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螺旋式抗堵塞滴头研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刚 薛群基 +2 位作者 张永茂 吕文蓝 李宽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9,共3页
利用涡流原理 ,设计一种长流道螺旋式渐变水道的新型滴头。利用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的消能和调节作用 ,保证了滴头出水有较高的均匀度 ;在流线型流道中的涡漩水流 ,形成了滴头的自冲洗和抗堵塞性能 ,配合以滴头的可拆卸设计 。
关键词 研制技术 设计原理 滴灌 螺旋式 堵塞滴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洗措施对隧道涌水滴灌滴头抗堵塞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王云东 李荣辉 +5 位作者 蔡宇镭 曹丽 李娜 倪栋 喻黎明 王文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91,共8页
为提高隧道涌水滴灌滴头的使用寿命,采用两种冲洗方式(滴头冲洗E,毛管冲洗L),分别研究3种冲洗压力(0.05、0.10、0.15 MPa)下,3种额定流量(2、4、8 L·h^(-1))滴头的相对流量随灌水次数变化趋势、滴头堵塞状况及流量恢复能力。结果表... 为提高隧道涌水滴灌滴头的使用寿命,采用两种冲洗方式(滴头冲洗E,毛管冲洗L),分别研究3种冲洗压力(0.05、0.10、0.15 MPa)下,3种额定流量(2、4、8 L·h^(-1))滴头的相对流量随灌水次数变化趋势、滴头堵塞状况及流量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冲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隧道涌水滴灌滴头的抗堵塞能力,冲洗处理下滴头有效灌水次数(相对流量≥75%)较不冲洗处理提高57.27%;毛管冲洗方式总体优于滴头冲洗方式,冲洗对滴头流量恢复能力均随滴头额定流量增大而显著提升,2、4、8 L·h^(-1)的滴头有效灌水次数在冲洗处理后分别提高24.39%、33.85%、146.47%,推荐的冲洗压力为0.1 MPa。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采取适宜的抗堵塞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头堵塞 冲洗方式 堵塞能力 冲洗压力 额定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滴头堵塞位置分布的灌水均匀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牛文全 张若婵 罗春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152,174,共7页
为合理评价滴灌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堵塞滴头对灌水均匀度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为基础,建立了堵塞滴头位置分布均匀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出了以堵塞滴头位置分布均匀系数和滴头流量均匀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指标的灌水均... 为合理评价滴灌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堵塞滴头对灌水均匀度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为基础,建立了堵塞滴头位置分布均匀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出了以堵塞滴头位置分布均匀系数和滴头流量均匀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指标的灌水均匀度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比分析了毛管和灌水小区两个尺度的灌水均匀度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与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相同,考虑滴头堵塞位置分布的灌水均匀系数可以合理反映堵塞滴头数量和滴头堵塞程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同时,该评价指标还可以反映堵塞滴头的位置分布和集中程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仅考虑流量差异而无法正确评价集中堵塞滴头对作物供水及生长影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系统 堵塞滴头 堵塞位置 灌水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水的硬度对滴头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燕芳 吴普特 +2 位作者 朱德兰 张林 陈俊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5-100,共6页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水的硬度对滴头堵塞的影响规律及堵塞机理,该文选取不同硬度水源和2种滴头(内镶圆柱式、内镶贴片式)进行滴灌试验,研究滴头的流量变化和堵塞规律,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了滴头内堵塞物的结构及成分。结果显示:硬...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水的硬度对滴头堵塞的影响规律及堵塞机理,该文选取不同硬度水源和2种滴头(内镶圆柱式、内镶贴片式)进行滴灌试验,研究滴头的流量变化和堵塞规律,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了滴头内堵塞物的结构及成分。结果显示:硬水滴灌条件下,2种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随着滴灌运行时间的增加呈均匀下降趋势,且水质越硬下降越明显;硬水滴灌会造成滴头堵塞,且水质越硬堵塞程度越严重。但同一硬度水源处理下,2种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和堵塞程度基本一致。堵塞的滴头在毛管的前1/3段、中1/3段、后1/3段都有分布。堵塞物质分析显示,Ca CO3沉淀导致的化学堵塞是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滴灌技术在灌溉水质较硬地区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质 试验 硬水 滴头堵塞 化学堵塞 堵塞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滴灌对滴头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海军 黄冠华 +1 位作者 王鹏超 白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20,共6页
研究以再生水(二级处理出水)为灌溉水源时,3种滴头(单翼迷宫式滴头、内镶式滴头和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的流量、灌水均匀度和堵塞的变化过程及规律,并和自来水灌溉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再生水... 研究以再生水(二级处理出水)为灌溉水源时,3种滴头(单翼迷宫式滴头、内镶式滴头和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的流量、灌水均匀度和堵塞的变化过程及规律,并和自来水灌溉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再生水灌溉条件下3种滴头的流量和灌水均匀度都要明显小于自来水条件下的结果,其中单翼迷宫式滴头的流量和灌水均匀度下降最大,而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的变化最小。水质和滴头内沉淀物质的分析显示,化学沉淀(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CO3)是引起滴头堵塞的主要方式,滴头流量小、流道尺寸小和流态指数偏高也增加了滴头堵塞的风险。建议实际中利用再生水灌溉的滴灌系统,可选用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污水回用 水力学 再生水 滴灌 滴头堵塞 滴头流量 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级配对迷宫流道滴头堵塞及毛管内泥沙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泽广 牛文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3-228,共6页
【目的】设计对不同泥沙级配的浑水进行滴灌试验,为泥沙机械组成对滴头堵塞的影响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短周期法,设计了粒径小于0.1mm的3种不同级配泥沙(编号分别为A、B、C,其〈0.03mm,≥0.03~≤0.05mm,〉0.05~≤0.1mm... 【目的】设计对不同泥沙级配的浑水进行滴灌试验,为泥沙机械组成对滴头堵塞的影响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短周期法,设计了粒径小于0.1mm的3种不同级配泥沙(编号分别为A、B、C,其〈0.03mm,≥0.03~≤0.05mm,〉0.05~≤0.1mm粒径泥沙所占比例分别为58.38%,27.17%,14.45%;48.50%,13.20%,38.30%;20.13%,23.55%,56.32%)及3种不同含沙量(0.5,1.0,1.5g/L)组合的滴头抗堵塞试验,分析了毛管中沉积泥沙的位置与粒径组成及滴头流量与含沙量的变化。【结果】当含沙量不大于1.0g/L时,泥沙级配C最易造成滴头堵塞,而级配B次之,级配A最不易造成滴头堵塞;当含沙量大于1.0g/L时,泥沙级配对堵塞的影响有所降低。当毛管上的滴头发生严重堵塞时,毛管内的淤积泥沙主要分布在毛管中段0.6~1.0m处,未发生堵塞或者发生非常轻微堵塞的毛管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毛管尾端。粒径〉0.05~≤0.1mm的泥沙最易沉积在毛管内,而小于0.03mm的泥沙颗粒最易随水流排出滴头。【结论】泥沙级配是影响滴头堵塞的主要因素,当大于0.05mm的泥沙颗粒含量较高时,非常易造成滴头堵塞,泥沙级配对其在毛管中的淤积位置影响较小,但对泥沙淤积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系统 迷宫流道 泥沙级配 含沙量 滴头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滴头堵塞位置的灌水均匀系数模型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若婵 牛文全 +1 位作者 段晓辉 李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为准确评价堵塞对滴灌工程灌水均匀性的影响,从确定采样点布置方式入手,利用HYDRUS-2D模拟不同堵塞情况下的土壤水分状况,首先分析灌水均匀性与土壤水分分布均匀性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土壤水分分布均匀系数为依据,在考虑滴头堵塞位置的基... 为准确评价堵塞对滴灌工程灌水均匀性的影响,从确定采样点布置方式入手,利用HYDRUS-2D模拟不同堵塞情况下的土壤水分状况,首先分析灌水均匀性与土壤水分分布均匀性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土壤水分分布均匀系数为依据,在考虑滴头堵塞位置的基础上对灌水均匀系数模型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温室灌溉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取样点布置方式对土壤水分分布均匀系数影响显著,适宜的取样间距和深度分别为60 cm及地表下20 cm。土壤水分分布均匀系数与不同灌水均匀系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随着堵塞滴头数量的增加,堵塞滴头位置分布情况对土壤水分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增大。小区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当堵塞滴头数量较多时,土壤水分分布均匀系数与考虑滴头堵塞位置的优化灌水均匀系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优于原指标,可较好反映由堵塞滴头位置改变引起的土壤水分分布均匀性变化,故在评价滴灌系统灌水均匀性时宜使用优化均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灌溉 优化 滴头堵塞 灌水均匀性 土壤水分分布均匀性 堵塞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气对不同流道结构滴头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庆 张二信 杨建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60,共6页
为明确加气对滴头堵塞的影响,研究了4种不同流道结构参数的内镶贴片式滴头的流量变化和堵塞规律,分析了影响滴头堵塞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加气灌溉下,滴头E1~E4的毛管淤积物比未加气处理增加36%~74.65%,滴头E1~E3的流道淤积物比未加气... 为明确加气对滴头堵塞的影响,研究了4种不同流道结构参数的内镶贴片式滴头的流量变化和堵塞规律,分析了影响滴头堵塞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加气灌溉下,滴头E1~E4的毛管淤积物比未加气处理增加36%~74.65%,滴头E1~E3的流道淤积物比未加气增加10.94%~88.71%,E4则减少162.2%,加气显著影响滴头的堵塞过程(P<0.05);加气情况下,额定流量、入口栅栏面积、流道长和流道结构类型显著影响滴头堵塞,入口栅栏面积对滴头堵塞的影响最大,入口栅栏面积最大的E4滴头堵塞程度最低,入口栅栏面积较小的E1、E2和E3滴头堵塞程度相对较高;与未加气处理相比,灌溉结束时滴头E1~E3的相对流量降低20.83%~26.11%,滴头E4提高30.91%;加气滴灌滴头堵塞受入口栅栏面积的影响程度更高。加气灌溉时,应选入口栅栏面积较大的滴头,滴头宜布置在毛管顶部,避免毛管内淤积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灌溉 加气滴灌 堵塞 滴头堵塞 流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水滴灌灌水器堵塞机制及防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天 田军仓 李小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解决黄河水中粒径小于0.10 mm细小泥沙颗粒引发的滴灌灌水器堵塞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回顾了高含沙水滴灌条件下灌水器物理堵塞机制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细小泥沙颗粒含量较高的浑水滴灌时,滴头堵塞主要是含沙量、泥... 为解决黄河水中粒径小于0.10 mm细小泥沙颗粒引发的滴灌灌水器堵塞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回顾了高含沙水滴灌条件下灌水器物理堵塞机制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细小泥沙颗粒含量较高的浑水滴灌时,滴头堵塞主要是含沙量、泥沙粒径与颗粒级配耦合作用的结果。滴灌系统工作条件如工作压力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移除流道内黏、粉等细颗粒堵塞物质,促进较大泥沙颗粒排出流道;灌溉水温越高,滴头抗物理堵塞性能越强;对浑水加气和磁化处理可改变毛管内水流水力特性及悬浮泥沙运动规律,增强水流拖拽力,减小管道内泥沙淤积量。此外,施肥增强了水体中泥沙颗粒间的絮凝作用,对浑水水肥一体化滴灌滴头堵塞具有明显加速作用。浑水含沙量、粒径和颗粒级配是引发滴头物理堵塞的重要因素,确定易引发滴头堵塞的敏感含沙量、颗粒粒径段,选用适宜肥料种类和施肥浓度阈值,优化滴灌系统工作条件参数是改变毛管内泥沙颗粒运移和沉积规律、延缓滴头堵塞进程、提高水肥一体化滴灌水肥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采用统一的灌水试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测试手段,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改进工程技术处理措施是解决滴头堵塞问题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灌水器 滴头堵塞 高含沙水 过滤抗堵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对浑水水肥一体化滴灌滴头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官雅辉 牛文全 +1 位作者 刘璐 王亚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100,共8页
为确定水肥一体化灌溉过程中,尿素对滴头堵塞的影响,分别配置了3种泥沙浓度(1.0、1.5 g·L^(-1)和2.0 g·L^(-1)),3种肥料质量浓度(1%、2%和3%),进行了间歇灌水堵塞试验,分析了滴头流量和排出泥沙量。结果表明:施加尿素对浑水... 为确定水肥一体化灌溉过程中,尿素对滴头堵塞的影响,分别配置了3种泥沙浓度(1.0、1.5 g·L^(-1)和2.0 g·L^(-1)),3种肥料质量浓度(1%、2%和3%),进行了间歇灌水堵塞试验,分析了滴头流量和排出泥沙量。结果表明:施加尿素对浑水滴灌具有缓解滴头堵塞的作用,在一定的尿素浓度范围内,施肥浓度越大,减缓作用越明显;施肥浓度对滴头的堵塞形式和主要堵塞物淤积位置的影响很小。滴头出流泥沙含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变缓并趋于下降的趋势。施加尿素提高了滴头泥沙输送能力,施肥浓度越大,滴头输送泥沙的能力越大,泥沙排出率越大。浑水中施加尿素具有减缓滴头堵塞,延长滴头有效灌水次数的作用,当含沙量为2.0g·L^(-1)时,尿素浓度为1%,2%和3%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有效灌水次数比未添加尿素的可分别提高11%,89%和100%。可尝试通过尿素水肥一体化滴灌,缓解黄河水滴灌滴头堵塞危险,提高滴灌系统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浑水 滴头堵塞 水肥一体化 滴头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钾对浑水滴灌滴头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官雅辉 牛文全 +2 位作者 刘璐 武志广 潘雅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146,154,共11页
【目的】分析引黄灌溉过程中肥料硫酸钾对滴头堵塞的影响,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配制3种含沙量(1.0,1.5和2.0g/L)和3种硫酸钾质量浓度(10,20和30g/L)的浑水进行间歇灌水堵塞试验,计算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和灌水... 【目的】分析引黄灌溉过程中肥料硫酸钾对滴头堵塞的影响,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配制3种含沙量(1.0,1.5和2.0g/L)和3种硫酸钾质量浓度(10,20和30g/L)的浑水进行间歇灌水堵塞试验,计算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流道堵塞物结构,收集并分析滴头输出泥沙和毛管淤积泥沙的机械组成。【结果】施加硫酸钾后浑水滴灌滴头堵塞出现加速现象,硫酸钾质量浓度越大,加速堵塞作用越明显。当硫酸钾质量浓度为30g/L时,含沙量1.0,1.5和2.0g/L处理的有效灌水次数分别较未施肥处理减少4,9和8次,滴头堵塞率较未施肥处理增加30%~35%;施加硫酸钾显著增大了水的电导率,未施加硫酸钾的浑水电导率为0.16ms/cm,硫酸钾质量浓度为30g/L时,含钾浑水的电导率为25.19ms/cm。硫酸钾质量浓度对滴头堵塞的位置有一定影响,对进水口堵塞影响较小,对滴头流道堵塞影响较大,当硫酸钾质量浓度为10,20和30g/L时,流道堵塞滴头数较未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7,18和17个。硫酸钾改变了灌溉水的电导率,易产生硫酸盐沉淀而造成滴头堵塞。施加硫酸钾肥后,浑水中泥沙颗粒易吸附K+,增加了泥沙颗粒之间的团聚,导致堵塞物表面结构复杂程度提高,堵塞物致密性和稳定性增强;浑水中施加硫酸钾肥后,输出泥沙中粉砂和黏粒比例较毛管淤积泥沙大,砂粒比例则较毛管淤积泥沙小,淤积泥沙的分形维数与平均相对流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选用硫酸钾进行施钾一体化滴灌时,硫酸钾质量浓度宜小于10g/L,以减缓其对滴头堵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水肥一体化 硫酸钾 浑水灌溉 滴头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头堵塞程度分级和评价及堵塞风险预测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爱红 张文倩 +2 位作者 张二信 王彦邦 牛文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4,共9页
为了准确监测滴头的堵塞状态,预测滴头堵塞程度的发展变化趋势。该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相对流量变化量、灌水均匀度变化量为评价指标,用熵权法和三角形隶属度函数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建立了滴头堵塞综合评价指标(Evaluati... 为了准确监测滴头的堵塞状态,预测滴头堵塞程度的发展变化趋势。该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相对流量变化量、灌水均匀度变化量为评价指标,用熵权法和三角形隶属度函数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建立了滴头堵塞综合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ex,EI),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滴头堵塞程度随灌水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滴头堵塞是一个随灌水时间增加而波动渐进的过程,滴头堵塞过程可分为波动平稳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2个过程,不同滴头的堵塞过程具有一致性规律,不同灌水时间的EI值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根据前期试验数据预测滴头后期堵塞程度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基于EI的滴头堵塞程度5级分级标准和方法,建立了基于5次测试灌水数据的滴头堵塞风险灰色GM(1,1)预测方法,可以预测不同滴头未来不同灌水时间后的滴头堵塞状态,对7种滴头堵塞程度的预测结果准确率为85.7%。该方法为滴头抗堵塞能力评价以及滴灌工程抗堵塞预防措施的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熵权法 流量 灰色预测 滴头堵塞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磁化处理对水肥一体化滴灌滴头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照熙 赵雪 +1 位作者 张文倩 牛文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27-135,共9页
为探究灌溉水磁化处理对引黄灌区水肥一体化滴灌滴头堵塞的影响,该研究针对内镶片式滴头,设置磁化强度为0.2、0.4和0.6 T,对照组为未磁化处理,并配置质量份数为2%的硫酸钾肥、尿素和复合肥浑水(泥沙浓度为3.0 g/L),采用短周期间歇性灌... 为探究灌溉水磁化处理对引黄灌区水肥一体化滴灌滴头堵塞的影响,该研究针对内镶片式滴头,设置磁化强度为0.2、0.4和0.6 T,对照组为未磁化处理,并配置质量份数为2%的硫酸钾肥、尿素和复合肥浑水(泥沙浓度为3.0 g/L),采用短周期间歇性灌水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极显著减缓滴头流量与灌水均匀度的下降趋势(P<0.01),不同肥料适合的最佳磁化强度不同,磁化强度为0.4 T时,对硫酸钾肥与复合肥混合液的灌水均匀度下降的减缓作用最大,磁化强度为0.2 T时,对尿素混合液的灌水均匀度下降的减缓作用最大;灌溉水磁化后,硫酸钾肥和复合肥处理毛管前段堵塞滴头的数量增加,尿素处理的减少;磁化处理显著影响滴头堵塞敏感粒径的沉降和运动,显著增加了硫酸钾肥与复合肥混合液在毛管中淤积泥沙的敏感粒径(<0.03 mm)占比,减少了滴头输出泥沙中敏感粒径占比,尿素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引黄灌区水肥一体化滴灌滴头抗堵塞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泥沙 磁化 滴头堵塞 水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沙水磁化处理减缓滴头堵塞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牛文全 赵雪 +3 位作者 王照熙 张文倩 吕畅 董爱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6-356,共11页
为探究含沙水磁化处理对悬浮泥沙在滴灌管网中沉降的影响,揭示含沙水磁化处理对滴头堵塞的减缓机理,以内镶贴片式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磁化强度(0、0.2、0.4、0.6 T)和4种粒径级配(0~0.100 mm、0.075~0.100 mm、0.038~0.075 m... 为探究含沙水磁化处理对悬浮泥沙在滴灌管网中沉降的影响,揭示含沙水磁化处理对滴头堵塞的减缓机理,以内镶贴片式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磁化强度(0、0.2、0.4、0.6 T)和4种粒径级配(0~0.100 mm、0.075~0.100 mm、0.038~0.075 mm、0~0.038 mm)的泥沙,泥沙质量浓度为1.0、3.0 g/L,进行短周期间歇性灌水试验和絮凝沉降试验,利用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水质测试仪和乌氏粘度计等对毛管淤积泥沙机械组成、含沙水的电导率和粘滞系数等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磁化处理极显著地减缓了滴头流量和灌水均匀度的下降趋势(p<0.01),细颗粒泥沙(粒径0~0.03 mm)含量较高时,磁化处理对滴头堵塞的减缓作用最大,灌水结束时,滴头平均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较未磁化处理分别提高17.41%和47.27%;磁化处理加速了悬浮泥沙的絮凝沉降速度,细颗粒泥沙含量越高,加速作用越大,沉降2 h后含沙水浊度较未磁化处理最高降低29.44%;磁化处理后毛管前段滴头堵塞率平均提高17.71%,毛管前中段淤积泥沙中值粒径减小了11.49%,磁化处理促进了毛管中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加速了其在毛管前段的沉降。磁化强度为0.4 T时,磁化处理对滴头堵塞和悬浮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最大。建议引用细颗粒泥沙含量较高的黄河水滴灌时,宜采用磁化处理措施(磁化强度为0.4 T),既可以减缓堵塞以提高毛管使用寿命,又可提高作物生长品质,并定期冲洗毛管,降低滴头堵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处理 滴头堵塞 絮凝沉降 泥沙粒径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头堵塞的水质化学处理 被引量:14
15
作者 石秀兰 张明炷 《喷灌技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9-41,共3页
为发展节水灌溉,进一步扩大滴灌的使用面积,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本文针对滴灌中滴头容易堵塞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防治滴头堵塞的水质化学处理特点,并将其处理方法归纳为加氯和加酸处理两大类,阐述了这两类化学处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了... 为发展节水灌溉,进一步扩大滴灌的使用面积,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本文针对滴灌中滴头容易堵塞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防治滴头堵塞的水质化学处理特点,并将其处理方法归纳为加氯和加酸处理两大类,阐述了这两类化学处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一般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头堵塞 加氯处理 中酸处理 滴灌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特性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薛英文 杨开 +2 位作者 李白红 李进 董文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6-39,共4页
使用中水微灌作为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的一种灌溉方式,可以将污水灌溉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的污染减轻到最小,但中水微灌溉将会加大灌溉系统堵塞的可能性。通过对造成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的水质、堵塞原因及堵塞的严重程度的分析认为,中... 使用中水微灌作为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的一种灌溉方式,可以将污水灌溉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的污染减轻到最小,但中水微灌溉将会加大灌溉系统堵塞的可能性。通过对造成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的水质、堵塞原因及堵塞的严重程度的分析认为,中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会造成微灌系统的堵塞,但中水中的无机颗粒是造成灌水器堵塞的首要原因。微灌系统的堵塞取决于污水的处理工艺及中水水质标准,其中主要与灌溉水的pH值,TSS和BOD5等参数有关,这3个水质参数可以用来对微灌系统的堵塞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微灌系统堵塞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水质,合理配置过滤设备及使用大流量灌水器和具有自冲洗功能的灌水器等方法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水回用 微灌 滴灌 滴头堵塞 过滤器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滴灌系统泥沙输移及抗堵塞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泽星 卢金锁 +1 位作者 于健 史吉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为探究在传统支状滴灌系统末端设置回流管后滴灌系统毛管主流流速增加后回流滴灌系统的输沙排沙潜力及其抗堵塞性能,通过周期滴灌实验分析回流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系数以及滴头堵塞情况,并对毛管内沉积泥沙分布特点和系统各部分输沙排沙... 为探究在传统支状滴灌系统末端设置回流管后滴灌系统毛管主流流速增加后回流滴灌系统的输沙排沙潜力及其抗堵塞性能,通过周期滴灌实验分析回流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系数以及滴头堵塞情况,并对毛管内沉积泥沙分布特点和系统各部分输沙排沙所占比重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0.035 m·s^(-1)回流、0.05 m·s^(-1)回流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系数、滴头堵塞数量均明显优于支状滴灌系统。回流流速为0.05、0.035、0.015 m·s^(-1)三种回流系统中毛管沉泥量依次增加,但均低于支状滴灌系统的毛管泥沙沉积数量,同时四种回流滴灌系统均表现为沿水流方向毛管内沉泥量逐渐增加。支状滴灌系统、0.015 m·s^(-1)回流、0.035 m·s^(-1)回流、0.05 m·s^(-1)回流系统回流排沙量分别为0、1.59、4.30、7.52 kg,表明回流管具有良好的输沙排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 滴头堵塞 回流管 回流流速 灌水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林多点源根际滴灌装置的集成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荣慧 汪有科 +1 位作者 刘守阳 赵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1,共4页
经济林主根系垂直生长深,侧根水平阔展面积大,单点元地面滴灌水量很少能够入渗到根系的主要分布层,传统渗灌滴头易堵塞。为了解决滴灌水直接输送根际技术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可将滴头单独埋于地下滴灌的多点源根际滴灌装置,文中对抗堵... 经济林主根系垂直生长深,侧根水平阔展面积大,单点元地面滴灌水量很少能够入渗到根系的主要分布层,传统渗灌滴头易堵塞。为了解决滴灌水直接输送根际技术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可将滴头单独埋于地下滴灌的多点源根际滴灌装置,文中对抗堵塞、易维修、多变量技术原理,传统滴头的连接方法改进,多点源根际滴灌技术组合集成,田间实施技术和不同灌溉效益等进行了论述。经山地红枣不同灌溉试验证明,滴灌和单点元、多点源根际滴灌产量比不灌溉分别增产10 375、12 445和12 530kg/hm2;滴灌WUE提高50%,单点元和多点源根际滴灌分别提高57.1%、58.8%,净收入与地表滴灌比分别增加10 958和13 550.0元/hm2。滴灌、根际滴灌使用折旧期分别为8a、1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滴头 多变量技术 多点源滴灌 技术集成 应用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滴灌系统毛管泥沙输移规律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金锁 路泽星 +1 位作者 于健 史吉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为探究回流滴灌系统滴灌毛管的输沙潜力和抗堵塞性能,本试验通过CFD模拟和室内滴灌实验探究滴灌系统中泥沙颗粒输移规律和水流运动特性。CFD模拟结果表明:当毛管内水流流速小于0.2 m·s^(-1)时,随流速的增加,自毛管进入滴头的泥沙... 为探究回流滴灌系统滴灌毛管的输沙潜力和抗堵塞性能,本试验通过CFD模拟和室内滴灌实验探究滴灌系统中泥沙颗粒输移规律和水流运动特性。CFD模拟结果表明:当毛管内水流流速小于0.2 m·s^(-1)时,随流速的增加,自毛管进入滴头的泥沙数量明显减少,且毛管内水流紊流强度大小与紊流区域范围逐渐减小;当毛管内水流流速大于0.2 m·s^(-1)时,流速的增加对进入滴头内的颗粒数量和水流状态无明显影响。室内滴灌实验结果表明:回流滴灌系统毛管水流流速增加时,滴头出水中的泥沙颗粒数量较支状系统减少约30%,而当回流毛管流速为0.1 m·s^(-1),三种滴灌带的灌水周期比支状滴灌系统分别提高50%、38%、41%,继续提高流速对提高灌水周期影响不大。回流滴灌系统较传统滴灌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毛管的输沙排沙能力,减少进入滴头内的泥沙数量,提高系统抗堵塞性能,延长滴灌系统的运行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 滴头堵塞 CFD模拟 回流管 毛管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滤后黄河水对滴灌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贯芳 于健 +3 位作者 杜斌 屈忠义 史吉刚 张瑞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1-907,共7页
为探明黄河水经孔径为0.05 mm(300目)过滤器过滤后进行滴灌的可能性,模拟大田滴灌研究了黄河水滴灌条件下4种滴灌带(Nf0.72,Nf1.60,Nf2.20,Dy1.38)不同位置流量变化规律,滴灌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与流量变异系数Cv、系统均匀度Cu变化规律... 为探明黄河水经孔径为0.05 mm(300目)过滤器过滤后进行滴灌的可能性,模拟大田滴灌研究了黄河水滴灌条件下4种滴灌带(Nf0.72,Nf1.60,Nf2.20,Dy1.38)不同位置流量变化规律,滴灌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与流量变异系数Cv、系统均匀度Cu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水对滴头的堵塞早期呈快速发育状态,不同类型引黄滴灌系统平均相对流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平缓下降—快速下降—平缓下降的规律,均在相对流量75%附近快速下降;滴头流量变异系数在系统运行初期线性增大,之后平缓变化,且与系统平均相对流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0.001);当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大于75%时,滴灌系统克里斯琴森均匀度系数Cu与Ln Qr呈线性关系(R2=0.790 9),因此,引黄滴灌系统可通过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来判断系统均匀度Cu,以方便及时快速了解系统堵塞状况,以便对其运行管理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滴灌 滴头堵塞 系统平均相对流量 克里斯琴森均匀度系数 流量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