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内卡病毒A完整病毒和空衣壳的分离及抗体应答分析
1
作者 李梅 穆素雨 +4 位作者 董虎 李硕 潘颂佳 郭慧琛 孙世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62-4570,共9页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在复制过程中可形成完整病毒和空衣壳,它们的分离条件和抗体应答差异目前还是未知的。本研究利用盐酸胍形成SVA空衣壳,通过优化不同的密度梯度、介质、转速、时间条件进行超速离心,获得分离SVA完整病毒...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在复制过程中可形成完整病毒和空衣壳,它们的分离条件和抗体应答差异目前还是未知的。本研究利用盐酸胍形成SVA空衣壳,通过优化不同的密度梯度、介质、转速、时间条件进行超速离心,获得分离SVA完整病毒和空衣壳的最佳条件,并按SVA完整病毒12.5μg·只-1,空衣壳12.5μg·只^(-1)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1~7周检测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结果显示,SVA的MOI=1时感染细胞2 h加入100 mmol·L^(-1)盐酸胍可以使SVA完整病毒全部形成空衣壳;在10%~50%氯化铯,36000 r·min^(-1),离心2.5 h是区分SVA完整病毒和空衣壳的最佳条件;而且SVA完整病毒与空衣壳诱导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ns)。本研究为塞内卡病毒A完整病毒和空衣壳的分离纯化、重组SVA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 完整病毒 空衣壳 分离条件优化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塞内卡病毒A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宇乾 李静 +3 位作者 刘枢清 朱丽杰 刘拂晓 王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16-4625,共10页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是近年来引起感染猪发生水疱样病变的一种小RNA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内卡病毒属(Senecavirus)。至今,围绕SVA的遗传进化、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致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是近年来引起感染猪发生水疱样病变的一种小RNA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内卡病毒属(Senecavirus)。至今,围绕SVA的遗传进化、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致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建立了多种实验室诊断方法。在中国,SVA感染范围较为广泛,大多以表现为无明显症状的隐性感染形式为主,并且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目前,中国在SVA检测领域已实现了显著的技术提升,应用了逆转录恒温热隔绝式PCR(RT-iiPCR)、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PA)、实时荧光逆转录重组酶辅助扩增技术(rRT-RAA)、逆转录微滴式数字PCR(RT-ddPCR)和实时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T-LAMP)等新型检测手段。然而,SVA是一种易变异和重组的新发RNA病毒,目前尚无针对其的有效商品化疫苗或药物,有效防控SVA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有SVA疫苗的研究仍以灭活疫苗为主,同时包括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核酸疫苗、病毒颗粒疫苗和重组活载体疫苗等。针对SVA引起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可采用利巴韦林、甲磺酸瑞波西汀等进行治疗。此外,中草药提取物或其他天然产物也被发现为潜在的抗病毒制剂。笔者旨在对SVA的流行分布、病原学、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及防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SVA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SVA) 病原学 流行病学 鉴别诊断 疫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其关键毒力因子
3
作者 李倩 刘枢清 +1 位作者 赵艳薇 王迁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影响猪的重要病原体,其基因组变异对病毒进化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梳理了SVA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功能、基因变异类型,综述了影响SVA毒力的关键基因区域,包括结构蛋白编码基因、非结构蛋白... 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影响猪的重要病原体,其基因组变异对病毒进化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梳理了SVA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功能、基因变异类型,综述了影响SVA毒力的关键基因区域,包括结构蛋白编码基因、非结构蛋白编码基因以及非编码区,通过全面回顾SVA基因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了解SV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提供基础,并为未来的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基因组结构 蛋白功能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塞内卡病毒灭活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汤笑语 张丽燕 +2 位作者 邱文英 陈奕帆 马明昊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8-33,共6页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对塞内卡病毒(SVA)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对PRRS阳性猪和PRRS阴性猪分别免疫相同批次、相同剂量的SVA灭活苗,检测首次免疫后7 d、14 d、21 d、28 d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并在免疫后28 d对所有试验猪进行攻...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对塞内卡病毒(SVA)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对PRRS阳性猪和PRRS阴性猪分别免疫相同批次、相同剂量的SVA灭活苗,检测首次免疫后7 d、14 d、21 d、28 d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并在免疫后28 d对所有试验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所有PRRS阳性猪的SVA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小于1∶4,而PRRS阴性猪SVA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在二免后上升到较高水平。攻毒保护结果与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呈正相关,PRRS阳性组0/5保护,而PRRS阴性组试验猪达到5/5保护。这一研究表明PRRS会使SVA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下降,为SVA及PRRS疫苗的研发及猪场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免疫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卡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永宁 吴绍强 林祥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81-1388,共8页
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微RNA病毒科的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早期的分离株多导致亚临床感染,近年来的分离株通常引起... 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微RNA病毒科的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早期的分离株多导致亚临床感染,近年来的分离株通常引起口蹄疫样的临床症状,病猪口鼻部、蹄部出现水疱、溃疡,新生仔猪死亡率显著增加。目前,该病主要流行于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国家;2015年以来,我国广东和湖北两省某些猪场相继发生SVA疫情。为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及早做好相关防控预案和检测技术储备,笔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检疫与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对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A型塞内卡病毒 水疱 检疫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猪群塞内卡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红丽 王雅婷 +4 位作者 黄靖 张璐 董建斐 赵灵燕 徐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0期1-6,共6页
为了解浙江省猪群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流行情况,2017—2020年开展了SVA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018—2020年浙江省猪群SVA抗体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1.86%、9.83%、12.79%,群体阳性率分别为83.00%、56.06%、70.89%,整体呈... 为了解浙江省猪群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流行情况,2017—2020年开展了SVA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018—2020年浙江省猪群SVA抗体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1.86%、9.83%、12.79%,群体阳性率分别为83.00%、56.06%、70.89%,整体呈波动状变化趋势;屠宰场平均个体阳性率为18.35%,高于养殖场(14.86%),差异明显(P<0.01);浙南(19.13%)、浙北(17.01%)的平均个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10.09%~12.25%)。2017—2020年SVA核酸个体阳性率、群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17年的18.08%、33.80%下降至2020年的1.66%、3.81%;屠宰场屠宰猪群的SVA核酸个体阳性率(8.72%)高于养殖场和无害化处理场病死猪群(3.97%),差异显著(P<0.01);2018—2020年仅在浙南、浙北区域检出SVA核酸阳性。结果表明:浙江省猪群SVA感染有所控制,但流行范围依然较广,部分区域猪群SVA隐性感染较严重,需重视并持续加强猪群SVA感染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学 病原学 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塞内卡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健强 吴静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88,共7页
塞内卡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群引发猪自发性水疱病,临床表现与口蹄疫、猪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猪传染性水疱病相似,但感染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2015年以来,塞内卡病毒相关猪自发性水疱病的流行区域... 塞内卡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群引发猪自发性水疱病,临床表现与口蹄疫、猪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猪传染性水疱病相似,但感染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2015年以来,塞内卡病毒相关猪自发性水疱病的流行区域迅速扩大,包括巴西、美国、加拿大、中国、泰国和哥伦比亚都相继暴发疫情。另外还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新生猪病死率升高等新变化,这些变化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恐慌,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为充分了解和掌握塞内卡病毒的最新信息,认清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论文对病毒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性、实验室诊断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猪自发性水疱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卡病毒A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范慧 李亮 +3 位作者 姜平 王先炜 李玉峰 白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2-1318,共7页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成年母猪水疱性病变,并导致新生仔猪死亡。为建立SVA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对NCBI发表的40株SVA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比较,选择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引物P1、P2和P3,从...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成年母猪水疱性病变,并导致新生仔猪死亡。为建立SVA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对NCBI发表的40株SVA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比较,选择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引物P1、P2和P3,从中筛选出最佳扩增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延长时间、循环次数进行优化,成功建立了SVA的RT-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检测SVA、脑心肌炎病毒(EMCV)、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检测限可达1TCID50,比国外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灵敏性更高。用该方法检测山东省的100份猪组织样品,阳性率为2%。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靠性好,为SVA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 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卡病毒A结构蛋白VP1诱导PK-15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咏 毛箬青 +2 位作者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1-820,共10页
塞内卡病毒A(SVA)作为一种新发病病原,致病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SVA感染PK-15细胞后能使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细胞凋亡。为了深入研究SVA诱导凋亡的情况,在验证SVA各蛋白真核质粒正常表达后,通过A... 塞内卡病毒A(SVA)作为一种新发病病原,致病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SVA感染PK-15细胞后能使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细胞凋亡。为了深入研究SVA诱导凋亡的情况,在验证SVA各蛋白真核质粒正常表达后,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方法检测SVA各蛋白诱导凋亡的情况,Annexin V-FITC/PI和Hoechst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磷脂酰丝氨酸和核凝聚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分析SVA-VP1对凋亡通路中主要调控分子Caspase3、Caspase8和Bax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影响,发现SVA-VP1能够显著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和晚期凋亡,并且能够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及Bax蛋白和mRNA水平的上调。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SVA调控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致病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 PK-15细胞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重组猪塞内卡病毒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战 杨磊 +8 位作者 邓同炜 赵攀登 彭志锋 陈露露 郭懿文 夏艳勋 乔宏兴 边传周 王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78-2985,共8页
塞内卡病毒A(SV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够引起猪特发性水疱病及新生仔猪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原微生物。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多个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可用SVA商品化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上市,本研究拟在... 塞内卡病毒A(SV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够引起猪特发性水疱病及新生仔猪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原微生物。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多个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可用SVA商品化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上市,本研究拟在实验室前期对SVA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病毒,为体外高通量筛选具有抗SVA活性药物提供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工具。本研究在pEGFP-C1载体EGFP基因末端引入猪捷申病毒1型的2A基因,构建EGFP-P2A融合基因过度质粒,随后分别设计带有同源臂的克隆引物,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EGFP-P2A基因插入SVA毒株CH/HeN-2018基因组2A和2B基因间,并经测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SVA-EGFP。将pSVA-EGFP转染PK-15细胞,盲传至P2代,获得致使感染细胞病变明显、病变时间稳定的重组SVA荧光毒rCH/HeN-2018-EGFP。通过绿色荧光观察、RT-PCR和生长曲线测定,评估了重组毒株rCH/HeN-2018-EGFP和亲本毒株生长特性。并进一步通过药物细胞毒性试验和病毒感染试验对rCH/HeN-2018-EGFP作为潜在抗SVA药物筛选工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rCH/HeN-2018-EGFP与亲本毒株wtCH/HeN-2018和rCH/HeN-2018在PK-15细胞中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且遗传稳定,在P10代能够稳定表达绿色荧光,插入的EGFP-P2A基因没有出现突变现象。抗SVA病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用终浓度20μmol·L^(-1)的姜黄素和110μmol·L^(-1)黄芩苷预处理PK-15细胞2 h,通过观察荧光细胞的数量直观判断两种药物均能够抑制rCH/HeN-2018-EGFP在细胞中的复制,其中黄芩苷抑制效果极显著。随后在亲本毒株wtCH/HeN-2018感染试验进一步证实了黄芩苷对SVA病毒复制抑制的效果。本研究所构建的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SVA毒株能够高效稳定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报告病毒应用于抗SVA药物和蛋白的筛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报告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病毒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15细胞的TPL2基因敲除有利于口蹄疫病毒和塞内卡病毒复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鸣昊 郝军红 +6 位作者 张大俊 申超超 徐国伟 侯景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0-1073,共14页
旨在构建TPL2(MAP3K8/COT)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PK-15-TPL2^-/-,评估该基因敲除前后对口蹄疫病毒(FMDV)和塞内卡病毒(SVA)复制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为研究TPL2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良好的生物材料,也为疫苗生产过程中进一... 旨在构建TPL2(MAP3K8/COT)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PK-15-TPL2^-/-,评估该基因敲除前后对口蹄疫病毒(FMDV)和塞内卡病毒(SVA)复制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为研究TPL2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良好的生物材料,也为疫苗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升FMDV和SVA产量指明方向。筛选2条针对TPL2基因的单向导RNA(sg RNA),合成sg RNA并将其插入到含有GFP标签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sg RNA/Cas9慢病毒表达质粒,包装慢病毒并感染PK-1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已被转入sg RNA的单细胞。通过测序确认细胞系中TPL2的DNA序列,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系中TPL2表达情况。使用FMDV和SVA感染构建好的细胞系,利用IFA、RT-qPCR、Western blot和TCID50评估FMDV和SVA在PK-15-TPL2^-/-细胞中的复制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干扰素(IFN)和IFN刺激基因(ISG)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了FMDV或SVA感染的PK-15-TPL2^-/-细胞中干扰素途径的激活状态。TPL2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中TPL2基因发生了碱基插入突变和碱基缺失突变,构建的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TPL2蛋白质表达。测定并比较了FMDV和SVA感染的PK-15和PK-15-TPL2^-/-细胞中病毒含量,表明TPL2基因敲除显著促进了FMDV和SVA的复制。同时,RT-qPCR进一步表明与FMDV和SVA感染期间的PK-15细胞相比,PK-15-TPL2^-/-细胞中IFN-α、IFN-β、IFN-γ、ISG15、ISG54和ISG56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PL2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系,与对照细胞相比,TPL2基因的敲除更利于FMDV和SVA的复制,这可能与IFN-α、IFN-β、IFN-γ、ISG15、ISG54和ISG56表达的抑制有关。本研究提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作为在动物和疫苗开发过程中编辑细胞系以提高病毒产量的有效工具,本结果为进一步提升FMDV和SVA产量指明了方向,也为研究TPL2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L2基因 PK-15细胞 基因敲除 口蹄疫病毒 塞内卡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塞内卡病毒A、猪水疱病毒和口蹄疫病毒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博 吴志敏 +8 位作者 张馨月 赵涵 鲍迪 张添琪 张嘉钰 梁湘雨 孟凡茹 王开 胡桂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8,共7页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塞内卡病毒A(SVA)、猪水疱病毒(SVDV)、口蹄疫病毒(FMDV)的方法,针对3种病毒的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毒的Taq Man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SVA和FMDV病毒基因以及SVD...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塞内卡病毒A(SVA)、猪水疱病毒(SVDV)、口蹄疫病毒(FMDV)的方法,针对3种病毒的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毒的Taq Man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SVA和FMDV病毒基因以及SVDV阳性质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典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的阳性样品cDNA或DNA无交叉反应,对3种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应用该方法对2019-2022年采集的吉林省部分地区267份病料和本实验室留存的3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未检出SVA、FMDV以及SVDV。建立的三重荧光PCR方法有利于对3种病毒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可给快速准确鉴别致猪水疱症状病毒性疾病提供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 猪水疱病毒 口蹄疫病毒 三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塞内卡病毒A型的基因组序列与演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宁 郭慧芳 +5 位作者 王白玉 乔麒龙 黄庆 李永涛 王增 赵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3-559,共7页
旨在分析塞内卡病毒A型(Senecavirus A,SVA)CH-HNCY-2019株的基因组特性和演化,参考SVA毒株SVV-001(GenBank No.NC011349)全基因组序列设计8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SVA CH-HNCY-2019株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VA... 旨在分析塞内卡病毒A型(Senecavirus A,SVA)CH-HNCY-2019株的基因组特性和演化,参考SVA毒株SVV-001(GenBank No.NC011349)全基因组序列设计8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SVA CH-HNCY-2019株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VA分离株CH-HNCY-2019基因组全长为7294个核苷酸,与中国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5.9%~99%,与美国经典株SVV-001核苷酸相似性最低。CH-HNCY-2019与大多数中国2017—2018年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而与中国2015—2016年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与包括2019年中国广东4个SVA分离株在内的其他国内外分离株相比,CH-HNCY-2019的VP1蛋白的722位氨基酸由L突变为Q;VP3蛋白的499位氨基酸由A突变为V,528位氨基酸由P突变为S,582位氨基酸由E突变为K。本研究成功获得1株SVA CH-HNCY-2019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提示,SVA中国流行株具有多样性,而且在不断地演变,应加强SVA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研发以防止SVA在我国猪群中的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 RT-PCR扩增 SVA CH-HNCY-2019 基因组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塞内卡病毒A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隆永 刘小龙 +5 位作者 谭礼宁 叶盛聪 邱灵姗 陈盛勇 刘楚楚 徐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0-826,共7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FJLY株的基因组特性及其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关系,并了解SVA-FJLY株的致病性。以分离自福建省某养殖场中的一株SVA-FJLY株为研究对象,参照其原型毒株SVV-001(GenBank No.DQ641257.1)全基因... 本研究旨在明确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FJLY株的基因组特性及其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关系,并了解SVA-FJLY株的致病性。以分离自福建省某养殖场中的一株SVA-FJLY株为研究对象,参照其原型毒株SVV-001(GenBank No.DQ641257.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5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测序、拼接,获得SVA-FJLY株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滴鼻攻毒3~4周龄仔猪。结果表明,SVA-FJLY株基因组全长7275 bp(不包括PolyA),SVA-FJLY株基因组存在一个多聚蛋白、VP1蛋白和VP2蛋白。SVA-FJLY株与参考毒株之间的基因组一级结构有较高的相似性,与HeB01-2017株(MF967574.1)相似性最高,达98.5%;而与SVA原型毒株SVV-001株(DQ641257.1)的相似性较低,为93.9%。SVA-FJLY株与国内几个毒株属于同一个分支,与国内的HeB01-2017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时与国外Colombia-2016株(KX857728.1)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动物试验发现试验组猪攻毒10 d后,试验组2/3发病,对照组3/3正常,未出现仔猪死亡。通过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获得了SVA-FJLY株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明确SVA-FJLY株的基因组特性及其与其他毒株的相似性关系,了解了SVA-FJLY株的致病性,为SVA的反向遗传学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丰富了SVA的基因组信息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 RT-PCR扩增 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树 同源性 SVA-FJLY株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卡病毒CH/ZZ/2016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宇 王秀明 +5 位作者 张斌 乌吉斯古楞 巨敏莹 刘建奇 宋庆庆 关平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为了解塞内卡病毒分离株SVA/CH/ZZ/2016全基因组序列,设计4对相互重叠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分别克隆至pCE2TA/Blunt-Zero载体并进行测序,拼接校正后获得SVA/CH/ZZ/2016株全基因组。结果显示,该毒株基因组全长7292 bp,包... 为了解塞内卡病毒分离株SVA/CH/ZZ/2016全基因组序列,设计4对相互重叠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分别克隆至pCE2TA/Blunt-Zero载体并进行测序,拼接校正后获得SVA/CH/ZZ/2016株全基因组。结果显示,该毒株基因组全长7292 bp,包括5'UTR(670 bp)、ORF(6546 bp)以及3'UTR(76 bp)。选择国内外其他9株参考毒株序列,对编码区12个基因的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3B基因,最低的是VP1基因,其余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5.2%~100%之间。VP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SVA/CH/ZZ/2016株与美国分离株USAIL_Purdue_43_2016和USAIN_Purdue_3698_2016株亲缘关系最近,属同一进化分支,与原始毒株SVV-001株亲缘关系最远。对SVA/CH/ZZ/2016株和原始毒株SVV-001 VP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共有10处氨基酸差异。本研究通过对SVA/CH/ZZ/2016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为进一步开展SVA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卡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6
作者 周霞 温肖会 +9 位作者 赵亮 翟颀 吕殿红 罗胜军 贾春玲 周秀蓉 牛佳伟 陈天宝 贺东生 翟少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为加强塞内卡病毒(SVA)在不同宿主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与防控,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SVA VP1基因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带有TaqMan发光基团标记的探针,构建重组阳性质粒并用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模板,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 为加强塞内卡病毒(SVA)在不同宿主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与防控,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SVA VP1基因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带有TaqMan发光基团标记的探针,构建重组阳性质粒并用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模板,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构建标准曲线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5℃,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2μmol/L和0.4μmol/L,最佳反应循环数为45,Ct值与标准品浓度的对数线性关系好。对猪源、鼠源及牛源SVA和其他动物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边界病毒、猪库布病毒、牛库布病毒、山羊鼻内肿瘤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牛冠状病毒、D型流感病毒、蓝舌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除猪源、鼠源及牛源SVA为阳性外,其他病毒核酸为阴性。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2.66×10~1拷贝/μL,重复试验中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0.1%。建立的检测多宿主SVA TaqMan RT-q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为SVA在不同宿主间的疾病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或监控提供了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江地区某猪场塞内卡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元 刘涛 +5 位作者 陈锦良 王晓虎 陈晶 梁培新 黄武 向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07-111,共5页
塞内卡病毒是新发现的一种小RNA病毒,能使猪产生类似水疱样病变,并引起仔猪死亡。塞内卡病毒作为外来病原,近几年呈现蔓延趋势。从广东阳江地区某猪场采集病变组织和血清进行检测分析,针对塞内卡病毒VP1-2A基因进行RT-PCR扩增,得到特异... 塞内卡病毒是新发现的一种小RNA病毒,能使猪产生类似水疱样病变,并引起仔猪死亡。塞内卡病毒作为外来病原,近几年呈现蔓延趋势。从广东阳江地区某猪场采集病变组织和血清进行检测分析,针对塞内卡病毒VP1-2A基因进行RT-PCR扩增,得到特异性的单一条带。对PCR产物序列分析表明,与2015年美国毒株USA/GBI29/2015的同源性最高、为99.2%,而与我国2017年毒株CH-HN-2017的同源性为97.1%。将水泡皮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盲传4代产生显著病变,滴度可达107TCID50/0.1mL。对采集的16份血清进行抗体中和试验表明,发病种猪的抗体效价最高达到1︰4096,9头种猪全部感染SVA,发病率为66.7%,总感染率为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病毒分离 序列分析 抗体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消毒剂对塞内卡病毒杀灭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齐志涛 王娥娥 +6 位作者 张云星 郝苏云 路荣 方建国 高艳华 张燕红 陈九连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为比较常见消毒方法对塞内卡病毒的杀灭作用,开展了不同浓度苯酚溶液、复方甲酚皂消毒液、柠檬酸溶液、NaOH溶液、百毒杀消毒液、新洁尔灭消毒液、84消毒液以及75%酒精和紫外线,与SVA作用10 min、30 min和60 min杀灭效果的研究。结果显... 为比较常见消毒方法对塞内卡病毒的杀灭作用,开展了不同浓度苯酚溶液、复方甲酚皂消毒液、柠檬酸溶液、NaOH溶液、百毒杀消毒液、新洁尔灭消毒液、84消毒液以及75%酒精和紫外线,与SVA作用10 min、30 min和60 min杀灭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5.0%的苯酚溶液作用10 min,0.5%以上的NaOH作用10 min,低于1∶200浓度的84消毒液作用30 min、75%酒精作用60 min以及紫外线照射30 min以上,均可将SVA完全杀灭,而复方甲酚皂消毒液、柠檬酸溶液、百毒杀消毒液、新洁尔灭消毒液不能有效杀灭SVA。5.0%苯酚溶液、0.5%以上的NaOH溶液、1∶200以下稀释的84消毒液、75%酒精及紫外线对SVA杀灭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杀灭作用 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佐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晓艳 齐志涛 +10 位作者 王秉昆 赵丽霞 温学平 李超 方建国 高艳华 杨青春 贺瑶 张静 宋庆庆 陈坚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为研究比较5种塞内卡病毒疫苗佐剂,分别用4种自主研发佐剂和进口ISA206佐剂配制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检测疫苗的理化性质、安全性及免疫效力,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进口ISA206佐剂疫苗黏度为43.02 cP,自主研发佐剂疫苗黏... 为研究比较5种塞内卡病毒疫苗佐剂,分别用4种自主研发佐剂和进口ISA206佐剂配制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检测疫苗的理化性质、安全性及免疫效力,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进口ISA206佐剂疫苗黏度为43.02 cP,自主研发佐剂疫苗黏度均在27.88 cP以下,其他理化性质无差异;5批疫苗安全性试验均未见明显异常;5批疫苗免疫动物后均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二免后14 d抗体滴度在2^(11)以上,4批自主研发佐剂疫苗免疫组抗体滴度水平高于进口ISA206佐剂疫苗约1个滴度,攻毒保护结果均在4/5以上,2批自主研发佐剂疫苗免疫组保护率可达5/5。结果表明,用4种自主研发佐剂制备的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质量不低于用进口ISA206佐剂制备的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疫苗佐剂 灭活疫苗 安全检验 效力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小觑的猪塞内卡病毒病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慧连 罗元华 +3 位作者 郑四清 周根龙 罗鹏 蒋才智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第6期18-20,共3页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塞内卡病毒A引起的一种以吻突、口鼻、蹄部等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水疱和糜烂为特征的猪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危害任何品种和性别以及所有年龄阶段的生猪,且可致新生仔猪成批急性死亡,在临床上很难通过肉眼观察而把本病...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塞内卡病毒A引起的一种以吻突、口鼻、蹄部等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水疱和糜烂为特征的猪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危害任何品种和性别以及所有年龄阶段的生猪,且可致新生仔猪成批急性死亡,在临床上很难通过肉眼观察而把本病与水疱性跨境动物疾病相区别,严重困扰养猪业,因此不可小觑。文章从病原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技术、防制措施等6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描述,说明了为什么猪塞内卡病毒病不可小觑,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不可小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