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沙井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崇浩 周慧 +4 位作者 罗新生 杨鹏飞 缪卫东 石磊 黄智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9,共11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沙井子断裂带,位于塔北隆起的温宿凸起和北部坳陷的阿瓦提凹陷之间。它是塔里木盆地的一条一级断裂带,由沙井子断裂、英雄断裂、温宿断裂和沙南断裂组成。其中沙井子断裂是主干断裂,其它3条是其分支断裂。本轮研究新...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沙井子断裂带,位于塔北隆起的温宿凸起和北部坳陷的阿瓦提凹陷之间。它是塔里木盆地的一条一级断裂带,由沙井子断裂、英雄断裂、温宿断裂和沙南断裂组成。其中沙井子断裂是主干断裂,其它3条是其分支断裂。本轮研究新发现温宿分支断裂,并将沙南断裂解释为英雄断裂前缘的反冲断层,归属沙井子断裂带。沙井子断裂带的雏形形成于奥陶纪末—志留纪初,在泥盆纪末—石炭纪、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侏罗纪末—白垩纪初、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和新近纪—第四纪发生过多期冲断作用和新近纪末—第四纪初的张扭性构造变形后,才最终定型。沙井子断裂带是一条断控油气富集区带,温宿油田、托探1油藏、沙南1油藏、新苏地1油气藏等都受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井子断裂带 温宿断裂 沙南断裂 多旋回冲断构造 断控油气富集带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清华 杨威 +1 位作者 周慧 缪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7,共17页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乌什西次凹内发育与柯坪—温宿凸起相似的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的烃源岩。新近系—第四系碎屑岩建造直接不整合于变形的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之上;剖面上,向南天山方向加厚,向塔里木克拉通方向减薄,呈现典型的前陆盆地剖面结构特征。这是一个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叠加在晚海西期—燕山期古隆起之上。这里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分别是中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和晚喜山期。变形以厚皮冲断构造及其相关褶皱为主,薄皮构造不发育。平面上,主构造线走向NE-SW。剖面上,以南天山向塔里木冲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 被动大陆边缘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和褶皱 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基底卷入型构造 乌什西次凹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沙井子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齐英敏 李曰俊 +5 位作者 王月然 刘亚雷 朱海燕 刘立炜 莫涛 陈延贵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沙井子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分隔阿瓦提凹陷和温宿凸起的边界断裂。它是塔里木盆地研究最薄弱的大型断裂构造带之一。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沙井子构造带存在3套断裂体系:深部楔状冲断构造、狭义沙井子断裂和浅部的伸... 沙井子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分隔阿瓦提凹陷和温宿凸起的边界断裂。它是塔里木盆地研究最薄弱的大型断裂构造带之一。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沙井子构造带存在3套断裂体系:深部楔状冲断构造、狭义沙井子断裂和浅部的伸张构造。深部楔状冲断构造形成于志留纪—泥盆纪,由北西倾向的主冲断层和南东倾向的反冲断层形成构造楔;构造楔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冲断前锋楔入于寒武系中部,造成上覆地层向温宿凸起方向的急剧抬升。狭义的沙井子断裂,即通常所说的沙井子断裂,为一条高角度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错断了早期的深部冲断楔。浅部的伸展构造形成于第四纪早-中期,为一系列较小规模的正断层,沿狭义沙井子断裂呈右步雁列状排列,构成左行剪切张扭性断裂带。深部的楔状冲断构造和浅部的伸展构造是本次研究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井子构造带 3套断裂体系 中古生代冲断楔 二叠纪末一三叠纪初挤压走滑断裂 第四纪张扭性伸展构造 阿瓦提凹陷 温宿凸起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志留统沉积构造背景初探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新源 李曰俊 +3 位作者 王招明 李宇平 罗俊成 张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57-63,共7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塔格组中段的浊积岩 (灰_ 灰绿色砂_ 泥岩 )时代属早志留世。 1 2个样品的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 ,物源区性质函数判别图则指示了一个成熟大陆石英质物源区。
关键词 构造背景 被动大陆边缘 志留纪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与南天山早-中二叠世盆山耦合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罗金海 车自成 +2 位作者 张国锋 年秀清 张小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06-2514,共9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中二叠世的沉积中心处于不断沉降的状态,而且沉积中心逐渐向塔里木地块之上迁移。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隆升作用导致塔里木岩石圈向南天山之下发生陆内俯冲作用,在山前形成类似周缘前陆盆地的构造环境,山前沉积中心相当于周缘前陆盆地系统的前渊相带。塔里木盆地内部早二叠世的地幔柱活动与南天山的碰撞后伸展作用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的碰撞后伸展作用则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沉积-构造作用具有良好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盆山结合部位 早-中二叠世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二叠世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罗金海 张敬艺 +2 位作者 王超 车自成 刘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9,共14页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的阔什布拉克钾长花岗岩富碱(Na_2O+K_2O平均8.36%>8%),富钾(K_2O/Na_2O=1.27~1.47),准铝质(A/CNK=0.82~0.88),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岩石的稀土含量较高(∑REE=263.90×10^(-6)~445.75×10^(-6)),...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的阔什布拉克钾长花岗岩富碱(Na_2O+K_2O平均8.36%>8%),富钾(K_2O/Na_2O=1.27~1.47),准铝质(A/CNK=0.82~0.88),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岩石的稀土含量较高(∑REE=263.90×10^(-6)~445.75×10^(-6)),富集Th、U、Ta、Nb、Hf和Y等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具有强的负Eu异常(δEu=0.003~0.019),富集高不相容元素(Zr+Nb+Ce+Y=368×10^(-6)~531×10^(-6)>350×10^(-6)),高Ga(Ga/Al×10 000=4.17~4.72>2.6),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Th/U比值(平均为3.86)、Nb/Ta比值(平均为12.75)和Rb-Th富集、Ti亏损指示其壳源成因。对花岗岩进行的LA-ICP-MS微区原位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结晶侵位年龄为275.4±2.8 Ma。综合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特点,认为早二叠世西南天山的后碰撞岩浆活动不仅在西南天山内部引起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而且对塔里木地块西北边缘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也有显著的影响。阔什布拉克A型花岗岩也说明西南天山地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在275.4±2.8 Ma之前已经趋于结束,以南天山洋盆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已基本结束了其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西南天山 早二叠世 后碰撞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石炭系沉积与碎屑锆石年代学记录及其反映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春涛 李忠 +1 位作者 高剑 董顺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79-2695,共17页
针对塔里木西北缘乌什地区石炭纪维宪期(Visean)至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连续较好的露头剖面,在沉积序列、砂岩组分及重矿物组合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LA-ICP-MS分析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原位U-Pb和Lu-Hf同位素,解析其年代学、物源特... 针对塔里木西北缘乌什地区石炭纪维宪期(Visean)至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连续较好的露头剖面,在沉积序列、砂岩组分及重矿物组合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LA-ICP-MS分析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原位U-Pb和Lu-Hf同位素,解析其年代学、物源特征及构造属性等信息。研究显示,石炭系砂岩碎屑颗粒以石英为主,火山岩屑和变质火山岩屑极少,物源构造属性主要指示再旋回造山带,且向上有向克拉通迁移的趋势;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电气石和TiO 2矿物等稳定重矿物为主,反映远源和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4个砂岩样品总体具有类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主要反映三期年龄:392~496Ma、708~868Ma和893~1044Ma,其εHf(t)大多介于-15~13之间;此外也少量存在1713~1917Ma、2376~2606Ma年龄,与该区石炭系不整合下伏地层(至少志留-泥盆系)物源构成类似。对比研究显示,上述碎屑物源以塔里木基底古隆起为主,与昆仑-阿尔金造山带剥蚀物源相关的塔里木前石炭纪沉积也可能提供部分再旋回物源,并成为西北缘早石炭世维宪期前沉积的893~1044Ma年龄碎屑锆石的主要来源;而维宪期后碎屑成分成熟度的增大和893~1044Ma年龄碎屑锆石丰度的锐减可能说明与昆仑-阿尔金造山带相关物源的减少,塔里木大陆内部(隆起)成熟物源的增加。换句话说,尽管放射虫资料说明早石炭世早维宪期后南天山洋已经关闭,但直到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塔里木西北仍然延续了前石炭纪的沉积物源格局,并未记录到南天山造山事件的沉积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Hf同位素 乌什地区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二叠系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敬艺 罗金海 +2 位作者 卿颖 曹远志 樊俊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9-824,共6页
目的研究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逍遥—栖霞期)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上石炭统上部—中二叠统下部的浊积岩进行岩石、岩相和时空变化特点的分析。结果从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 目的研究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逍遥—栖霞期)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上石炭统上部—中二叠统下部的浊积岩进行岩石、岩相和时空变化特点的分析。结果从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到中二叠世早期,浊积岩的沉积范围显著减小,沉积区域在向西南方向收缩的同时水体则进一步加深。结论这种沉积-构造特点反映当时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处于强烈的构造活动状态,南天山造山带向塔里木地块的冲断推覆可以导致这种沉积-构造格局;从沉积学的角度提出南天山造山带在晚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可能处于碰撞造山作用的晚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上石炭统上部—中二叠统下部 浊积岩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晚白垩世—渐新世微相分析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曼 吴小斌 +4 位作者 闫宝华 吴松 孟庆泉 方小敏 宋春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是我国发育中新生代海相地层的少数地区之一。以沉积微相分析为手段,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库孜贡苏剖面晚白垩世—古近纪岩性、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等仔细研究,重点针对碳酸盐... 塔里木盆地西部是我国发育中新生代海相地层的少数地区之一。以沉积微相分析为手段,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库孜贡苏剖面晚白垩世—古近纪岩性、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等仔细研究,重点针对碳酸盐岩划分出(含)骨屑隐晶灰岩、隐晶灰岩、微(隐)晶白云岩、鸟眼隐晶灰岩、微晶鲕粒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球粒白云岩、生物灰岩、亮晶鲕粒灰岩等9个岩相类型。根据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组合和剖面结构沉积特征,划分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台地边缘浅滩和生物礁5个沉积相,并恢复了该区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为查清白垩纪—古近纪特提斯洋演化以及重建该地区古环境和油气勘探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晚白垩世—渐新世 碳酸盐岩微相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寒武系中热水白云石团块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军涛 胡文瑄 +2 位作者 王小林 钱一雄 吴世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寒武系中,发育有团块状的热水白云石,其具有明显的层控性:产出在中寒武统顶到上寒武统底的蒸发岩向白云岩过渡段,且仅赋存于粉晶白云岩中。热水白云石具有典型的鞍状白云石特征:弯曲的晶面,波状消光,边缘多发生去白...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寒武系中,发育有团块状的热水白云石,其具有明显的层控性:产出在中寒武统顶到上寒武统底的蒸发岩向白云岩过渡段,且仅赋存于粉晶白云岩中。热水白云石具有典型的鞍状白云石特征:弯曲的晶面,波状消光,边缘多发生去白云岩化。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Ca/Mg值稍高于基质白云石,Sr、Fe、Mn和Ba含量也略高于基质白云石。δ18O值(-10.1‰~-12.2‰)较基质白云石(-6.1‰~-7.8‰)明显偏负。不同层位热水白云石的δ13C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与同一层位的热水白云石和寄主岩石的δ13C值非常相近。包裹体均一温度多分布在90~120℃之间。综合分析表明,热水白云石形成时的较高温度主要是由较深的埋藏深度和较高的地温梯度所造成的。形成热水白云石的流体并不是岩浆热液,而主要为寒武系白云岩内地层水,并可能有深循环的大气降水掺入,这些流体经历了长期的水岩反应,具有相应的地球化学特征。在断裂活动等作用的驱使下,热流体层内运移。运移过程中,溶解了岩层中硬石膏结核,形成溶蚀孔隙;而当压力降低,CO2大量析出时,开始沉淀形成热水白云石。分析这类热水白云石的形成机制,对于研究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白云石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来源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震旦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浩博 田景春 +4 位作者 张翔 孟万斌 苏炳睿 杨培星 曾建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32,I0002,共14页
根据磷矿沟和什艾日克野外剖面资料观测及薄片分析,结合沉积学理论研究震旦系沉积环境,分析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震旦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震旦系可识别无障壁海岸、碎屑有障壁海岸、混积滨岸和碳酸盐缓坡4类... 根据磷矿沟和什艾日克野外剖面资料观测及薄片分析,结合沉积学理论研究震旦系沉积环境,分析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震旦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震旦系可识别无障壁海岸、碎屑有障壁海岸、混积滨岸和碳酸盐缓坡4类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相(前滨、碎屑岩潮坪、碳酸盐岩潮坪及浅滩)和11个微相(泥坪、砂坪、云坪、混合坪、潮道、风暴潮道、砂屑滩、藻屑滩、颗粒滩、潮间藻席、潮间藻席及叠层石)。纵向上具有碎屑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的沉积演化特征,符合震旦纪由裂谷盆地向坳陷盆地的构造演化规律。在研究区震旦系建立碎屑岩潮坪—混积滨岸—碳酸盐岩缓坡的沉积模式。该结果为研究区古地理重建与震旦系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阿克苏地区 震旦系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结构和沉积微相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剑发 王清龙 +6 位作者 陈军 林畅松 宋玉斌 徐俊博 李浩 薛学亚 王宇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9-608,共10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巴楚大阪塔格和柯坪水泥厂中—下奥陶统露头剖面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并结合塔中地区地震资料对比分析,建立了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至一间房组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模式。研究表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至一间...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巴楚大阪塔格和柯坪水泥厂中—下奥陶统露头剖面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并结合塔中地区地震资料对比分析,建立了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至一间房组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模式。研究表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至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可划分为两个复合(二级)层序(CS1和CS2),其中CS1和CS2又可分出两个和三个三级层序(Sq1—Sq5)。在此基础上依据露头剖面旋回结构变化进一步划分出17~19个高频旋回或四级层序。根据宏观沉积结构和镜下结构特征,总结出的9种微相类型和4种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反映出特定的沉积环境和生物造礁特征,其中包括生物礁-滩复合体、生屑滩、内碎屑滩、氵舄湖和滩间海等。研究还揭示出层序格架中沉积微相组合的发育和演化规律,Sq1—Sq2整体由氵舄湖和滩间海沉积组成,蒸发作用强烈,未见生屑颗粒,发育中细晶白云岩、云质灰岩、含云灰岩等结晶云岩;Sq3时期发育大套厚层内碎屑滩沉积,生屑颗粒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Sq4时期,砂屑颗粒相对减少,生屑含量大量增加,顶部发育中薄层的生屑滩组合;Sq5时期造礁生物大量出现,以生物礁-滩复合体沉积为主,大致对应于一间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格架 沉积微相 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中—下奥陶统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上寒武统—下志留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对物源体系和构造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春涛 董顺利 李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59-2769,共11页
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发生急剧突变的地球动力学来源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寒武系-志留系剖面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以此厘定研究区物源体系并刻画该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 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发生急剧突变的地球动力学来源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寒武系-志留系剖面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以此厘定研究区物源体系并刻画该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碎屑锆石样品记录了~500Ma、~800Ma、~1000Ma、~1800Ma、~2500Ma共5期构造热事件。对比潜在物源区,上寒武统物源主要为盆地内碎屑物的再循环沉积,直接来源于柯坪或邻近地区的局部隆起,最终来源于盆地内更古老岩石的风化剥蚀。至早志留世,物源区则可能增加了昆仑造山带,同时也说明早志留世西昆仑洋已经俯冲闭合,甚至隆升形成高山。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晚奥陶世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突变、台地消亡的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盆地南侧的洋盆的俯冲闭合造山,而是否有来自北侧洋盆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但即使有来自北侧洋盆活动的影响,其力度和范围也远小于南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碎屑锆石 昆仑造山带 构造演化 上寒武统-下志留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环境与控烃差异--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赟昊 高志前 +1 位作者 樊太亮 刘旺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2,共6页
基于对露头剖面的精细观测,文中开展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环境与控烃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差异整体反映在岩性、沉积相、厚度等方面。西北缘发育潮坪、陆棚等海相烃源岩,岩性以薄层泥页... 基于对露头剖面的精细观测,文中开展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环境与控烃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差异整体反映在岩性、沉积相、厚度等方面。西北缘发育潮坪、陆棚等海相烃源岩,岩性以薄层泥页岩和薄层碳酸盐岩互层为主,厚度普遍在15~25 m,经历造陆运动,黑色岩系连片分布;东北缘发育欠补偿盆地烃源岩,岩性以硅质岩和泥岩为主,较西北缘厚,经历强烈的造山运动,黑色岩系不及东北缘发育。沉积环境差异影响了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热液作用有利于激发海洋底栖藻的大量繁盛,缺氧的水体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上升洋流虽然是形成缺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强烈的岩浆活动破坏了东北缘的有机质保存环境,使西北缘黑色岩系中烃源岩的品质优于东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同期异相 控烃作用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塔里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纪生物礁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庆同 王志军 +3 位作者 王海根 王立志 刘世彬 张晓磊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二叠世出露块状藻礁灰岩,是形成油气藏的重要目标层。为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对藻礁灰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系统的测试。研究表明:研究区的藻礁灰岩样品中具有LREE亏损、负Ce异常、正Gd异常等较为典型的海水稀...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二叠世出露块状藻礁灰岩,是形成油气藏的重要目标层。为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对藻礁灰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系统的测试。研究表明:研究区的藻礁灰岩样品中具有LREE亏损、负Ce异常、正Gd异常等较为典型的海水稀土配分型式,与现代浅海特征相似。Y/Ho值、Er/Nd值较高,Th极低,表明其未受到陆源碎屑的影响;δCe具有中等到弱的负异常,δU值<1、V/(V+Ni)值在0.16~0.20,V/Sc值在4.28~5.14,均表明藻礁灰岩形成于氧化环境。Sr/Ba为16.19~25.77,表明海水处于较咸化环境;Sr/Cu为176.42~361.54,指示了干旱的气候条件。综合各项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藻礁灰岩形成于局限碳酸盐台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灰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二叠系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科学2010年第45卷总目次
16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91-1199,共9页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地质科学 石炭系火山岩 三塘湖盆地 晚新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意义 松辽盆地 Wang 陈汉林 油气成藏 晚中生代 渤海湾盆地 王金铎 目次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科学(DIZHI KEXUE)2004年第39卷 总目次
17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4-605,共2页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DIZHI KEXUE)2004 秋里塔格构造带 东河砂岩 沙河街组三段 地质科学 库车坳陷 王招明 东营凹陷 断陷盆地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40卷2019年第1~6期总目次
18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1360,共10页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油气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页岩油 海相页岩气 吉木萨尔凹陷 东营凹陷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