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雪景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1期246-246,263,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经过掺入粉煤灰后的黏土液限、塑限、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测定方法。本文的实验结论为垃圾填埋埋场改性材料粉煤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防渗 粉煤灰 土工力学性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埋场渗漏磁法检测的噪声来源与剔噪方法综述
2
作者 能昌信 贾兆志 +5 位作者 刘宽 孙新宇 钱璨 刘玉强 姚光远 徐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3,共6页
填埋是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的主要手段,填埋场则是固体废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集中发生的场所。通过防渗层HDPE膜漏洞的渗漏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开展防渗层渗漏快速检测和精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电学渗漏检测难以检测双层... 填埋是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的主要手段,填埋场则是固体废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集中发生的场所。通过防渗层HDPE膜漏洞的渗漏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开展防渗层渗漏快速检测和精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电学渗漏检测难以检测双层衬垫或多层衬垫系统的下层衬垫破损,基于传统电法改进的电磁方法展现出下层衬垫检测的潜力,但迫切需要解决填埋场复杂服役人文环境和地球磁场环境下的电磁噪声干扰问题。为此,通过对磁法检测原理和信号特征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背景磁噪声类型、来源、特征和电磁噪声去噪方法的综述,得出如下结论:在特定条件下,漏洞越近,其磁场信号越强;填埋场噪声主要来源于地磁和人文磁场,且不同噪声有不同特征,需不同处理;去噪过程先预处理排除干扰,其次在检测中选择适宜的滤波或测量法去除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防渗 渗漏检测 磁法 电磁噪声 噪声来源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用作防渗防污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雅婷 龚檬 +1 位作者 温庆博 胡黎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82-286,共5页
论述了煤矸石在垃圾填埋场防渗垫层应用中的潜在价值。采用渗透试验、Cu2+的吸附试验和淋滤试验测定了煤矸石的防渗和防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粉碎料渗透系数可达1×10-7cm/s以下,对重金属Cu2+的吸附过程十分迅速,同时另一种... 论述了煤矸石在垃圾填埋场防渗垫层应用中的潜在价值。采用渗透试验、Cu2+的吸附试验和淋滤试验测定了煤矸石的防渗和防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粉碎料渗透系数可达1×10-7cm/s以下,对重金属Cu2+的吸附过程十分迅速,同时另一种常见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对重金属Cu2+的吸附率接近100%,二者淋滤浸出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也较低,可考虑在煤矸石粉为主的防渗材料中添加粉煤灰,从而提高煤矸石防渗材料的吸附性能。煤矸石和粉煤灰有优于传统黏土的防渗和防污特性,这不仅为填埋场防渗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选择,也为工业固体废料的资源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粉煤灰 垃圾填埋场防渗 吸附性 淋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生物降解作用时GCL+AL衬垫中有机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珣 施建勇 何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CL)+土体保护层(AL)衬垫中的运移规律,建立了考虑AL中生物降解作用的GCL+AL衬垫中有机污染物一维扩散模型,并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通过与Pollute v7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CL)+土体保护层(AL)衬垫中的运移规律,建立了考虑AL中生物降解作用的GCL+AL衬垫中有机污染物一维扩散模型,并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通过与Pollute v7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在GCL+AL衬垫中运移的影响,探讨考虑生物降解时GCL+AL与压实黏土衬垫(CCL)之间的等效性。结果表明,减小有机污染物在AL中的降解半衰期可以减少GCL+AL衬垫底部有机污染物通量。在文中计算条件下,GCL+1m以上的AL复合衬垫可代替标准的0.75m C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防渗系统 生物降解作用 有机污染物 苯扩散规律 解析解 GCL+AL衬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污泥对渗滤液中氟阻滞作用的数值分析
5
作者 王月香 顾欢达 陈茂林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固化污泥是一种新型填埋场底部防渗阻滞材料,为论证其防渗阻滞作用的有效性,需进行典型污染物的穿透试验,但由于固化污泥渗透性很低,采用常规土柱试验很难得到污染物透过其迁移时的相关参数。为解决该问题,用柔性壁渗透试验代替传统土... 固化污泥是一种新型填埋场底部防渗阻滞材料,为论证其防渗阻滞作用的有效性,需进行典型污染物的穿透试验,但由于固化污泥渗透性很低,采用常规土柱试验很难得到污染物透过其迁移时的相关参数。为解决该问题,用柔性壁渗透试验代替传统土柱试验。渗滤液中污染成分较多,取含量较高且较易穿透的污染物即氟离子作为典型污染物,首先进行穿透试验获得迁移参数,然后结合二维有限元法研究分析其在防渗阻滞层及周边岩土环境中60a内的运动迁移范围、浓度分布情况,并对比分析未设防渗阻滞层的情况。研究表明,在填埋场底部设置固化污泥防渗层对于以氟为代表的阴性污染物有较好的延迟阻滞作用。由于阳性污染物的穿透能力较阴性污染物弱,因而固化污泥防渗层对重金属等阳性污染物也应具有较强的阻滞作用,从而能进一步延迟填埋场渗滤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污泥 填埋场防渗 氟离子 迁移阻滞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宽级配砾质土干-湿循环效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雨佳 王红雨 +1 位作者 唐少容 张学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72-277,共6页
为探索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宽级配砾质土作为垃圾填埋场复合防渗系统中土工织物黏土垫和土工膜(GCLs/GM)防渗衬垫的保护层时其水力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压力膜仪测试了土样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土-水特征曲线参数,并借助van Genuchte方程和Fr... 为探索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宽级配砾质土作为垃圾填埋场复合防渗系统中土工织物黏土垫和土工膜(GCLs/GM)防渗衬垫的保护层时其水力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压力膜仪测试了土样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土-水特征曲线参数,并借助van Genuchte方程和Fredlund 3参数方程拟合了0~3次干-湿循环的压实宽级配砾质土样的4条脱湿土-水特征曲线。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在0~100kPa的低吸力区间内逐渐变陡,含水率随吸力增加而逐渐减小,在位于400 kPa附近趋于平缓;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饱和含水率存在峰值,而残余含水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两种模型拟合的宽级配砾质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差异不大,van Genuchte模型略优于Fredlund 3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试验结果与已有文献中干-湿循环条件下的黏性土以及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比较,表明作为防渗垫保护层的宽级配砾质土更有利于GCLs的吸湿与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砾质土 干-湿循环 土-水特征曲线 模型拟合 填埋场复合防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