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山石居里一带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岩矿石物性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忠宝 杨合群 +5 位作者 谢春林 李新科 栗亚芝 王兴安 李文明 李长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石居里一带岩矿石物性测量,可知块状矿石视极化率最高,视电阻率最小,为明显低阻高极化显示。碳质板岩、网脉状矿石、含矿碧玉岩视极化率次之,视极化率6%~9%,视电阻率较高。其余硅质岩、碧玉岩、细碧岩、凝灰质砂岩为高阻低极化,... 通过对石居里一带岩矿石物性测量,可知块状矿石视极化率最高,视电阻率最小,为明显低阻高极化显示。碳质板岩、网脉状矿石、含矿碧玉岩视极化率次之,视极化率6%~9%,视电阻率较高。其余硅质岩、碧玉岩、细碧岩、凝灰质砂岩为高阻低极化,视极化率一般在1%~3%。由物性参数看出,该区实施激电测量,寻找铜硫化物矿产的物性前提是具备的。碧玉岩磁化率为最高,变化值在1030×4π×10-6SI^17515×4π×10-6SI,平均值达4521×4π×10-6SI,次为细碧岩、凝灰质砂岩,磁化率平均为1000×4π×10-6SI,~2000×4π×10-6SI左右,其余碳质板岩、硅质岩、次生石英岩、不纯碧玉岩、矿石均为弱磁性,在几十至几百之间变化。由于矿体与碧玉岩紧密相关,且高纯度的碧玉岩更是比其他岩性见矿率高,故对于以碧玉岩为标志,以磁性寻找碧玉岩以达到间接找矿,物性前提是具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极化率 视电阻率 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石居里 北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塞浦路斯型硫化物成矿构造环境研究——与现代劳海盆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庆凯 李江海 +1 位作者 刘仲兰 贠晓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共11页
北祁连塞浦路斯型硫化物矿床形成于中-晚奥陶世弧后蛇绿岩的上部,成矿作用与区内火山活动、张性断裂活动和构造运动相关,热液循环通道主要有火山裂隙系统和熔岩冷却裂隙等,成矿位置与循环通道一致。区域性大断裂是深部高温热液的主要通... 北祁连塞浦路斯型硫化物矿床形成于中-晚奥陶世弧后蛇绿岩的上部,成矿作用与区内火山活动、张性断裂活动和构造运动相关,热液循环通道主要有火山裂隙系统和熔岩冷却裂隙等,成矿位置与循环通道一致。区域性大断裂是深部高温热液的主要通道,且东段矿化剂S的来源较西段更深,指示更大的断裂延展深度。北祁连塞浦路斯型硫化物矿床的成矿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主导成矿,并对应北祁连弧后区东段和西段的塞浦路斯型矿床。劳海盆中南部的扩张历史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开裂,北祁连弧后区蛇绿岩的年龄变化则指示自西向东的开裂过程。劳海盆南部热液区仍处于裂谷环境,具黑矿型矿床的特点,向北逐渐向塞浦路斯型过渡;北祁连弧后区虽以发育塞浦路斯型矿床为特征,但其东段邻近弧后区仍发育大量同时期的黑矿型矿床,表明了东段奥陶纪裂谷的发育。另外,Ba/Nb等比值指示劳海盆由南向北受俯冲消减的影响逐渐减小,北祁连弧后区则同现代劳海盆一样,且东段受俯冲消减作用的影响较西段更为明显,表明开裂时间越早,受俯冲消减的影响越小,反之则受俯冲消减的影响越大。这些都证明了劳海盆与北祁连弧后区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劳海盆 塞浦路斯硫化物矿床 海底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裂谷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生辉 石建基 +1 位作者 狄永军 余心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中—新元古代闽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古构造环境、主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是了解华夏古陆前寒武纪构造成矿演化及进一步找矿的关键。地层层序及岩相学研究表明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并不是一次火山旋回的产物,而是经历... 中—新元古代闽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古构造环境、主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是了解华夏古陆前寒武纪构造成矿演化及进一步找矿的关键。地层层序及岩相学研究表明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并不是一次火山旋回的产物,而是经历了至少3期双峰式火山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东岩组的原岩属海相细碧—石英角斑质火山岩系,形成于中—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谷环境。典型矿床地质研究表明闽中地区在新元古代形成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矿胚层),燕山晚期受到了强烈的构造及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床。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中—新元古代古裂谷环境与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成因联系。根据闽中地区铅锌矿床的主要特征、找矿方法的分析,总结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并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中裂谷 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 找矿标志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与现代海底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侯增谦 浦边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8-241,共14页
选择西南太平洋冲绳海槽(OkinawaTrough)现代海底烟囱硫化物矿床、日本小坂矿山上向(Uwamuki)黑矿(第三纪)和中国西南呷村黑矿型矿床(三叠纪)进行了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黑矿型矿床矿石吨位-品位模式与... 选择西南太平洋冲绳海槽(OkinawaTrough)现代海底烟囱硫化物矿床、日本小坂矿山上向(Uwamuki)黑矿(第三纪)和中国西南呷村黑矿型矿床(三叠纪)进行了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黑矿型矿床矿石吨位-品位模式与其他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类似,矿田(20-50km2)矿石吨位与单个喷气-沉积型(Sedex)矿床相当,金属总量4-6Mt,为矿田范围内热液流体搬运的最大金属量。与洋脊环境VMS矿床相比,岛弧裂谷环境产出的黑矿型矿床相对富Pb、As、Sb、Ag、Au等,相对贫Cu、Fe、Se等。不同时代的黑矿型矿床的矿石化学存在一定差异。矿床硫化物成分受岛弧张裂程度制约,与岛弧壳层物质及海相火山岩系密切相关,证实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层火山岩系。古代与现代黑矿型矿床块状矿体内元素化学分带型式十分一致,揭示硫化物堆积过程高度类似。基于现代海底烟囱-硫化物生长过程实地观察和古代黑矿的具体剖析,建立了古代黑矿硫化物淀积新模式,强调硫化物堆积发生于已固结的结壳或烟囱及火山碎屑堆下部,表现为开放空间的充填、交代与动态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矿矿床 硫化物矿床 块状 成矿模式 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盖山北坡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条件分析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佩民 孙海田 +1 位作者 李纯杰 李长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在西昆仑盖山北坡恰尔隆—库尔浪—塔木铜多金属-金成矿带内,对产于下石炭统基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和产于上石炭统酸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床的成矿条件,通过代表性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者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相同,... 在西昆仑盖山北坡恰尔隆—库尔浪—塔木铜多金属-金成矿带内,对产于下石炭统基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和产于上石炭统酸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床的成矿条件,通过代表性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者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相同,形成时间相近,空间上毗邻,矿化特征又极其相似,具有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结合成矿地质环境,铜金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图像上显示的色晕异常带与已知铜、金矿床和矿点的叠合程度,以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条件,进行铜矿成矿预测,认为该成矿带内的阿尾河—木孜塔格一带是铜矿找矿的有望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孤后裂谷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预测 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典布利登富金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6
作者 曹毅 聂凤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4-868,共5页
布利登(Boliden)矿床位于瑞典北部西博滕省,其东北距吕勒奥市150km,南距离于默奥市100km,是世界上最大的富金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Dube et al. , 2007; Mercier-Langevin et al.,2011)。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火山岩 富金 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卡拉塔格块状硫化物矿床金银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遥 邓小华 +5 位作者 吴艳爽 岳素伟 林振文 杨利亚 陈曦 许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2,共14页
新疆哈密红海-黄土坡VMS矿床位于东天山卡拉塔格隆起带,是卡拉塔格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产于卡拉塔格隆起带核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具有典型的VMS型矿床"上层下脉"二元结构特征。该矿床中含金硫化物矿石主要... 新疆哈密红海-黄土坡VMS矿床位于东天山卡拉塔格隆起带,是卡拉塔格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产于卡拉塔格隆起带核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具有典型的VMS型矿床"上层下脉"二元结构特征。该矿床中含金硫化物矿石主要有块状黄铁矿-黄铜矿、块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块状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和块状闪锌矿。文中在对各类含金硫化物矿石进行详细的矿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联用技术(SEM/EDS),对硫化物样品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块状硫化物中的主要矿物形成于多个期次,主要包括VMS成矿期(黄铁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阶段、石英-重晶石阶段)、热液叠加期(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和表生期(铜蓝-纤铁矿阶段)。矿区首次发现4颗金银金属互化物(银金矿、碲银矿),其较大的化学成分差异指示了热液环境由中酸性-中性转变为更有利于Au、Ag迁移沉淀的偏碱性。后期的偏碱性热液对VMS成矿期形成矿物产生了交代作用,使得Au、Ag活化再富集。由于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红海VMS型矿床中Au、Ag不仅赋存于VMS成矿期后期中低温闪锌矿-黄铜矿阶段,也赋存于VMS成矿期早期中高温黄铁矿阶段,并贯穿整个热液叠加期。各含金矿物组合中除4颗金银金属互化物外Au多呈显微不可见状态,推测Au、Ag主要以原子或离子形式赋存于矿物晶格中或矿物空位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塔格矿集区 VMS矿床 块状硫化物 成矿期次 Au Ag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平水铜矿含硫化物石英脉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春海 邢光福 +5 位作者 姜耀辉 董永观 俞锡明 陈志洪 姜杨 陈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7-487,共11页
平水铜矿是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合带)北东段的典型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其铜矿主要形成于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本文对其块状矿体下部发育的含硫化物石英脉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精确测年,CL图像和T... 平水铜矿是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合带)北东段的典型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其铜矿主要形成于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本文对其块状矿体下部发育的含硫化物石英脉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精确测年,CL图像和Th/U比值显示锆石多为岩浆成因,测年数据可分为5组:981~988Ma、(950±15)Ma、(926±13)Ma、(899±21)Ma和93~120Ma。地质证据和定年结果表明平水铜矿的成矿年龄为新元古代早期(~899Ma),白垩纪的热事件(93~120Ma)对矿体进行了叠加改造作用。这一认识对深入了解平水铜矿的成因、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同时提供了在钦杭结合带寻找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锆石U-PB定年 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 平水铜矿 浙江省 钦杭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厂锡矿床──一个喷气-沉积型锡矿床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33-235,共3页
大厂锡矿床──一个喷气-沉积型锡矿床韩发R.W.哈钦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O80401)1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大厂锡矿床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丹池盆地中,主要锡矿... 大厂锡矿床──一个喷气-沉积型锡矿床韩发R.W.哈钦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O80401)1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大厂锡矿床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丹池盆地中,主要锡矿体有三个,分别为高峰100号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锡矿 矿床 沉积 江南古陆 地质研究所 丹池 矿床 块状硫化物 层控矿床 热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吴孔文 钟宏 +2 位作者 朱维光 冷成彪 苟体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45-2057,共13页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是大红山铁铜矿床的一部分。其成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火山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铜矿矿胚,而后期热液对原先的矿胚进行了改造和富集。本文选取大红山层状铜矿中石英脉型铜矿石石英样品系统地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是大红山铁铜矿床的一部分。其成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火山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铜矿矿胚,而后期热液对原先的矿胚进行了改造和富集。本文选取大红山层状铜矿中石英脉型铜矿石石英样品系统地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主要发现了富液相(L+V)、含子晶多相(L+S±V)和纯 CO_2三类主要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其均一温度在103~456℃之间;盐度范围为0.53%~59.76%NaCl equiv.,密度为0.80~1.45g/cm^3;纯 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4.3~20.8℃,对应密度为0.77~1.09g/cm^3。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 分布范围为-0.6‰~+10.9‰,表明岩浆硫和海水硫酸盐还原成因硫参与了早期成矿过程。方解石δ^(13)C_(PDB)值范围为-5.6‰~-3.1‰,与地幔碳同位素值(-5.0±2‰)完全吻合,暗示了热液中碳质有地幔来源。根据氧同位素方解石-水及石英-水之间的分馏方程,计算得到成矿流体中水的δ^(18)O_(SMOW)值在-1.9‰~13.7‰之间,与火成岩δ^(18)O 范围(5‰~15‰)基本一致。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岩相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在喷流沉积之后的挤压环境下,从地幔分异出来的高温、中-高盐度并富含 CO_2的流体和海水一起改造了原岩,形成了变质火山—沉积岩,并使原先的铜矿矿胚活化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红山 成矿流体 层状铜矿 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山铜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良义 黄薰德 +1 位作者 黄思帮 张文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3期83-90,共8页
本文从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的角度,为讨论武山铜矿床的成因以及矽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与花岗闪长斑岩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方面的依据。为此,我们分别在花岗闪长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围岩(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 本文从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的角度,为讨论武山铜矿床的成因以及矽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与花岗闪长斑岩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方面的依据。为此,我们分别在花岗闪长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围岩(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及上志留统西坑组石英砂岩)中系统地采集了105个金属硫化物样品进行硫同位素分析。其中主要是黄铁矿样品,还有少量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铜矿的样品。此外,引用了桂林地质所测定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10个样品的硫同位素分析数据,这样我们一共有115个硫同位素分析数据来讨论武山铜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硫同位素 矽卡岩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五通组 石英砂岩 金属硫化物 块状硫化物 上志 五角十二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中新发现铁铜矿床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世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2,共2页
池西铁铜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赋存在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卡瓦布拉克群内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具上铁下铜的分带性,在成因上可能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已发现的2个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围岩地层一致。该矿床可能是中天山地区卡瓦... 池西铁铜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赋存在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卡瓦布拉克群内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具上铁下铜的分带性,在成因上可能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已发现的2个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围岩地层一致。该矿床可能是中天山地区卡瓦布拉克群内首次发现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对今后在中天山乃至东天山地区寻找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尤其是铁铜共生矿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块状硫化物矿床 前寒武纪基底 池西铁铜矿床 中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贵定竹林沟锌矿床发现锗超常富集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家喜 杨德智 +2 位作者 余杰 罗开 周祖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5-666,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锗(Ge)是一种典型的稀散元素,其地壳丰度为1.5×10^(-6),主要富集在煤和铅锌矿床中。统计结果显示,闪锌矿是铅锌矿床中Ge的主要载体矿物,但不同类型铅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含量存在差异。除热液脉型和浅成热液型... 1研究目的(Objective)锗(Ge)是一种典型的稀散元素,其地壳丰度为1.5×10^(-6),主要富集在煤和铅锌矿床中。统计结果显示,闪锌矿是铅锌矿床中Ge的主要载体矿物,但不同类型铅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含量存在差异。除热液脉型和浅成热液型铅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含量较高(可达2500×10^(-6))外,其他主要类型(如喷流沉积型,SEDEX;火山块状硫化物型,VMS;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等)铅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平均含量通常<300×10^(-6)。本次发现贵州贵定竹林沟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显著超常富集现象,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贵州贵定 超常富集 喷流沉积 密西西比河谷 块状硫化物 热液脉 浅成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加里东期聚敛作用的构造转换及其成矿响应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文渊 郭周平 王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北祁连造山前的构造聚敛样式的诸多争议 ,主要源于北祁连山东西段的巨大差异。甘肃肃南白泉门以东主要表现为 ,自北而南发育有弧后、岛弧和洋中脊、洋岛海相火山岩系 ,产出岛弧裂谷白银厂式 (黑矿型 )和弧后扩张脊石居里沟式 (塞浦路斯... 北祁连造山前的构造聚敛样式的诸多争议 ,主要源于北祁连山东西段的巨大差异。甘肃肃南白泉门以东主要表现为 ,自北而南发育有弧后、岛弧和洋中脊、洋岛海相火山岩系 ,产出岛弧裂谷白银厂式 (黑矿型 )和弧后扩张脊石居里沟式 (塞浦路斯型 )块状硫化物矿床 ,少见陆壳基底碎块 ,花岗岩侵入体不发育 ;而西段以镜铁山微地块为特点 ,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系发育 ,分布有大面积花岗质岩基 ,产出夕卡岩型钨矿床。这种东西段区域岩石组合和成矿特征上的差异 ,反映了早古生代北祁连洋盆在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向北俯冲消减构造聚敛上的不同 ,东段为洋—洋俯冲的马里亚纳型的沟—弧—盆系大陆边缘 ,西段则转换为洋—陆俯冲的智利型活动大陆边缘 ,并由于深部消减物质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碰撞岩浆作用形式和相应的成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 加里东期 北祁连山 块状硫化物矿床 响应 花岗岩侵入体 活动大陆边缘 火山岩系 塞浦路斯 弧后扩张 夕卡岩 成矿特征 早志留世 中奥陶世 早古生代 马里亚纳 成矿组合 岩浆作用 西段 发育 洋中脊 岛弧 白银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昆仑南坡铜钴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喜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7-78,共2页
青海省东昆仑南坡分布有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成矿带和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成矿带等多金属成矿带,已发现驼路沟钴(金)矿床、督冷沟铜(钴)矿床、索拉沟铜锌银多金属矿床及菜园子沟、小... 青海省东昆仑南坡分布有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成矿带和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成矿带等多金属成矿带,已发现驼路沟钴(金)矿床、督冷沟铜(钴)矿床、索拉沟铜锌银多金属矿床及菜园子沟、小南川、纳赤台、下得波利、埃坑德勒斯特、抗得弄舍等多个铜矿点,铜钴矿找矿潜力大。因此,分析总结青海省东昆仑南坡铜钴矿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成矿规律 矿床 斑岩矿床 组合类 成矿带 矿化带 铜钴矿 印支期 沉积岩容矿 含矿岩系 块状硫化物 造山矿床 绢英岩化 成矿时代 督冷沟 铜多金属矿 青磐岩化 交代作用 矿床组合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尤溪峰岩铅锌银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建设 黄仁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3-18,共6页
福建尤溪峰岩铅锌银矿床产于龙北溪组(Pt2-3l)绿片岩中,成矿构造环境为大陆古裂谷,矿床成因类型属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一年多的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大调查项目)工作,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控制的铅锌银资源量均达大型规模,预测该区... 福建尤溪峰岩铅锌银矿床产于龙北溪组(Pt2-3l)绿片岩中,成矿构造环境为大陆古裂谷,矿床成因类型属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一年多的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大调查项目)工作,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控制的铅锌银资源量均达大型规模,预测该区具有寻找超大型矿床的潜力。该矿床的解剖对于福建北部、西部及相邻的浙江南部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找矿方向 块状硫化物 铅锌银矿床 福建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十年代地球科学的若干新进展——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三十周年院庆活动中的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涂光炽 《地质与勘探》 CAS 1986年第5期1-6,共6页
八十年代已过去了一半。在八十年代前五年中,地球科学有没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动向和发展呢?我想还是不少的。现就我所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向同志们作一些介绍。
关键词 煤成气 矿床分类 绿片岩相 第四纪沉积物 天然气 矿床成因 含矿岩系 地质学 斑岩铜矿床 块状硫化物矿床 黄铁矿多金属矿床 八十年代 地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贺宋叔和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5周年(代前言)
18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0,共4页
关键词 宋叔和院士 地质研究 成矿理论 找矿工作 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