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复合驱填砂管实验中表面活性剂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彭树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针对天然岩心长度短、人造岩心难以模拟油层条件问题,采用具有4个取样点的天然岩心填充长管模型,在室内开展了三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质量分数、组成和超低界面张力作用距离等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 针对天然岩心长度短、人造岩心难以模拟油层条件问题,采用具有4个取样点的天然岩心填充长管模型,在室内开展了三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质量分数、组成和超低界面张力作用距离等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物和碱损耗相比,表面活性剂在多孔介质中损耗最大,表面活性剂组成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成分优先吸附,在超低界面张力作用距离不足模型长度60%的条件下,对表面活性剂性能改善和三元复合驱配方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表面活性剂 填砂管模型 性能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稠油启动压力梯度表征及物理模拟方法 被引量:27
2
作者 田冀 许家峰 程林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基于管流模型及流变原理,分别设计了5种不同黏度原油实验方案,得到了管径1mm条件下原油黏度340~44500mPa·s范围内启动压力梯度随黏度变化关系,从宏观上验证了普通稠油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考虑微观孔喉结构的填... 基于管流模型及流变原理,分别设计了5种不同黏度原油实验方案,得到了管径1mm条件下原油黏度340~44500mPa·s范围内启动压力梯度随黏度变化关系,从宏观上验证了普通稠油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考虑微观孔喉结构的填砂管模型,其中填砂管气测渗透率为(186.4~6698.0)×10-3μm2,原油黏度为10~450mPa·s,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测渗透率条件下原油黏度越小启动压力梯度越小,且两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相同原油黏度条件下,开始随着气测渗透率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迅速减小,当渗透率高于600×10-3μm2左右时,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增加而减小的幅度趋于平缓;初始条件下随着流度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迅速降低,当流度K/μ突破25μm2/Pa·s后,随着流度的进一步增加,启动压力梯度降低速度趋于平缓,且二者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启动压力梯度 物理模拟 填砂管模型 流变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长氧化管动态模拟试验研究
3
作者 徐卫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用饱和胡状12块原油的高压长氧化填砂管模型,研究了70℃、90℃、110℃和20MPa、23MPa、26MPa、30MPa条件下,注空气的氧气消耗速度和空气驱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压力下,随温度升高氧气消耗速率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随压力升高,氧气消... 用饱和胡状12块原油的高压长氧化填砂管模型,研究了70℃、90℃、110℃和20MPa、23MPa、26MPa、30MPa条件下,注空气的氧气消耗速度和空气驱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压力下,随温度升高氧气消耗速率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随压力升高,氧气消耗速率增大;110℃、26MPa时氧气消耗速率最大。在同一注入压力下,随温度升高驱油效率增大,在气体突破前驱油效率增加幅度较大,突破后驱油效率增加幅度减小;在同一温度下,注入压力与注入压差的比值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在较低温70℃、90℃时该变化规律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 耗氧 压长氧化填砂管模型 驱油效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