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塑性滞回环的演化规律
被引量:
25
1
作者
王鸿
许江
杨秀贵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2,共3页
通过对循环载荷条件下细粒砂岩在不同载荷水平、不同位移速率时的变形特性及其塑性滞回环演化规律的分析发现:1)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的加、卸载曲线不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循环起将趋于稳定;2)不同载荷水平...
通过对循环载荷条件下细粒砂岩在不同载荷水平、不同位移速率时的变形特性及其塑性滞回环演化规律的分析发现:1)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的加、卸载曲线不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循环起将趋于稳定;2)不同载荷水平和不同位移速率下第1循环时的各拟合参数值与第2循环相比存在有较大变化,但从第2循环曲线起,各拟合参数均将逐渐趋于恒定;3)随着位移速率和载荷水平的变化,其拟合参数将随之而发生变化;4)在相同位移速率和相同载荷水平条件下,同一次循环时岩石变形曲线的加载段与卸载段的相应拟合参数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
环
载荷
塑性滞回环
细粒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等荷载循环加卸载下砂岩变形滞回环特性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成杰
徐颖
+2 位作者
娄培杰
冯明明
郑志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9-143,共5页
通过对砂岩试件等荷载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了砂岩试件的变形特性及塑性滞回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加载终点与卸载终点应变值均随着循环数有所增加,每一次循环均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四次循环新产生的塑性变形远小于初始循环,且随着...
通过对砂岩试件等荷载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了砂岩试件的变形特性及塑性滞回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加载终点与卸载终点应变值均随着循环数有所增加,每一次循环均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四次循环新产生的塑性变形远小于初始循环,且随着循环数增加变形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最终试件被逐步压实,呈现出应变硬化现象。依据滞回环位置指标,发现塑性滞回环随着循环数增加逐渐右移,滞回环面积大小与应变值相关,循环加卸载终点的应变值越大,滞回环面积则越大,滞回环面积随循环数增加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
环
荷载
应变硬化
塑性滞回环
位置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实验
被引量:
23
3
作者
许江
王维忠
+1 位作者
杨秀贵
王鸿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0-62,共3页
通过对细粒砂岩在不同位移速率、不同载荷水平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的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不相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且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次循环起几乎不发生变化。...
通过对细粒砂岩在不同位移速率、不同载荷水平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的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不相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且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次循环起几乎不发生变化。同时还发现,从第2次循环起,每次循环加、卸载完成后所产生的残余位移量也几乎接近于零。另外,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还发现,随着位移速率的增大,载荷-位移曲线的斜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载荷水平的提高,第1次循环加、卸载完成后所残余的位移量将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
环
载荷
变形特性
塑性滞回环
细粒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压力水浸煤岩损伤劣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尹大伟
孙鹏翔
+4 位作者
胡浩
谭毅
屈晓
汪锋
江宁
《煤炭学报》
2025年第S1期161-176,共16页
防隔水煤柱不仅受到采空区压力水浸作用影响,还受到周边采掘活动产生的循环加卸载作用,导致煤柱损伤劣化加剧,甚至导致其破坏失稳,进而诱发采空区突水灾害。为研究压力水浸和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煤岩损伤演化规律与劣化机制,基于自主...
防隔水煤柱不仅受到采空区压力水浸作用影响,还受到周边采掘活动产生的循环加卸载作用,导致煤柱损伤劣化加剧,甚至导致其破坏失稳,进而诱发采空区突水灾害。为研究压力水浸和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煤岩损伤演化规律与劣化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煤岩压力水浸试验装置,结合全场应变测量系统、声发射系统、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开展了干燥与不同压力水浸煤样(浸水压力为0、3、5 MPa,浸水时长20 d)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循环加卸载次数为8次),研究了煤样强度、变形破坏、声发射和能量演化特征,揭示了压力水浸和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煤样力学特性劣化机制。结果表明:①压力水浸和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煤样内部损伤加剧,削弱了其实体承载结构,相比于干燥煤样,压力水浸煤样循环加卸载后单轴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18.04%、27.12%和42.82%;第1次循环加卸载后,随着浸水压力增大,煤样塑性滞回环面积增大,弹性模量降低;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增加,煤样塑性滞回环面积逐渐减小,加、卸载段的弹性模量呈“波浪形”降低。②随着浸水压力增大,煤样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变形局部化带演化更为剧烈,且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增加,煤样缺陷处应力集中现象愈发显著,形成多个变形局部化带,煤样发生拉伸破坏,伴随剥落破坏,其破碎程度增大。③压力水浸促进了水−煤岩作用,其内部黏土矿物遇水软化、溶解。相比于干燥煤样,随着浸水压力增大,第1次循环加卸载后煤样损伤变量分别增长了4.03%、7.26%和24.19%,耗散能分别增长了20.50%、38.22%和98.14%;同时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增加,煤样内部损伤不断积累,损伤变量和耗散能均呈递增趋势,全部循环加卸载后煤样平均损伤变量分别增长了3.53%、6.94%和25.47%,平均耗散能分别提高了19.18%、61.87%和138.73%;循环加卸载后单轴压缩阶段煤样耗散能分别提高了62.51%、89.20%和106.93%,破裂断口平均孔隙率和概率熵均呈递增趋势。上述研究对防隔水煤柱合理留设及其稳定性保障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滞回环
变形破坏
能量演化
细观特征
劣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塑性滞回环的演化规律
被引量:
25
1
作者
王鸿
许江
杨秀贵
机构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2,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34060)
重庆市院士基金资助项目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文摘
通过对循环载荷条件下细粒砂岩在不同载荷水平、不同位移速率时的变形特性及其塑性滞回环演化规律的分析发现:1)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的加、卸载曲线不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循环起将趋于稳定;2)不同载荷水平和不同位移速率下第1循环时的各拟合参数值与第2循环相比存在有较大变化,但从第2循环曲线起,各拟合参数均将逐渐趋于恒定;3)随着位移速率和载荷水平的变化,其拟合参数将随之而发生变化;4)在相同位移速率和相同载荷水平条件下,同一次循环时岩石变形曲线的加载段与卸载段的相应拟合参数值不同.
关键词
循
环
载荷
塑性滞回环
细粒砂岩
Keywords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ditions
the plastic-loop
fine-sandstone
分类号
TD31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等荷载循环加卸载下砂岩变形滞回环特性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成杰
徐颖
娄培杰
冯明明
郑志涛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9-143,共5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608085QE122)
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2015KF-05)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项目(2016M590558)
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2015KF04)资助
文摘
通过对砂岩试件等荷载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了砂岩试件的变形特性及塑性滞回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加载终点与卸载终点应变值均随着循环数有所增加,每一次循环均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四次循环新产生的塑性变形远小于初始循环,且随着循环数增加变形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最终试件被逐步压实,呈现出应变硬化现象。依据滞回环位置指标,发现塑性滞回环随着循环数增加逐渐右移,滞回环面积大小与应变值相关,循环加卸载终点的应变值越大,滞回环面积则越大,滞回环面积随循环数增加逐渐增大。
关键词
循
环
荷载
应变硬化
塑性滞回环
位置指标
Keywords
cyclic loading
strain hardening
plastic hysteresis loop
location index
分类号
TD315.1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实验
被引量:
23
3
作者
许江
王维忠
杨秀贵
王鸿
机构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0-62,共3页
基金
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
重庆市院士基金资助项目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文摘
通过对细粒砂岩在不同位移速率、不同载荷水平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的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不相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且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次循环起几乎不发生变化。同时还发现,从第2次循环起,每次循环加、卸载完成后所产生的残余位移量也几乎接近于零。另外,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还发现,随着位移速率的增大,载荷-位移曲线的斜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载荷水平的提高,第1次循环加、卸载完成后所残余的位移量将有所增加。
关键词
循
环
载荷
变形特性
塑性滞回环
细粒砂岩
Keywords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dition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lastic-loop
fine-sandstone
分类号
TD31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压力水浸煤岩损伤劣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尹大伟
孙鹏翔
胡浩
谭毅
屈晓
汪锋
江宁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煤炭学报》
2025年第S1期161-17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4128,52322403)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tsqn202306199)
深部煤矿开采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MRDPC22KF01)。
文摘
防隔水煤柱不仅受到采空区压力水浸作用影响,还受到周边采掘活动产生的循环加卸载作用,导致煤柱损伤劣化加剧,甚至导致其破坏失稳,进而诱发采空区突水灾害。为研究压力水浸和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煤岩损伤演化规律与劣化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煤岩压力水浸试验装置,结合全场应变测量系统、声发射系统、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开展了干燥与不同压力水浸煤样(浸水压力为0、3、5 MPa,浸水时长20 d)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循环加卸载次数为8次),研究了煤样强度、变形破坏、声发射和能量演化特征,揭示了压力水浸和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煤样力学特性劣化机制。结果表明:①压力水浸和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煤样内部损伤加剧,削弱了其实体承载结构,相比于干燥煤样,压力水浸煤样循环加卸载后单轴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18.04%、27.12%和42.82%;第1次循环加卸载后,随着浸水压力增大,煤样塑性滞回环面积增大,弹性模量降低;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增加,煤样塑性滞回环面积逐渐减小,加、卸载段的弹性模量呈“波浪形”降低。②随着浸水压力增大,煤样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变形局部化带演化更为剧烈,且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增加,煤样缺陷处应力集中现象愈发显著,形成多个变形局部化带,煤样发生拉伸破坏,伴随剥落破坏,其破碎程度增大。③压力水浸促进了水−煤岩作用,其内部黏土矿物遇水软化、溶解。相比于干燥煤样,随着浸水压力增大,第1次循环加卸载后煤样损伤变量分别增长了4.03%、7.26%和24.19%,耗散能分别增长了20.50%、38.22%和98.14%;同时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增加,煤样内部损伤不断积累,损伤变量和耗散能均呈递增趋势,全部循环加卸载后煤样平均损伤变量分别增长了3.53%、6.94%和25.47%,平均耗散能分别提高了19.18%、61.87%和138.73%;循环加卸载后单轴压缩阶段煤样耗散能分别提高了62.51%、89.20%和106.93%,破裂断口平均孔隙率和概率熵均呈递增趋势。上述研究对防隔水煤柱合理留设及其稳定性保障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词
塑性滞回环
变形破坏
能量演化
细观特征
劣化机制
Keywords
plastic hysteresis loops
deformation damage
energy evolution
fine-scale characterization
deterioration mechanisms
分类号
TD82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塑性滞回环的演化规律
王鸿
许江
杨秀贵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等荷载循环加卸载下砂岩变形滞回环特性
李成杰
徐颖
娄培杰
冯明明
郑志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实验
许江
王维忠
杨秀贵
王鸿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压力水浸煤岩损伤劣化特征研究
尹大伟
孙鹏翔
胡浩
谭毅
屈晓
汪锋
江宁
《煤炭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