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马尔洋一带中寒武世花岗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李瑞强 贺承广 +3 位作者 陈泳霖 姚帅 王坤 李兰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90-606,共17页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马尔洋一带发育一期中寒武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岩石类型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侵入时代分别为(506.0±6.8) Ma和(514.0±9.3) Ma。岩石SiO 2含量为67.83%~75.76%,具...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马尔洋一带发育一期中寒武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岩石类型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侵入时代分别为(506.0±6.8) Ma和(514.0±9.3) Ma。岩石SiO 2含量为67.83%~75.76%,具中高钾、准铝质—弱过铝质等特征;岩石稀土总量与平均陆壳相当(∑REE=90.85×10 -6 ~186.10×10 -6 ),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强((La/Yb) N=5.38~22.43),负Eu异常明显(δ Eu=0.42~0.71);微量元素以富集Rb、K、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地质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期花岗岩属准铝质到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饱和温度指示其为高温岩浆岩,总体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富云包体指示壳源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该期花岗岩与邻区中—晚寒武世中酸性侵入岩指示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南缘很可能存在一条中寒武世以来的岩浆弧带,其可能为在原特提斯(有限)洋盆于中寒武世向北俯冲、消减背景下幔源物质上涌底侵加热古老陆壳进而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这也预示着塔什库尔干地区在经过震旦纪—早寒武世伸展裂解阶段之后,于中—晚寒武世其大地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发生了重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塔什库尔干地块 中寒武世花岗岩 高温岩浆岩 原特提斯洋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带矿床类型、成因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连昌 冯京 +5 位作者 董连慧 朱明田 郑梦天 李智泉 郝延海 石玉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27-443,423,共17页
在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地质演化、含矿岩系、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典型铁矿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含矿建造的特征、时代、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原"布伦阔勒群"实际上发育古元古代(2 100~... 在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地质演化、含矿岩系、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典型铁矿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含矿建造的特征、时代、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原"布伦阔勒群"实际上发育古元古代(2 100~2 500 Ma)、寒武纪早期(510~540 Ma)等两期沉积成矿事件,同时在中晚元古代(800~1 800 Ma)和海西期—印支期(200~410Ma)分别发生过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局部富矿的形成可能与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有关。区域铁矿可划分为两类:一为条带状铁建造遭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如赞坎、莫喀尔和吉尔铁克沟铁矿床,其形成环境为早元古代活动陆缘的弱氧化—还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对基性火山岩的淋滤及少量陆源物质的风化;二为早寒武世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矿床,如喀来子、老并和叶里克铁矿床,其形成条件为半深海—浅海相、弱氧化—半氧化的断陷盆地环境,成矿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水沉积及陆源物质。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推测卡拉本—喀来子—莫拉赫一带是寻找早寒武世与海底喷流成矿系统有关的铁-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吉尔铁克沟—赞坎北地区、莫喀尔及其以南地区是赞坎铁矿带的北延和南延,是寻找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建造 矿床类型 矿床成因 成矿规律 沉积变质 喷流沉积 塔什库尔干地块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