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东北缘早二叠世坡东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焦建刚 冷馨 +3 位作者 段少帅 夏明哲 芮会超 谭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11-2222,共12页
新疆北山坡北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形成于早二叠世,赋存了坡一、坡十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以贫矿为主,赋存于橄榄岩相中。近年在坡一矿床东部勘探过程中,新发现了海绵陨铁状富矿,赋存于辉长苏长岩相中,命名为坡东铜镍... 新疆北山坡北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形成于早二叠世,赋存了坡一、坡十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以贫矿为主,赋存于橄榄岩相中。近年在坡一矿床东部勘探过程中,新发现了海绵陨铁状富矿,赋存于辉长苏长岩相中,命名为坡东铜镍硫化物矿床,为该区找矿对象提供了新的线索。坡北岩体的地质背景、岩石成因与成矿机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在坡东矿床最新勘探钻孔中取得一系列样品,从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角度进行了系统剖析,对比坡一矿床的成岩成矿特征。发现坡东矿床中与成矿相关的辉长苏长岩相的全岩m/f值、εNd(t)值及橄榄石的Fo值明显低于坡一矿床,指示坡东矿床中赋矿岩相的岩浆演化程度相对较高,随着岩浆演化程度增高,地壳混染作用影响增强。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指示:坡东矿床是岩浆在地壳浅部发生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岩浆达到硫化物饱和并发生硫化物熔离后成矿;坡一矿床是岩浆在深部发生橄榄石与铬尖晶石结晶,通过岩浆自身结晶分异导致硫化物饱和成矿。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坡北岩体的形成可能与~275Ma塔里木地幔柱事件有关,岩体的母岩浆来自亏损型地幔,具有OIB特征,地幔源区遭受了流体的交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铜镍硫化物矿床 地壳混染 基性-超基性岩 塔里木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盖层不整合序列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晓猛 郝福江 +3 位作者 程日辉 刘鹏举 王璞珺 孙庆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0-457,共8页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新元古界-新生界中分布多期不整合界面。它们是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产物,也是研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乃至整个盆地构造演化的重要依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内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进一步阐述Nh2/Nh1、∈/Z、O3/O2、S...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新元古界-新生界中分布多期不整合界面。它们是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产物,也是研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乃至整个盆地构造演化的重要依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内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进一步阐述Nh2/Nh1、∈/Z、O3/O2、S/O3、C/AnC、T/AnT、J/AnJ、E/AnE和N2/N1重要的不整合面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建立了研究区完整的盖层不整合演化序列。根据不整合面特征,结合地层、沉积和构造特征将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盖层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旋回、6个阶段:(1)南华纪泥盆纪克拉通内裂解和闭合旋回,(2)石炭纪三叠纪克拉通边缘裂解-闭合旋回,(3)侏罗纪第四纪拉张-挤压旋回;①南华纪奥陶纪克拉通内坳拉槽阶段,②志留纪泥盆纪挤压隆升阶段,③石炭纪早二叠世克拉通内坳陷盆地阶段,④早二叠世末期冲断走滑三叠纪前陆盆地阶段,⑤侏罗纪古近纪断陷-坳陷盆地阶段,⑥新近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缘 不整合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环境与控烃差异--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赟昊 高志前 +1 位作者 樊太亮 刘旺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2,共6页
基于对露头剖面的精细观测,文中开展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环境与控烃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差异整体反映在岩性、沉积相、厚度等方面。西北缘发育潮坪、陆棚等海相烃源岩,岩性以薄层泥页... 基于对露头剖面的精细观测,文中开展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环境与控烃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差异整体反映在岩性、沉积相、厚度等方面。西北缘发育潮坪、陆棚等海相烃源岩,岩性以薄层泥页岩和薄层碳酸盐岩互层为主,厚度普遍在15~25 m,经历造陆运动,黑色岩系连片分布;东北缘发育欠补偿盆地烃源岩,岩性以硅质岩和泥岩为主,较西北缘厚,经历强烈的造山运动,黑色岩系不及东北缘发育。沉积环境差异影响了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热液作用有利于激发海洋底栖藻的大量繁盛,缺氧的水体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上升洋流虽然是形成缺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强烈的岩浆活动破坏了东北缘的有机质保存环境,使西北缘黑色岩系中烃源岩的品质优于东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同期异相 控烃作用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塔里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兴地断裂以北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环境与发育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宗全 高志前 +1 位作者 刘旺威 卫端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5-1256,共22页
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其沉积环境与发育机制是评价预测有利勘探目标的重要基础。通过露头描述、薄片观察、地化分析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塔东北)兴地断裂以北地区下寒武统泥页岩的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和发... 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其沉积环境与发育机制是评价预测有利勘探目标的重要基础。通过露头描述、薄片观察、地化分析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塔东北)兴地断裂以北地区下寒武统泥页岩的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开展研究。在西山布拉克组(SQ1)和西大山组(SQ2)2个三级层序中,确定了10类岩石:黄褐色钙质粉砂岩、灰黑色硅质页岩、棕褐色磷质页岩、灰黑色硅质粉砂岩、灰黑色钙质粉砂岩、黑色硅质—泥质页岩、灰色泥质灰岩、灰黑色泥质—钙质页岩、灰色泥质—钙质粉砂岩、灰黑色钙质页岩。西山布拉克组沉积时期(SQ1)水体为强—中等封闭,在厌氧—无氧的环境下主要发育灰黑色硅质页岩、黑色硅质—泥质页岩和棕褐色磷质页岩等盆地相沉积。西大山组沉积时期(SQ2)水体为中等—弱封闭,贫氧—厌氧环境,主要沉积深水陆棚相。还原条件是塔东北下寒武统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沉积速率是控制有机质富集的次要因素,而古生产力与有机质富集无必然联系。盆内拉张构造背景下的热液事件对有机质兼具控富和降解的作用。SQ1高位体系域时期有机质富集和保存条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泥页岩 发育机制 塔里木盆地北缘 寒武系 西山布拉克组 西大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晚新生代钻孔岩心磁性地层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5
作者 杨吉龙 胥勤勉 +4 位作者 袁海帆 谢宁 白铭 胡云壮 田立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75-408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于理解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内陆干旱化乃至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塔里木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构造运动及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尔勒地区... 塔里木盆地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于理解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内陆干旱化乃至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塔里木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构造运动及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尔勒地区的两个全取心钻孔ZK3(深500m)、ZK5(深300m)进行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ZK3孔中更新统底界为54.8m,下更新统底界为167.0m,上新统底界为432.0m,钻孔底部年龄约为6.2 Ma,属上中新统上部;ZK5孔中更新统底界为64.7m,下更新统底界为241.5m,钻孔底部年龄约为3.2 Ma,属上上新统.基于上述磁性地层年代标尺,通过沉积速率分析发现ZK3孔在3.0—3.6Ma之间沉积速率明显增大,反映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在此期间的快速隆升.通过东西部多个盆地地质剖面沉积速率的对比分析发现,这期构造活动在区域上具有准同期活动特征,在时代上与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时代一致,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扩展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缘 晚中新世 磁性地层学 沉积速率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北库鲁克塔格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与加拿大西部盆地惠而浦(Whirlpool point)剖面对比 被引量:13
6
作者 钱一雄 尤东华 +5 位作者 陈代钊 卿海若 何治亮 马玉春 田蜜 席斌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5-2541,共17页
通过对比研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隆起的乌里格孜塔格剖面与加拿大西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等特征,阐明了前者经历了三次主要白云岩(化)作用事件。①成岩早期-浅埋藏的粉细晶白云岩作用,Sr为42.75... 通过对比研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隆起的乌里格孜塔格剖面与加拿大西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等特征,阐明了前者经历了三次主要白云岩(化)作用事件。①成岩早期-浅埋藏的粉细晶白云岩作用,Sr为42.75×10-6,Mn为315×10-6~506×10-6,Fe为0.2650%~0.403%;δ13CPDB=-0.47‰~-0.28‰,δ18OPDB=-7.3‰~-7.43‰,87Sr/86Sr=0.71085;平均REE=18.84×10-6,δEu平均为0.66、δCe平均为0.81,估算的形成温度分别为47.6℃和55.12℃;②中(深)埋藏的细晶及中(粗)晶白云岩化作用;Sr为56.27×10-6,Mn为312×10-6,Fe为0.13%;δ13CPDB=-1.5‰,δ18OPDB=-8.5‰,87Sr/86Sr=0.7100;REE=18.08×10-6,δEu平均为0.72、δCe平均为0.77,盐水包裹体中的均一温度平均为108.34℃,盐度变化为4%~13.7%NaCleqv;③沿裂隙或溶洞形成的粗-巨晶或鞍形的热液白云岩(石)交代充填:Sr为29.1×10-6~49.9×10-6,Mn为498×10-6~754×10-6,Fe为0.15%~1.14%;平均δ13CPDB=-0.48‰,δ18OPDB=-8.82‰,87Sr/86Sr=0.70996;平均REE=15.08×10-6,δEu平均为0.70、δCe平均为0.78;鞍形白云石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20~150℃,盐度为5%~12%NaCleqv;溶洞中的粗-巨晶白云岩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40~180℃,盐度为5%~18%NaCleqv;与西加盆地惠而浦(Whirlpoolpoint)剖面典型的热液白云岩相比较,乌里格孜塔格剖面中寒武系白云岩中缝洞中的粗-巨晶及鞍形白云石中的碳氧同位素、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均要高,但有序度、δEu、δCe、盐水包裹体形成温度及盐度相对低;因而推断它与西加盆地典型的岩浆期后热液来源不同,其流体来源于沿深部伸展走滑断裂-再循环地层热卤水,与海西晚期或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强烈挤压后弱伸展引起的二期或以上的压扭-走滑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成岩阶段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