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_(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四季性能分析
1
作者 梁娅冉 蔺新星 +2 位作者 苏文 欧少端 邢令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7-263,共7页
为高效转换塔式太阳能系统的聚光热量,将混合工质(CO_(2)/R290、CO_(2)/R600a和CO_(2)/R601a)应用于再压缩动力循环,建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力模型,并基于典型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辐照条件对系统热力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为高效转换塔式太阳能系统的聚光热量,将混合工质(CO_(2)/R290、CO_(2)/R600a和CO_(2)/R601a)应用于再压缩动力循环,建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力模型,并基于典型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辐照条件对系统热力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混合工质不可燃的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CO_(2)质量分数的增加,3种混合工质的系统热效率、效率和发电量均先升高后降低,最优质量分数分别为0.7/0.3、0.8/0.2和0.8/0.2。在3种混合工质中,CO_(2)/R290(0.7/0.3)的系统性能最佳,春分的系统热效率为18.99%,发电量为17.1 MWh。在不同典型日下,夏至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略低于冬至,但其发电量最高。基于3种混合工质探究透平进口温度、循环最低温度、高温熔盐温度和分流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最佳分流比使热效率和发电量最高,相应分流比的范围为0.7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O_(2)混合工质 再压缩动力循环 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性能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玫 王晓 +2 位作者 肖斌 周治 彭怀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5,共8页
结合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机理模型和变工况下的运行方式,建立一套能完整反映电站工作过程的性能模型。发电系统在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扰动下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吸热器出口熔盐温度、表面最高温度、散热功率的过渡过程... 结合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机理模型和变工况下的运行方式,建立一套能完整反映电站工作过程的性能模型。发电系统在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扰动下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吸热器出口熔盐温度、表面最高温度、散热功率的过渡过程较平缓,效率在瞬时突变后会逐渐恢复到接近扰动发生前的水平;吸热器出口熔盐温度、表面最高温度、散热功率与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的变化基本呈正比关系,效率随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的增大而升高但斜率逐渐减小。发电系统对电网负荷特性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机组在热态启动方式下更适合带早高峰,而在温态启动方式下更适合带晚高峰,高峰时段附近的天气状况对机组带早晚高峰负荷的能力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 动态仿真 带负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MW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成阳 李科群 +2 位作者 张荣鹏 陈玉娇 李剑 《建筑节能》 CAS 2018年第5期6-9,19,共5页
以美国Solar One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研究对象,建立10 MW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模型。该模型以水/水蒸气为集热工质,并在系统中加入蒸汽蓄热系统。将系统整体上分为三个子系统,运用热力学定律,并结合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方法,对三个子系统... 以美国Solar One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研究对象,建立10 MW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模型。该模型以水/水蒸气为集热工质,并在系统中加入蒸汽蓄热系统。将系统整体上分为三个子系统,运用热力学定律,并结合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方法,对三个子系统进行?分析,评估各个系统的性能,最后串联成整个系统,分析了整个系统的性能状况,并与已知的槽式、碟式热发电站系统进行性能比较,明确综合利用效率最好的光热利用方式,为今后的技术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发电 [火用]分析 白箱模型 SOLAR ONE 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关键设备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启扬 谈友飞 +2 位作者 林晨 蒋川 袁银凤 《太阳能》 2015年第9期54-59,63,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或拟建的大容量塔式光热发电系统进行分析,结合System Advisor Model(SAM)软件,以太阳直射辐照度为主要外在影响因素,对电站规模及关键设备配置规格进行研究;对3个关键设备提出相应优化配置方案,主要包括定日镜规格、...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或拟建的大容量塔式光热发电系统进行分析,结合System Advisor Model(SAM)软件,以太阳直射辐照度为主要外在影响因素,对电站规模及关键设备配置规格进行研究;对3个关键设备提出相应优化配置方案,主要包括定日镜规格、吸热器规格及储能配比,最终得到在一定资源环境下建设大容量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各关键设备的最优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发电 塔式 SAM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标准体系框架讨论会召开
5
作者 董军 《太阳能》 2008年第3期44-44,共1页
为了加快我国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推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其系统示范”项目的进行,2月29日上午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标准体系框架专家讨论会”。
关键词 发电系统 标准体系 太阳能 讨论会 塔式 框架 发电技术 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软件的开发
6
作者 李建华 易富兴 +4 位作者 张旭中 李晓波 李其衡 宓霄凌 胡中 《太阳能》 2019年第9期44-50,共7页
基于大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一款更加符合中国经济性评价特点的设计软件——SPD1000软件,根据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流程搭建了软件整体框架,结合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有限元分析等理论实现了... 基于大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一款更加符合中国经济性评价特点的设计软件——SPD1000软件,根据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流程搭建了软件整体框架,结合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有限元分析等理论实现了软件各子系统模型;并以装机容量50 MW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例,将SPD1000软件与SAM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SPD1000软件设计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 太阳能发电 软件开发 性能仿真 软件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塔的电气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7
作者 刘世友 张文 《太阳能》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塔的负荷特性和电气设备布置进行分析,并对吸热塔电气系统的接线方案及盘柜布置要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吸热塔负荷需求,推荐采用电动机控制中心(MCC)就地布置和不间断电源(UPS)综合利用的设... 通过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塔的负荷特性和电气设备布置进行分析,并对吸热塔电气系统的接线方案及盘柜布置要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吸热塔负荷需求,推荐采用电动机控制中心(MCC)就地布置和不间断电源(UPS)综合利用的设置原则,并给出了典型的电气设备布置方案及影响其布置的因素;2)根据吸热塔的结构特点及检修需求,确定了吸热塔电气配电室内电气盘柜采用“上进上出线”的方式、电缆采用竖向电缆通道及单层梯式桥架多排敷设的方案;3)根据电缆铠装型式及特点,建议塔内动力电缆选用钢丝铠装。该设计方案可有效提高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塔电气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及运行检修维护的便利性,对电气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负荷 电气系统 配电系统 电气设备布置 电缆敷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定日镜无线控制自持系统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金生 吴金桂 《太阳能》 2024年第10期61-69,共9页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受益于热能的可存储性,相较于光伏发电技术,其具备更好的调峰、调度及储能能力。综述了国内外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定日镜无线控制自持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无线控制系统方面,从安全性、传输距离及经济性角度重点比...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受益于热能的可存储性,相较于光伏发电技术,其具备更好的调峰、调度及储能能力。综述了国内外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定日镜无线控制自持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无线控制系统方面,从安全性、传输距离及经济性角度重点比较了ZigBee、射频、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星型、树状、网状、环状等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在自持系统的供电方式方面,对光伏组件的不同安装方式,以及储能电池的类型选择和使用寿命预测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简要论述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定日镜无线控制自持系统未来技术发展需考虑的方向。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定日镜无线控制自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以期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无线控制 光伏发电 定日镜 自持系统 储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冷盐泵振动机理及处理方法
9
作者 刘宇 胥学峰 丁显 《太阳能》 2024年第2期54-63,共10页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共性存在的冷盐泵振动问题,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冷盐泵支撑平台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振动机理,发现了振动原因,并提出了“治标”方案和根本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熔盐动能和动量很大,熔盐运行系统...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共性存在的冷盐泵振动问题,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冷盐泵支撑平台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振动机理,发现了振动原因,并提出了“治标”方案和根本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熔盐动能和动量很大,熔盐运行系统中较多的弯道导致流体在流动时产生巨大冲击力,是形成振动的激振源;同时,冷盐泵所处的悬臂梁结构支撑平台存在刚度差的问题,容易导致冷盐泵与平台设备的整体晃动。从设计角度减少弯道数量并增加支撑平台刚度是解决振动问题的有效手段,可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冷盐泵 振动机理 支撑平台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拜10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大气衰减率测量与分析
10
作者 周慧烨 杨曹立 《太阳能》 202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为缓解大气颗粒物浓度偏高地区的大气衰减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发电量的影响,利用Ecotech Aurora 3000型浊度计在迪拜100 MW塔式太阳能发电站进行大气衰减率测量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环... 为缓解大气颗粒物浓度偏高地区的大气衰减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发电量的影响,利用Ecotech Aurora 3000型浊度计在迪拜100 MW塔式太阳能发电站进行大气衰减率测量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环境温度越高,大气衰减也越严重。试验得到的大气衰减率日平均值、月平均值和整个试验周期内的平均值,以及相应的变化趋势,可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提供参考。在大气衰减率较高的月份,可预先考虑适当补偿太阳辐射量损失,以保证发电机组输出功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大气衰减 Ecotech Aurora 3000型浊度计 工程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曹传钊 郑建涛 +3 位作者 刘明义 徐海卫 刘冠杰 裴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5,共5页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聚光比大、投射到塔顶吸热器上的平均热流密度高、工作温度高、电站规模大和年度发电效率高等特点,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文章阐述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已...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聚光比大、投射到塔顶吸热器上的平均热流密度高、工作温度高、电站规模大和年度发电效率高等特点,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文章阐述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已建成的塔式太阳能电站;指出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了我国规模化发展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技术特点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PV/T+相变能与直蒸式水源热泵供热(冷)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国栋 张昌建 +3 位作者 罗景辉 彭磊 姜钊乐 李沛源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为解决河北农村建筑清洁供暖问题和太阳能利用具有不稳定性问题,设计了太阳能PV/T+相变能与直蒸式水源热泵供热(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典型日系统发电量为4.453kWh,制热系数COP平均值3.41;夏季典型日系统发电量为5.945... 为解决河北农村建筑清洁供暖问题和太阳能利用具有不稳定性问题,设计了太阳能PV/T+相变能与直蒸式水源热泵供热(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典型日系统发电量为4.453kWh,制热系数COP平均值3.41;夏季典型日系统发电量为5.945kWh,制冷系数EER平均值3.2;将发电量用于系统运行,制热系数COP为4.22,制冷系数EER为4.19,分别提高了23.75%和30.12%;夏季单纯PV/T太阳能电池发电量5.537kWh,本系统的发电量提高了7.37%。该系统经济效益高,运行稳定,是一种实现河北农村清洁供暖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PV/T 发电效率 直蒸式水源 相变能 系统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蒸汽发生系统水循环方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亚兵 任亚军 +1 位作者 王彦普 张思远 《太阳能》 2023年第5期63-68,共6页
蒸汽发生系统水循环方式的选择对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投资经济性及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对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蒸汽发生系统进行了介绍,对蒸汽发生系统的两种水循环方式——自然循环方式和强制循环方式进行了技术性和经济... 蒸汽发生系统水循环方式的选择对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投资经济性及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对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蒸汽发生系统进行了介绍,对蒸汽发生系统的两种水循环方式——自然循环方式和强制循环方式进行了技术性和经济性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采用高温、超高压参数下,自然循环方式及强制循环方式技术路线均能满足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蒸发换热的需求;若选择强制循环方式,在设备选型时,应将强制循环泵的结构及运行环境作为重点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国内已建成的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运行经验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蒸汽发生系统的出口主蒸汽压力在亚临界以下(<16 MPa)时,从技术性、经济性及运行维护方面综合考虑,水循环方式推荐采用自然循环方式。以期为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蒸汽发生系统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熔盐 蒸汽发生系统 自然循环 强制循环 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蕾 陈海平 +4 位作者 安连锁 徐玫 张衡 杨天亮 杨孝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61-2368,共8页
提出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优化集成方案,建立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评价的分析计算模型,以330 MW机组为例,对3种集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功转换效率高于纯塔... 提出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优化集成方案,建立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评价的分析计算模型,以330 MW机组为例,对3种集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功转换效率高于纯塔式太阳能低于燃煤机组,通过单方案判断、多方案比选和财务盈利能力的分析得出,塔式太阳能产生的蒸汽引入燃煤机组主蒸汽是较理想的选择,其热功转换效率约为42.8%,太阳能净发电成本为2.68$/k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 复合发电系统 经济性 状态方程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传热与流动数值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明廷臻 刘伟 +1 位作者 熊宴斌 管绪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3-439,共7页
建立了集热棚、烟囱以及多孔蓄热层的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传热与流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太阳辐射对蓄热介质的蓄热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太阳辐射为200~800W/m^2的范围内,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蓄热介质的蓄热比例先减小后增大;烟囱... 建立了集热棚、烟囱以及多孔蓄热层的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传热与流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太阳辐射对蓄热介质的蓄热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太阳辐射为200~800W/m^2的范围内,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蓄热介质的蓄热比例先减小后增大;烟囱底部的最小相对压力显著减小,流动速度增大;系统内空气的温升增大,蓄热介质表面的温度也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气流发电系统 烟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明廷臻 刘伟 +3 位作者 许国良 黄素逸 彭仕文 潘垣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基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原理,分析了系统的发电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数学模型的建立考虑了太阳辐射和系统尺寸参数对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以西班牙试验电站系统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具... 基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原理,分析了系统的发电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数学模型的建立考虑了太阳辐射和系统尺寸参数对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以西班牙试验电站系统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不仅是烟囱高度的函数,同时也与系统其他尺寸和环境参数有关;在太阳辐射强度为1 000 W/m2条件下,当烟囱高度为300 m时,系统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当烟囱高度为1 000 m时,系统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可超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气流发电系统 相对压力 抽力 输出功率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MW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结构优化与成本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超 于翔飞 +3 位作者 孟凡龙 明廷臻 杨智越 章世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47,156,共4页
针对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烟囱超高、集热棚超大的特点,基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流动与传热模型,预测了10 MW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基本几何结构,建立了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各关键部件、整体系统的造价模型及发电成本模型。通过计... 针对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烟囱超高、集热棚超大的特点,基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流动与传热模型,预测了10 MW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基本几何结构,建立了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各关键部件、整体系统的造价模型及发电成本模型。通过计算和对比10 MW系统各种几何结构型式的系统造价,获得了经济上较为合理的结构型式,并分析了影响集热棚、烟囱及系统总造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降低系统造价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经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气流发电系统 烟囱 成本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发展及建议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欣宾 袁修干 崔海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供电方式 ,在费用上和性能上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 ,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空间供电方式。国外对于它的研究已经超过 4 0年。通过介绍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 ,并且与其...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供电方式 ,在费用上和性能上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 ,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空间供电方式。国外对于它的研究已经超过 4 0年。通过介绍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 ,并且与其它电源系统、主要是光伏系统进行技术比较 ,显示出这种供电方式的的较大优势。重点介绍了NASA 2kW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地面样机的部件、结构和试验。根据国外研究经验 ,提出了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动力发电 空间电源系统 空间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鄂加强 张庆玲 +5 位作者 杨文明 刘腾 王曙辉 王红林 苏秀超 左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46-3552,共7页
为避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风激共振破坏问题,采用流体控制方程建立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模型,并将计算得到的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流速和压力再加载到聚光器前后表面,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固耦合模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 为避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风激共振破坏问题,采用流体控制方程建立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模型,并将计算得到的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流速和压力再加载到聚光器前后表面,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固耦合模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固耦合场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模态振型的影响较小,而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最大变形量的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随模态阶数的递增而递减;与高度角β=0°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固有频率相比,高度角β=45°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固有频率均不同程度地减小,但最大变形量基本上保持不变;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器的上边缘以及4个悬臂梁靠近电机的部分最容易受到损坏,故应提高此部位的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聚光器 流固耦合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中定日镜无光线位置传感器跟踪控制及误差消除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逊 王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820,共5页
提出一种无需太阳位置传感器和投射光线传感器的定日镜控制技术,用数学手段对镜体的位置进行计算,结合高精度伺服电机实现光斑的正确投射。理论上无传感器控制并不是一种无静差控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尽量将静态误差在控制环节中用算... 提出一种无需太阳位置传感器和投射光线传感器的定日镜控制技术,用数学手段对镜体的位置进行计算,结合高精度伺服电机实现光斑的正确投射。理论上无传感器控制并不是一种无静差控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尽量将静态误差在控制环节中用算法消除。提出几种在实际中影响较大的误差消除算法,并在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对该方案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定日镜控制 无光线传感器 误差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