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出唐代涉蕃墓志的史料价值
1
作者 严寅春 薛婧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5,155,共13页
新出唐代墓志是唐代文史研究的渊薮,涉及吐蕃及唐蕃关系的新材料,被学者广泛重视,为吐蕃史、唐蕃关系研究提供新的佐证。这些新材料,全景式地展示了入唐吐蕃人的生活变迁、唐人眼中的吐蕃风土人情、唐蕃间的交聘往来以及唐蕃间的军事冲... 新出唐代墓志是唐代文史研究的渊薮,涉及吐蕃及唐蕃关系的新材料,被学者广泛重视,为吐蕃史、唐蕃关系研究提供新的佐证。这些新材料,全景式地展示了入唐吐蕃人的生活变迁、唐人眼中的吐蕃风土人情、唐蕃间的交聘往来以及唐蕃间的军事冲突,多为传世文献所不及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补史、证史的重要史料价值。新出唐代涉蕃墓志的整理与研究,有利于补充唐蕃关系研究的史料体系,对了解唐蕃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出唐代 唐蕃关系 碑刻文献 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孙定仁墓志考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红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6,共5页
孙定仁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墓志记载了孙定仁参与北魏末年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等事;其亡于征战途中,或与太昌元年袭取长安之战有关。墓志所载墓主生平、履宦和... 孙定仁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墓志记载了孙定仁参与北魏末年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等事;其亡于征战途中,或与太昌元年袭取长安之战有关。墓志所载墓主生平、履宦和战争等内容有助于探讨北魏末期皇室衰微、权臣弄政的复杂政治局面。此外,赞辞“蕃屏周豳”体现了北魏时期以今甘肃宁县为“周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孙定仁 豳州刺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谷浑蓬子部落考——以《李良僅墓志》为中心
3
作者 张奋强 苏伯民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李良僅墓志》与新发现《党氏夫人墓志》内容互为补充,藉此厘清了李良僅家族历史,体现了唐朝拉拢安置归唐吐谷浑贵族的诸多政策。李良僅先祖应属突厥蓬子部落,转投吐谷浑后随之归附唐朝,祖父蓬子处罗恕于开元二十五年因军功而赐姓赐名... 《李良僅墓志》与新发现《党氏夫人墓志》内容互为补充,藉此厘清了李良僅家族历史,体现了唐朝拉拢安置归唐吐谷浑贵族的诸多政策。李良僅先祖应属突厥蓬子部落,转投吐谷浑后随之归附唐朝,祖父蓬子处罗恕于开元二十五年因军功而赐姓赐名。安史之乱后,李良僅率部转投吐蕃,后复归唐朝,最终融入中华民族体系中,是古代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良僅志》 吐谷浑 蓬子部落 突厥 赐姓赐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碑林藏唐代墓志两种考释——兰州相关金石整理研究之一
4
作者 马振颖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兰州碑林收藏有唐代墓志两种:《杨希墓志》和《周克谐墓志》,墓志的出土地点均为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内。除周志刊布志石图版外,其他未见图版刊布,因此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注意与研究。我们在整理兰州古代碑铭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原石及拓... 兰州碑林收藏有唐代墓志两种:《杨希墓志》和《周克谐墓志》,墓志的出土地点均为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内。除周志刊布志石图版外,其他未见图版刊布,因此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注意与研究。我们在整理兰州古代碑铭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原石及拓片进行精准录文,并就两墓志志文中提到的诸如唐蕃关系、唐初安南治理等重要内容进行考证,以期引起相关领域专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碑林 杨希 周克谐 吐蕃 安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出唐《赵计墓志》考释
5
作者 王瑞芳 田卫卫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赵计墓志》详载志主赵计之家族世系、仕宦经历等等。虽然《元和姓纂》《册府元龟》、两《唐书》等传世文献中对赵计有所记载,但多数语焉不详且颇有抵牾之处。利用《赵计墓志》《赵元符墓志》,结合传世文献,可补充赵计家族前后八代世系... 《赵计墓志》详载志主赵计之家族世系、仕宦经历等等。虽然《元和姓纂》《册府元龟》、两《唐书》等传世文献中对赵计有所记载,但多数语焉不详且颇有抵牾之处。利用《赵计墓志》《赵元符墓志》,结合传世文献,可补充赵计家族前后八代世系,考证其一生的仕宦经历,极大地拓展了对其人、其家族的认知。作为个案,生动展现墓志资料在考察传世文献记载人物语焉不详时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计 《赵计志》 赵元符 《赵元符志》 《元和姓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朱愿墓志》考释——兼论唐四镇之乱时期幽州藩镇的墓志书写
6
作者 李璐缘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3,98,共5页
1949年出土于北京的唐《朱愿墓志》,记录了唐德宗时期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自封冀王及改易官名一事。补全重要志文内容后可知,《朱愿墓志》利用了朱滔称王时的官名改易成果,从而塑造出幽州藩镇的政治独立性。综合对比同时期其他幽州藩镇... 1949年出土于北京的唐《朱愿墓志》,记录了唐德宗时期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自封冀王及改易官名一事。补全重要志文内容后可知,《朱愿墓志》利用了朱滔称王时的官名改易成果,从而塑造出幽州藩镇的政治独立性。综合对比同时期其他幽州藩镇墓志可知,在游离于唐廷之外已久的幽州境内,存在着由藩镇利益出发所构建出的独属于幽州地方的“朱滔称王”事件的历史叙述体系,而这与唐代官方史书的历史叙事逻辑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愿志》 四镇之乱 官名改易 志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前荥阳国夫人东海长公主高氏墓志》考
7
作者 韩建武 郭萌 宗亚茹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9,共6页
东海长公主高那耶为神武帝高欢第六女,正史中虽有相关记载,但身份晦暗不明。其墓志的发现,不仅明析了公主生平,为研究北齐皇室婚姻政策提供实证材料,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北朝政治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资料。结合墓志与传世文献,可以发现... 东海长公主高那耶为神武帝高欢第六女,正史中虽有相关记载,但身份晦暗不明。其墓志的发现,不仅明析了公主生平,为研究北齐皇室婚姻政策提供实证材料,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北朝政治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资料。结合墓志与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公主曾嫁于司马消难。二人动荡的婚姻生活展现出个体命运与政治局势的交织,揭示出南北朝政治联姻背后的复杂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那耶 北齐 高欢 司马消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儒王说墓志疑案考——兼谈墓志作为“地方文献”的史料价值
8
作者 张亦冰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54,160,共12页
墓志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学者利用墓志时,主要着眼于其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作为文本和葬具的形成过程,关注墓志形成与刊刻年代的人物史事,但较少将墓志视作“地方文献”,探讨其发现、典藏、流传与地域社会文化的关联。本文聚... 墓志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学者利用墓志时,主要着眼于其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作为文本和葬具的形成过程,关注墓志形成与刊刻年代的人物史事,但较少将墓志视作“地方文献”,探讨其发现、典藏、流传与地域社会文化的关联。本文聚焦北宋鄞县儒士王说墓志拓片与宗谱录文之间的文字差异,通过梳理墓志发现与流传过程,推断文本差异的成因及与地方文献的关系。王说墓志谱本、拓本等不同“版本”的出现,源于晚清王说墓盗掘案的诉讼波折与舆论风潮。墓志原石被毁后,内容不完整的录文抄件流传于世,而宁波地方士绅编纂乡邦文献与整理乡贤掌故,王氏后裔为宗族建设而编纂族谱,金石藏家传布与收藏拓片,均不同程度地利用墓志录文,从而影响了族谱、方志及石刻拓片的面貌。本研究意在说明,学者除了以墓志校订明清地方文献、爬梳宋元史事外,还应重视墓志史料本身的“地方性”,即将其发现、典藏、流传置于地域社会环境中,思考文献生成与流传同宗族建设、地方文化传统构建的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献 地域社会 宋代 王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泾阳马家堡北魏孙定仁墓发掘简报
9
作者 袁明 赵轲(照相) +7 位作者 李钦宇(照相) 侯雅瑞(绘图) 李季真(执笔/绘图)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王红英 陈少兰 朱瑛培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7,共11页
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北魏孙定仁墓。该墓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出土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墓志等随葬品164件(组)。该墓形制保存较好、出土遗物丰富、志文内容... 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北魏孙定仁墓。该墓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出土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墓志等随葬品164件(组)。该墓形制保存较好、出土遗物丰富、志文内容详实,为研究北魏末年的丧葬制度、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泾阳县 北魏 孙定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胡族墓志黄帝苗裔的书写与华夏认同观
10
作者 张利亚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政权不仅在政治治理上沿袭华夏制度,同时以承认黄帝为祖先的方式融入华夏。姚羌、拓跋鲜卑等在选取姓氏与祖先认同都采纳了华夏传统的历史叙事模式,并借助儒学、仪礼、政治模式等逐渐融入华夏。从...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政权不仅在政治治理上沿袭华夏制度,同时以承认黄帝为祖先的方式融入华夏。姚羌、拓跋鲜卑等在选取姓氏与祖先认同都采纳了华夏传统的历史叙事模式,并借助儒学、仪礼、政治模式等逐渐融入华夏。从北魏至隋唐,不同族姓墓志记载为黄帝族裔,代表了当时进入中原的各族对华夏的主动认同。这些记载是中古时期各民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主动融合的直接证据。华夏观也因此被不断丰富,黄帝为不同族姓共同祖先已成为共识,更多族群融入华夏,民族融合完成。中国历史结束了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后裔 少数民族 华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出土唐贞元九年任氏墓志考
11
作者 何月馨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3,共7页
洛阳近年出土的唐贞元九年任氏墓志,志文内容丰富,涉及到买墓田、取吉穴、斩草仪、择葬日等丧葬过程的多个方面。经过考释可知,任氏墓志蕴含浓厚的风水堪舆和阴阳五行思想,是唐人葬埋择吉的生动例证。
关键词 唐代 斩草 阴阳五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中鲜唐刻”说发微——以安徽地区出土唐代墓志为中心
12
作者 常泽宇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6,共9页
安徽地区已发现的唐代墓志,不仅数量较少,且规格总体偏低,可见近人“皖中鲜唐刻”之说至今依然适用。安徽唐代墓志发现总量的有限性以及地理分布的阶段性,确与唐王朝区域兴衰历程相因果。这也从侧面映射出安徽有唐一代尚未形成规模性的... 安徽地区已发现的唐代墓志,不仅数量较少,且规格总体偏低,可见近人“皖中鲜唐刻”之说至今依然适用。安徽唐代墓志发现总量的有限性以及地理分布的阶段性,确与唐王朝区域兴衰历程相因果。这也从侧面映射出安徽有唐一代尚未形成规模性的精英群体,无法与唐王朝“国命”所寄的苏浙省域相提并论,在王朝国家中的社会影响力更是有所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安徽地区 地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出卢纶墓志及相关问题丛考
13
作者 高慎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新出土卢纶墓志及其妻赵绚墓志所涉文献是卢纶研究中的重要新材料。墓志记载,卢纶生于天宝二年(743),卒于贞元十五年(799),提供了卢纶生卒年的确切材料;卢纶夫妻墓志均记载赵绚是赵复之女、赵良器孙女,为理解卢纶诗中所涉赵氏人物提供... 新出土卢纶墓志及其妻赵绚墓志所涉文献是卢纶研究中的重要新材料。墓志记载,卢纶生于天宝二年(743),卒于贞元十五年(799),提供了卢纶生卒年的确切材料;卢纶夫妻墓志均记载赵绚是赵复之女、赵良器孙女,为理解卢纶诗中所涉赵氏人物提供了参照;有关“弱冠游京师,再膺秀才选”的记载证明了卢纶天宝末及大历初两个时期均曾应试;墓志提供了卢纶自初官至终官的完整仕宦经历,并可证史书中“陕府户曹”为“阌乡县尉”之误、“昭应令”为“昭应主簿”之误等;墓志关于其在河中府的记载可证卢纶自入河中府后未曾出幕,其所任京官实是在幕府任中所带虚衔。卢纶墓志的出土,有利于对卢纶生平研究的深化,对卢纶诗歌的重新系年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纶 生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墓志集成》语词校释
14
作者 周永研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4,共1页
王连龙《南北朝墓志集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对1468方南北朝墓志进行了系统整理。该书的出版极大地推动南北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在利用该书的过程中,发现其文字释读偶有疏误,兹就其... 王连龙《南北朝墓志集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对1468方南北朝墓志进行了系统整理。该书的出版极大地推动南北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在利用该书的过程中,发现其文字释读偶有疏误,兹就其中两方墓志提出校理意见,以求教于王先生及诸位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连龙 南北朝 集成 语词校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朝赵郡李氏地域生活空间新论——以近年出土墓志为线索
15
作者 刘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90,共15页
近年来,北朝李希宗、李元茂家族墓地被相继发掘,出土了数方赵郡李氏墓志。根据墓志内容,柏仁是赵郡李氏最初的郡望,赵郡李氏后来自柏仁迁居平棘。经过在平棘的经营发展,赵郡李氏与平棘地方联系紧密,由此出现了平棘郡望。北朝后期,赵郡... 近年来,北朝李希宗、李元茂家族墓地被相继发掘,出土了数方赵郡李氏墓志。根据墓志内容,柏仁是赵郡李氏最初的郡望,赵郡李氏后来自柏仁迁居平棘。经过在平棘的经营发展,赵郡李氏与平棘地方联系紧密,由此出现了平棘郡望。北朝后期,赵郡李氏的分支家族开始向外迁徙。部分成员沿槐、泲二水西迁至房子县境内,另有部分成员进入太行山东麓,进行山林开发。空间的拓展反映了李氏在赵郡地方的势力扩张,而家族分支的扩散和对生活空间的拓展,亦是中古大族成长、壮大的普遍历程。利用墓志材料,呈现北朝后期李氏空间拓展的特点,或可为中古大族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郡李氏 北朝 中古士族 郡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十二生肖纹饰墓志研究
16
作者 王晓颖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7,37,共5页
古代墓志的装饰纹饰类型丰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丧葬习俗,是研究古代社会和艺术的重要物质媒介。生肖纹饰墓志的数量众多,类型多变,流传时间久。金代的十二生肖纹饰墓志主要发现于金大定年间以前的北京及河北地区,并且... 古代墓志的装饰纹饰类型丰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丧葬习俗,是研究古代社会和艺术的重要物质媒介。生肖纹饰墓志的数量众多,类型多变,流传时间久。金代的十二生肖纹饰墓志主要发现于金大定年间以前的北京及河北地区,并且使用者身份具有特定性,一为汉族高官,二为由辽入金的契丹贵族。此外,金代墓志上生肖纹饰类型单一化的特点也象征着十二生肖纹饰在墓志上使用的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十二生肖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洛阳偃师南蔡庄西晋墓发掘简报
17
作者 刘祥辉 吴业恒 +2 位作者 杨全 郝秀丽(绘图) 李守望(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4,共8页
1990年10月至1992年7月,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今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对洛阳偃师南蔡庄砖厂区域内发现的4座古墓葬开展了考古工作。墓葬形制结构均较复杂,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出土有陶俑、陶镇墓兽、墓志、铜钱及一些反映当... 1990年10月至1992年7月,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今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对洛阳偃师南蔡庄砖厂区域内发现的4座古墓葬开展了考古工作。墓葬形制结构均较复杂,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出土有陶俑、陶镇墓兽、墓志、铜钱及一些反映当时日常生活情景的陶器。这些随葬器物与洛阳地区晋代墓葬中出土的同类器物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其为深入探索洛阳地区晋代墓葬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也丰富了对晋代墓葬随葬习俗及文化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洛阳市 西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姓胡与奉诚府——唐《安建墓志》所见史事发微
18
作者 周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5,共14页
安建出身唐前期典型的粟特武官家族,他们通过与府兵制结合,实现了官僚化与中央化。开元年间,随着边疆藩镇的建立,另一类起自边军的粟特军人顺势崛起,取代了其地位。安建的仕途遭际,是这一时代转型的缩影。开元十年,安建扈从东光公主赴... 安建出身唐前期典型的粟特武官家族,他们通过与府兵制结合,实现了官僚化与中央化。开元年间,随着边疆藩镇的建立,另一类起自边军的粟特军人顺势崛起,取代了其地位。安建的仕途遭际,是这一时代转型的缩影。开元十年,安建扈从东光公主赴奚人部落和亲,开元十八年两蕃叛乱,奚王李鲁苏流亡唐境。为安置内迁奚人部众,唐廷将羁縻饶乐都督府侨置于潞州,并于开元二十二年更名为奉诚府。在此前后,塞内外奚人部落出现了三王鼎立、三府分置的局面,这标志着唐初以来一元化羁縻体制的终结,而以藩镇统押蕃部的边疆防御体制也随之确立。天宝年间,奉诚府又被迁徙至河东道北部的云州一带。晚唐代北的奉诚军,由奉诚府部众拣选组成,是河东节度使、大同军都防御使辖境内的一支蕃军。粟特军人的嬗替、奚人羁縻府的迁徙与兴废,都是唐代边疆治理体系转型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建志》 粟特军人 奉诚都督府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华粟特裔精英的身份构建与权力叙事——以固原史氏家族墓葬建制为中心
19
作者 马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9,共13页
固原地区隋唐时期所寓居的中亚粟特裔族群与汉族间始终保持着“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方式,从墓葬分布来看,前者墓葬畛域分明且“聚族而葬”的情况则更为普遍,这其中尤以史氏家族墓地最为特殊。一方面,史氏墓地家族成员的汉化从其先祖... 固原地区隋唐时期所寓居的中亚粟特裔族群与汉族间始终保持着“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方式,从墓葬分布来看,前者墓葬畛域分明且“聚族而葬”的情况则更为普遍,这其中尤以史氏家族墓地最为特殊。一方面,史氏墓地家族成员的汉化从其先祖入华即已经发生,并通过体制化的改造而不断加深,他们对葬地和墓葬茔域的建构和标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权力网络和基本社会关系的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以“家族”或“亲族”为纽带的“边界”则在持续“异化”中保持着自身的特色与家族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史氏家族的汉化是以政治认同为表征、以族群文化为内核的典型案例,故当史氏家族所使用的汉地土葬方式中的“异化”细节有规律地展开时候,恰可以说明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家族 宁夏固原 志书写 葬等级制度 粟特裔精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明梁桥墓志与《冰川诗式》的早期刊传
20
作者 叶晔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一》著录的《明故承务郎冰川梁先生墓志铭》,是明代著名诗法著作《冰川诗式》作者梁桥的出土墓志文。与普通的出土墓志相比,梁桥墓志由志盖背面的《梁伯子传》和志石正面的墓志铭构成了“志传同刻”的独特形...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一》著录的《明故承务郎冰川梁先生墓志铭》,是明代著名诗法著作《冰川诗式》作者梁桥的出土墓志文。与普通的出土墓志相比,梁桥墓志由志盖背面的《梁伯子传》和志石正面的墓志铭构成了“志传同刻”的独特形制,可视为在墓葬空间内的一组特殊的“别体同传”作品。再结合《真定梁氏族谱》中的嘉靖朝梁氏家族史料,可以还原梁桥的生平履迹、家族文化传统及《冰川诗式》的早期刊传过程,并对台图藏本的版本性质,以及《冰川诗式》在其早期刊传中的书籍性质作出新的认识。亦有助于学界更好地认识明代出土墓志的价值及其独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梁桥 志传同刻 《梁氏族谱》 《冰川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