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峡库区典型逆向岩质岸坡塌岸-滑坡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杨
赵海林
黄波林
李宏林
许凯凯
-
机构
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3A2045)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科研项目(KJ-2023046)。
-
文摘
现阶段大多数逆向岩质岸坡倾倒失稳破坏均被解释为受倾角和结构面控制的渐进式整体失稳破坏机制,但据调查表明一些库区逆向岸坡倾倒变形加剧或失稳前,都普遍存在前缘塌岸现象。为深入研究塌岸约束条件下塌岸-滑坡破坏机制及灾变过程,以三峡库区巫峡段龚家坊滑坡为例构建二维物理模型,开展典型逆向岩质岸坡在库水位侵蚀下发生塌岸-滑坡破坏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滑坡失稳演化过程中,塌岸改变了坡形、坡体结构、应力分布,并且为上部变形体提供了重要临空条件,是逆向岩质岸坡滑坡破坏的灾变加速诱因。(2)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反倾岩层重力时效的累计下弯曲倾倒产生大量拉张裂隙,蓄水后纵横两向裂隙逐渐在塌岸的影响下产出并贯通形成多级滑面。(3)塌岸-滑坡链式演化过程中,塌岸发生前岸坡各点的应力、位移均无明显波动,塌岸发生后坡内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坡表变形,破裂面逐步贯通。(4)不同深度的坡脚侵蚀区在塌岸-滑坡演化过程中,失稳坡体均有明显的分级滑移现象。滑移前,侵蚀区顶部岩梁在上覆荷载的挤压下,岩层层理面累计弯曲角度达到15°~23°时,斜坡后缘卸荷裂缝发育,进一步贯通形成深度约为侵蚀区深度2.5~3倍的滑面。(5)滑坡破坏规模与坡脚侵蚀深度正相关,坡脚侵蚀深度深,塌岸出现越早,形成潜在破坏区范围越大,岩层变形破坏过程中弯曲滑移现象越明显。相关成果可为库区逆向岩质岸坡倾倒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新视野,为库区类似岸坡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逆向岩质岸坡
二维模型试验
变形破坏机理
塌岸-滑坡
-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verse rock slope
two-dimensional model test
deformation failure mechanism
bank collapse-landslide
-
分类号
P64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