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填充模式裂缝型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性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曹耐 董平川 +3 位作者 雷刚 王娟 刘潇潇 潘贞贞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751,共5页
为了解不同裂缝填充模式下致密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油藏动态分析及产能优化工作中,进行了不同裂缝填充模式下致密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对比分析了各种裂缝填充模式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 为了解不同裂缝填充模式下致密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油藏动态分析及产能优化工作中,进行了不同裂缝填充模式下致密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对比分析了各种裂缝填充模式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曲线差异性。同时,基于渗流理论推导出了不同有效应力条件下裂缝系统渗透率理论计算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裂缝填充模式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不填充岩心、半填充岩心、全填充岩心、基质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受岩心基质压缩、裂缝闭合及填充物支撑共同影响,在不同裂缝填充模式下,主导影响因素不同;裂缝填充模式岩心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有效应力较小,岩心受有效应力影响,同时发生裂缝系统闭合和基质压缩现象,第2个阶段,岩心受压到一定程度,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主要表现为基质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岩心渗透率下降速率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填充模式 裂缝性储层 应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模式对熔融沉积PLA力学性能、成型时间及材料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宜为 郭蕊 宋永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2,96,共5页
研究了熔融沉积成型工艺中填充模式对聚乳酸(PLA)打印试件力学性能、成型时间及材料消耗的影响。研究发现同心圆型相比于直线型、线形、蜂窝型、阿基米德和弦型填充图案在相同的填充密度下,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较少的成型时间及材料消耗... 研究了熔融沉积成型工艺中填充模式对聚乳酸(PLA)打印试件力学性能、成型时间及材料消耗的影响。研究发现同心圆型相比于直线型、线形、蜂窝型、阿基米德和弦型填充图案在相同的填充密度下,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较少的成型时间及材料消耗;随着试件填充密度的提高,试件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均有显著提升,但同时也会使成型时间及材料消耗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 填充模式 力学性能 成型时间 材料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本和性能的3D打印填充模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小健 纪倩 +3 位作者 卢莉璟 于健维 任星昊 董淑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5,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技术正逐渐成为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践教学模块的必修课程。为了降低实训成本和提高打印件质量,该文研究了填充模式对3D打印试制件材料消耗、成形时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模式对3D打印试件... 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技术正逐渐成为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践教学模块的必修课程。为了降低实训成本和提高打印件质量,该文研究了填充模式对3D打印试制件材料消耗、成形时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模式对3D打印试件成形成本、效率及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填充模式为Linear时,成形速度快,效率高;填充模式为Hexagonal时,打印耗材少、成本低。力学性能试验表明试制件内部孔隙缺陷和微观结构差异化是影响其压缩性能和拉伸性能的主要原因。填充模式为Dount时,试制件内部结构紧密,孔隙率最低,其压缩强度可达到55.5MPa;而当填充模式为Diamond时,试制件内部丝材堆叠方向与轴向拉伸方向呈45°,承载时有利于应力的分散和传递,故其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俱佳,分别可达到18.5 MPa和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填充模式 成本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复杂填充模式的阵列相圆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晓慈 温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1-374,共4页
一般的 CAD系统只能制作简单的填充符号模式 .文中用阵列相圆模型的设计思想 ,将圆看作多边形 (至少 12边形 ) ,对每个边进行拓扑连接 ,即可构成圆圈符号填充模式 ;再以此填充模式为基础 ,去掉某些边则为弧段 ,半径的不同则可产生曲率... 一般的 CAD系统只能制作简单的填充符号模式 .文中用阵列相圆模型的设计思想 ,将圆看作多边形 (至少 12边形 ) ,对每个边进行拓扑连接 ,即可构成圆圈符号填充模式 ;再以此填充模式为基础 ,去掉某些边则为弧段 ,半径的不同则可产生曲率不同的弧 ;将不同的弧段相连可构成任意的曲线 ;最后 ,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曲线和原有的点、线一起作为基本图元 ,便可组合成任意复杂的图案填充模式 .该方法已为石油地质制图需要设计制作了2 0 0多种地层岩性符号模式库 ,从而开辟了 CAD的新的应用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填充模式 阵列相圆示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互补的“填充”养老模式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晓军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55,共3页
农村男性精英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有追求向上流动的现实需求 ;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城市独生女家庭由于女性独有的社会生存能力缺陷 ,面临着养老危机。同时 ,在城乡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与控制机制的城乡差别作用下 ,城市独生子... 农村男性精英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有追求向上流动的现实需求 ;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城市独生女家庭由于女性独有的社会生存能力缺陷 ,面临着养老危机。同时 ,在城乡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与控制机制的城乡差别作用下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较农村早得多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 ,二者的互补性促成结合 ,从而形成独特的、城乡互补的“填充”养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男性精英 城市独生女家庭 填充”养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HLS单束团运行模式的高频剔除系统
6
作者 黄贵荣 徐宏亮 +1 位作者 刘功发 李为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1-1013,共3页
介绍了主要用于实现合肥光源单束团运行模式的高频剔除(RFKO)系统。该系统完全基于仪器设备(分频器、波形发生器、宽带放大器和具有I/Q调制功能的矢量信号发生器),无任何专门设计的电子线路。高频剔除的原理是激励粒子横向振荡而丢失。... 介绍了主要用于实现合肥光源单束团运行模式的高频剔除(RFKO)系统。该系统完全基于仪器设备(分频器、波形发生器、宽带放大器和具有I/Q调制功能的矢量信号发生器),无任何专门设计的电子线路。高频剔除的原理是激励粒子横向振荡而丢失。激励信号产生的过程是:将取自储存环高频系统的信号进行分频,得到束团同步信号;用束团同步信号触发波形发生器,生成窄脉冲;该窄脉冲调制信号发生器,输出高频剔除信号,放大后加在条带电极上,进行束团剔除。目前获得了18 mA的单束团最高流强。改变分频数和脉冲长度,可得到其它一些周期性填充模式,其中3串6束团以及非均匀填充模式得到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模式 单束团 高频剔除 合肥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同步注浆填充机理及压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70
7
作者 李志明 廖少明 戴志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2-1757,共6页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沿隧道纵横向的填充效果及压力分布是控制隧道周边地层稳定及地表沉降的关键。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分别采用牛顿流体及宾汉流体来模拟浆液在盾尾间隙中的流动,对土压平衡盾构在黏土地层中的同步注浆浆液填充模式及压力分...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沿隧道纵横向的填充效果及压力分布是控制隧道周边地层稳定及地表沉降的关键。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分别采用牛顿流体及宾汉流体来模拟浆液在盾尾间隙中的流动,对土压平衡盾构在黏土地层中的同步注浆浆液填充模式及压力分布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盾构同步注浆环向填充及纵向填充的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此,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采用该方法进一步对影响同步注浆的主要因素:同步注浆流量、注浆材料及盾构间隙大小等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浆液压力沿隧道纵向从盾尾往后逐渐减小,盾尾处最大;浆液沿隧道纵向的扩散距离及压力分布对间隙大小及浆液材料的静切力最为敏感,这些结论对于盾构穿越沉降敏感地区的同步浆液材料改进及注浆参数精细化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盾构 黏土地层 同步注浆 填充模式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对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板可循环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守祺 昂源 +3 位作者 李苗 辛鹏浩 杜仕朝 路振宝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33-2440,共8页
为实现临时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板的可循环利用,本文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与3D打印成型相结合,探索可循环临时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板适宜材料与工艺。开展填充模式和钢纤维掺量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明确了可循环混... 为实现临时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板的可循环利用,本文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与3D打印成型相结合,探索可循环临时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板适宜材料与工艺。开展填充模式和钢纤维掺量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明确了可循环混凝土路面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交错填充时,Y、Z方向抗压强度高于平行填充模式,X方向略低于平行模式,抗弯拉强度介于平行填充模式下X方向和Y方向之间。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抗弯拉强度逐渐增加。有限元计算分析表明,采用RPC材料与3D打印相结合的方式,可提高路面板疲劳寿命与循环利用次数。相比24 cm厚C40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为14 cm和18 cm的3D打印RPC路面板疲劳寿命系数可达41.69倍和1445.49倍,同时,可减小路面板自重达42%和24%,便于循环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装配式混凝土 路面板 钢纤维掺量 填充模式 疲劳寿命 可循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imentar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depositional filling model of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in South Yellow Sea Basin 被引量:7
9
作者 YUAN Yong CHEN Jian-wen +3 位作者 ZHANG Yin-g ZHANG Yu-xi LIANG Jie ZHANG Peng-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10-2928,共19页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trata are generally well developed with large thickness,and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Through research,it is belie...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trata are generally well developed with large thickness,and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Through research,it is believed that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can be regarded as a long-term base-level cycle.Based on drilling data,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hology–electric property combination cyclicity,and the special lithology,the long-term base-level cycle was divided into five medium-term base-level cycles(MC1–MC5).On this basis,the Permian–Triassic sedimentary systems and their filling model we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nge of base-level cycle and transi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lli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eismic fac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six sedimentary systems(fluvial,delta,tidal flat,open platform,restricted platform,and continental shelf)developed in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the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distributed such that the water was deep in the northwest and shallow in the southeast,and there were two base-level cycle filling models(a relatively stable tidal flat facies and a rapidly transgressive continental shelf facies to stable platform facies)developed in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These model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f the Mesozoic–Paleozoic hydrocarbon geology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base-level cycle sedimentary system depositional filling model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South Yellow Sea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lure behavior of rock and steel slag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composite structure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Effects of interface angle and steel slag content
10
作者 HAO Jian-shuai ZHOU Zi-han +1 位作者 CHEN Zhong-hui CHE Zeng-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679-2695,共17页
The stability of the“surrounding rock-backfill”com posite system is crucial for the safety of mining stope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steel slag(SS)content and interface angle on the stre... The stability of the“surrounding rock-backfill”com posite system is crucial for the safety of mining stope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steel slag(SS)content and interface angle on the strength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SS-cemented paste backfill composite specimens(RBCS)through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tests(UCS),acoustic emission systems(AE),and 3 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3 D-DIC).The intrinsic mechanism by which SS content influences the strength of SS-CPB was reveal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its hydration reaction degree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varying SS content.Moreover,a theoretical strength model incorporating different interface angles 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rface inclination on failure modes and mechanical strength.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 incorporation of SS enhances the p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RBCS and reduces its brittleness,with the increase of SS content,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RBCS in the“staircase-like”stag e becomes smoother;When the interface angle is 45°,the RBCS stress-strain curve exhibits a bimodal feature,and the failure mode changes from Y-shaped fractures to interface and axial splitting;The addition of SS results in a reduction of hydration products such as Ca(OH)_(2) in the backfill cementing system and an increase in harmful pores,which weakens the bonding performance and strength of RBCS,and the SS content should not exceed 45%;As the interface angle increases,the strength of RBCS decreases,and the critical interface slip angle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E S/E R ratio.This study provides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SS in mine backf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slag-cemented paste backfill interface angle rock-backfill composite structures failure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