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对生态输水的反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家军 吐尔逊.哈斯木 +2 位作者 郝永娟 阿迪力.吐尔干 阿不力提甫.吾甫尔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4期63-67,共5页
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生态输水后典型断面的植被面积、植被群落、土壤机械组分和土壤含水率、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植被面积呈增加趋势,植被面积与生态输水累计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1,但植被变化对生态输水... 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生态输水后典型断面的植被面积、植被群落、土壤机械组分和土壤含水率、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植被面积呈增加趋势,植被面积与生态输水累计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1,但植被变化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具有滞后性;植被群落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其盖度和密度、植物多样性呈减小的趋势,分别从阿克墩断面的0.48、0.55、11减少到依干布及麻断面的0.04、0.01、2;土壤的机械组分随着向下游下段地区推进粗粒径的百分比增加了5.71%,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主要与生态输水的累计量有关;输水后水域、沼泽和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但草地变化不明显,仍处于减少状态,因此生态输水的潜在效应体现需要一定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 植被 土壤 反馈机制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人工胡杨林生态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古丽努尔.沙布尔哈孜 尹林克 严成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387,共4页
在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为基础 ,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林龄人工胡杨林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土壤理化性质在 2 1a间的变化情况也作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 ,表明人工胡杨群落随着发育年... 在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为基础 ,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林龄人工胡杨林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土壤理化性质在 2 1a间的变化情况也作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 ,表明人工胡杨群落随着发育年限的增加 ,群落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断增长 ,而群落生态优势度逐渐降低 ,同时土壤理化性质不断改善。在此基础上 ,对塔里木河植被的演变趋势作一初步的探讨和估计 ,从而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生态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人工胡杨林 生态建设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情势与演变情景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张传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15-1923,共9页
干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协调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促进三大系统和谐高效运行。以干旱地区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地区为例,探讨了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 干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协调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促进三大系统和谐高效运行。以干旱地区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地区为例,探讨了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选取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综合测度指标,采用状态空间的理想点法求解出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理想状态值和实际指数值,综合评估了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现状情势,进而采用多模型互补对接支持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未来30a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的总体变化情景。结果认为,在不同生活水平下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目前均处于超载状态,干旱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生态承载力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限制着生产系统承载力的提升,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低下成为制约生活承载力提高的长期因素,但未来30a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的整体超载状况将趋于缓解,自2009年起的整体承载力将处于可载状态,居民生活水平有望达到小康标准,到2054年以后在可载状态下居民生活水平有望达到富裕和现代化标准,但尚须做数百年的长期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 变化情势 未来情景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