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玉米塘沟覆膜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桑立君 吴律 +3 位作者 张笑晴 许世海 于维 张万伍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玉米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多年的种植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了全新的玉米覆膜种植技术,并在实际种植活动中得到有效运用。在玉米种植过程当中,人们利用相应技术改变了玉米的生长环境,对肥料、水分... 玉米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多年的种植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了全新的玉米覆膜种植技术,并在实际种植活动中得到有效运用。在玉米种植过程当中,人们利用相应技术改变了玉米的生长环境,对肥料、水分和温度进行了合理化控制,旨在影响玉米种子的抗旱性和生理指标,改变玉米生长规律,以此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栽培 塘沟覆膜 抗旱 生理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塘沟水库右岸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买合木提.巴拉提 王恩志 +1 位作者 刘晓丽 虎胆.吐马尔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7,共5页
本文在研究二塘沟水库枢纽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水库右岸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变形破坏特征和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二塘沟水库右岸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右岸滑坡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不满足工程长期... 本文在研究二塘沟水库枢纽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水库右岸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变形破坏特征和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二塘沟水库右岸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右岸滑坡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不满足工程长期运行安全要求,但在滑坡体采取削坡改造和锚固处理措施后边坡的稳定系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机理分析 稳定性计算 工程治理措施 塘沟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塘沟流域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豪 吴彬 +1 位作者 杜明亮 钟瑞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地下水是二塘沟流域居民生活饮用、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水化学环境与可再生能力,以便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采用数学统计方法、三线图解法以及Gibbs图分析... 地下水是二塘沟流域居民生活饮用、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水化学环境与可再生能力,以便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采用数学统计方法、三线图解法以及Gibbs图分析了二塘沟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水水化学类型是HCO_3^-—Ca^(2+),北盆地浅层地下水由地表水补给,经过硫酸盐矿物溶滤,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42-—Na++Ca^(2+),再经过南盆地平原绿洲区含氯化物矿物溶解及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类型为SO42-+Cl-—Na++Ca^(2+),最终排向艾丁湖附近形成Cl-—Na+型水。北盆地地表水水质较好,而地下水有变差趋势,即在火焰山北部山前有明显上升;南盆地地下水在山前及灌区四周水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塘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塘沟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数值模拟分析
4
作者 买合木提.巴拉提 虎胆.吐马尔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通过调查二塘沟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了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形成的地质环境、破坏机理。仅考虑边坡岩体自重力作用和暴雨作用,采用有限元法对二塘沟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只... 通过调查二塘沟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了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形成的地质环境、破坏机理。仅考虑边坡岩体自重力作用和暴雨作用,采用有限元法对二塘沟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只在重力作用下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下滑位移值不大,暴雨后X、Y方向的位移值比暴雨前大得多;暴雨后岩石块体从上往下、从左到右有明显移动,岩石块体以牵引式位移为主,下滑体体积比暴雨前增大,塑性区对比暴雨前有明显贯通,暴雨后岩石块体稳定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块体 稳定性 位移 数值模拟 塘沟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塘沟网箱养殖黄鳝试验
5
作者 钱华 干波 +1 位作者 恽九生 李建 《内陆水产》 2000年第5期9-10,共2页
70只网箱共产黄鳝4225.6kg,平均每公斤50元 ,产值211280元 ,去除黄鳝养殖成本79300元 ,养殖黄鳝获利131980元 ,投入产出比为1∶2.7。其中 ,池塘中38只网箱共产黄鳝2644.8kg,平均每箱72kg,每平方米3kg,增肉倍数为1.45;河沟32只网箱共产黄... 70只网箱共产黄鳝4225.6kg,平均每公斤50元 ,产值211280元 ,去除黄鳝养殖成本79300元 ,养殖黄鳝获利131980元 ,投入产出比为1∶2.7。其中 ,池塘中38只网箱共产黄鳝2644.8kg,平均每箱72kg,每平方米3kg,增肉倍数为1.45;河沟32只网箱共产黄鳝1580.8kg ,平均每箱49.4kg ,2.1kg/ ,增肉倍数为1.3。每只网箱的黄鳝平均产值为3018.29元 ,平均利润为1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网箱养殖 塘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水条件下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6
作者 秦先燕 郑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63-70,共8页
采用定点监测法,分析巢湖流域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降雨、灌溉退水时9个稻田退水采样点TN和NH 4+-N浓度具有很大的时空异质性,但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各个采样点相应浓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下游三级沟TN浓度... 采用定点监测法,分析巢湖流域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降雨、灌溉退水时9个稻田退水采样点TN和NH 4+-N浓度具有很大的时空异质性,但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各个采样点相应浓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下游三级沟TN浓度受到稻田退水输入的TN浓度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种退水条件下,稻田退水中磷素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就形态来说,降雨退水条件下,稻田退水中颗粒态磷(PP)是TP的主要形态(占比69.28%~85.43%),灌溉退水条件下PP占TP的比重则较低(50.05%)。圩区各级沟对TN、TP浓度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且截留TN的能力较大。可见,降雨、灌溉退水条件下,沟-塘系统对稻田退水氮磷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系统 降雨退水 灌溉退水 氮磷浓度 时空变化特征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排水沟塘系统改造对排水水质的影响
7
作者 陈雅雯 罗纨 +4 位作者 朱卫彬 贾忠华 刘文龙 吴宇轩 丁世洪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4-122,共9页
平原河网区稻麦轮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除了对农田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提高麦作期田间排水降渍能力外,还需根据区域排水和机械作业要求对沟塘系统进行调整。这些措施不仅会加大稻作期排水及污染物输出量,而且会降低沟塘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 平原河网区稻麦轮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除了对农田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提高麦作期田间排水降渍能力外,还需根据区域排水和机械作业要求对沟塘系统进行调整。这些措施不仅会加大稻作期排水及污染物输出量,而且会降低沟塘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为了评价上述排水系统改造措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该研究基于江苏省扬州市稻麦轮作农田排水过程及周边沟塘水质的6 a监测数据,利用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模拟了满足高标准农田麦作期降渍要求的田间排水布局,分析了排水布局变化对排水量较大的稻作期氨氮输出的影响;并结合沟塘湿地的分布及水力特性,探讨了不同改造情形对氨氮污染物削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现有排水沟(深60 cm,等效间距50 m)降渍能力较差,若要满足高标准农田90%降渍保证率要求,则需采用暗管排水埋深90 cm、间距20 m的浅密型布局,或是埋深120 cm、间距30 m的深宽型布局;在这2种排水布局下,稻作期采取干湿交替的节水灌溉模式与控制排水措施,农田排水氨氮输出量分别为19.23和18.13 kg/hm^(2),相较于现有排水布局分别增加了21.7%和14.7%。研究区现有沟塘面积与农田面积比为11.9%,可有效改善排水水质;未来在保留沟塘/农田面积比不小于3.8%的情况下,稻田排水中的氨氮浓度可维持在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因此,建议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时,应结合地区特点和水质保护目标,在提高排水工程标准的同时,积极利用和保护当地沟塘湿地资源,实现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排水 湿地 高标准农田 DRAINMOD模型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塘河湖反硝化速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量化分析
8
作者 王瑞 马明坤 +1 位作者 陈东强 尤本胜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2,共8页
沟塘河湖是面源消纳的主要场所,反硝化过程是其脱氮的主要途径,并受多重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探究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通过收录关于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17篇文献总计108组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量化环境因... 沟塘河湖是面源消纳的主要场所,反硝化过程是其脱氮的主要途径,并受多重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探究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通过收录关于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17篇文献总计108组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量化环境因子(硝态氮、铵态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氧、pH值、温度)对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贡献。结果表明,沟塘河湖反硝化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池塘(133.32μmol/(m^(2)·h))、河流(157.96μmol/(m^(2)·h))的反硝化速率高于湖泊(81.58μmol/(m^(2)·h))和沟渠(83.03μmol/(m^(2)·h))。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水体氮浓度、沉积物氮含量、溶解氧浓度、pH值均能直接影响反硝化速率,但沉积物氮含量对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直接影响效应较低(路径系数为0.08~0.10),说明沟塘河湖的反硝化脱氮以非耦合硝化-反硝化过程为主。水体硝酸盐浓度是影响反硝化脱氮的直接因素,水体铵态氮浓度是反硝化脱氮速率的主控因子,其对反硝化速率影响的总效应最大,为0.78。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速率,量化了多个环境因子对反硝化脱氮的贡献并阐明影响机理,对于深入理解水体氮循环过程、评估沟塘河湖的自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速率 脱氮 河湖 结构方程模型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沟-塘系统纳洪减污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时红 才硕 +3 位作者 孙占学 时元智 赵树君 雷少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针对南方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且极端气候加剧、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且面源污染严重等水安全问题,探讨稻田、排水沟、塘堰组成的灌溉排水系统(简称田-沟-塘系统)的调蓄纳洪、协同减污效应,以期为灌区雨洪调蓄和节水减排提... 针对南方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且极端气候加剧、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且面源污染严重等水安全问题,探讨稻田、排水沟、塘堰组成的灌溉排水系统(简称田-沟-塘系统)的调蓄纳洪、协同减污效应,以期为灌区雨洪调蓄和节水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从灌区雨洪调蓄实际出发,对当前田-沟-塘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工作和发展进行总结,对田-沟-塘系统承纳洪水、输水蓄水、优化调水、协同防控氮磷流失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田-沟-塘系统的“虚拟水库”模式及其纳洪效应的模型模拟方法。目前关于田-沟-塘系统调水控水的研究还普遍停留在净化水质单方面效用上,水量调蓄方面则多以研究稻田、排水沟、塘堰单个体的水平衡过程为主,缺少田-沟-塘系统联合调度的系统研究,如何提高灌区粮食生产过程中雨洪调蓄利用仍缺乏系统思维和技术手段。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田-沟-塘系统雨水调蓄利用和协同减污功能,揭示稻田作为“隐形蓄水池”的蓄水潜力以及田-沟-塘系统的调洪削峰减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 灌溉排水 蓄水调洪 协同减污 雨洪资源 灌区雨洪调蓄 虚拟水库 纳洪减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蚓粪和蛭石对沟塘底泥育苗基质培育番茄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海涛 赵雷明 +5 位作者 姚旭 车玲 洪启东 颜志俊 单玉华 封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4,共7页
以沟塘底泥为主要原料,添加蚓粪和蛭石,复配成育苗基质,研究其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售基质相比,沟塘底泥复配的基质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幼苗的叶片数、叶绿素、根粗和茎叶鲜重,显著减小根长和根鲜重,而株高、茎粗、根表面... 以沟塘底泥为主要原料,添加蚓粪和蛭石,复配成育苗基质,研究其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售基质相比,沟塘底泥复配的基质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幼苗的叶片数、叶绿素、根粗和茎叶鲜重,显著减小根长和根鲜重,而株高、茎粗、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根干重、茎叶干重以及壮苗指数等无显著差异。沟塘底泥与蚓粪按8∶1(体积比)混合基质中番茄幼苗的茎粗、根粗、根鲜重、茎叶鲜重、根干重、茎叶干重以及壮苗指数显著大于4∶1体积比的基质,沟塘底泥与蛭石按4∶1(体积比)混合基质中番茄幼苗的株高、根长、根表面积、根鲜重、茎叶鲜重、根干重以及壮苗指数显著大于8∶1(体积比)的基质。沟塘底泥与蚓粪和蛭石按8∶1∶1(体积比)混合的基质与沟塘底泥分别与蚓粪以及蛭石按4∶1(体积比)混合的基质总体上对幼苗生长影响无显著差异。总之,沟塘底泥可以作为基质材料培育番茄幼苗,沟塘底泥中单独添加蚓粪(8∶1)比添加蛭石(4∶1)更有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蚓粪 蛭石 育苗基质 番茄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塘水质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PAHs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晗 陈昱 +4 位作者 吕占禄 陈辛月 邹天森 郭凌川 张金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08-3815,共8页
为探讨农村居民区沟塘水质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在河南省某县选择典型沟塘,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沟塘水和周边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别描述并比较枯丰水期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与健... 为探讨农村居民区沟塘水质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在河南省某县选择典型沟塘,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沟塘水和周边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别描述并比较枯丰水期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枯水期沟塘水中BaP含量、∑PAHs、TEQ(BaP)含量和致癌性PAHs占比分别为0.911ng/L、29.3ng/L、1.64ng/L和28.1%,均低于丰水期;浅层地下水中各指标分别为5.37ng/L、291ng/L、12.5ng/L和25.9%,高于丰水期.枯丰水期沟塘水和浅层地下水中PAHs均主要源于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浅层地下水PAHs的含量与沟塘水具有关联性,即距离沟塘越近,PAHs含量越高,枯水期的关联性低于丰水期.饮用浅层地下水致PAHs暴露的累积非致癌风险HQ为2.21×10^(-3);累积致癌风险R为1.56×10^(-6),72.0%成人R大于1×10^(-6),枯水期BaA、BbF和InP对成人致癌风险的贡献分别为72.1%、9.10%和4.80%.枯水期沟塘水PAHs总量为低等生态风险,丰水期为中等风险,不同沟塘其生态风险不同.纳污的C5沟塘水丰水期PAHs为高生态风险水平,BaA的贡献最大(占40.7%);纳污和养殖的A2枯水期和C3沟塘水丰水期PAHs为中等风险2水平.综上,沟塘水PAHs与周边浅层地下水具有关联性,枯水期沟塘水PAHs总量具有低生态风险,饮用周边浅层地下水的致癌风险高于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丰水期 浅层地下水 多环芳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沟塘系统水氮动态模拟与灌排调控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浩 胡宗荟 +3 位作者 杨士红 徐俊增 顾哲 胡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9-57,共9页
沟塘系统对农田排水具有较好的拦蓄能力,是降低中国南方稻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有效措施,定量化评价稻田-沟塘系统水氮过程是合理制定水氮管理措施的关键。该研究以稻田-作物模型WHCNS_Rice为基础,通过添加沟塘水氮平衡和灌排调控过程,... 沟塘系统对农田排水具有较好的拦蓄能力,是降低中国南方稻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有效措施,定量化评价稻田-沟塘系统水氮过程是合理制定水氮管理措施的关键。该研究以稻田-作物模型WHCNS_Rice为基础,通过添加沟塘水氮平衡和灌排调控过程,构建了稻田-沟塘系统水氮调控模型。并采用太湖流域2 a不同灌排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数据校准和验证模型,分析不同灌排和施肥处理下稻田-沟塘系统的调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模型能够模拟不同灌排和施肥处理下稻田土壤含水量、稻田田面水深、径流量、氮素径流损失量、氨挥发量、作物吸氮量和作物产量,模拟的相对均方根误差、一致性指数和模型模拟效率的范围分别为4.6%~29.7%、0.758~0.996和0.073~0.983,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模拟结果显示,与传统处理相比,控制灌溉结合优化施肥,减少了稻田32.1%~36.2%的灌溉水用量和36.7%~67.3%的氮素径流损失,同时平均降低了55.1%沟塘硝态氮浓度,从而降低了沟塘地表氮素径流损失风险。Morris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土壤水力学参数和沟塘渗漏速率对沟塘水深的模拟影响较大,而作物参数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沟塘硝态氮浓度对稻田水力学参数、沟塘氮素消纳系数和氨挥发一阶动力学系数较敏感。同时,构建的模型能反映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和沟塘/稻田面积比下稻田-沟塘系统水分消耗、氮素去向和作物生长过程。该模型可为优化稻田-沟塘系统水氮管理方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排水 稻田 水氮调控 过程模拟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排水在沟塘湿地净化中总氮浓度的周期性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焕芝 彭世彰 +1 位作者 孙勇 缴锡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基于高邮灌区水稻全生育期排水沟塘湿地水体中总氮质量浓度日变化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沟塘湿地水体总氮质量浓度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塘湿地水体总氮质量浓度变化存在5个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以23d为主周期,每6... 基于高邮灌区水稻全生育期排水沟塘湿地水体中总氮质量浓度日变化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沟塘湿地水体总氮质量浓度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塘湿地水体总氮质量浓度变化存在5个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以23d为主周期,每6~7d质量浓度高低交替一次.因此,在满足稻田排水调控要求的前提下,TN质量浓度较高的稻田排水入沟塘后,净化周期以7~13d或19~25d为宜,经此段时间净化,水中TN质量浓度平均降低30%~58%和28%~66%,最大消减率分别达79%和93%;TN质量浓度较低时,沟塘湿地净化时间以13。19d为佳,TN质量浓度平均降低14%~72%,最高降幅87%.选择在该净化周期内对沟塘湿地进行排水,水中TN质量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排水对下游水体造成的污染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排水 湿地 总氮 周期变化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塘水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吕占禄 张晗 +2 位作者 张金良 陈辛月 邹天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971-978,共8页
以河南省某乡4个沟塘水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丰水期采集样品,测定水中Al、Cr、Mn、Fe、Ni、Cu、Zn、As、Se、Ag、Cd、Hg和Pb 13种重金属元素浓度,并评价沟塘水对其周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及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沟塘水... 以河南省某乡4个沟塘水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丰水期采集样品,测定水中Al、Cr、Mn、Fe、Ni、Cu、Zn、As、Se、Ag、Cd、Hg和Pb 13种重金属元素浓度,并评价沟塘水对其周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及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沟塘水中重金属总体为重度污染,其中Mn和Fe浓度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限值,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5.5倍和9.0倍;周边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Al、Mn、Fe和Ni浓度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限值;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浓度随着与沟塘距离增加而降低,Al、Cr、Ni、Pb、Mn和Fe浓度与到沟塘距离呈对数负相关关系;儿童和成人通过饮水摄入浅层地下水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之和分别为0.296和0.309,均小于1(可接受水平);儿童和成人终生暴露Cr、Ni、As、Cd、Pb 5种致癌重金属元素的致癌健康风险之和分别为1.44×10^-5和7.52×10^-5,超过1.0×10^-6(较高致癌健康风险)。研究区沟塘水对其周边浅层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儿童和成人通过饮水途径暴露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的致癌健康风险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晗 吕占禄 +2 位作者 张金良 陈辛月 邹天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00-3111,共12页
用液相色谱法对河南省西平县某乡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w(Bap)、TEQ(BaP)、∑_(7)PAHs、高环PAHs占比依次为:沉积物>沟塘水>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中PAH... 用液相色谱法对河南省西平县某乡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w(Bap)、TEQ(BaP)、∑_(7)PAHs、高环PAHs占比依次为:沉积物>沟塘水>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中PAHs有相似的来源,主要源于燃烧,并以生物质和煤炭燃烧为主;沟塘水对浅层地下水中PAHs的影响较大,距离沟塘越近,浅层地下水中PAHs含量越高.经饮水摄入浅层地下水中7种致癌PAHs的P_(95)致癌风险在1.8×10^(-8)—7.0×10^(-6)之间,在6岁时为1.1×10^(-6),高于一般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水平(1×10^(-6)),主要产生致癌风险的污染物为BaP和BaA;浅层地下水中PAHs的P95非致癌风险在6.1×10^(-4)—1.9×10^(-2)之间,HQ远小于1,为可接受水平. 4号沟塘水中PAHs处于高生态风险水平,对生态风险贡献最大的污染物是BaA,占40.7%. 3号沟塘水中PAHs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对生态风险贡献最大的污染物是DBA和BaA,分别占36.9%和23.6%.所有沟塘沉积物的PAHs的生态风险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临界效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削减沟塘沉积物和水体中PAHs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沉积物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灌区农田排水沟塘湿地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何军 崔远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建设生态型灌区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利用农田排水沟渠塘堰系统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减污型农田排水沟渠塘堰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基本特征包括:水利工程属性... 建设生态型灌区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利用农田排水沟渠塘堰系统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减污型农田排水沟渠塘堰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基本特征包括:水利工程属性(排渍排涝及水流的不冲不淤要求),沟塘末端修建控制排水闸(低坝),种植优势植被,生态护岸(护底)工程,排水闸(退水闸)等水工建筑物减污型工况设计。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灌区 减污 农田排水 湿地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排水沟塘水质动态与景观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忠华 尹玺 +2 位作者 罗纨 邹家荣 陈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5-676,共12页
为了探讨沟塘水质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下游平原典型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硝氮(NO-3-N)浓度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再用景观指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沟塘景观特征变化,然后用Pearson... 为了探讨沟塘水质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下游平原典型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硝氮(NO-3-N)浓度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再用景观指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沟塘景观特征变化,然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冗余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沟塘水质对景观特征有不同的响应,景观特征对干季的水质变化解释度能够达到47.3%,相对于湿季水质有较强相关性。沟塘景观结构能够解释15.7%~47.3%的水质变化,沟塘边缘密度在不同时段均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组成中沟塘对水质作用相对较弱,但在景观结构中沟塘类型景观指数相较于其他斑块类型景观指数作用较强。研究表明,沟塘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不同时段水质有重要影响,聚集的沟塘斑块以及复杂的边界条件对水质有利,沟塘景观特征与干季水质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系统 水质 景观指数 景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草原交错区沟塘草甸土壤微量元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徐剑 陈鹏飞 +1 位作者 王柏杰 张恒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为研究森林草原交错区不同坡向沟塘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以内蒙古阿尔山市的沟塘草甸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阴坡阳坡不同深度土层有效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及有机C,全N,全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沟塘... 为研究森林草原交错区不同坡向沟塘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以内蒙古阿尔山市的沟塘草甸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阴坡阳坡不同深度土层有效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及有机C,全N,全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沟塘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阴坡阳坡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而有效Cu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变化差异不显著;2)阴坡阳坡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均呈现Fe>Mn>Zn>Cu趋势;3)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与pH值无相关性,有效Fe含量与有效Mn、有效Cu、有效Zn含量相关性(P<0.01)极为显著;4)同一坡向不同深度土层C∶N,N∶P差异均不显著,而C∶P差异显著;5)土壤pH在不同坡向不同深度土层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沟塘草甸土壤微量元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交错区 草甸 土壤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沟塘系统对有机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夏霆 郭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选择江苏溧水境内有机农业用地中一自然沟塘系统,结合2010年3月和7月两次降雨过程,研究了沟塘对降雨径流N、P污染的削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沟塘能有效实现对有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削减,沟塘水体中TN、TP降解变化符合指数消减规律;... 选择江苏溧水境内有机农业用地中一自然沟塘系统,结合2010年3月和7月两次降雨过程,研究了沟塘对降雨径流N、P污染的削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沟塘能有效实现对有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削减,沟塘水体中TN、TP降解变化符合指数消减规律;与TP相比,沟塘对水体TN的削减效果更为明显,2个试验期内TN的削减率分别为33.66%、64.61%,塘内水生植物的分布影响了沟塘系统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同时,沟塘能有效截留有机农业非点源污染中的降雨冲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面源污染 自然系统 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塘(沟)污泥和镀前废液处理电镀含铬废水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坤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19,共4页
随着电镀工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处理含Cr<sup>6+</sup>的电镀废水,保护好环境就显得更为迫切。目前,众多的乡镇电镀厂(车间)仍以还原→中和→沉淀法处理为主。常用的还原物质主要有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 随着电镀工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处理含Cr<sup>6+</sup>的电镀废水,保护好环境就显得更为迫切。目前,众多的乡镇电镀厂(车间)仍以还原→中和→沉淀法处理为主。常用的还原物质主要有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二氧化硫、铁屑等。它们虽然能将毒性大的Cr<sup>6+</sup>还原为毒性微弱的Cr<sup>3+</sup>,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沟污泥 镀前废液 电镀含铬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