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在推动塑料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传播模式
1
作者 宋南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189,共1页
塑料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多维传播需求,核心在于构建公众认知与行为转化的双重路径,塑料污染危害的公众科普需突破数据堆砌而通过具象化叙事揭示微塑料渗透生态链的潜在风险并唤醒环境危机意识。塑料分类回收的行为引导需化解认知壁垒将复... 塑料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多维传播需求,核心在于构建公众认知与行为转化的双重路径,塑料污染危害的公众科普需突破数据堆砌而通过具象化叙事揭示微塑料渗透生态链的潜在风险并唤醒环境危机意识。塑料分类回收的行为引导需化解认知壁垒将复杂分类标准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而新媒体技术为破解传播困境提供创新可能,沉浸式传播与智能交互模式不仅可重塑信息触达方式通过可视化叙事强化情感共鸣,还能借助交互技术实现行为追踪与激励最终形成认知深化与行动落地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循环经济发展 塑料 公众认知 行为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循环一揽子计划对典型区域塑料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雪薇 雷廷宙 +3 位作者 白晶晶 楼紫阳 韩一石 马文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21-6227,共7页
本研究预测了截止2060年的塑料使用、塑料垃圾产量及环境泄漏量,讨论了塑料循环一揽子计划情景(抑制行业需求、加强循环回收、降低管理不善)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实现循环、缓解污染的作用.研究发现:如果塑料行业按现状发展,到2060年塑料... 本研究预测了截止2060年的塑料使用、塑料垃圾产量及环境泄漏量,讨论了塑料循环一揽子计划情景(抑制行业需求、加强循环回收、降低管理不善)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实现循环、缓解污染的作用.研究发现:如果塑料行业按现状发展,到2060年塑料的环境泄漏量较2022年预计会翻一番但实施塑料政策可以有效地限制全球塑料使用和废弃物的增长趋势(减少近23%),改善塑料使用的循环性(2060:回收,+30%)并减少塑料的环境泄漏(2060:管理不善,-15%).塑料政策中的所有方案都有助于减少管理不善的废弃物,预计泄漏到环境中的塑料将减少64.09%.政策情景使得塑料的环境泄漏与使用量间相对脱钩,这意味着塑料的环境泄漏将不再直接受使用量影响.未来的政策构建可以转向强化回收及废物处理结构管理,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污染 环境泄漏 塑料循环一揽子计划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聚乙烯在重载包装薄膜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祁子豪 石建韩 +1 位作者 庄卫伦 李斌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6-52,共7页
目的针对再生塑料应用范围受限,附加价值低的现状,探究再生塑料在重载包装膜中的应用,开发从薄膜到薄膜的闭合循环路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的重载包装膜边角料和使用后的废弃膜袋回收,制备成再生聚乙烯(Recycled polyethylene,rPE)塑料粒... 目的针对再生塑料应用范围受限,附加价值低的现状,探究再生塑料在重载包装膜中的应用,开发从薄膜到薄膜的闭合循环路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的重载包装膜边角料和使用后的废弃膜袋回收,制备成再生聚乙烯(Recycled polyethylene,rPE)塑料粒子,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在重载包装膜的配方中,制备含有质量分数分别为20%、51.8%、70%rPE的重载包装膜,并与新料薄膜(0%rPE)进行对比,分析再生塑料的加入对重载包装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再生塑料含量的上升,薄膜的热力学性能、雾度、抗撕裂性能、断裂伸长率、屈服应力和热封强度会下降,而熔融指数、拉伸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老化性能则在rPE含量处于中下水平(20%、51.8%rPE)时表现良好,优于新料薄膜。结论适量添加再生塑料(20%rPE)对薄膜部分力学性能有积极作用,但添加高比例的再生塑料(70%rPE)会导致薄膜性能的急剧下降,因此适当地提升薄膜中rPE的含量可以改善薄膜的加工性能,增加膜泡稳定性,提升薄膜的均一性。再生聚乙烯在重载包装膜中的应用,为再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乙烯 重载包装膜 塑料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诱导表面重构调控PVC和PET塑料的可浮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迎霜 杨雅斌 +1 位作者 蒋鸿儒 王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1-769,共9页
针对浮选过程中塑料可浮性波动问题,以表面重构和热力学分析为理论基础,研究了亲水改性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氯乙烯(PVC)塑料的亲疏水性对环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PET在空气、乙醇和水中分别恢复82%、47%和0.2%的疏水性,... 针对浮选过程中塑料可浮性波动问题,以表面重构和热力学分析为理论基础,研究了亲水改性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氯乙烯(PVC)塑料的亲疏水性对环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PET在空气、乙醇和水中分别恢复82%、47%和0.2%的疏水性,PVC则恢复100%、37%和2%(温度70℃).与低温极性环境相比,高温非极性环境更有利于塑料表面重构和疏水性恢复;与罩盖相比,表面醇解更有利于保持塑料的亲水性.改变表面的分子结构有利于保持塑料的亲水性,全流程低温水浸没工艺有利于塑料浮选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管理 塑料循环 塑料浮选 表面重构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浮选中的亲水化调控与表面重构研究进展
5
作者 蒋鸿儒 张迎霜 +1 位作者 王重庆 王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7,共7页
废旧塑料循环过程中最大的桎梏是如何分离不同种类的塑料。而基于表面亲/疏水性调控的塑料浮选因为步骤简单、环境友好、选择性强等优点,在塑料浮选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分子和基团层面出发,梳理了废旧塑料表面亲水化反应类型和特点... 废旧塑料循环过程中最大的桎梏是如何分离不同种类的塑料。而基于表面亲/疏水性调控的塑料浮选因为步骤简单、环境友好、选择性强等优点,在塑料浮选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分子和基团层面出发,梳理了废旧塑料表面亲水化反应类型和特点。参照高级氧化和高聚物降解,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推测。同时综述比较发现,不稳定的塑料浮选工艺是源于亲水链段的迁移和翻转。构建系统性的机理研究基础,贯彻“塑料基因浮选”理念,降低亲水化的工艺要求,是推进塑料浮选分离发展,提升“城市矿山”中废旧塑料资源价值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浮选 亲水化反应 塑料循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warpage of rapid heat cycle moulding plastic part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东雷 辛勇 +1 位作者 曹文华 孙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024-3036,共13页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in rapid heat cycle moulding (RHCM) on parts warpage were investigated. A vehicle-used blue-tooth front shell (consisting of ABS material) was considered as a part example manufac...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in rapid heat cycle moulding (RHCM) on parts warpage were investigated. A vehicle-used blue-tooth front shell (consisting of ABS material) was considered as a part example manufactured by RHCM method. The corresponding rapid heat response mould with an innovational conformal heating/cooling channel system and a dynamic moul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Jll-W-160 type precis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was proposed. During heating/cooling process, the mould was able to be heated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160 ~C in 6 s and then cooled to 80 ~C in 22 s.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in RHCM on part warpage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aguchi theory.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levated mould temperature reduces unwanted freezing during the injection stage, thus improving mouldability and enhancing part quality, whereas the overheated of mould temperature will lead to defective product. The feasible mould temperature scope in RHCM should be no higher than 140 ~C, and the efficient mould temperature scope should be around the polymer heat distortion temperature. Melt temperature as well as injection pressure effects on warpag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lower stage gives a no explicit effect on warpage whereas the higher stage leads to a quasi-linear downtrend. But others affect the warpage as a V-type fluctuation, reaching to the minimum around the heat distortion temperature. Under the same mould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warpage decreas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order, packing time, packing pressure, melt temperature, injection pressure and cooling tim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heat cycle moulding plastic part process parameters WAR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