化和商业化早期, 它象征着束缚人、禁锢人、使人性格异化的力量,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远和生活的苦闷。在现代美国社会, 它还象征着黑人及其它有色人种所面临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尔维尔 意象 异化 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在古代戏曲中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古代戏曲文学兴衰管窥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涵 《东南学术》 2004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从古代戏曲中“墙”意象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可以看出 ,除少数杰出戏曲作家之外 ,大多古代戏曲作家只是偏重于对既成文化的接受 ,却绌于对文化的独立反思与自觉批判 ;古代戏曲在营构戏剧情境的过程中 ,形成了追求戏剧性与诗意性的民族... 从古代戏曲中“墙”意象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可以看出 ,除少数杰出戏曲作家之外 ,大多古代戏曲作家只是偏重于对既成文化的接受 ,却绌于对文化的独立反思与自觉批判 ;古代戏曲在营构戏剧情境的过程中 ,形成了追求戏剧性与诗意性的民族特色 ,但是 ,又往往将一种戏剧情境定型化 ,这样 ,就会出现审美的新鲜感与生命力的衰微 ;古代戏曲叙事模式的相互沿袭 ,即使有越来越圆熟的技巧 ,却弱化了真正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意象 文化聚合 审美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墟之记忆——元中都博物馆设计笔记
4
作者 竞昕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元中都曾是元代的重要都城,遗址保存完好。博物馆设计从废墟中提取出城市和残墙的意象,以"记忆"而非复原的方式,运用现代建筑的空间流线和造型手法,展现元中都遗址特有的气质和神韵。
关键词 元中都 遗址 博物馆 城市意象 墙意象 认知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