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东段前寒武纪地层时代的新限定和新元古代地壳再造: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超 刘良 +5 位作者 车自成 何世平 李荣社 杨文强 曹玉亭 朱小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47-1656,共10页
铁克里克山位于塔里木地块西南缘,被认为是塔里木板块的褶皱基底。其前寒武纪地层主要由前人认为的"古元古代埃连卡特岩群"和"长城纪塞拉加兹塔格岩群"组成,保存有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LA-... 铁克里克山位于塔里木地块西南缘,被认为是塔里木板块的褶皱基底。其前寒武纪地层主要由前人认为的"古元古代埃连卡特岩群"和"长城纪塞拉加兹塔格岩群"组成,保存有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定年结果显示,埃连卡特岩群绿泥方解石石英片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值主体集中于736~810Ma,780Ma年龄数据构成峰值;塞拉加兹塔格岩群变凝灰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值介于779~792Ma之间,其加权平均年龄为787±1Ma。这些测点相对应的锆石CL图像、U、Th含量和Th/U比值具有岩浆锆石特征,同时,这些峰值年龄具有较好的谐和性,可以作为相应地层的最大沉积时代,指示其形成于新元古代南华纪。通过对铁克里克山地区的埃连卡特岩群和塞拉加兹塔格岩群的物质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和新的精确年代学数据对比分析,可以推测二者地层可能为同一地层,其形成时代下限应为新元古代早期,为塔里木板块南缘前寒武纪基底存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物质记录。塞拉加兹塔格岩群中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787Ma左右的锆石颗粒具有负的εHf(t)值和约1900Ma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说明塞拉加兹塔格岩群主体是由古元古代的地壳物质重熔后再沉积形成的,为古老地壳的再造。约1986Ma的捕获锆石εHf(t)值变化于-2.3~5.0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介于2241~2813Ma,具有正和负的εHf(t)值,指示这些锆石的母岩中存在古元古代的新生地壳和太古宙地壳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定年与Hf同位素 埃连卡特岩群 塞拉加兹塔格岩群 铁克里克 塔里木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煌斑岩的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坤一 张传林 +2 位作者 赵宇 董永观 王爱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2-534,518,共4页
在塔里木南缘皮山县境内发现东西向煌斑岩带 ,它们呈脉状产出 ,围岩为前寒武纪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变质粉砂岩及石炭纪玄武岩、结晶灰岩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地区的钾镁煌斑岩相似。从煌斑岩中挑选的金云母经Ar Ar测年 ,获得理想... 在塔里木南缘皮山县境内发现东西向煌斑岩带 ,它们呈脉状产出 ,围岩为前寒武纪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变质粉砂岩及石炭纪玄武岩、结晶灰岩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地区的钾镁煌斑岩相似。从煌斑岩中挑选的金云母经Ar Ar测年 ,获得理想的坪年龄为 2 1 7.65± 0 .39Ma ,40 Ar/36Ar 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 2 1 7.2 7± 1 .38Ma,与坪年龄一致。这一年龄值代表了煌斑岩的形成时代 ,与阿尔金断裂形成时代基本一致 ,它代表了塔里木南缘在这一时期重要的走滑事件。煌斑岩带的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时线年龄 地质意义 塔里木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绿洲“冷岛”效应及与植被覆盖相关分析——以于田绿洲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勇刚 塔西甫拉塔.特依拜 +1 位作者 丁建丽 徐成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5-870,共6页
温度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因子。在中小尺度区域的热量资源和热场分布,对绿洲冷岛效应进行研究,评价绿洲的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利用TM/ETM遥感影像和利用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定量,反演了塔里木南缘于田绿洲1989年,1999年,2002年三... 温度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因子。在中小尺度区域的热量资源和热场分布,对绿洲冷岛效应进行研究,评价绿洲的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利用TM/ETM遥感影像和利用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定量,反演了塔里木南缘于田绿洲1989年,1999年,2002年三个时期的陆地表面温度,通过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提取了植被覆盖度。尝试将绿洲冷岛作为绿洲状况的评价因子,分析了温度场时空变化,在归一化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二维散点图计算的基础上,对温度与植被覆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于田绿洲的冷岛效应有逐年减弱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绿洲中心相对温度的升高;(2)将地表植被覆盖作为影响绿洲温度场变化的动因,结果显示,于田绿洲地表温度状况与植被覆盖状况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48~0.78之间。地表温度对植被覆盖程度的变化十分显著。文章指出,冷岛效应对绿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将绿洲冷岛效应作为绿洲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岛”效应 植被覆盖 于田 塔里木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达拉库岸含铜镍矿杂岩体的地球化学及含矿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垚 荆德龙 夏昭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93-94,共2页
超镁铁质岩石在地表分布较少,但在火成岩研究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不管是岩浆成因还是构造成因,这类火成岩基本上都是来自地幔,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最直接的对象。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体是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岩浆氧化物矿床的重... 超镁铁质岩石在地表分布较少,但在火成岩研究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不管是岩浆成因还是构造成因,这类火成岩基本上都是来自地幔,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最直接的对象。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体是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岩浆氧化物矿床的重要载体。在塔里木南缘的且末县和民丰县南部浅山区,有一条近东西向的基性一超基性杂岩带,长约300km,已知岩体100多个,达拉库岸岩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杂岩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南缘 杂岩体 地球化学 库岸 岩浆硫化物矿床 铜镍矿 超镁铁质岩石 含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几克里阔勒镁铁-超镁铁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前景
5
作者 范亚洲 王垚 夏昭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102-104,共3页
几克里阔勒镁铁一超镁铁岩体位于塔里木南缘几克里阔勒乡110。方向约2.5km,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满达拉恰普组第三段之中,出露面积约0.5km2。岩体形状呈不规则的透镜状,大致呈东西方向展布,岩体产状北界由于第四纪覆盖而不清,南界... 几克里阔勒镁铁一超镁铁岩体位于塔里木南缘几克里阔勒乡110。方向约2.5km,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满达拉恰普组第三段之中,出露面积约0.5km2。岩体形状呈不规则的透镜状,大致呈东西方向展布,岩体产状北界由于第四纪覆盖而不清,南界产状为340°〈75°。西部露头长800m,宽30~80m,岩体大致呈北西西向展布,平面上呈梭状,岩体西部南界产状3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岩体 塔里木南缘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前景 下石炭统 岩体侵位 东西方向 透镜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钾质煌斑岩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柴凤梅 帕拉提.阿布都卡迪尔 +3 位作者 张招崇 毛景文 董连慧 木合塔尔.扎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共11页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克里阳山区的钾质煌斑岩呈脉状产于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变质沉积岩中,其主要岩石类型有:金云母透辉石煌斑岩、假白榴石透辉石煌斑岩和含球粒透辉石煌斑岩。所有岩石具有低的SiO2(41.31%~44.84%)、TiO2(0.75%~0.86%)和...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克里阳山区的钾质煌斑岩呈脉状产于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变质沉积岩中,其主要岩石类型有:金云母透辉石煌斑岩、假白榴石透辉石煌斑岩和含球粒透辉石煌斑岩。所有岩石具有低的SiO2(41.31%~44.84%)、TiO2(0.75%~0.86%)和高的MgO(7.30%~11.33%)和K2O(4.01%~6.01%)含量,K2O/Na2O比值介于2.77~12.49之间。同时,它们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Th、U、K)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的特征,并且具有高的Sr同位素比值、相似的高度分异的REE配分模式。这些岩石的母岩浆来自于金云母角闪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富集地幔,是该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约5%~10%的产物,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较弱。富集地幔是俯冲的板块释放的富含钾质流体交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煌斑岩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 塔里木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解丽娜 贡璐 +1 位作者 朱美玲 刘曾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6-1313,共8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于田绿洲土壤酶活性与水盐、养分等理化因子数据,利用冗余分析技术(RDA)全面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于田绿洲土壤酶活性总体水平较低,过氧化氢酶(以KMnO4计)、转化酶(以Na2S2O3计)、脲酶(以NH... 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于田绿洲土壤酶活性与水盐、养分等理化因子数据,利用冗余分析技术(RDA)全面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于田绿洲土壤酶活性总体水平较低,过氧化氢酶(以KMnO4计)、转化酶(以Na2S2O3计)、脲酶(以NH3-N计)和碱性磷酸酶(以C6H6O计)活性平均值分别为9.37、2.04、0.27和0.18 mg/g;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15.46%,以w计)较少且盐渍化严重〔w(全盐)平均值为19.39 g/kg〕.2w(有机质)、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埋深和w(有效磷)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w(有机质)、土壤水分含量、w(有效磷)与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地下水埋深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3各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w(有机质)、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埋深、w(有效磷)、pH、w(全盐)、电导率、w(速效钾).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强盐渍化的土壤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并不显著,土壤碳、磷等养分与水分状况才是限制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理化因子 冗余分析 塔里木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西南缘塔木铅锌矿硫同位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向荣 彭建堂 +2 位作者 胡瑞忠 戚华文 刘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74-3084,共11页
塔木铅锌矿位于塔里木西南缘,为碳酸盐岩容矿型铅锌矿。矿床形成经历了沉积期、成岩期和后生期。沉积期以内碎屑角砾和纹层构造为标志。成岩期以成岩角砾、重结晶白云石为标志。后生期以崩塌角砾、后生角砾及管/脉构造为标志。成矿期介... 塔木铅锌矿位于塔里木西南缘,为碳酸盐岩容矿型铅锌矿。矿床形成经历了沉积期、成岩期和后生期。沉积期以内碎屑角砾和纹层构造为标志。成岩期以成岩角砾、重结晶白云石为标志。后生期以崩塌角砾、后生角砾及管/脉构造为标志。成矿期介于成岩期和后生期并具有溶蚀-交代和充填两个阶段。细粒闪锌矿和方铅矿多为溶蚀-交代阶段产物。粗粒闪锌矿和方铅矿多为充填阶段产物。本次研究对来自14个标本的沉积期和成矿期51件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黄铜矿样品进行了硫同位素测试。塔木铅锌矿硫化物硫同位素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沉积期形成的金属硫化物(δ34SCDT介于-17.6‰~-7.3‰)较成矿期金属硫化物(δ34SCDT介于-5.7‰~+10.2‰)多富集轻硫同位素。充填阶段形成的硫化物(δ34SCDT介于+5.1‰~+10.2‰)较溶蚀-交代阶段硫化物(δ34SCDT介于-5.7‰~+9.2‰)富重硫,并且硫同位素达到平衡。结合地质背景、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结构、流体包裹研究资料和硫同位素特征可以得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是成矿期HS-形成的主要机制,含硫有机质热裂解硫也是成矿期硫源之一,溶蚀-交代阶段硫储库效应和硫化物溶度积(Ksp)制约硫同位素值的变化。通过本次研究厘定了塔木铅锌矿矿化形成机制、硫酸盐还原特征和硫的来源,并进一步指出其硫同位素特征支持矿床流体混合成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碳酸盐岩容矿型铅锌矿 塔木铅锌矿 塔里木西南缘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沉积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20
9
作者 廖林 程晓敢 +3 位作者 王步清 陈汉林 罗俊成 师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5-1207,共13页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历次碰撞事件,也为研究新生代中亚地区强烈的陆内变形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利用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和地球物理资料,在...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历次碰撞事件,也为研究新生代中亚地区强烈的陆内变形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利用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和地球物理资料,在沉积相和地震相分析基础上,重建中生代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界的原始分布受晚三叠世弧后前陆冲带冲断作用和造山后伸展作用形成的古地形控制。早侏罗世发育了一系列独立分割的小断陷,以巨厚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特征,其受控于NWW—SEE走向的正断层,而非NW—SE走向的古塔拉斯-费尔干纳右旋走滑断裂;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广泛发育滨浅湖和河流-沼泽相沉积,可能存在一个连通了塔里木盆地南缘、吐拉以及柴达木盆地西缘的统一沉积坳陷;至晚侏罗世,冲积环境再次出现,发育的粗粒碎屑岩为早白垩世湖盆扩张前的产物;早白垩世,丰富的陆源碎屑在古昆仑山前形成多个相互叠置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体;晚白垩世,随着海水自西向东侵入,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陆相碎屑沉积向东逐渐退却,海相沉积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沉积环境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2000-2013年人工绿洲扩张特点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任晓 穆桂金 +2 位作者 徐立帅 林永崇 赵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2-1030,共9页
利用2000、2005、2011、2013年4期MODIS13Q1、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探讨塔里木盆地南缘人工绿洲扩张特点。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南缘人工绿洲在2000-2013年不断扩张,各时段扩增... 利用2000、2005、2011、2013年4期MODIS13Q1、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探讨塔里木盆地南缘人工绿洲扩张特点。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南缘人工绿洲在2000-2013年不断扩张,各时段扩增来源中,天然绿洲比重不断减小,绿洲-沙漠过渡带比重逐步上升,荒漠比重快速增加。各流域人工绿洲扩张的阶段性与区域性差异明显,且扩增来源结构由于扩张的相对区位不同而异。人口增长、政策引导使人工绿洲不断扩张,并具有阶段性与区域差异性特点。人工绿洲扩张过程中,天然绿洲和绿洲-沙漠过渡带有明显退化现象,使其生态屏障功能下降,威胁到绿洲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南缘 人工绿洲扩张 土地类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近4000年来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钟巍 熊黑钢 +1 位作者 王立国 塔西甫拉提.特依甫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692,共6页
根据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两个剖面的孢粉和化学元素的古气候意义的研究,恢复了近4.0kaB.P.以来此地区环境变化的历史,揭示出了4个相对湿润期,分别发生于约4.0~2.0kaB.P.、约2.0~1.0kaB.P.、550~300aB.P.、100aB.P.前后。研... 根据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两个剖面的孢粉和化学元素的古气候意义的研究,恢复了近4.0kaB.P.以来此地区环境变化的历史,揭示出了4个相对湿润期,分别发生于约4.0~2.0kaB.P.、约2.0~1.0kaB.P.、550~300aB.P.、100aB.P.前后。研究还揭示了1500aB.P.、1000aB.P.和200aB.P.前后可能是此地区环境变化的重要时间界线。塔里木盆地古城废弃事件与环境变化记录之间的耦合表明,环境变化对此地区人地关系的内容及其演化具有重要的内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南缘 策勒绿洲 环境变化 古城废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西南缘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黎敦朋 李新林 +5 位作者 周小康 李玮 杜少喜 戴新宇 高小平 刘幼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2-269,共8页
在塔里木西南缘发现多条变质辉长岩脉,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辉长岩岩脉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通过锆石SHRIMP法U-Pb测年,6个点207Pb/206Pb加权年龄平均值为(2675±12)Ma(MS... 在塔里木西南缘发现多条变质辉长岩脉,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辉长岩岩脉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通过锆石SHRIMP法U-Pb测年,6个点207Pb/206Pb加权年龄平均值为(2675±12)Ma(MSWD=0.20);根据9个点获得的不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为(2671±13)Ma、下交点年龄为(287±16)Ma(MSWD=0.91)。2675Ma权重年龄或不一致曲线上交点2671Ma年龄代表变质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下交点(287±16)Ma年龄代表变质年龄。塔里木西南缘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脉的发现,证实塔里木西南缘存在太古宙古陆核,提供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陆核裂解的岩浆活动记录,为该区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古陆核早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辉长岩脉 SHRIMP U—Pb定年 新太古代 塔里木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程晓敢 廖林 +5 位作者 陈汉林 陈立锋 杨树锋 王步清 肖中尧 罗俊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5-654,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变形特征研究对探讨阿尔金构造带新生代的活动特征及阿尔金构造带与西昆仑构造带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和沉积学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新生代变形及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变形特征研究对探讨阿尔金构造带新生代的活动特征及阿尔金构造带与西昆仑构造带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和沉积学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新生代变形及演化特征。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受西昆仑构造带、阿尔金构造带和车尔臣断裂带的控制,且变形由西向东减弱。西南部的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受西昆仑向北冲断作用控制的冲断构造;东南部为受阿尔金断层走滑作用控制的走滑-冲断构造;而北部则为受车尔臣断层走滑作用控制的基底卷入走滑-冲断构造。中新世,盆地东南缘受西昆仑构造带大规模的冲断活动影响,导致民丰山前盆地挠曲沉降和冲断层发育,而车尔臣断裂仅有微弱活动;上新世开始,构造变形扩展到整个研究区,不仅西昆仑构造带和车尔臣断裂带表现出强烈变形,而且阿尔金断层走滑作用强烈,导致北侧次级断层的强烈走滑冲断作用和若羌山前挤压挠曲盆地的形成。新生代时期,西昆仑构造带北向冲断作用要早于阿尔金构造带的走滑变形,阿尔金构造带的走滑作用对西昆仑构造带北向冲断构造有强烈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新生代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 西昆仑构造带 阿尔金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东南缘多坝沟金矿区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玉玺 第鹏飞 +4 位作者 陈万峰 王金荣 张渊 沙鑫 王怀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34-150,共17页
多坝沟金矿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发现的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床,矿区内出露的英云闪长岩侵入闪长岩中,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英云闪长岩体内部的构造蚀变带中。笔者对矿区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金矿石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闪... 多坝沟金矿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发现的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床,矿区内出露的英云闪长岩侵入闪长岩中,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英云闪长岩体内部的构造蚀变带中。笔者对矿区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金矿石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闪长岩具有埃达克型花岗岩特征,英云闪长岩具有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特征,全岩δ^(18)O_(V-SMOW)‰为11.0‰~13.4‰。通过金矿石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具有多期峰值的变质年龄,^(206)Pb/^(238)U年龄值在422~1 284 Ma,这组年龄显示出闪长岩形成年龄为(497±13)Ma,英云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35.9±6.6)Ma,伴随构造热液活动的年龄,成矿年龄稍晚于英云闪长岩的年龄,矿区的2期岩浆活动与塔里木东南缘—阿尔金北缘早古生代2期主要成矿阶段一致,多坝沟金矿成矿阶段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表明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寻找与早古生代形成的埃达克型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金铜矿床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坝沟金矿 花岗岩 地球化学 找矿意义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塔里木东南缘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辜平阳 徐学义 +5 位作者 何世平 赵惠博 庄玉军 查显锋 陈锐明 郭亚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9-570,共22页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新太古代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斜长石(Pl)+磁铁矿(Mt)等组成,具有典型中-低压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组合特征。LA-ICP-MS锆...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新太古代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斜长石(Pl)+磁铁矿(Mt)等组成,具有典型中-低压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组合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镁铁质麻粒岩原岩形成时代可能为2 561±29 Ma,与塔里木东南缘2.6~2.5 Ga岩浆作用时代基本一致,说明新太古代晚期是塔里木东南缘重要的陆壳增生期。此外,通过测年还获得了~1.95 Ga、~1.86 Ga两期变质年龄。其中,~1.95 Ga的峰期变质年龄是塔里木克拉通东南缘古元古代晚期强烈构造—热事件的地质记录。~1.86 Ga的变质年龄可能与该地区古元古代末期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镁铁质麻粒锆石176Hf/177Hf比值均<0.281 621,εHf(t)值为-14.08~3.12,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集中在~2.65 Ga,指示其原岩岩浆起源于新太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安南坝地区 塔里木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的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2
16
作者 辜平阳 徐学义 +5 位作者 何世平 陈锐明 庄玉军 赵慧博 查方勇 郭亚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1-823,共13页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新太古代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斜长石(Pl)+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磁铁矿(Mt)等组成。安南坝镁铁质麻粒岩中Ti、P、Nb、Ta、Th、Hf、Sr及REE等...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新太古代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斜长石(Pl)+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磁铁矿(Mt)等组成。安南坝镁铁质麻粒岩中Ti、P、Nb、Ta、Th、Hf、Sr及REE等元素与Zr相关性较好,表明其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原岩属于拉斑玄武质岩系列,Si O_2、Ti O_2、Al_2O_3、P_2O_5含量相对较低,Ca O、Mg O含量相对较高。Mg~#值为41.52~43.09,低于原生玄武质岩石的Mg~#值,Fe_2O_3~T、Mg O、Ca O与Si O_2含量呈负相关性,指示原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辉石、角闪石等镁铁质矿物的分异结晶作用。镁铁质麻粒岩∑REE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弱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坦的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Eu/Eu~*=0.91~1.01)。岩石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显生宙典型岛弧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镁铁质麻粒岩原岩源自富集地幔,并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安南坝镁铁质麻粒岩原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在俯冲作用机制下,俯冲板片流体交代使地幔楔发生富集,形成富集地幔,随着(弧后)伸展作用的加强,进一步诱发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岩浆,最终岩浆就位形成辉长岩或辉绿岩脉,后期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变质为镁铁质麻粒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安南坝地区 塔里木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树锋 陈立峰 +5 位作者 肖中尧 罗俊成 陈汉林 王步清 程晓敢 廖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结合野外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并通过对地震、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塔东南新生代断裂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阿尔金断裂体系、车尔臣断裂体系和西昆仑断裂体系。阿尔金北缘断层在存在... 结合野外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并通过对地震、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塔东南新生代断裂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阿尔金断裂体系、车尔臣断裂体系和西昆仑断裂体系。阿尔金北缘断层在存在走滑性质的同时,更多的表现为向北西的强烈冲断;车尔臣断裂体系由车尔臣断裂及次级断层和一系列反冲断层组成,除表现为向北西冲断外,还具有左行走滑特征;西昆仑断裂体系主要由自南向北的冲断的逆冲断层组成,在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处,受阿尔金左行走滑的影响呈弧形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体系 车尔臣断裂体系 西昆仑断裂体系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爱芳 黎敦朋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7-94,共8页
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现多个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体表现为高S i、A l、N a,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Z r、H f、T i,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P、N i、C r,地球化学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通过锆石SHR IM P U-Pb测... 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现多个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体表现为高S i、A l、N a,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Z r、H f、T i,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P、N i、C r,地球化学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通过锆石SHR IM P U-Pb测年,获得3组年龄:第一组年龄,T=(1 970±47)M a(n=4,M SW D=2.4),代表岩浆捕获的继承锆石年龄;第二组年龄,T=(764±33)M a(n=4,M SW D=2.50),代表岩浆结晶年龄;第三组年龄,T=(424±16)M a(n=6,M SW D=1.03),代表加里东期构造事件年龄。T=(764±33)M a的锆石年龄可能是塔里木地块在新元古代末期R od in ia超大陆裂解岩浆活动的记录,对约束该区地层时代、研究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片麻状花岗岩 RODINIA超大陆裂解 塔里木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分布与河流、冰川的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熊黑钢 于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依据野外实地考察和考古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南缘河流与其流域内的古绿洲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历史时期以来古绿洲分布规律、迁移过程与河流、冰川特点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南缘东侧的且末、若羌地区河流及冰川规模小,... 依据野外实地考察和考古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南缘河流与其流域内的古绿洲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历史时期以来古绿洲分布规律、迁移过程与河流、冰川特点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南缘东侧的且末、若羌地区河流及冰川规模小,数量少;其中下游形成的绿洲小,且从汉代至今都在河流出山口处分布,变化不大,而西侧的和田地区反之,河流下游的沙漠中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大规模古绿洲;汉代的古绿洲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下部的沙漠中心,中部则是以唐代古绿洲遗址为主,上部沙漠边缘多为近代和现代绿洲;古绿洲迁移最大距离可达200 km左右;河流年径流量与古绿洲在沙漠分布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南缘 古绿洲分布 河流 冰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铁克里克地区博查特塔格组的组成和时代: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指示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超 何世平 +1 位作者 时超 于浦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33-1243,共11页
博查特塔格组分布于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铁克里克地区,前人认为其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组成,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并将其时代划为蓟县纪。笔者对来自博查特塔格组中的条带状大理岩和含砾粗砂岩中的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U-Th-Pb同... 博查特塔格组分布于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铁克里克地区,前人认为其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组成,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并将其时代划为蓟县纪。笔者对来自博查特塔格组中的条带状大理岩和含砾粗砂岩中的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U-Th-Pb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含砾粗砂岩中的碎屑锆石频谱图具有1953、2038、2163-2182、2225-2243、2281-2343Ma等多个年龄峰值,2281-2343Ma年龄值为主要峰值,其中最小谐和年龄1953Ma代表了该粗砂岩最早的沉积时代;条带状大理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体介于772-856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值为772Ma,代表了该大理岩最早的沉积时代。分析结果说明,原划为蓟县系的博查特塔格组由不同时代的物质组成,该地层单元需要解体。博查特塔格组的岩石组合应为中上部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建造,该地层最早的沉积时代为772Ma,形成时代为南华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查特塔格组 碎屑锆石 古元古代 新元古代 铁克里克盆地西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