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菌-藻相互作用下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郑天凌
徐美珠
俞志明
宋秀贤
-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1-45,共5页
-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01CB409710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790110号和30070157号。
-
文摘
报道了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塔马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与几株海洋细菌之间的生态关系。实验表明 ,在培养前期 ,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尚足以维持藻类和细菌的生长 ,细菌的加入是胞外酶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培养的后期 ,混合培养液和藻对照培养液中胞外酶活性持续升高。A.tamarense在单独培养下 ,其胞外酶活性从第12天起才有明显的提高 ,第16天增加较快,达到0.104μmol/(L·h);至第20天藻体衰败时 ,胞外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 ,为0.385μmol/(L·h)。Z7 细菌单独培养时 ,其胞外酶活性在单独培养的2d后有一个高峰值0.133μmol/(L·h)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其酶活性逐渐降低。细菌Z7 和Z10 与A.tamarense共培养下 ,两者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
-
关键词
菌-藻相互作用
胞外酶活性
塔马亚历山大藻
细菌胞外酶
菌藻关系
赤潮
-
Keywords
Alexandrium tamarense,EEA , Interaction between bacteria and algae
-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46
- 2
-
-
作者
郑天凌
田蕴
苏建强
王艳丽
连玉武
洪华生
-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环科中心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063-2070,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金资助项目 (3 9790 1 1 0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D0 0 2 0 0 0 1 )
-
文摘
选择我国沿海易发有毒赤潮藻——塔马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 tamarense (Lebour) Balech,1 985 ]和从厦门海域筛选的海洋细菌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A.tamarense的生理生态特征 ,及其与 3株从厦门海域筛选的海洋细菌 S5,S7,S10 与 A.tamarense共同培养表现的生态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 ,A.tamarense可以较好地生长并保持自然状态下的若干特性 ,其生长曲线与微型生物的生长曲线相似 ;分别在藻细胞生长的延滞期和指数期加入细菌过滤液 ,发现 3种海洋细菌的过滤液对 A.tamarense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效果。三者的抑藻能力大小依次为 S10 >S5>S7。本文对海洋细菌抑藻作用机理、赤潮的生物防治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海洋赤潮生物
厦门海域
细菌
塔马亚历山大藻
生态关系
-
Keywords
Alexandrium tamarense
marine bacteria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
分类号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
-
题名渔业生态环境
- 3
-
-
-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43-47,共5页
-
-
关键词
养虾废水
澳大利亚
污水排放
溶解性
麻痹性贝毒
塔马亚历山大藻
初级生产力
集水
海水水质
流域
-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