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储集性与储层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如凯 郭宏莉 +4 位作者 高志勇 韩丹 张丽娟 孙玉善 程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37-842,共6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主要储集空间为残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基质微孔,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岩石组成、成岩演化、孔隙组合类型有一定差...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主要储集空间为残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基质微孔,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岩石组成、成岩演化、孔隙组合类型有一定差异,导致储集性差异明显,储集性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控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构造带古近系、白垩系储层岩性、物性参数等将本区储层分为4个级别,Ⅰ、Ⅱ类储层可以作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Ⅲ类储层属低渗透储层可以作为寻找天然气的目的层,而Ⅳ类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非常致密型储层,甚至为非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 白垩系—古近系 成岩演化 储集性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如凯 郭宏莉 +4 位作者 高志勇 韩丹 张丽娟 孙玉善 程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30,共7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储集性差异明显。储层物性与沉积相带及岩石相关系密切,总体上滨岸浅滩相储层物性最好,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储层...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储集性差异明显。储层物性与沉积相带及岩石相关系密切,总体上滨岸浅滩相储层物性最好,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储层物性好于扇三角洲储层物性;在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而在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古最大埋深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发育有两次明显的改善储层质量的溶蚀作用,一是在地层进入到中成岩演化A1阶段时,有机质低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储层有一次较强的溶蚀作用,第二次溶蚀作用发生在中成岩A2—B阶段,由热还原反应再次产生有机酸对储层进行溶蚀。强烈挤压构造应力对储层影响很大,一方面构造作用的侧向挤压使储层压实、压溶强度增大,造成孔隙损失1%~6%,另一方面构造作用也产生大量裂缝,为酸性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好,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 白垩系—古近系 岩石相 成岩作用 储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