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为例
被引量:
31
1
作者
杨海军
李世银
+3 位作者
邓兴梁
尹国庆
张承森
杨凤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89,共7页
为了实现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规模、高效开发,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为例,结合该气田的勘探开发实践,针对该类气藏开发面临的难点问题,总结梳理了以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井位优化部署为核心的勘探开发专项技术。研究结果表...
为了实现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规模、高效开发,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为例,结合该气田的勘探开发实践,针对该类气藏开发面临的难点问题,总结梳理了以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井位优化部署为核心的勘探开发专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缝洞型储集体的空间展布不规则,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埋藏深导致对储层的精细描述难度大,并且随着凝析气藏开发的持续进行,储层中流体会发生反凝析现象,由于缝洞型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的复杂性导致凝析油的赋存状态描述难,上述两方面原因的叠加影响使得该类气藏井位优化部署难度大;(2)所形成的以“两宽一高”为核心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使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及成像精度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识别出常规地震采集技术无法识别的小规模储层;(3)以地震数据为核心的缝洞体雕刻技术可以展示出缝洞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发育情况,实现了单个缝洞体—缝洞单元—缝洞带的系统性研究,为缝洞型气藏的储量计算和井位部署打下了基础;(4)以成像测井为核心的缝洞体、流体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深层碳酸盐岩井旁缝洞体与流体,解释结果符合率达到87%;(5)以水平井型为核心的井位优化部署技术可以提高储层钻遇率和钻井成功率,同时,将水平井轨迹部署在缝洞储集体的中下部,可以大幅度提升油气的一次采收率;(6)以地质力学为核心的井轨迹优化设计技术,可以实现水平井的顺利钻进和入靶。结论认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塔中Ⅰ号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可以为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缝洞型储集层
碳酸盐岩
凝析气藏
气藏高效开发
塔中ⅰ号气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管内涂层防腐技术在塔中Ⅰ号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
8
2
作者
裘智超
熊春明
+3 位作者
常泽亮
赵志宏
赵春
叶正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89,118,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CO2、H2S共存,气井具有井深、高温、高压的特点,井筒腐蚀环境复杂。为此,依据塔里木塔中Ⅰ号气田实际的工况要求,对P110S抗硫油管+TC-3000C环氧酚醛树脂内涂层分别进行了模拟环境下附着力、抗拉伸、轧平、扭转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CO2、H2S共存,气井具有井深、高温、高压的特点,井筒腐蚀环境复杂。为此,依据塔里木塔中Ⅰ号气田实际的工况要求,对P110S抗硫油管+TC-3000C环氧酚醛树脂内涂层分别进行了模拟环境下附着力、抗拉伸、轧平、扭转等能力的试验,分析了内涂层在模拟环境下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涂层的性能可以满足现场使用要求。目前该技术已在塔中Ⅰ号气田使用16口井,在现场应用时通过对油管涂层和下井作业进行检查,保证了涂层的安全下井。现场试验表明,抗硫油管内涂层防腐效果良好,能满足塔中Ⅰ号气田的防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ⅰ号气田
气井
CO2
H2S
腐蚀
抗硫油管
内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平井技术在塔中Ⅰ号气田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学磊
李保柱
+2 位作者
张守良
樊茹
邓兴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9,126-127,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属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洞极其发育,但连续性差且随机分布,以往单纯用直井进行开发效果不甚理想,拟采用水平井技术进行改进。为此,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储层特征对水平井的适应性,并与...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属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洞极其发育,但连续性差且随机分布,以往单纯用直井进行开发效果不甚理想,拟采用水平井技术进行改进。为此,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储层特征对水平井的适应性,并与直井进行了比较,证实水平井在产能、单井控制储量和最终开发效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对塔中Ⅰ号气田水平井的方位、轨迹、长度等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水平井优化设计方面应尽量保证水平段方向与裂缝发育方向垂直,并用“穿头皮”思路(是指水平段距“洞”有一段距离,垂向距离一般控制在10~20m,防止钻到洞发生井漏,同时也保证完井酸化后能沟通洞)对水平段进行垂向轨迹的优化,水平段的最佳长度在600~800m。该开采技术的应用使塔中Ⅰ号气田获得了更加经济、高效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ⅰ号气田
水平井
开采
生产能力
储集层
适应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中Ⅰ号气田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
被引量:
8
4
作者
邝聃
李勇明
曹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7,共3页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极其致密,酸化/酸压措施是该地区常用的增产措施,而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是酸化/酸压设计及分析酸岩反应速度规律的重要参数。首先阐述灰岩与HCl的反应原理及各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其次通过室内实验,用酸岩反应及...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极其致密,酸化/酸压措施是该地区常用的增产措施,而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是酸化/酸压设计及分析酸岩反应速度规律的重要参数。首先阐述灰岩与HCl的反应原理及各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其次通过室内实验,用酸岩反应及腐蚀速率测定仪测定塔中Ⅰ号气田碳酸盐岩与20%胶凝酸反应的相关数据,经处理后求取酸岩反应速度常数、反应级数、反应活化能、H+有效传质系数等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这些参数真实可靠,为该地区酸化/酸压优化设计及酸岩反应规律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酸岩反应
动力学参数
塔中ⅰ号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中Ⅰ号气田东部碳酸盐岩储层的试井特征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温晓红
邓继学
+1 位作者
苏敏文
孙贺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38,101-102,共3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储层高温高压,流体性质和流动机理复杂;试井曲线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多解性的特点,试井分析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根据研究区地质特点及有关资料录取情况,采用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与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储层高温高压,流体性质和流动机理复杂;试井曲线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多解性的特点,试井分析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根据研究区地质特点及有关资料录取情况,采用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与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非均质气藏动态描述综合技术,将储层划分为视均质、双重孔隙、复合模型以及裂缝、裂缝孔洞模型等5种类型进行试井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平面连通性差;试井特征与稳产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不同类型的井,应制订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ⅰ号气田
碳酸盐岩
试井
储集层
类型
生产能力
特征
动态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气油比变化规律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强
于红枫
+3 位作者
白银
姜源
黄腊梅
韩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5-287,共3页
通过岩心、测井、物探、试井和试采等资料的综合应用,对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气油比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发现气油比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为无明显变化型、缓慢上升型、持续递减型和先增后减型等4种。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与上述气油比变...
通过岩心、测井、物探、试井和试采等资料的综合应用,对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气油比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发现气油比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为无明显变化型、缓慢上升型、持续递减型和先增后减型等4种。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与上述气油比变化规律对应的油气储集层类型为视均质型、裂缝系统型、双重孔隙介质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ⅰ号气田
东部试验区
气油比
凝析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不同开发方式的长岩心实验
被引量:
5
7
作者
邓兴梁
郭平
蒋光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2,127-128,共3页
柴达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表现出“双孔双渗”特征,凝析油反蒸发机理不同于砂岩凝析气藏,国内外对如何提高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采收率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首先取得无裂缝的碳酸盐岩岩心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
柴达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表现出“双孔双渗”特征,凝析油反蒸发机理不同于砂岩凝析气藏,国内外对如何提高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采收率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首先取得无裂缝的碳酸盐岩岩心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平均孔隙度6.5%,平均渗透率1mD),然后进行造缝(裂缝渗透率5~10mD),并将岩心组合成长岩心(105.8cm),最后采用塔中Ⅰ号气田凝析气(凝析油含量533g/m3)进行了注气、吞吐和脉冲注气实验,优选出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露点压力以上注气凝析油采收率最高,其次是最大凝析油饱和度下注气或脉冲注气;与低渗透砂岩凝析气藏不一样,注气吞吐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效果最差。该实验对裂缝孔洞型储层高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塔中ⅰ号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
孔洞型
长岩心
凝析油
气田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为例
被引量:
31
1
作者
杨海军
李世银
邓兴梁
尹国庆
张承森
杨凤英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89,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勘探新领域”(编号:2017ZX05008-004)
文摘
为了实现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规模、高效开发,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为例,结合该气田的勘探开发实践,针对该类气藏开发面临的难点问题,总结梳理了以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井位优化部署为核心的勘探开发专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缝洞型储集体的空间展布不规则,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埋藏深导致对储层的精细描述难度大,并且随着凝析气藏开发的持续进行,储层中流体会发生反凝析现象,由于缝洞型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的复杂性导致凝析油的赋存状态描述难,上述两方面原因的叠加影响使得该类气藏井位优化部署难度大;(2)所形成的以“两宽一高”为核心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使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及成像精度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识别出常规地震采集技术无法识别的小规模储层;(3)以地震数据为核心的缝洞体雕刻技术可以展示出缝洞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发育情况,实现了单个缝洞体—缝洞单元—缝洞带的系统性研究,为缝洞型气藏的储量计算和井位部署打下了基础;(4)以成像测井为核心的缝洞体、流体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深层碳酸盐岩井旁缝洞体与流体,解释结果符合率达到87%;(5)以水平井型为核心的井位优化部署技术可以提高储层钻遇率和钻井成功率,同时,将水平井轨迹部署在缝洞储集体的中下部,可以大幅度提升油气的一次采收率;(6)以地质力学为核心的井轨迹优化设计技术,可以实现水平井的顺利钻进和入靶。结论认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塔中Ⅰ号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可以为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深层
缝洞型储集层
碳酸盐岩
凝析气藏
气藏高效开发
塔中ⅰ号气田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Deep layer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Carbonate rock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Efficient gas reservoir development
Tazhong I Gas Field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管内涂层防腐技术在塔中Ⅰ号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
8
2
作者
裘智超
熊春明
常泽亮
赵志宏
赵春
叶正荣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89,118,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08E-0709)
文摘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CO2、H2S共存,气井具有井深、高温、高压的特点,井筒腐蚀环境复杂。为此,依据塔里木塔中Ⅰ号气田实际的工况要求,对P110S抗硫油管+TC-3000C环氧酚醛树脂内涂层分别进行了模拟环境下附着力、抗拉伸、轧平、扭转等能力的试验,分析了内涂层在模拟环境下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涂层的性能可以满足现场使用要求。目前该技术已在塔中Ⅰ号气田使用16口井,在现场应用时通过对油管涂层和下井作业进行检查,保证了涂层的安全下井。现场试验表明,抗硫油管内涂层防腐效果良好,能满足塔中Ⅰ号气田的防腐要求。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ⅰ号气田
气井
CO2
H2S
腐蚀
抗硫油管
内涂层
Keywords
Tarim Basin,Tazhong-I Gas Field,gas well,CO2,H2S,oil tubes,anti-corrosion coating,internal tubing
分类号
TE9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井技术在塔中Ⅰ号气田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学磊
李保柱
张守良
樊茹
邓兴梁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9,126-127,共4页
文摘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属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洞极其发育,但连续性差且随机分布,以往单纯用直井进行开发效果不甚理想,拟采用水平井技术进行改进。为此,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储层特征对水平井的适应性,并与直井进行了比较,证实水平井在产能、单井控制储量和最终开发效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对塔中Ⅰ号气田水平井的方位、轨迹、长度等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水平井优化设计方面应尽量保证水平段方向与裂缝发育方向垂直,并用“穿头皮”思路(是指水平段距“洞”有一段距离,垂向距离一般控制在10~20m,防止钻到洞发生井漏,同时也保证完井酸化后能沟通洞)对水平段进行垂向轨迹的优化,水平段的最佳长度在600~800m。该开采技术的应用使塔中Ⅰ号气田获得了更加经济、高效的开发。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ⅰ号气田
水平井
开采
生产能力
储集层
适应性
优化
Keywords
Tarim Basin,Tazhong-
ⅰ
Gas Field,horizontal well,development,deliverability,reservoir characteristic,applicability,optimiz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中Ⅰ号气田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
被引量:
8
4
作者
邝聃
李勇明
曹军
机构
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气厂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7,共3页
文摘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极其致密,酸化/酸压措施是该地区常用的增产措施,而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是酸化/酸压设计及分析酸岩反应速度规律的重要参数。首先阐述灰岩与HCl的反应原理及各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其次通过室内实验,用酸岩反应及腐蚀速率测定仪测定塔中Ⅰ号气田碳酸盐岩与20%胶凝酸反应的相关数据,经处理后求取酸岩反应速度常数、反应级数、反应活化能、H+有效传质系数等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这些参数真实可靠,为该地区酸化/酸压优化设计及酸岩反应规律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酸岩反应
动力学参数
塔中ⅰ号气田
Keywords
carbonate rock reservoir
acid rock reaction
dynamics parameters
No.1 Gas Field in Middle Tarim.
分类号
TE357.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中Ⅰ号气田东部碳酸盐岩储层的试井特征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温晓红
邓继学
苏敏文
孙贺东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38,101-102,共3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1M50040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青年创新基金(编号:2009A1715)
文摘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储层高温高压,流体性质和流动机理复杂;试井曲线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多解性的特点,试井分析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根据研究区地质特点及有关资料录取情况,采用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与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非均质气藏动态描述综合技术,将储层划分为视均质、双重孔隙、复合模型以及裂缝、裂缝孔洞模型等5种类型进行试井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平面连通性差;试井特征与稳产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不同类型的井,应制订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
关键词
塔中ⅰ号气田
碳酸盐岩
试井
储集层
类型
生产能力
特征
动态描述
Keywords
Tazhong-
ⅰ
Gas Field,carbonate,well test,reservoir,type,production capacity,characteristics,dynamic description
分类号
TE3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气油比变化规律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强
于红枫
白银
姜源
黄腊梅
韩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5-287,共3页
文摘
通过岩心、测井、物探、试井和试采等资料的综合应用,对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气油比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发现气油比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为无明显变化型、缓慢上升型、持续递减型和先增后减型等4种。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与上述气油比变化规律对应的油气储集层类型为视均质型、裂缝系统型、双重孔隙介质型等。
关键词
塔中ⅰ号气田
东部试验区
气油比
凝析气藏
Keywords
Tazhong No.1 gas field
east test area
gas-oil ratio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不同开发方式的长岩心实验
被引量:
5
7
作者
邓兴梁
郭平
蒋光迹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2,127-128,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塔里木盆地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08ZX05049)
文摘
柴达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表现出“双孔双渗”特征,凝析油反蒸发机理不同于砂岩凝析气藏,国内外对如何提高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采收率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首先取得无裂缝的碳酸盐岩岩心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平均孔隙度6.5%,平均渗透率1mD),然后进行造缝(裂缝渗透率5~10mD),并将岩心组合成长岩心(105.8cm),最后采用塔中Ⅰ号气田凝析气(凝析油含量533g/m3)进行了注气、吞吐和脉冲注气实验,优选出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露点压力以上注气凝析油采收率最高,其次是最大凝析油饱和度下注气或脉冲注气;与低渗透砂岩凝析气藏不一样,注气吞吐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效果最差。该实验对裂缝孔洞型储层高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塔中ⅰ号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
孔洞型
长岩心
凝析油
气田
采收率
Keywords
Tarim Basin,fractured cavernous,carbonate stone,long core,evaporation,recover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为例
杨海军
李世银
邓兴梁
尹国庆
张承森
杨凤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油管内涂层防腐技术在塔中Ⅰ号气田的应用
裘智超
熊春明
常泽亮
赵志宏
赵春
叶正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平井技术在塔中Ⅰ号气田的适应性分析
张学磊
李保柱
张守良
樊茹
邓兴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塔中Ⅰ号气田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
邝聃
李勇明
曹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塔中Ⅰ号气田东部碳酸盐岩储层的试井特征分析
温晓红
邓继学
苏敏文
孙贺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塔中Ⅰ号气田东部试验区气油比变化规律
张强
于红枫
白银
姜源
黄腊梅
韩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不同开发方式的长岩心实验
邓兴梁
郭平
蒋光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