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下的塑性构造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涛 胡望水 +4 位作者 于水 龙小军 何瑶瑶 吴婵 陈川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6,共8页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下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中的塑性构造。研究发现塑性地层在整个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都有分布,且盐岩塑性层主要分布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发育层位为过渡期(J-K)构造层之内;中部尼日尔三角洲等...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下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中的塑性构造。研究发现塑性地层在整个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都有分布,且盐岩塑性层主要分布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发育层位为过渡期(J-K)构造层之内;中部尼日尔三角洲等塑性层主要为泥岩塑性层,发育层位为古近系和新近系。根据重力滑脱构造体系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以正断裂和塑性焊接构造为主的上部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以底辟构造为主的中部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以冲断裂、塑性褶皱和塑性冲断构造为主的下部重力滑脱冲断构造。根据塑性构造上覆地层的变形过程,塑性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后生变形期和同生变形期。塑性构造变形机制主要受基底掀斜作用和上覆地层的沉积速率控制。塑性构造中的底辟、褶皱、冲断及塑性焊接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构造 重力滑脱 被动大陆边缘 西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的地层变形及反转剥蚀厚度的求取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10,共2页
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再现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的发展过程,其求取的关键是地层变形模型的建立。在大量针对中、浅层目标处理的地震资料的解释基础上,确定了明水组沉积末期到第三系沉积末期为松辽盆地的地层变... 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再现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的发展过程,其求取的关键是地层变形模型的建立。在大量针对中、浅层目标处理的地震资料的解释基础上,确定了明水组沉积末期到第三系沉积末期为松辽盆地的地层变形期,建立了两种盖层变形模型:塑性流动型、层间滑脱型。并采用面积守恒原理,针对上述两种模型求取剥蚀厚度,分析了松辽盆地反转剥蚀的特征,得出构造反转区为油气聚集的最有利部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流动构造 构造反转 松辽盆地 地层剥蚀厚度 石油 天然气 运移规律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隆起南翼陡山沱组四段富有机质白云岩透镜体的成因与演化
3
作者 王宣淳 刘晓峰 《地质学报》 2025年第9期3147-3163,共17页
黄陵隆起南翼陡山沱组四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的富有机质白云岩透镜体是探索埃迪卡拉纪深水微生物白云岩成因的珍贵素材。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深水白云岩属于早期成岩作用的产物,而非沉积作用的结果。本文以白云岩透镜体及其围岩为研究对... 黄陵隆起南翼陡山沱组四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的富有机质白云岩透镜体是探索埃迪卡拉纪深水微生物白云岩成因的珍贵素材。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深水白云岩属于早期成岩作用的产物,而非沉积作用的结果。本文以白云岩透镜体及其围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白云岩透镜体及其围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白云岩透镜体的成因与演化。研究表明:陡山沱组四段富有机质白云岩透镜体是在深水陆棚静水滞留盆地缺氧-还原环境下,经过硫酸盐还原反应,在海水-沉积物界面之上经微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沉积的微生物白云岩。白云岩透镜体经历三期演化过程:①富有机质白云岩透镜体沉积期,在硫酸盐还原菌参与下形成丘状或似层状微生物白云岩。透镜体内部发育典型的水平-收敛层理并与围岩层理构成丘状体-披覆构造。②白云岩透镜体早期成岩阶段,在差异压实作用下经历了椭圆化和塑性石香肠变形。③白云岩透镜体晚期成岩阶段,由差异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粉—细晶白云石球状集合体,发育似同心环状构造及方解石充填的不规则裂隙。本文不仅提炼了富有机质白云岩透镜体在缺氧-还原环境下的微生物-化学沉积成因新模式,也提出了白云岩透镜体经历了椭圆化-塑性石香肠构造-成岩作用等次生改造的新认识。这为探索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中微生物白云岩的成因和成岩作用提供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透镜体 富有机质页岩 微生物-化学沉积 塑性石香肠构造 黄陵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