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混合隔震控制 被引量:33
1
作者 谭平 周云 周福霖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9,共8页
结合某实际工程,针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提出混合隔震的控制策略,即对大底盘上的一栋或多栋塔楼采用隔震技术,并在隔震层附设一定数量的被动、主动或半主动的减震控制装置。建立了这种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 结合某实际工程,针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提出混合隔震的控制策略,即对大底盘上的一栋或多栋塔楼采用隔震技术,并在隔震层附设一定数量的被动、主动或半主动的减震控制装置。建立了这种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各塔楼与下部结构及隔震层之间的刚度解耦,并考虑了隔震层的非线性。研究中比较了被动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半主动变孔隙阻尼器与理想主动控制时的减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上部塔楼与下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半主动变孔隙阻尼器可以极好地追踪理想主动控制力,取得与理想主动控制相近的减震控制效果。被动非线性粘滞阻尼器也能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且易于维护,经济性较好,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更为现实可行,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 结构控制 隔震 粘滞阻尼器 变孔隙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连体双塔楼结构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邬喆华 孙炳楠 +2 位作者 楼文娟 唐锦春 周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0-565,共6页
根据一不对称连体双塔楼实际工程建立了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的高精度有限元空间质点系计算模型,进行了采用BlockLanczos求解技术的模态分析和单点加速度响应谱分析.通过对有连体双塔楼结构和相应的无连体双塔楼、单塔楼的自振周期、振... 根据一不对称连体双塔楼实际工程建立了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的高精度有限元空间质点系计算模型,进行了采用BlockLanczos求解技术的模态分析和单点加速度响应谱分析.通过对有连体双塔楼结构和相应的无连体双塔楼、单塔楼的自振周期、振型、模态系数、有效质量等的比较,表明连体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使各阶模态中既有两单塔楼各自的模态成分,也有连体、裙房对整体结构的贡献,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所选用的振型数可比无连体的双塔楼选用的振型数少;同时连体也增大了结构刚度沿竖向分布的不均性,使两单塔楼在连体的交界处振动变形的变化率较大,出现大的内力.结构的不对称性会使扭转振型的出现提前,加大了各阶模态中扭转振动的成分,使振型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不对称连体双塔楼结构 动力分析 模态分析 单点加速度响应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口水电站升船机塔楼结构动力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何蘅 李同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2-645,共4页
采用振动台动力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2种方法,对水口水电站升船机塔楼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评价升船机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可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水电站 升船机 塔楼结构 模型试验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设计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叶昆 李黎 《工程抗震》 2001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针对某一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提出了基础隔震时的时程分析计算模型 ,编制了相应计算机程序 ,计算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 ,然后与该结构不隔震时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隔震层顶板在地震作... 本文针对某一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提出了基础隔震时的时程分析计算模型 ,编制了相应计算机程序 ,计算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 ,然后与该结构不隔震时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隔震层顶板在地震作用和温度作用下 ,是否能满足“平面内是刚性的”假设进行了空间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 基础隔震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地震下双塔楼结构的行波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楼梦麟 张喜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以北京LG大厦为研究对象,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对该结构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行波地震反应分析,给出了该结构顶部典型节点的位移和加速度以及双塔楼框架柱位移、层间位移和内力等,并与在一致输入激励下的地震反应进行比较,... 以北京LG大厦为研究对象,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对该结构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行波地震反应分析,给出了该结构顶部典型节点的位移和加速度以及双塔楼框架柱位移、层间位移和内力等,并与在一致输入激励下的地震反应进行比较,继而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的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探讨了这些节点和框架柱的相关物理量在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将双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比较,探讨了双向地震作用下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贡献。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改变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楼结构 竖向地震作用 一致激励 行波激励 时程分析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楼结构及其支护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6
作者 黄华 何山 +1 位作者 柳明亮 薛春亮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为了研究塔楼结构及其支护体系的动力稳定性、抗震性能,并分析支护结构对塔楼抗震性能的影响,以西安市某塔楼结构及其排桩挡墙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 g(g为重力加速度)的El Centro波作用下... 为了研究塔楼结构及其支护体系的动力稳定性、抗震性能,并分析支护结构对塔楼抗震性能的影响,以西安市某塔楼结构及其排桩挡墙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 g(g为重力加速度)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支护结构整体侧向位移划分为2个时间段,0 s≤t≤5 s支护结构在初始平衡位置往复振动,5 s<t≤30 s支护结构位移急剧增大,背土侧的水平位移达到10 mm后发生破坏;动弯矩峰值出现在桩身高度16 m处,地震波幅值为0.1 g时最大动弯矩为6200 kN·m,当地震波幅值变化到0.2 g时,最大动弯矩增加了3900 kN·m,当地震波幅值变化到0.4 g时,最大动弯矩增加了9100 kN·m,随着地震波幅值增加,最大动弯矩增长幅度越来越大,说明地震波幅值对桩身弯矩的影响较大;支护后的塔楼在8度设防烈度下各层最大水平位移在整体上小于支护前,小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比支护前减小了2.27 mm,中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与支护前基本持平,大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比支护前减小了22.63 mm,支护后的层间位移角也略有减小,说明排桩挡墙有效保障了塔楼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楼结构 排桩支护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平面不规则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小明 刘廷滨 +2 位作者 赵建昌 张瑜都 张迪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对8度区某平面不规则大底盘多塔楼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根据结构特点采用多串质点系计算模型,利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对比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剪力,并验算了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剪力、层... 对8度区某平面不规则大底盘多塔楼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根据结构特点采用多串质点系计算模型,利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对比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剪力,并验算了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剪力、层间位移和位移角。分析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相对非隔震结构表现出了良好的减震效果,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不规则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 基础隔震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反应控制 被引量:85
8
作者 徐培福 黄吉锋 韦承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共8页
高层建筑结构扭转反应控制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但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还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因此,有必要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控制结构地震扭转效应的主要方法进行解说和讨论:限制结构在考... 高层建筑结构扭转反应控制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但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还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因此,有必要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控制结构地震扭转效应的主要方法进行解说和讨论:限制结构在考虑偶然偏心的水平地震作用下,每个楼层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与该层平均位移和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位移比)以及结构以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Tt与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Tl之比值(周期比);分析位移比、周期比和偏心率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计算偶然偏心影响和控制位移比、周期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单塔楼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提出了控制扭转效应的设计建议:对上部无刚性连接的多塔楼结构,宜将各塔楼及裙房由裙房顶板处切开分别计算各自周期比;对上部有刚性连接的多塔楼结构,应采用整体结构模型计算并验算整体扭转和平动的周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扭转反应 周期比 位移比 塔楼结构 塔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双塔楼连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涛 何三喜 孙伶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7年第6期41-45,共5页
考虑土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本文运用ANSYS软件对一双塔楼连体结构建立了考虑土体参与共同作用和不考虑土体共同作用的三维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共同作用后,结构周期变长,地震反应更为强烈,偏于不安全,不容忽视。
关键词 塔楼连体结构 地震响应 共同作用 ANSYS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二层框架上部多塔楼底隔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徐忠根 周福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本文介绍了底部二层框架上部多塔楼底隔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成果。由 13个区底部二层框架、上部 2~4座 7层或 9层塔楼的计算对比及典型区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在 9层塔楼与平台间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下部平台的受力状况,与不隔... 本文介绍了底部二层框架上部多塔楼底隔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成果。由 13个区底部二层框架、上部 2~4座 7层或 9层塔楼的计算对比及典型区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在 9层塔楼与平台间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下部平台的受力状况,与不隔震时相比底部二层框架的地震剪力可减小1 /3左右,上部塔楼通过隔震后水平向地震作用可降低Ⅰ度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楼底隔震 叠层橡胶支座 房屋建筑 塔楼结构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体系的智能磁流变控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谭平 闫维明 周福霖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7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将隔震技术应用到大平台多塔楼结构中,研究了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性能,并将磁流变(MR)阻尼器设置于隔震层,探讨了这种新型隔震体系智能磁流变控制的减震效果。文中以北京通惠家园某典型小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 本文将隔震技术应用到大平台多塔楼结构中,研究了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性能,并将磁流变(MR)阻尼器设置于隔震层,探讨了这种新型隔震体系智能磁流变控制的减震效果。文中以北京通惠家园某典型小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减震体系的运动方程,考虑了隔震支座的非线性。本研究中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选用限幅最优控制算法,其主控制器采用H2/LQG方法来设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上部住宅结构与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为提高大平台多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采用MR阻尼器与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减小隔震结构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与隔震层的非线性反应,提高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磁流变阻尼器 智能控制 大平台多塔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体位置及刚度变化对双塔楼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莉 盛宏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8-941,共4页
双塔楼连体结构中的连接体使得原来彼此独立的单体变成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建立一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的空间模型,然后通过变化连体的位置和刚度,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地震反应的线性时程分析... 双塔楼连体结构中的连接体使得原来彼此独立的单体变成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建立一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的空间模型,然后通过变化连体的位置和刚度,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地震反应的线性时程分析,研究连体对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顶层位移、基底剪力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连体最优的位置及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楼连体结构 连体位置 连体刚度 线性时程分析 SAP2000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