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塑性阶段有效宽度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聂建国 田春雨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翼级板中存在剪力滞后现象,设计中普遍采用翼缘有效宽度的概念。针对有端横梁的单向简支组合梁板体系,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全过程中翼缘有效宽度的变化,并对塑性极限阶段有效宽度的主要影响因...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翼级板中存在剪力滞后现象,设计中普遍采用翼缘有效宽度的概念。针对有端横梁的单向简支组合梁板体系,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全过程中翼缘有效宽度的变化,并对塑性极限阶段有效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宽跨比、荷载类型、剪力连接程度、钢梁和混凝土强度等进行参数分析,提出计算塑性极限阶段有效宽度的简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单向组合梁-板体系 塑性阶段有效宽度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简化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塑性阶段表面蒸发速率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倩倩 魏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试验研究了高温低湿环境下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表面蒸发速率;在自由水蒸发速率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相对于自由水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分析,得到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公式.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一定环境条... 试验研究了高温低湿环境下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表面蒸发速率;在自由水蒸发速率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相对于自由水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分析,得到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公式.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被泌水覆盖时,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等于自由水蒸发速率;泌水被逐渐蒸发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与自由水蒸发速率之比值随时间的增加以一定规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塑性阶段 表面蒸发速率 自由水蒸发速率 泌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阶段联肢墙墙肢基底内力变化规律及其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永盛 刘韬 张令心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32,共14页
联肢墙进入塑性阶段后墙肢会出现明显的内力重分布现象,分析并计算墙肢内力是实现合理设计及高效评估的前提。目前,塑性阶段墙肢内力通常采用复杂费时的有限元模拟获得,缺乏实用的简化计算方法。文中首先基于OpenSees平台分析了联肢墙... 联肢墙进入塑性阶段后墙肢会出现明显的内力重分布现象,分析并计算墙肢内力是实现合理设计及高效评估的前提。目前,塑性阶段墙肢内力通常采用复杂费时的有限元模拟获得,缺乏实用的简化计算方法。文中首先基于OpenSees平台分析了联肢墙墙肢基底内力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析得到的附加轴力系数在塑性阶段稳定变化的特性和附加轴力与基底剪力呈三折线形式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墙肢基底附加轴力简化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考虑附加轴力对墙肢刚度的影响,按照各墙肢刚度比例关系分配内力,给出了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墙肢剪力和弯矩的简化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与算例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文中简化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肢剪力墙 计算方法 塑性阶段 附加轴力 内力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干气密封接触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小成 丁雪兴 陈金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7-1245,共9页
为探究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在变形全阶段的接触特性,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及微观接触力学理论,充分考虑微凸体变形的3个阶段,通过余弦函数构建干气密封全阶段接触模型,并分别与GW模型、KE模型和ZMC模型三种经典接触模型及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作... 为探究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在变形全阶段的接触特性,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及微观接触力学理论,充分考虑微凸体变形的3个阶段,通过余弦函数构建干气密封全阶段接触模型,并分别与GW模型、KE模型和ZMC模型三种经典接触模型及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作对比,验证本文中接触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最后对干气密封摩擦界面接触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干气密封摩擦界面的接触特性与分形维数、特征尺度及两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有关.接触特性与分形维数和两表面真实接触面积呈正相关,与特征尺度呈负相关.分形维数越大,接触载荷与接触刚度的数量级就越大,且接触载荷变化范围相对较大.当特征尺度每次以1个数量级递增时,接触载荷与接触刚度的变化范围较小,都在1个数量级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分形理论 塑性阶段 接触模型 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弹塑性接触刚度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翟霄 杨小成 +1 位作者 陈金林 丁雪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针对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复杂多变的弹塑性变形阶段,基于微凸体在变形全过程满足连续性、光滑性和单调性的特点,通过余弦函数来探究接触面变形量与接触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光滑连续特性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模型,然后基于统计学理论,... 针对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复杂多变的弹塑性变形阶段,基于微凸体在变形全过程满足连续性、光滑性和单调性的特点,通过余弦函数来探究接触面变形量与接触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光滑连续特性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模型,然后基于统计学理论,建立摩擦界面整体接触模型,最后将所建立的模型与GW模型、CEB模型、ZMC模型、KE模型和Li模型五种经典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求解得到干气密封摩擦界面的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微凸体在变形全阶段的连续性、光滑性和单调性;接触载荷、接触面积和接触刚度与无量纲接触变形量成正相关;与无量纲表面平均接触距离成负相关,且无量纲表面平均接触距离越小,其粗糙表面发生塑性变形的比重就越大;为使干气密封动环和静环更加可靠平稳地运行,应保证动环和静环的接触面尽量光滑平整,使其无量纲表面平均接触距离控制在2.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接触模型 塑性阶段 接触刚度 统计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框架-复合墙结构弹塑性内力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猛 姚谦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0,共6页
框架-复合墙结构是以框架和密肋复合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新型组合式双重抗侧力体系,合理计算弹塑性阶段框架与复合墙的内力是决定大震下结构体系安全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6榀典型密肋复合墙试验数据,建立了复合墙体指数式... 框架-复合墙结构是以框架和密肋复合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新型组合式双重抗侧力体系,合理计算弹塑性阶段框架与复合墙的内力是决定大震下结构体系安全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6榀典型密肋复合墙试验数据,建立了复合墙体指数式刚度退化模型,量化了墙体在各变形阶段的刚度退化系数.在对比复合墙与框架、混凝土墙、砌体墙刚度退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复合墙刚度退化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弹塑性阶段框架-复合墙结构地震内力的实用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算例讨论了结构内力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弹塑性阶段,框架与密肋复合墙刚度退化速度比值呈非线性关系,框架分担总地震剪力的比例增加,但其绝对剪力值增加幅度并不明显;考虑弹塑性阶段复合墙的刚度退化,更好地符合了地震下框架-复合墙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复合墙结构 密肋复合墙体 刚度退化 塑性阶段 地震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梁抗弯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贾连光 徐晓霞 康小柱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蜂窝梁的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模,对相同跨度、相同开孔率及开孔数目的圆孔和六角孔两种不同截面形式的蜂窝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截面形式和不同开孔率对蜂窝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蜂窝梁的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模,对相同跨度、相同开孔率及开孔数目的圆孔和六角孔两种不同截面形式的蜂窝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截面形式和不同开孔率对蜂窝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对于两种不同截面形式的蜂窝梁,在相同开孔率及开孔数目的情况下,圆孔梁的极限承载力要高于六角孔梁的极限承载力.结论利用有限元软件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开孔率及不同截面形式,对两种蜂窝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两种不同截面形式蜂窝梁,在开孔率相同时,随着荷载逐渐增加,梁由弹性进入弹塑性进而达到塑性阶段,同时塑性向空腹截面及孔周边发展.腹板出现一定鼓曲现象,梁即达极限状态.同时梁中部出现较大侧弯扭变形,出现整体失稳,在孔角处存在应力集中.在开孔率不同时,随着开孔率的逐渐增大,圆孔梁的极限承载力明显高于六角孔梁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弯承载力 蜂窝梁 抗弯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软件 截面形式 极限状态 开孔率 ANSYS 有限元软件 塑性阶段 弯扭变形 应力集中 圆孔梁 塑性 孔数 周边 空腹 腹板 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结构等效静载动力系数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耿少波 葛培杰 +1 位作者 李洪 徐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88-2095,共8页
为研究爆炸荷载数学模型对结构等效静载动力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爆炸荷载等效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弹性与弹塑性微分方程,以超压峰值、正超压冲量相等为对比条件,分别求解线性衰减荷载与指数型衰减荷载两种数学模式下延性比与等效... 为研究爆炸荷载数学模型对结构等效静载动力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爆炸荷载等效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弹性与弹塑性微分方程,以超压峰值、正超压冲量相等为对比条件,分别求解线性衰减荷载与指数型衰减荷载两种数学模式下延性比与等效静载动力系数之间的隐式函数表达式;结合我国现行的抗爆设计规范及指数型衰减荷载形状调整参数a,完成了a取值为1.27、1.44及1.61的3种工况动力系数计算,并与相对应的线性衰减荷载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规范采用的线性衰减荷载计算模型更适用于延性比β<3.0的结构设计;指数型衰减荷载可涵盖工程设计延性比β≤5.0的所有范围,且更适用于β≥3.0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等效静载 动力系数 塑性阶段 抗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连梁形式的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永君 张贝贝 +2 位作者 李端 付春兵 李进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7期67-73,共7页
剪力墙设计中连梁设计是一个难点,双连梁虽然能解决超筋的问题,但存在弹性刚度下降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得出双连梁和单连梁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然后依据试验试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试验模型,得出有限元模型模拟的可行性;最... 剪力墙设计中连梁设计是一个难点,双连梁虽然能解决超筋的问题,但存在弹性刚度下降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得出双连梁和单连梁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然后依据试验试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试验模型,得出有限元模型模拟的可行性;最后提出4种不同的连梁形式,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出一种受力性能上既拥有双连梁的优点又能克服双连梁的不足,且施工便利的连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梁 弹性阶段 塑性阶段 刚度降低 连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议一个新的应变强度表示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乃文 《中国大学教学》 1987年第4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伊留申 弹性应变 总应变 简单加载 塑性应变 主应变 塑性阶段 塑性理论 塑性变形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测量视域下的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探析
11
作者 苏红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67,共1页
在抗震设计中,允许整体结构不倒塌、局部结构出现较小程度破坏的情况存在,当工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采集变形或应变数据对于抗震性能分析起着重要作用。视觉测量方法以机器视觉技术与图像算法为依托,能够实现全场变形过程跟踪、得到... 在抗震设计中,允许整体结构不倒塌、局部结构出现较小程度破坏的情况存在,当工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采集变形或应变数据对于抗震性能分析起着重要作用。视觉测量方法以机器视觉技术与图像算法为依托,能够实现全场变形过程跟踪、得到准确全场三维凸曲变形和应变数据,具有很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阶段 抗震设计 视觉测量 机器视觉技术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局部结构 抗震性能 过程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力滞后的组合梁极限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20
12
作者 聂建国 田春雨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22,共7页
根据规范中组合梁截面在正弯矩作用下塑性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新的塑性阶段有效宽度定义,根据混凝土翼缘中合力和合力作用点同时等效来计算有效宽度。采用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简支组合梁在极限状态下跨中截面混凝土翼... 根据规范中组合梁截面在正弯矩作用下塑性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新的塑性阶段有效宽度定义,根据混凝土翼缘中合力和合力作用点同时等效来计算有效宽度。采用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简支组合梁在极限状态下跨中截面混凝土翼缘内应变和应力分布规律,给出简化表达公式。针对各种参数情况下的组合梁,计算塑性极限阶段混凝土翼缘有效宽度和矩形应力块高度,根据简化的取值结果,提出塑性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塑性极限阶段 有效宽度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成因及类型划分刍议——以陕西华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艳 郑利宏 +2 位作者 门文辉 李亚哲 徐永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岗岩景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深化人们对花岗岩地貌景观成因的认识,加强景区建设以及提高花岗岩地貌的科学研究水平,需要从目前花岗岩景观的地貌形态分类提...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岗岩景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深化人们对花岗岩地貌景观成因的认识,加强景区建设以及提高花岗岩地貌的科学研究水平,需要从目前花岗岩景观的地貌形态分类提升到按花岗岩的成因分类。本文在华山花岗岩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以花岗岩动力学、运动学理论为指导,提出脆性形变前的塑性-韧性形变阶段是花岗岩景观形成的主要阶段,花岗岩景观的多样性是岩浆体在这个阶段中运动方式的多样性造成的。花岗岩在塑性-韧性流变过程中与侵位的围岩互动,与围岩在韧-脆性变形的耦合过程中形成的景观表现为:①长岭状、龙脊状的景观与A、B型成分-结构层的线状背形结构有关;②峰岭、尖峰等景观主要和A、B型成分-结构面波中的原生(轴面)劈理(或节理)、"肠套"式褶皱及横节理有关;③旋卷-扭动过程中形成的弧形-扭动构造是花岗岩景区中千奇百怪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类似华山主峰、天柱山都是旋卷-扭动构造中的砥柱状突起;④绝大多数石蛋、石球和球状风化是鞘褶皱式结构样式的特殊表现;⑤成分-结构层的穹状隆升是浑圆状、圆丘状景观形成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地貌景观 成因类型 塑性-韧性形变阶段 陕西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幅循环荷载下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动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虎 熊衍来 +1 位作者 曹克磊 张献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4,153,共5页
动强度是大坝稳定安全分析的重要参数,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型动三轴仪,开展变幅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了不同围压和水泥含量对胶凝砂砾石(CSG)材料动应力—动应变关系的影响;基于摩尔—库伦强度准则,以动应变为塑性内变量,研究... 动强度是大坝稳定安全分析的重要参数,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型动三轴仪,开展变幅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了不同围压和水泥含量对胶凝砂砾石(CSG)材料动应力—动应变关系的影响;基于摩尔—库伦强度准则,以动应变为塑性内变量,研究了CSG材料在经历塑性变形时其动强度参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动粘聚力和动内摩擦角随水泥含量增大而增加;随着动应变增加,动粘聚力下降较快,动内摩擦角增加,骨料间的剪切滑移产生的摩擦力起主导作用;达到峰值动应力时,骨料间的有效受力面明显减小,动粘聚力下降平缓,动内摩擦角减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动粘聚力随动应变变化的规律符合幂函数关系;动内摩擦角与动应变变化的规律符合二次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CSG坝的抗震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砂砾石材料 变幅循环荷载 塑性阶段 动粘聚力 动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材料力学教材中的ψ-λ曲线
15
作者 李志君 《中国大学教学》 1993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力学教材 工字形截面 压杆稳定 初弯曲 钢结构设计规范 残余应力 塑性阶段 弯扭屈曲 压弯杆 长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itoring damage evolution of steel strand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and rate process theory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扬 刘扬 冯东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692-3697,共6页
Utilizing the acoustic emission(AE) techniqu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amage evolution for steel strand under axial tension was described. The damage evolution model for steel stand relating the damage... Utilizing the acoustic emission(AE) techniqu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amage evolution for steel strand under axial tension was described. The damage evolution model for steel stand relating the damage evolution to acoustic emission parameters was proposed by incorporating the AE rate process theory. The AE monitor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mages occur in both elastic and plastic phases of steel strand. In elastic phase, AE signals are mainly sent out from the micro damage due to the surface friction among the wires of steel strand, while in plastic phase, AE signals emitted from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wires. In addition, the AE cumulative parameters curves closely resemble the loading curve. The AE cumulative parameters curves can well describe the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damage occurrence and damage development for steel stran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E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and useful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str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emission rate process theory steel strand damage evolution model surface fr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