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液法、双液法结合堵水调剖新工艺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在堵水调剖中使用双液法工艺施工时 ,两种工作液不能全部接触而造成相当多量药剂浪费 ,使用单液法工艺施工时进入地层的堵剂易被地下液体所稀释。提出了一种结合单液法、双液法的堵水调剖新工艺 ,仍使用两种工作液 ,按双液法工艺施工 ,... 在堵水调剖中使用双液法工艺施工时 ,两种工作液不能全部接触而造成相当多量药剂浪费 ,使用单液法工艺施工时进入地层的堵剂易被地下液体所稀释。提出了一种结合单液法、双液法的堵水调剖新工艺 ,仍使用两种工作液 ,按双液法工艺施工 ,但每一种工作液本身都具有封堵能力 ,两种工作液接触后相互反应可形成新的封堵物。研制了供这种新双液法工艺使用的两种SAD堵剂。SAD 1的A工作液为可凝胶化的水玻璃体系 ,成胶时间在 5~2 0h之间可控 ,B工作液为可凝胶化的改性聚醚体系 ,成胶时间在 5~ 40h之间可控 ,二者接触时发生反应 ,可形成强封堵物 ;在岩心实验中SAD 1的封堵率 (>98%)和突破压力 (>10MPa/m)均高于水玻璃 /氯化钙堵剂 ;用于含水 95 %的S1 35 0 45井堵水 ,使日产油量大幅度上升 ,含水率急剧下降 ,有效期 5个月。SAD 2的A工作液为可凝胶化的无机体系 ,B工作液为可凝胶化的木质素树脂体系 ,在地层温度下成胶时间在 5~ 2 0h可控 ,耐温达 30 0℃ ,岩心堵水率为 98%,突破压力为 10MPa/m ,用于蒸汽吞吐井W 5 9注蒸汽前的调剖 ,消除了汽窜 ,注汽压力提高 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施工工艺 新双液法 堵水调剖 可交联水玻璃/可交联改性聚醚堵剂 可凝胶化无机物 可凝胶化木质素树脂堵剂 高含水油井 蒸汽吞吐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油田堵水调剖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彭宝亮 罗健辉 +2 位作者 王平美 丁彬 王贝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2-556,共5页
纳米材料可改善堵水调剖剂的性能,在油田堵水调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概述了纳米材料在油田堵水调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讨论了纳米材料在调控凝胶成胶时间、改善堵水调剖剂稳定性与力学... 纳米材料可改善堵水调剖剂的性能,在油田堵水调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概述了纳米材料在油田堵水调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讨论了纳米材料在调控凝胶成胶时间、改善堵水调剖剂稳定性与力学性能、提高乳液和泡沫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展望了纳米复合材料在高温深井油藏、特高渗大孔道油藏、低渗透油藏堵水调剖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堵水调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96
3
作者 熊春明 唐孝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油水井堵水调剖是严重非均质油藏控水稳油、提高水驱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油田多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常规的堵水调剖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需求,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开... 油水井堵水调剖是严重非均质油藏控水稳油、提高水驱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油田多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常规的堵水调剖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需求,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调剖堵水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我国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及需求,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发展趋势,即立足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实际需要,在重新认识油藏现状基础上,以廉价高效的深部转向材料开发为核心,开展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配套技术及机理理论研究,实现对高含水油藏深部水流优势通道的干预,使水流转向,达到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深部调 新技术 现状 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地层多轮次堵水调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桂勋 柴德民 +1 位作者 周戈庆 姜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8-71,共4页
以胜坨油田为例 ,通过交联聚合物驱油动态实验装置 ,模拟纵向非均质地层多轮次堵水调剖。通过实验得到各种堵剂对岩心的封堵能力、多轮次堵水调剖与采收率的关系 ,并分析了多轮次堵水调剖中堵剂选择对调剖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非均质地层 堵水调剖技术 储层 含水率 控水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剂筛选试验及在油井堵水调剖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伟 肖建洪 +1 位作者 陈辉 姜娜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5,共2页
通过配伍性、地层温度下的发泡性能、耐高温性能、高温发泡性能和阻力因子等室内试验 ,筛选出性能较好的发泡剂。并在孤岛油田配合注蒸汽实施了氮气泡沫堵水调剖措施 ,降低了油井的综合含水 ,增油效果明显 ,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关键词 发泡剂 筛选试验 油井 堵水调剖 应用 注蒸汽 堵窜 氮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水调剖用有机铬交联剂的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罗跃 刘冬妮 +1 位作者 胡秋平 苏高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1-394,共4页
选择轻质碳酸钙作固化剂,加适量黏合剂(聚乙二醇溶液),将含Cr3+67%的胜利采油院有机铬交联剂(墨绿色液体)固化,按1∶1质量比将固化交联剂与成球促进剂(微晶纤维素)混合,加适量黏合剂,在挤出滚圆机上制成粒度1632目的素丸,再以乙基纤维... 选择轻质碳酸钙作固化剂,加适量黏合剂(聚乙二醇溶液),将含Cr3+67%的胜利采油院有机铬交联剂(墨绿色液体)固化,按1∶1质量比将固化交联剂与成球促进剂(微晶纤维素)混合,加适量黏合剂,在挤出滚圆机上制成粒度1632目的素丸,再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包衣剂,在给定工艺条件下用流化床法制成覆膜有机铬交联剂。根据70℃下在水中的铬释放率曲线和聚合物-交联剂体系黏度发展曲线,确定覆膜后最佳热处理温度为60℃,包衣膜厚度(以素丸质量增加率表示)决定延缓交联时间,当素丸质量增加率由10%增大到40%时,实验成胶体系黏度增加到10Pa·s以上所需的时间由16h延长到32h,包衣膜厚度可按要求选择。使用微胶囊化的交联剂可使聚合物溶液成胶时间明显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铬交联剂 微胶囊化 制备工艺 包衣膜厚度 质量控制 延迟成胶 聚合物铬凝胶 堵水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早期见水堵水调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浩平 白宝宏 +4 位作者 张道法 马鸿星 康乐 刘涛 金晓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7,共3页
针对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开发过程中孔隙性见水的特点,对不同调剖剂进行了室内适应性及现场实验评价,设计优选了预交联颗粒加缔合聚合物弱凝胶为主的复合深部调剖体系.预交联颗粒发挥深部调剖作用,有效封堵大的孔喉通道;缔合聚合物弱凝... 针对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开发过程中孔隙性见水的特点,对不同调剖剂进行了室内适应性及现场实验评价,设计优选了预交联颗粒加缔合聚合物弱凝胶为主的复合深部调剖体系.预交联颗粒发挥深部调剖作用,有效封堵大的孔喉通道;缔合聚合物弱凝胶为辅,使其发挥封堵和驱油作用.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具有很好的堵水调剖效果,能满足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堵水调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侏罗系 堵水调剖 孔隙见水 侏罗系 预交联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水调剖剂的凝胶性能评价方法综述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明霞 杨全安 王守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3,共4页
油田上的堵水调剖剂常用到凝胶,但对凝胶性能的评价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文中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凝胶在油田实际应用的情况,介绍了各种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方法,包括成胶时间、凝胶强度、稳定性、粘弹性、膨胀倍数、抗剪切、抗压强... 油田上的堵水调剖剂常用到凝胶,但对凝胶性能的评价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文中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凝胶在油田实际应用的情况,介绍了各种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方法,包括成胶时间、凝胶强度、稳定性、粘弹性、膨胀倍数、抗剪切、抗压强度及岩心试验。文章着重对成胶时间和凝胶强度的评价方法详细论述。成胶时间评价方法包括粘度-时间曲线法、压力-时间曲线法和比色管法。凝胶强度评价方法包括等级评价法和相对强度评价法等。通过对凝胶性能评价方法的综述,为油田科技工作者在科技研究和现场应用工作中对凝胶性能的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堵水调剖 评价方法 性能 成胶时间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堵水调剖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袁谋 尹文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0,共3页
非均质严重的注水砂岩油藏在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如何应用堵水调剖技术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一直是国内外研究攻关的重大课题。基于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 ,优选合适的堵水调剖剂 ,配套完善注入工艺和评价技术是大面积堵水调剖工业化应用... 非均质严重的注水砂岩油藏在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如何应用堵水调剖技术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一直是国内外研究攻关的重大课题。基于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 ,优选合适的堵水调剖剂 ,配套完善注入工艺和评价技术是大面积堵水调剖工业化应用取得成功的关键。此技术已成为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提高水驱采收率的一项主导工艺 ,经济效益显著。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技术 工业化 应用 研究 配套技术 效果评价 注水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的干法合成及其堵水调剖剂性能初探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翠玉 于维钊 +1 位作者 张春晓 戴瑞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9,187,共5页
以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用干法合成了阳离子淀粉,确定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催化剂为NaOH,其用量为淀粉质量的1.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小时,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5%,取代度随醚化剂与淀粉摩尔比增大而增大,该摩尔比为0.9... 以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用干法合成了阳离子淀粉,确定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催化剂为NaOH,其用量为淀粉质量的1.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小时,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5%,取代度随醚化剂与淀粉摩尔比增大而增大,该摩尔比为0.9时取代度可达0.6以上,取代度在0.45以下时醚化剂反应效率超过80%.将20 g/L的取代度~0.4的阳离子淀粉溶液与2.0~2.5 g/L的HPAM溶液混合后在65℃下注入0.3 m长岩心,对水相的封堵率超过90%(23和5.6μm2岩心),对油相的封堵率达98%(4.0μm2岩心).在孤岛聚驱油田4口出聚严重的油井依次注入40 g/L的取代度~0.4的阳离子淀粉溶液和2.0~2.5 g/L的HPAM溶液并顶替至地层,3口井注入压力由0升至6 MPa,日产液量、含水量大幅下降,产油量大幅上升,出聚量分别由807、1042、1500mg/L降至458、458、500 mg/L;阳离子淀粉与HPAM生成的淀淀物堵塞可在地层稳定存在3个月以上.图5表4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淀粉 高取代度 2 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干法制备 阳离子淀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体系 深部堵水调剖 出聚油井 胜利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堵水调剖新工艺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万富 张世东 +1 位作者 李萍 雷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6,共4页
针对聚驱转水驱后储层在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性突出、注入水无效循环问题,提出了首先在油井堵水,然后在对应水井调剖的新工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堵剂用量的条件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油井的增油量和采收率;在保持水井调剖井距不变的... 针对聚驱转水驱后储层在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性突出、注入水无效循环问题,提出了首先在油井堵水,然后在对应水井调剖的新工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堵剂用量的条件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油井的增油量和采收率;在保持水井调剖井距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增加油井反向调剖井距,采出井增油量和采收率会进一步提高;井组之间的连通性越好,增产效果越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井组平均综合含水率降幅达1.13百分点,8口油井累计降液10.3×10^4 m^3、累计增油0.12×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对应调堵 非均质性 聚合物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水调剖技术在河31断块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丰文 凡玉梅 +2 位作者 党龙梅 马功联 牛富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针对现河庄油田河 3 1断块储层复杂以及高温、高矿化度等地层条件 ,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堵剂配方 。
关键词 堵水调剖 河庄油田 河31断块 应用 堵调剂 水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2型堵水调剖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涛 张国荣 +5 位作者 刘高友 王小艳 管素红 王海翠 郝林 高志斌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9期34-36,40,共4页
针对特高含水油田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效GD-2型堵水调剖剂,其适应性很强。从pH值、温度、原始渗透率等方面对该堵水调剖剂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它可用于特高含水期的油井堵水和水井调剖。
关键词 GD-2型 堵水调剖 性能评价 油田 成胶性能 渗透率 堵水率 突破压力 耐冲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分析的深度堵水调剖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增林 史树彬 +2 位作者 张先敏 尹相文 晁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3,共7页
不同于常规堵水调剖,深度堵水调剖过程具有动态、大延迟、非线性的特性,采用常规的近井堵水调剖效果评价方法会引起较大偏差。综合考虑注水井和油井的见效情况,构建深度堵水调剖效果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V/S分析计算综合评价指... 不同于常规堵水调剖,深度堵水调剖过程具有动态、大延迟、非线性的特性,采用常规的近井堵水调剖效果评价方法会引起较大偏差。综合考虑注水井和油井的见效情况,构建深度堵水调剖效果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V/S分析计算综合评价指数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并结合序列稳定性分析,建立了深度堵水调剖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孤岛油田某深度堵水调剖井组的综合效果评价应用表明:措施实施30 d后,深度堵水调剖措施开始见效,综合评价指数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大于0.5,且表征序列稳定性的V_(N)统计量呈持续增长趋势,预测该井组的深度堵水调剖措施改善趋势未来一定时间内将持续,这与该井组的生产动态曲线变化相吻合,说明该方法可为深度堵水调剖工艺矿场应用提供可靠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堵水调剖 效果评价 综合评价指数 时间序列 V/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水调剖决策系统在七区中注聚后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昌明 李西林 +4 位作者 王东 张萍 孙秀华 孙永章 赵贵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72-74,78,共4页
孤东油田七区中注聚后部分油井见聚浓度高,注聚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为此,应用聚和物堵水调剖决策系统对目前七区中注聚后的窜聚井进行了综合治理,对高见聚油井采取了干灰阻聚措施.通过对注聚井的防窜及油井阻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后... 孤东油田七区中注聚后部分油井见聚浓度高,注聚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为此,应用聚和物堵水调剖决策系统对目前七区中注聚后的窜聚井进行了综合治理,对高见聚油井采取了干灰阻聚措施.通过对注聚井的防窜及油井阻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后对整体堵水调剖效果进行了评价,为同类油藏的堵水防窜提供了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聚和物驱油 堵水调剖 防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注水井复合堵水调剖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泽伟 张涛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4,共3页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以国内ST油田为例)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将发生变化,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渗透率增大或出现大孔道;流动孔道变大,造成注入水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循环流动,大大降低了水驱...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以国内ST油田为例)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将发生变化,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渗透率增大或出现大孔道;流动孔道变大,造成注入水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循环流动,大大降低了水驱油的效率。根据ST油田地质特征、岩石性质、地下水型和注入水型,研制了一种新的调剖体系"预交联颗粒+PL调剖剂+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复合深部调剖体系。通过应用效果评价证明,该体系适合ST油田注水井堵水调剖需要,对水淹时间长的注水井也有良好的封堵和调驱作用,且具有见效快和有效期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 缔合聚合物 采收率 堵水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坨28断块堵水调剖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海燕 邓新颖 +2 位作者 曲秀娟 姜春燕 张月兰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4年第7期77-78,共2页
分析了胜坨油田坨 2 8断块储层非均质性、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结了堵水调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取得的技术进步。针对坨 2 8断块堵水调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层适应性不明确、剂量的设计方法不准确、注入速度缺乏优化和堵剂浓... 分析了胜坨油田坨 2 8断块储层非均质性、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结了堵水调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取得的技术进步。针对坨 2 8断块堵水调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层适应性不明确、剂量的设计方法不准确、注入速度缺乏优化和堵剂浓度或粒径设计不合理等 ,提出了堵水调剖工艺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坨28断块 高含水 非均质性 剩余油 堵水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64
18
作者 刘翔鹗 《石油科技论坛》 2004年第1期41-47,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油田 堵水调剖技术 吸水 机械堵水技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九五”期间堵水调剖技术的新发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巨登峰 张克永 +2 位作者 李青 谷溢 魏爱军 《河南石油》 2002年第3期27-30,共4页
对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九五”期间堵水调剖技术的堵调剂种类、应用状况、调水增油效果以及堵水调剖技术的新发展进行了总结论述。现场实践表明,堵水调剖技术是改善油藏内部裂缝系统和孔隙介质的油水渗流状况,提高油井产量和油藏开发... 对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九五”期间堵水调剖技术的堵调剂种类、应用状况、调水增油效果以及堵水调剖技术的新发展进行了总结论述。现场实践表明,堵水调剖技术是改善油藏内部裂缝系统和孔隙介质的油水渗流状况,提高油井产量和油藏开发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在油田开发后期,该项技术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 “九五”期间 堵水调剖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水调剖用新型稠油乳化剂的检测及评价
20
作者 张忠良 李萍 +2 位作者 张连社 薛兆杰 胡玉辉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3,共2页
AQD-02稠油乳化剂是由长碳链羧酸与聚醚在加热催化下反应生成的一种酯类表面活性剂,它的HLB值在3~4之间,易于分散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状液.
关键词 稠油乳化剂 检测 性能 评价 堵水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