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F-808改性材料吸附脱除塑料油品中的有机氯化物 被引量:1
1
作者 姬娅茹 李瑞丽 +1 位作者 翟永怡 张世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根据MOF-808材料的优良吸附性能,研究其对塑料裂解油中的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效果。首先制备了MOF-808材料,然后采用水热合成法掺杂Fe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的Zr∶Fe(x∶y)@MOF-808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选取塑料裂解油中典型的4种有机氯化物配置成... 根据MOF-808材料的优良吸附性能,研究其对塑料裂解油中的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效果。首先制备了MOF-808材料,然后采用水热合成法掺杂Fe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的Zr∶Fe(x∶y)@MOF-808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选取塑料裂解油中典型的4种有机氯化物配置成模型油,以模型油中有机氯化物的脱除率作为依据,确定最佳x∶y=1∶0.67;探究了其吸附脱氯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再生重复使用性能,并考察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Zr∶Fe(1∶0.67)@MOF-808吸附材料的结构及稳定性良好;在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2 h、剂油比为1∶40时,对模型油中氯化物的脱除率高达97.66%;吸附剂重复使用6次后脱氯率仍在85%以上;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裂解 氯化物 吸附脱氯 MOF-808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油在柴油机上燃烧特性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海军 黄连中 +1 位作者 吴桂涛 孙培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5-587,共3页
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废塑料油在柴油机上的燃烧特性及适用性作了实验研究,并着重研究了废塑料油对排气产物的影响。在开口炉中试验表明能够有效地改善燃烧性能,减少NOx及固体颗粒的生成量。在柴油机上实验说明随着与柴油及重油的混合率的上... 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废塑料油在柴油机上的燃烧特性及适用性作了实验研究,并着重研究了废塑料油对排气产物的影响。在开口炉中试验表明能够有效地改善燃烧性能,减少NOx及固体颗粒的生成量。在柴油机上实验说明随着与柴油及重油的混合率的上升,由于爆发压力的增加,从而使得NOx的生成量也明显上升。通过加入水及控制着火延时能有效地控制NOx及固体颗粒的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油 船用柴 固体颗粒 氮化物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掺杂UiO⁃66的制备及其塑料油品脱氯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翟永怡 李瑞丽 +1 位作者 卜禹豪 姬娅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70,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八面体形态的UiO⁃66并采用金属Mg掺杂对UiO⁃66进行改性。为考察最佳掺杂浓度,制备了Mg⁃UiO⁃66⁃n(n为镁锆摩尔比)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吸附剂的形貌和表面性能进...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八面体形态的UiO⁃66并采用金属Mg掺杂对UiO⁃66进行改性。为考察最佳掺杂浓度,制备了Mg⁃UiO⁃66⁃n(n为镁锆摩尔比)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吸附剂的形貌和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g⁃UiO⁃66⁃0.07的吸附脱氯性能以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Mg掺杂UiO⁃66吸附剂已被成功制备;Mg⁃UiO⁃66⁃0.07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时间为4 h,吸附温度为40℃,剂油比为1/40时的脱除率达95.03%,可再生循环使用5次。吸附过程是1个自发的化学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裂解 UiO⁃66 吸附 有机氯化物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热解油萃取-催化组合脱氯技术研究
4
作者 贾旭东 王振宇 +6 位作者 陆语 秦冰 黎志敏 郭靖 于丽 沈明欢 刘玫君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废塑料热解油中含氯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催化裂化和加氢工艺,因为在这些工艺中,原料中的氯会形成HCl,腐蚀设备,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废塑料热解油中的含氯化合物几乎全部是以氯代烃形式存在的有机氯,通过对塑料热解油轻馏分中氯的形态进行分... 废塑料热解油中含氯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催化裂化和加氢工艺,因为在这些工艺中,原料中的氯会形成HCl,腐蚀设备,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废塑料热解油中的含氯化合物几乎全部是以氯代烃形式存在的有机氯,通过对塑料热解油轻馏分中氯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其以1,2-二氯丙烷、四氯乙烯、4-氯甲苯、乙酸2-氯乙酯、苯甲酸2-氯乙酯等形式存在。试验考察了溶剂萃取脱氯的效果,同时采用上述含氯化合物和白油配制成模拟油,以过渡金属T基和活性炭负载NL基纳米催化剂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脱氯的效果,并对实际的废塑料热解油进行了脱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萃取和活性炭负载NL基纳米催化剂组合脱氯效果更好,对模拟油中的氯单次最高脱除率为99.9%;可以将实际废塑料热解油油相氯质量分数降至10μg/g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热解 萃取脱氯 催化脱氯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的热解及工业应用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璐 朱建华 +1 位作者 武本成 刘宗鹏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0,共7页
采用热解法处理废塑料可以获得高附加值产物,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了近几年塑料制品产量、废塑料的产生量及回收量等数据,表明仍有大部分废塑料未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介绍了反应器、催化剂及操作条件等对废塑料热解反应的影响... 采用热解法处理废塑料可以获得高附加值产物,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了近几年塑料制品产量、废塑料的产生量及回收量等数据,表明仍有大部分废塑料未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介绍了反应器、催化剂及操作条件等对废塑料热解反应的影响,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分别以氢气、低碳烯烃气体、汽油及柴油等馏分油为主要产物时,废塑料热解适宜的工艺方法。此外,总结了含聚氯乙烯的混合废塑料的脱氯方法,包括低温热处理、碱土金属脱氯、吸附脱氯及加氢预处理等。最后,详细阐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废塑料热解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回收 热解 塑料油 塑料油脱氯 低碳烯烃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亲核反应脱除塑料热解油中有机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清翔 裴亚宁 +3 位作者 张登前 张伟 张晨 李翠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517,共7页
研究了溶剂萃取-亲核反应脱氯,考察了反应溶剂类型、亲核试剂类型和用量、反应溶剂与油品质量比、油品中其他组分等因素对亲核反应脱氯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溶剂萃取-亲核反应脱氯的速控步骤,鉴定了不同氯化物的反应产物。实验结果表明,三... 研究了溶剂萃取-亲核反应脱氯,考察了反应溶剂类型、亲核试剂类型和用量、反应溶剂与油品质量比、油品中其他组分等因素对亲核反应脱氯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溶剂萃取-亲核反应脱氯的速控步骤,鉴定了不同氯化物的反应产物。实验结果表明,三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甘油均可有效萃取有机氯,对亲核试剂有较高的溶解性,可促进有机氯和亲核试剂的接触和反应,且黏度低的反应溶剂更有利于亲核反应脱氯,其中乙二醇的综合性能最好;有机氯的萃取是溶剂萃取-亲核反应脱氯的速控步骤;在研究的各种亲核试剂中,NaHS的亲核性最强,当反应温度为150℃、n(NaHS)∶n(Cl)=4、m(乙二醇)∶m(油品)=1时,真实塑料热解油脱氯率达到95.8%;伯氯代烃和仲氯代烃的反应活性显著高于氯代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氯 亲核反应 萃取 反应溶剂 塑料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热解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成运 魏晓丽 +1 位作者 陈学峰 张久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5,共9页
为实现塑料循环经济,分别采用多产丙烯型催化剂CGP和催化裂解催化剂DMMC-2探究废塑料热解油的催化裂化反应规律、产物分布和汽油馏分组成。结果表明:废塑料热解油具有良好的催化裂化生产汽油和催化裂解生产化工原料的性能;以增产汽油为... 为实现塑料循环经济,分别采用多产丙烯型催化剂CGP和催化裂解催化剂DMMC-2探究废塑料热解油的催化裂化反应规律、产物分布和汽油馏分组成。结果表明:废塑料热解油具有良好的催化裂化生产汽油和催化裂解生产化工原料的性能;以增产汽油为目标时,汽油产率达52.37%,液化气产率为19.01%,其中丙烯产率为7.82%;以生产化工原料为目标时,低碳烯烃及苯、甲苯和二甲苯(BTX)的总产率可达47.82%,其中,乙烯、丙烯和丁烯(三烯)产率为32.51%,丙烯产率为16.67%,BTX产率达15.31%并以二甲苯为主。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废塑料热解油的高值化利用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热解 催化裂化 低碳烯烃 轻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
8
作者 万素娟 刘博 +1 位作者 于廷云 王小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2期182-184,共3页
随着世界上废弃塑料的大量增加,焚烧填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废塑料的油化技术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实现了能源的再生。但废塑料裂解得到的柴油凝点高,十六烷值低,含蜡量高,并且臭味较大。实验以工厂催化裂解得到的塑料油为... 随着世界上废弃塑料的大量增加,焚烧填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废塑料的油化技术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实现了能源的再生。但废塑料裂解得到的柴油凝点高,十六烷值低,含蜡量高,并且臭味较大。实验以工厂催化裂解得到的塑料油为原料,研究出一种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的油品,实现对废塑料油的精制为目的。废塑料油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碱洗精制的效果最好,即在20 mL塑料油中加入1 mL 7mol/L的Na OH溶液和0. 5 mL的乙醇溶液,室温搅拌5 min,然后静置4 h,分层去除水相。塑料油的臭味可以除去90%以上,颜色以及凝点、十六烷值均接近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油 除臭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处理新思路——裂解油化技术
9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103,共1页
裂解油化技术是处理废塑料的手段之一。在我国,废塑料油化技术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但我国之前的废塑料油化技术工艺系统化差,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没有规模化,缺少高值回收技术和产品高值化,以塑料边角料和经过人工挑选的废塑... 裂解油化技术是处理废塑料的手段之一。在我国,废塑料油化技术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但我国之前的废塑料油化技术工艺系统化差,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没有规模化,缺少高值回收技术和产品高值化,以塑料边角料和经过人工挑选的废塑料为原料。目前,随着裂解油化新技术的出现,在市场上饱受追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油化技术 塑料处理 裂解 技术工艺 回收技术 系统化 规模化 高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裂解油的精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小飞 韩冬 +1 位作者 于廷云 柴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利用IR方法对塑料裂解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塑料裂解油恶臭的产生是由于含有大量的硫醇等含硫化合物。分别考察了碱洗法、酸洗法和酸碱精制法对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碱洗法可除去塑料裂解油中大部分硫... 利用IR方法对塑料裂解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塑料裂解油恶臭的产生是由于含有大量的硫醇等含硫化合物。分别考察了碱洗法、酸洗法和酸碱精制法对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碱洗法可除去塑料裂解油中大部分硫醇物质,并改善油品的颜色和气味,对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效果较好。采用碱洗法对20 mL塑料裂解油进行脱色除臭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7 mol/L、NaOH用量1 mL、乙醇用量0.5 mL、静置时间4 h、碱洗温度25℃。在该条件下,塑料裂解油的臭味可去除90%以上,且颜色、凝点和十六烷值均接近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裂解 除臭 脱色 碱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中有机氯脱除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裴亚宁 张登前 +3 位作者 唐家璇 张伟 张晨 李翠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6-1313,共8页
介绍了原油和塑料热解油中有机氯化物的类型,综述了催化加氢脱氯、亲核取代脱氯、吸附脱氯等油品脱氯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原油和塑料热解油脱氯技术的发展趋势。催化加氢脱氯技术可深度脱氯,但存在烯烃易加氢饱和、生成的HCl会造成... 介绍了原油和塑料热解油中有机氯化物的类型,综述了催化加氢脱氯、亲核取代脱氯、吸附脱氯等油品脱氯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原油和塑料热解油脱氯技术的发展趋势。催化加氢脱氯技术可深度脱氯,但存在烯烃易加氢饱和、生成的HCl会造成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等问题。吸附脱氯技术工艺简单,但存在吸附选择性差、吸附容量低等问题。亲核取代脱氯技术选择性高,对油品适应性强,但对氯代芳烃反应活性较差。对于原油,由于氯含量较低,油品成分复杂,亲核取代脱氯是最适合的脱氯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是高效相转移剂的研制和回收利用。对于塑料热解油,仅加氢脱氯技术即可深度脱氯,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催化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氯 塑料热解 催化加氢 亲核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塑料 变废为宝
12
作者 袁方 《农村农业农民》 2004年第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废旧塑料制品 废物利用 防锈漆 醇酸漆 堵漏剂 废旧塑料溶出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转移加氢脱氯研究
13
作者 闫紫豪 裴亚宁 +5 位作者 唐家璇 任铂洋 刘晨 张伟 张登前 习远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0-1766,共7页
废塑料热解回收既可以避免“白色污染”,还可以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然而塑料热解油中有机氯脱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异丙醇为供氢试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高活性的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进行催化转移加氢(CTH)脱氯,考察催化剂组成、焙... 废塑料热解回收既可以避免“白色污染”,还可以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然而塑料热解油中有机氯脱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异丙醇为供氢试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高活性的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进行催化转移加氢(CTH)脱氯,考察催化剂组成、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反应温度、供氢试剂用量对CTH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1Pt/SiO_(2)(SiO_(2)上负载质量分数为1%的Pt)的催化活性最高,脱氯率达到73.3%。向1Pt/SiO_(2)掺杂适量Ni,其催化活性可进一步提高。当1Pt/SiO_(2)中Ni掺杂量为10%(质量分数),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还原温度为350℃,反应温度为100℃,异丙醇与有机氯摩尔比为25∶1时,脱氯率最高,达到92.7%。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掺杂Ni改变了催化剂表面上Pt的电子结构和活性位点分布,并且Ni对比其他金属,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从而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氯 PT 催化剂 催化转移加氢 塑料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突发性振动的诊断与对策
14
作者 郭玉杰 黄刚 +1 位作者 吴干要 王晓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4-156,共3页
对某台660MW汽轮发电机在运行中突发振动造成振动保护动作跳闸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该振动是由转轴与塑料油挡碰摩所致。根据塑料受温度变化的特性,决定在机组转速降至1 620r/min后继续升速、并网、带负荷运行。结果机组运行稳定,振... 对某台660MW汽轮发电机在运行中突发振动造成振动保护动作跳闸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该振动是由转轴与塑料油挡碰摩所致。根据塑料受温度变化的特性,决定在机组转速降至1 620r/min后继续升速、并网、带负荷运行。结果机组运行稳定,振动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60 MW机组 发电机 突发性 振动 动静碰摩 塑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