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料微球表面制备聚乙烯醇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苏琳 陈素芬 +4 位作者 刘梅芳 张占文 姚红 李波 刘一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7-1522,共6页
在聚苯乙烯(PS)-聚乙烯醇(PVA)-碳氢聚合物(CH)三层球的设计中制备PVA涂层的方法主要包括乳液微封装法、炉内成球涂层法、浸(旋)涂法、界面缩聚法及喷涂法等,前三种方法目前最为常用。总结了前三种制备PVA涂层方法的优缺点及目前的研究... 在聚苯乙烯(PS)-聚乙烯醇(PVA)-碳氢聚合物(CH)三层球的设计中制备PVA涂层的方法主要包括乳液微封装法、炉内成球涂层法、浸(旋)涂法、界面缩聚法及喷涂法等,前三种方法目前最为常用。总结了前三种制备PVA涂层方法的优缺点及目前的研究和制备现状。乳液微封装法适合于500μm以下小尺寸双层球的制备,具有微球成活率高、产品质量较好等优点,但制备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不易制备大直径双层球。炉内成球涂层法也适用于小尺寸双层球的制备,其制备周期短,但液滴发生器的设计苛刻,PVA层的均匀性差,且不易制得较大尺寸的双层球。浸(旋)涂法可制备1000μm以上的大直径双层球,但该方法中影响PVA涂层铺展的因素较多,得到的PVA涂层均匀性较差,且涂层很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涂层 空心塑料微球 乳液封装法 炉内成涂层法 浸(旋)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塑料微球高压充氢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朝阳 李波 +2 位作者 张占文 唐永建 师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7-360,共4页
概要介绍了微球高压充氢原理及聚苯乙烯塑料微球高压充氢系统。该系统充入压力高达 1×10 8Pa ,并利用调节液氦流速来控制系统温度。利用该系统 。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塑料微球 高压充氢工艺 惯性约束聚变 充气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微球强度和渗氘性能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海容 夏立东 +3 位作者 陈绍华 张晓安 龙兴贵 彭述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4,共3页
针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实验打靶所需的氘氚燃料塑料微球靶进行微球强度和渗氘性能初步研究,测量了塑料微球球壳在20(室温)、40、60℃下的压缩强度,并实验测得了塑料微球在20、60℃下的氘气渗透率。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塑料微球 压缩强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微球厚有机涂层制备研究
4
作者 黄勇 吴卫东 +3 位作者 魏胜 罗江山 张继成 张占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3-347,共5页
采用低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LPP CVD)并结合反弹盘方法在靶球表面涂敷厚的CxH1-x涂层。使用反式 2 丁烯为工作气体的沉积速率相对较慢 ,最高为 1μm/h ,而使用苯乙烯时 ,沉积速率提高到 3~ 4μm/h。结合反弹盘技术 ,在塑料微球... 采用低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LPP CVD)并结合反弹盘方法在靶球表面涂敷厚的CxH1-x涂层。使用反式 2 丁烯为工作气体的沉积速率相对较慢 ,最高为 1μm/h ,而使用苯乙烯时 ,沉积速率提高到 3~ 4μm/h。结合反弹盘技术 ,在塑料微球上涂敷了厚度为 5 0~ 80 μm的CxH1-x涂层 ,涂敷薄膜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小于 5 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微球 有机涂层 制备 反式-2-丁烯 苯乙烯 沉积速率 碳氢薄膜 惯性约束聚变 靶丸 化学气相沉积 LPP-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封装法制备空心塑料微球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林 崔保顺 +1 位作者 周兰 袁玉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51-156,共6页
采用微封装法,以聚苯乙烯(PS)为成球物质,对成球的乳化搅拌速度、溶液浓度、水/有机相体积比、实验温度及真空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制得了单壳PS空心微球。其几何参数为:直径100~300μm、壁厚2~... 采用微封装法,以聚苯乙烯(PS)为成球物质,对成球的乳化搅拌速度、溶液浓度、水/有机相体积比、实验温度及真空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制得了单壳PS空心微球。其几何参数为:直径100~300μm、壁厚2~8μm、球形度≥95%、同心度≥90%、表面粗糙度≤3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塑料微球 聚苯乙烯 封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F靶PVA-PS双层空心微球的研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林 涂海燕 +2 位作者 唐永健 周兰 杜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37-139,共3页
介绍了惯性约束聚变(ICF)靶用聚乙烯醇-聚苯乙烯(PVA-PS)双层塑料空心微球的制球工艺及实验结果。采用微封装技术及三维旋转真空干燥技术,制得的PVA-PA双层空心微球,直径100~500μm,壁厚10~35μm... 介绍了惯性约束聚变(ICF)靶用聚乙烯醇-聚苯乙烯(PVA-PS)双层塑料空心微球的制球工艺及实验结果。采用微封装技术及三维旋转真空干燥技术,制得的PVA-PA双层空心微球,直径100~500μm,壁厚10~35μm,(PVA层5~15μm,PS层5~30μm),球形度及同心度分别优于95%及85%,表面粗糙度低于300nm。该双层微球的主要技术指标均已达到ICF制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ICF)靶 双层塑料空心 聚乙烯醇及聚苯乙烯 封装法 三维旋转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沙彩色光晕现象及其色散特性分析
7
作者 刘新军 王瑜 +6 位作者 陈奕霖 廖怡 张玉杭 张金凤 张亦文 庞海 戴海涛 《物理实验》 2024年第11期14-20,27,共8页
基于几何光学的原理,深入分析了在塑料沙中观察到的彩色光晕现象.借鉴雨滴产生虹的光学原理,推导了光线在塑料微球颗粒表面的入射角与出射角和彩色光晕视角之间的数学关系,计算得出彩色光晕外边缘红光和内边缘紫光在塑料沙中的视角分别... 基于几何光学的原理,深入分析了在塑料沙中观察到的彩色光晕现象.借鉴雨滴产生虹的光学原理,推导了光线在塑料微球颗粒表面的入射角与出射角和彩色光晕视角之间的数学关系,计算得出彩色光晕外边缘红光和内边缘紫光在塑料沙中的视角分别为17.01°和14.72°,相应的折射率分别为1.5711和1.6031.探讨了彩色光晕的形成机制、色散现象、光谱特征以及光强分布,阐释了在塑料沙中无法观察到霓现象的原因,即其视角超过了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彩虹 塑料微球 色散 几何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改性及搅拌桨结构对大直径双层球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苏琳 李婧 +6 位作者 李洁 刘梅芳 陈素芬 王丽莉 张占文 李波 刘一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69-3273,共5页
随着高功率激光器的飞速发展,ICF物理实验对聚苯乙烯(PS)聚乙烯醇(PVA)双层空心微球的规格要求逐渐提高,A径要求将达到700~900μm。针对该直径范嗣的PS—PVA双层空心微球,通过采用PS球臭氧化表面改性技术和搅拌桨叶轮结构优化... 随着高功率激光器的飞速发展,ICF物理实验对聚苯乙烯(PS)聚乙烯醇(PVA)双层空心微球的规格要求逐渐提高,A径要求将达到700~900μm。针对该直径范嗣的PS—PVA双层空心微球,通过采用PS球臭氧化表面改性技术和搅拌桨叶轮结构优化技术,对传统乳液微封装法制备双层夺心微球工艺进行了改进.臭氧化表面改忡后PS同体核心发生憎水一亲水转变,提高了PS与PVA之间的作用强度;搅拌桨叶轮结构优化,改善了体系容器内溶液流场均勺性,使得微球在整个体系中的运动相对平稳,从而初步制得了直径范嗣和700~900μl的双层空心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大直径双层空心塑料微球 乳液封装法 表面改性 PS—PVA双重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双重乳粒分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苏琳 李婧 +5 位作者 李洁 刘梅芳 陈素芬 张占文 李波 刘一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了改善臭氧处理PS单层球与PVA溶液生成的双重乳粒在油相中的分散性,采用了低分子量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高分子量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双季铵盐(PAVDA)来改性该种P... 为了改善臭氧处理PS单层球与PVA溶液生成的双重乳粒在油相中的分散性,采用了低分子量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高分子量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双季铵盐(PAVDA)来改性该种PS单层球,测试并分析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相应薄膜亲水接触角及其对PVA吸附速率的影响,同时也考察并对比了静电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对双重乳粒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表面活性剂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双重乳粒在油相中的分散性.其中,经SDS和SDBS处理后,双重乳粒在油相中固化时会发生絮凝作用而无法以较高成活率制得大尺寸双层球;经PAV-DA处理PS单层球后,实现了以较高的成活率制得700~900 μm的PS-PVA双层空心微球.同时,也表明在改善PS单层球的分散性方面,空间位阻稳定作用较静电排斥作用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大直径双层空心塑料微球 乳液封装法 表面改性 PS-PVA双重乳粒 乳粒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