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山英雄震天下 血染战旗代代传
1
作者 徐汤峰 曹川河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83,共2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这样一支功勋卓著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北战南征,并且参加了被誉为解放战争三大阻击战之一的塔山阻击战。1949年年初,这支部队被安排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检阅,毛主席特意停在部队前面,凝视战旗感慨地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这样一支功勋卓著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北战南征,并且参加了被誉为解放战争三大阻击战之一的塔山阻击战。1949年年初,这支部队被安排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检阅,毛主席特意停在部队前面,凝视战旗感慨地说:“这就是锦州战役作战的那个部队啊!”2013年,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来自该部队的人大代表时说:“希望你们发扬优良传统,强化战斗精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这支部队就是原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该团有个响亮的名字-塔山英雄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塔山英雄团 东北野战军 塔山阻击战 锦州战役 南征 西苑机场 优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决战》求疵录
2
作者 边国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19,共1页
对于《大决战》这样精心创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拍摄的影片,我们有理由以赏鉴精品的眼光对它精益求精,以期电影艺术的进步。特作此求疵录。有所求之疵,亦有琐思。所求:战争态势还不够清楚战争中的态势,主要指交战双方的力量配置及其变... 对于《大决战》这样精心创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拍摄的影片,我们有理由以赏鉴精品的眼光对它精益求精,以期电影艺术的进步。特作此求疵录。有所求之疵,亦有琐思。所求:战争态势还不够清楚战争中的态势,主要指交战双方的力量配置及其变化。了解战争,必须了解其态势。对于《大决战》这样的战争片,就不仅要让观众知道敌我双方的总兵员数量,还要交待主要火器数量,及兵员、火器的战役配置,还要交待清楚一些具体战役、战斗的态势变化。例如,塔山阻击战,我军兵力多少,敌方兵力多少,应交待清楚。战役毙敌七千,我方伤亡三千余人,这个情况亦应形诸银幕。又如,争夺配水池战斗,守敌兵力,我方伤亡数也应打上字幕。这有助于提高观众看“决战”的兴味,有助于具体表现战争本身的残酷性,揪住观众的心,可增加历史的感性认识。遗憾的是,影片在这方面失之笼统,尤其使许多青少年观众看不大明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决战 塔山阻击战 求疵 电影艺术 残酷性 交战双方 蒋家王朝 力量配置 白崇禧 影片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辽沈战役研究》
3
作者 李声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在辽沈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国同志的新著《辽沈战役研究》一书(以下简称该书),对辽沈战役发生、发展及胜利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在众多的研究战争、战役的著作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找到了一个正... 在辽沈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国同志的新著《辽沈战役研究》一书(以下简称该书),对辽沈战役发生、发展及胜利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在众多的研究战争、战役的著作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找到了一个正确地研究辽沈战役的切入口诚如作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沈战役 毛泽东 蒋介石 国民党军队 林彪 对比分析 卫立煌 曾泽生 六十军 塔山阻击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复原创作初论
4
作者 刘允棋 赵春贵 《中国博物馆》 1989年第1期25-29,95-96,共7页
文章从对“景观”、“复原”解释起,探讨了这一艺术创作的特征、要求、原则、作用以及在陈列中的类型和处理手法,最后根据创作实践对“景观复原”创作程序做了初步归纳。“景观复原”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处理形式,但是作为理论探讨和归纳... 文章从对“景观”、“复原”解释起,探讨了这一艺术创作的特征、要求、原则、作用以及在陈列中的类型和处理手法,最后根据创作实践对“景观复原”创作程序做了初步归纳。“景观复原”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处理形式,但是作为理论探讨和归纳尚属起始。文章较全面地展现这一题目,有待进一步扩展和充实,特别是在我国博物馆陈列中运用这一手法方兴未艾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复原 艺术处理 处理手法 理论探讨 古代战争 地理范围 塔山阻击战 布景箱 自然科学类 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芦沟桥事变》到《攻克锦州》——再谈全景画
5
作者 夏书绅 《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4期12-18,96,共8页
我国第一个全景画馆《攻克锦州》继《芦沟桥事变》半景画馆之后,于1989年秋完成。本文主要结合两个馆的创建实践,论述什么是全景画、半景画以及《芦沟桥事变》、《攻克锦州》两个馆的构成、表现内容与手法。作者还着重对全景画、半景画... 我国第一个全景画馆《攻克锦州》继《芦沟桥事变》半景画馆之后,于1989年秋完成。本文主要结合两个馆的创建实践,论述什么是全景画、半景画以及《芦沟桥事变》、《攻克锦州》两个馆的构成、表现内容与手法。作者还着重对全景画、半景画画面、地面塑型、灯光音响、建筑诸方面创作的基本原则与技法进行了科学总结,并指出我国发展全景画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克锦州 透视效果 最近距离 辽沈战役纪念馆 透视原理 塑型 塔山阻击战 大时 特技效果 视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