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英买32井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宁 吕修祥 +2 位作者 李建交 郑多明 张亚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828-830,共3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英买32油气藏油气富集条件的研究,英买力北部潜山斜坡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区域,既有靠近北部库车坳陷陆相烃源岩的先决条件,又由于该区构造运动整体抬升,碳酸盐岩多次出露地表,遭受大气淡水的淋滤剥蚀形成溶孔...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英买32油气藏油气富集条件的研究,英买力北部潜山斜坡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区域,既有靠近北部库车坳陷陆相烃源岩的先决条件,又由于该区构造运动整体抬升,碳酸盐岩多次出露地表,遭受大气淡水的淋滤剥蚀形成溶孔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以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为的主储集空间,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加之上覆的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泥岩具备良好的封盖条件,为油气在英买力地区北部聚集提供了保障,使该区古风化壳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藏模式 潜山油气藏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英买力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结构与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兆辉 曾洪流 +5 位作者 胡素云 张君龙 刘伟 周红英 马德波 傅启龙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5,共13页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揭示深层下寒武统白云岩具备油气勘探潜力,古城地区与轮探1井位于同一台缘带。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两大分支学科原理研究了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wheeler域转换、地层...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揭示深层下寒武统白云岩具备油气勘探潜力,古城地区与轮探1井位于同一台缘带。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两大分支学科原理研究了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wheeler域转换、地层切片和RGB融合技术整合,形成了地震地貌学(模式驱动)研究流程,从而定性表征沉积相;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地震属性提取、主因子分析和随机拟合技术整合形成了地震岩性学(数据驱动)研究流程,从而定量预测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寒武统自西向东发育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至盆地环境,组成完整沉积相序。中缓坡发育3套(6期)礁滩体,第2套受后期潮道改造,形成潮道改造型碳酸盐岩颗粒滩,潮道内地层较均质,潮道间地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导致地震频率较高。②研究区外缓坡近端发育线物源斜坡扇,外缓坡远端至盆地区域发育点物源盆底扇。源自中缓坡礁滩体系的沉积物沿着同沉积走滑断裂相关峡谷被搬运,从而形成了斜坡扇和盆底扇。③研究区储层多发育于中缓坡,外缓坡至盆地较少,内缓坡几乎不发育。外缓坡至盆地区域发育的斜坡扇和盆底扇、中缓坡发育的潮道间岩溶颗粒滩和潮道口发育的潮汐三角洲储层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地貌学 地震岩性学 潮道 颗粒滩 线物源斜坡扇 点物源盆底扇 下寒武统 古城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
3
作者 廖珂琰 邱楠生 +4 位作者 常健 李丹 李慧莉 马安来 李竞赢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具有较低的地表热流,地层温度差异显著,为了明确盆地中部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顺托果勒及周缘地区33口井的系统稳态测温数据,研究了地温梯度和深层温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 塔里木盆地具有较低的地表热流,地层温度差异显著,为了明确盆地中部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顺托果勒及周缘地区33口井的系统稳态测温数据,研究了地温梯度和深层温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及其对热流和温度的影响,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构建了地壳分层结构模型,并计算了地壳热流密度。结果表明:顺南、顺托和顺北地区0—5 km平均地温梯度分别为22.5℃/km、20.0℃/km和18.6℃/km,8 km深度处平均地层温度分别约为200℃、175℃和135℃,表现出显著的地温场差异;地壳结构的差异造成了地壳热流的差异,地壳结构是研究区地温场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对地温场的影响并不显著;上新世以来顺北地区的快速沉积作用和顺南地区深部热液活动未对现今地温场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托果勒地区 深层 地温场 热流 热物性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意义
4
作者 何帅 马安来 +9 位作者 云露 曹自成 李贤庆 黄诚 张国松 胡松 王铁一 彭威龙 朱志立 崔福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6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是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系,研究恰尔巴克组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有意义。对顺北地区6口钻井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测试,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是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系,研究恰尔巴克组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有意义。对顺北地区6口钻井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测试,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特征进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6口钻井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和深灰色泥质灰岩。灰黑色泥岩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0%~2.81%,平均值为1.59%,岩石热解生烃潜量(S_(1)+S_(2))为0.43~12.05 mg/g,平均值为5.59 mg/g。深灰色灰质泥岩TOC为0.46%~2.24%,平均值为1.47%,S_(1)+S_(2)为0.18~1.97 mg/g,平均值为0.91 mg/g。深灰色泥质灰岩TOC为0.22%~3.41%,平均值为1.72%,S_(1)+S_(2)为1.37~18.56 mg/g,平均值为9.04 mg/g。SB5井、SB7井和SB71X井区有机质丰度最高。②恰尔巴克组烃源岩形成于弱还原偏咸水的海相沉积环境中,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藻类为主。大部分样品氢指数(HI)介于289~512 mg/g,平均值为416 mg/g,为腐殖-腐泥型(Ⅱ1)有机质,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③SB7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0.55%~0.88%,平均值为0.72%,为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SB71X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R_(o)介于0.53%~0.70%,平均值为0.62%,为低成熟阶段;SB5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R_(o)介于0.85%~0.95%,平均值为0.90%,达到中等成熟阶段。④恰尔巴克组烃源岩厚度为20~25 m,主要分布在顺北地区5号断裂带和7号断裂带台内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分子地球化学 烃源岩 恰尔巴克组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
5
作者 陈维力 潘永帅 +4 位作者 范坤宇 柳波 赵佳琦 黄志龙 李志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6,I0005,I0006,共18页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区巴二段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和断背斜圈闭,圈闭幅度和闭合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形成时间逐渐变晚;烃源岩充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生烃时间逐渐变晚。巴二段整体具有早期聚油和晚期聚气的特征,受控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和构造演化过程,不同地区和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存在差别;博孜—大北地区南带巴二段快速深埋时间极晚,导致油气充注期次和储层致密化时间晚于中北带的。不同地区和区带之间的差异成藏过程受控于圈闭条件、烃源岩充注强度、油气充注期次、储层非均质性和保存条件等因素;圈闭幅度越大、生烃时间越早、充注强度越强、优质储层占比越高、保存条件越好,巴二段油气水分异越彻底,产量越高。该结果为库车坳陷及其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地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生烃演化 充注期次 差异成藏过程 控藏因素 博孜—大北地区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有序性
6
作者 云露 曹自成 +3 位作者 耿锋 汪洋 丁勇 刘永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塔河和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富集程度最高、油气连片分布、多层系聚集的两大油气田。分析了塔河和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的油气性质、油品多相态、成藏模式与差异成藏富集、油气井油气产出与断... 塔河和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富集程度最高、油气连片分布、多层系聚集的两大油气田。分析了塔河和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的油气性质、油品多相态、成藏模式与差异成藏富集、油气井油气产出与断裂差异活动性,研究了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有序性。结果表明:①多源多期生排烃、烃源岩差异热演化、长期稳定发育的古隆起和古斜坡背景及储层形成与发育共同控制了塔北台盆区油气性质和油品相态的有序分布。②多期构造调整和多期成藏控制了塔北台盆区气藏-超重质油藏的油气主成藏期、油气藏类型有序分布和油气富集程度。③断裂垂向输导和研究区东部岩性与不整合面侧向输导形成了顺北成藏模式;顺北地区多为原地充注,油柱高度大;坡度控制下侧向调整与通源断裂带规模控制了油气差异富集;烃源岩演化特征控制了本区在海西晚期和燕山期成藏为主的原生油气藏分布;断裂、不整合面和岩溶缝洞体横向输导为主形成了塔河成藏模式;塔河油气田呈现多期立体连片成藏,深大断裂带与古隆起和古斜坡控制了油气差异富集。④在富油气区带整体有序成藏背景下,通源走滑断裂带具有“控储、控藏、控富”有序成藏特性,油气沿深大走滑断裂带运移路径周边圈闭富集。⑤根据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有序性分布,提出环满加尔坳陷西缘、环轮台断裂带和环阿瓦提北坡为立体勘探增储上产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有序分布 油气藏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河地区 塔北台盆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地应力特征及裂缝分布预测
7
作者 黄超 郭宏辉 +3 位作者 张生龙 朱林涛 冯建伟 杜赫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背景为基础,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地应力状态、断裂周缘裂缝系统及单井产能特征。根据纵横波测井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储集层力学条件,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基于弹塑性...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背景为基础,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地应力状态、断裂周缘裂缝系统及单井产能特征。根据纵横波测井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储集层力学条件,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基于弹塑性理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走滑断控模式下目的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断裂带各段地应力模式不同;地质单元结构差异控制地应力分布,裂缝高密度区多呈条带状分布于断裂两侧或断裂之间;在安德森Ⅰa型、Ⅲ型地应力模式下,裂缝高密度区油气井具高产特征。明确了顺北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地应力条件、裂缝发育特征及单井油气高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 地应力 裂缝预测 构造分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断控凝析气藏注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实验评价——以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断裂带为例
8
作者 胡伟 徐婷 +5 位作者 杨阳 康志江 伦增珉 李宗宇 赵瑞明 张文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8,共13页
超深断控储集体具有板状巨厚特征,该类储集体多期流体组分重力分异显著。注气后流体相态特征与常规砂岩注气存在巨大差别,注气机理认识不清严重制约注气开发效果。通过开展高温、高压全视域可视化油气混相实验,在确定油气静态接触和混... 超深断控储集体具有板状巨厚特征,该类储集体多期流体组分重力分异显著。注气后流体相态特征与常规砂岩注气存在巨大差别,注气机理认识不清严重制约注气开发效果。通过开展高温、高压全视域可视化油气混相实验,在确定油气静态接触和混相特征前提下,采用竖直放置的未填砂的长填砂管模拟断控空腔型储集体,开展高液体凝析气反凝析后顶部注气和底部注气相态实验。根据长填砂管不同部位流体的多次多级取样分析,研究了两种注气方式下油-气接触方式和相态变化特征,确定了在重力和扩散作用下形成的垂向组分梯度。研究结果表明,混相压力下顶部注气油-气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油气组分交换速度缓慢及油相体积膨胀不足,无法形成混相。在重力和扩散作用下出现重烃下沉、轻烃上升的组分分层,长填砂管内底部凝析油中C_(20+)烃类含量是顶部凝析油中的3.4倍。底部注气不但能够提高注气量、增大油-气接触面积和接触次数,形成多次接触局部混相,还能扩大凝析油组分动用范围,将凝析油中C_(20+)烃类含量的垂向差异降至2.1倍。3轮累计底部注气凝析油采收率可达32.66%,是顶部注气采收率14.13%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态 组分梯度 注气方式 提高采收率 凝析气 超深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顺北84X井超千米含油气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曹自成 云露 +7 位作者 漆立新 李海英 韩俊 耿锋 林波 陈菁萍 黄诚 毛庆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56,共16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中部北东向走滑断裂带长期处于油气运聚富集的优势区,顺北8号走滑断裂带实钻揭示沿断裂带发育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顺北84X井纵向上沿断裂带含油气高度高达1088 m,揭示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含油气高度大、不受现今构造高低控制... 塔里木盆地顺北中部北东向走滑断裂带长期处于油气运聚富集的优势区,顺北8号走滑断裂带实钻揭示沿断裂带发育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顺北84X井纵向上沿断裂带含油气高度高达1088 m,揭示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含油气高度大、不受现今构造高低控制。为查明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含油气高度的主控因素,立足顺北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和钻探成果,开展顺北84X井的储层、圈闭及成藏特征等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为深化断控缝洞型油气藏认识和向深层评价拓展提供支撑。研究表明:①走滑构造破碎是致密碳酸盐岩成储的关键,其储层发育深度不受碳酸盐岩地层埋深的控制,在近9000 m的埋深条件下仍发育断控缝洞型储集体;②上覆巨厚泥岩盖层顶封、两侧致密灰岩侧封、走滑断裂平面分段和纵向分层变形是形成断控缝洞型圈闭的关键;③油-源对比分析表明油气来自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证实了前期顺北中、东部“寒武多期供烃、构造破裂成储、原地垂向输导、晚期成藏为主、走滑断裂控富”的成藏模式的合理性。顺北84X井的发现揭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发育受走滑断裂控制,储层纵向深度大,油气充注足,超深层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高度 超深层 断控油气藏 顺北84X井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逆冲推覆带超深层致密砂岩地应力场模拟及分区评价
10
作者 邢梓萌 李瑞雪 +6 位作者 邓虎成 宿航 张家维 何建华 张辉 胡笑非 马顺婷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1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超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受逆冲推覆构造及盐构造双重影响,该地区发育了叠瓦状褶皱构造及一系列断距大、倾角变化显著的断裂,导致地应力场分布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测,严... 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超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受逆冲推覆构造及盐构造双重影响,该地区发育了叠瓦状褶皱构造及一系列断距大、倾角变化显著的断裂,导致地应力场分布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为揭示其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的地应力场模拟方法,并结合储层地质特征与工程改造需求对研究区进行了应力分级分区评价。基于岩心测试、测井资料、矿场试验数据,标定了单井地应力方向和大小,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应力方向与大小的分布特征;通过探讨地应力对储层物性、脆性、工程改造难度的影响,建立了研究区应力分级评价标准;对博孜—大北地区重点开发的B1井区进行了精细三维非均质地应力场建模,明确了B1井区应力分布规律,完成了分区评价。地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单井地应力解释结果平均误差率小于10%,B1井区地应力方向主要为N170°—190°E,断裂附近地应力方向沿断裂走向发生20°~60°的偏转。地应力大小受埋深影响,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背斜高点及断裂带内地应力与应力差减小;断裂级次越高,其对地应力的断裂扰动范围及强度越大。以最小主应力145MPa、水平应力差34MPa为界,将地应力状态由好到差分为4类:低应力差—低地应力、高应力差—低地应力、低应力差—高地应力、高应力差—高地应力。B1井区有利于压裂改造的低应力差—低地应力区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巴什组断裂上盘和构造变形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致密砂岩储层 逆冲推覆构造 现今地应力场模拟 应力分区 博孜—大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构造应力控制走滑断控储层发育机理与差异性研究——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继标 邓尚 +5 位作者 韩俊 李映涛 刘大卫 邱华标 张仲培 刘雨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5-785,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发育典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区别于受原始沉积相带控制的基质孔洞、受岩溶改造的洞穴等储集类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期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作用控制。为研究走滑断裂多期活动背景下构造应力...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发育典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区别于受原始沉积相带控制的基质孔洞、受岩溶改造的洞穴等储集类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期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作用控制。为研究走滑断裂多期活动背景下构造应力控制的断控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综合应用野外、岩心、测录井、地震及钻井动态等资料,开展不同走滑断裂、同一走滑断裂沿走向不同部位、垂向不同层系断控储层发育特征表征,并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多期构造应力恢复,预测断控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走滑断裂活动期不同分段内部应力状态差异显著,其中拉分段内部以张应力为主,主要派生张性裂缝;压隆段内部以挤压应力为主,派生裂缝类型多样。顺北地区勘探目的层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断控裂缝主要在加里东中期Ⅲ幕及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发育,海西中—晚期及之后裂缝基本不发育,且滑移距大的顺北18号断裂带较顺北1号断裂带派生裂缝开度、密度更高。走滑断控储层具有“簇状”结构特征,断裂活动期不同分段内部应力状态控制储层结构差异,拉分段“空腔”多,以“双簇”结构为主,核带规模大,压隆段核带结构多,以“多簇”结构为主,分割性强;走滑断裂活动期应力强度控制储集空间类型与规模,小型断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大型断裂带发育核带结构,断控储层规模与断裂活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断控裂缝发育主要受断裂早期活动控制,晚期由于地层埋深增大,岩石不易破裂,新派生裂缝发育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状态 多期构造应力 分段性 断控缝洞型储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永峰 张艳秋 +4 位作者 杨新影 杨光 彭得兵 韩宇 王振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41,共10页
为明确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其分布,应用岩心、岩石薄片、碳同位素、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相及其展布开展了研究。研究区一间房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斜坡—盆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后两者是颗粒滩的主要发育区;颗... 为明确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其分布,应用岩心、岩石薄片、碳同位素、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相及其展布开展了研究。研究区一间房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斜坡—盆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后两者是颗粒滩的主要发育区;颗粒滩包括砂屑滩、鲕粒滩、生屑滩、过渡类型等,厚度占比普遍大于80%,部分井区大于90%,具浅颗粒滩化,其分布受快速海侵及缓慢海退背景下侧向迁移为主的沉积方式控制。开阔台地大面积分布的砂屑滩及生屑砂屑滩具备良好的储集性能,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地区 奥陶系 一间房组 碳酸盐岩 颗粒滩类型 颗粒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富满地区超深层走滑断裂带碳酸盐岩油气差异成藏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俊程 常少英 +9 位作者 曾溅辉 曹鹏 董科良 王孟修 杨冀宁 刘亚洲 隆辉 安廷 杨睿 文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6-1246,共21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超深层走滑断裂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富满油田油气分布与富集特征差异显著,走滑断裂控制下的超深层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尚不清楚。研究了富满地区走滑断裂几何结构及其演化过程,探讨其在油... 塔里木盆地北部超深层走滑断裂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富满油田油气分布与富集特征差异显著,走滑断裂控制下的超深层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尚不清楚。研究了富满地区走滑断裂几何结构及其演化过程,探讨其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作用,分析油气成藏富集机理,提出了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走滑断裂经历了早期伸展或弱挤压,中期压扭、伸展或平移走滑,晚期定型、继承发育或张扭反转的动力学演化过程。FI5断裂带和FI17断裂带挤压、剪切和拉张应力交替发育,不同部位演化差异明显,FI7断裂带和FI16断裂带以剪切应力和拉张应力为主,演化过程相对简单。(2)演化过程不同的断裂形成了不同的几何结构,造成通源性、输导性与储集性强弱差异配置不同,从而形成了3种不同的油气充注方式。FI5断裂带和FI16断裂带油气以垂向充注为主,FI7断裂带油气以侧向运移调整为主,FI17断裂带为垂向充注-侧向运移复合型。(3)断裂演化过程差异控制了油气充注过程。东部断裂晚期活动性强,喜马拉雅期高成熟裂解气大量充注成藏,形成了“西油东气”的格局。断裂带内不同部位演化过程差异加剧了断裂内油气性质变化的复杂性。(4)垂向充注型油气藏中通源性、输导性和储集性的耦合配置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充注期次差异控制了油气性质变化,油气侧向运移为主的油气藏中储集性及侧向连通程度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及油气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聚能力 成藏富集机理 走滑断裂 超深层 碳酸盐岩油气藏 富满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珍丽 石放 +5 位作者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北部的天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东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侏罗系和白垩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南部和南部的昆仑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北部、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2)三叠纪晚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增生,研究区北部天山的隆升强度减弱与南部昆仑山的隆升强度增大是此次物源转换的主要原因。(3)三叠纪,研究区的沉降-沉积中心位于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北东—南西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深水湖泊沉积;侏罗纪和白垩纪,沉降-沉积中心则跃迁到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南东—北西向和南—北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4)三叠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方向;侏罗纪和白垩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南东—北西方向和南—北方向。(5)三叠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北部和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叠置样式 地震属性 重矿物ZTR系数 隆升强度 岩性油气藏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1号、5号断裂带奥陶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控藏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莲花 徐珊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4期58-68,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是目前超深层油气勘探重要的研究区域之一。顺北1号和5号断裂带位于顺北油田中部,厘清该区域原油的来源、热成熟度、油裂解程度以及控藏因素对揭示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指导后期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是目前超深层油气勘探重要的研究区域之一。顺北1号和5号断裂带位于顺北油田中部,厘清该区域原油的来源、热成熟度、油裂解程度以及控藏因素对揭示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指导后期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选取了顺北油田1号及5号走滑断裂带19个原油样品进行饱和烃、芳烃、金刚烷及碳同位素分析,以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号和5号断裂带的原油样品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热应力改造,传统生标参数失真且无法用于指示油源。相似的轻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指示研究区内原油属于同一族群。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介于–37‰~–30‰,与寒武系烃源岩具有可比性,认为该区原油均产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5号断裂带原油的成熟度自北向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芳烃参数换算的原油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介于0.80%~1.43%,指示原油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1号断裂带南北两侧原油成熟度差异不大,与5号断裂带中部原油的成熟度相当,总体介于1.06%~1.20%,原油处于成熟阶段。研究区原油裂解程度强弱排序依次为5号断裂带南段、5号断裂带北段及1号断裂带。综合分析认为,走滑断裂带发育特征与储层温度差异共同控制着顺北地区1号和5号断裂带油气物性及地化参数变化。该研究可为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走滑断裂带 地球化学特征 控藏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古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迪 谢小敏 +4 位作者 屈洋 肖七林 黎立 陈才 王张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2-1322,共11页
为进一步揭示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记录的古环境,更好地指导下一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岩石热解、显微组分、无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明确了塔西南坳陷柯克亚地区下侏罗统康苏组煤系... 为进一步揭示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记录的古环境,更好地指导下一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岩石热解、显微组分、无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明确了塔西南坳陷柯克亚地区下侏罗统康苏组煤系泥岩与中侏罗统杨叶组泥岩、粉砂质泥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富集规律。康苏组与杨叶组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分别为1.7%~63.5%(平均值为24.4%)和0.6%~6.9%(平均值为2.1%),为好至优质烃源岩。两套烃源岩成熟度均较低,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干酪根碳同位素、岩石薄片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均指示康苏组煤系泥岩和杨叶组下段泥岩有机质母质主要以高等陆源植物为主,而杨叶组上段粉砂质泥岩含较多的浮游藻类。康苏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水体环境为淡水、贫氧偏氧化环境;杨叶组沉积早期气候相对炎热潮湿,沉积环境与康苏组沉积时期类似,同样为淡水、贫氧偏氧化环境,随着杨叶组沉积晚期湖平面的逐步上升,古环境逐渐转变为半咸水、贫氧环境。炎热潮湿的气候与咸化的水体有利于浮游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衍,从而影响了杨叶组上段粉砂质泥岩中有机质的供给。此外,该时期水体还原性的增强同样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综上,古气候、古盐度与沉积环境是影响柯克亚地区侏罗系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贫氧环境 有机岩石学 杨叶组 侏罗系 柯克亚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分布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登宽 易珍丽 +6 位作者 王铸坤 胡忠贵 石放 刘柳 李斌 杨孔航 李建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在三叠系碎屑岩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缺乏系统性认识,存在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深化勘探,特别是对潜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等,对该...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在三叠系碎屑岩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缺乏系统性认识,存在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深化勘探,特别是对潜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等,对该区的层序地层重新进行了厘定,落实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分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三叠系划分为SQ1、SQ2、SQ3和SQ4共4个三级层序;在沉积相识别标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该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曲流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SQ1沉积时期发育以泥岩为主的滨浅湖亚相,SQ2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3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4‑TST(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4‑RST(湖退体系域)沉积时期发育以泥岩为主的滨浅湖亚相。SQ1—SQ4沉积相演化依次经历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的演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以为轮南地区下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三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巴什基奇克组水下分流河道迁移叠置演化规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华童 林小兵 +4 位作者 张萱 王壮生 范峻铭 王贵华 柳远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季节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特征,以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曲线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讨论了水下分流河道接触关系及迁移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季节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特征,以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曲线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讨论了水下分流河道接触关系及迁移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巴什基奇克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为200~1500 m,沉积物砂地比高,河道迁移频繁,迁移叠置样式为间湾相隔型、拼接型和切割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整体较好,迁移叠置后可形成孔渗性能较好的连续优质储层。明确水下分流河道迁移叠置规律对于牙哈地区油气勘探的深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接触关系 河道迁移叠置特征 巴什基奇克组 牙哈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西部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断裂耦合关系
19
作者 牛月萌 韩俊 +5 位作者 余一欣 黄诚 林波 杨帆 余浪 陈俊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西部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分布广泛,对地层和含油气系统改造作用明显,但该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深部走滑断裂带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基于顺北西部地区最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火成岩侵入体形态特... 塔里木盆地顺北西部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分布广泛,对地层和含油气系统改造作用明显,但该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深部走滑断裂带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基于顺北西部地区最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火成岩侵入体形态特征,划分了火成岩侵入体不同类型及组合关系,判别了火成岩侵入体发育期次,确定了火成岩侵入体与深部走滑断裂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顺北西部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具有“一”字形、舌形、碟形以及半碟形几种形态类型。(2)单一侵入岩床通过相接、相连及错断组合形成岩床复合体。(3)火成岩侵入体主要分布于中-下奥陶统顶面至中-下泥盆统顶面之间,侵入岩床活动类型包括单期单层、单期多层和多期多层3类。(4)不整合面和断裂作为岩浆侵入的通道,控制了火成岩侵入体发育数量和规模,导致研究区南部和北部侵入作用存在明显差异。(5)研究区北部深部走滑断裂作为岩浆主要侵入通道,纵向侵入作用较强;南部岩浆以不整合面为主要侵入通道,横向侵入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不整合面 断裂耦合 火成岩侵入体 走滑断裂带 顺北西部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碳酸盐岩断控储集体连通性量化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来东 张志林 +2 位作者 徐雷良 何京国 赖进明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X区块断控储集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横向非均质性强,断裂分段性、缝洞分割性明显以及储层断裂破碎带内小尺度断裂、缝洞体发育且连通性不明。目前X区块多井出现了产量衰减快、实采储量不及预期的问题。为提...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X区块断控储集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横向非均质性强,断裂分段性、缝洞分割性明显以及储层断裂破碎带内小尺度断裂、缝洞体发育且连通性不明。目前X区块多井出现了产量衰减快、实采储量不及预期的问题。为提高钻井成功率,需要对储层内部结构进行精细描述和连通性量化分析,查清其内部的分割、连通、破碎等情况,以便更精准地指导井位部署和井轨迹设计。以往针对断控储集体内部结构和连通性的地震属性分析多侧重于定性角度,缺少定量表征,尤其在连通性方面仍缺少精确的描述,难以满足储层评价精度的需求。为了实现对缝洞体内部连通性定量刻画,从裂缝构造应力和连通性量化计算原理入手,通过断控缝洞型储层内部断裂、缝洞以及连通性不同目标敏感属性优选、基于多源势场扩散传导的缝洞连通概率分析以及基于多元高斯函数的缝洞体内部总体连通强度量化计算,实现了储层内部结构特征精细描述和连通性量化分析,为X区块勘探目标的优选、井位优化部署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断控储集体 构造应力 敏感属性 连通性 连通强度 量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