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气机初始设计中端区堵塞模型的建立和数值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瀛龙 杨春 李秋实 《航空发动机》 2009年第3期15-18,共4页
根据扩张管道边界层理论,从边界层动量积分关系式出发,提出了用于轴流压气机初始设计的端壁区堵塞发展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在初始设计阶段方便地预测压气机端壁区堵塞的发展。通过对轴流压气机扩压叶栅的数值模拟,将模型预测值与数值... 根据扩张管道边界层理论,从边界层动量积分关系式出发,提出了用于轴流压气机初始设计的端壁区堵塞发展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在初始设计阶段方便地预测压气机端壁区堵塞的发展。通过对轴流压气机扩压叶栅的数值模拟,将模型预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端壁区 初始设计 堵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密实透水混凝土抗堵塞性能及堵塞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是华荣 薛璐 +3 位作者 朱平华 史志浩 王新杰 刘铭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06-3913,3926,共9页
为研究直通孔孔径、积水深度和水平径流速度对新型自密实透水混凝土(NSPC)抗堵塞性能的影响规律,测试了堵塞和高压水枪冲洗后NSPC的透水系数,并基于堵塞物被直通孔道捕获的概率建立了NSPC堵塞模型。结果表明,NSPC堵塞循环后的透水系数... 为研究直通孔孔径、积水深度和水平径流速度对新型自密实透水混凝土(NSPC)抗堵塞性能的影响规律,测试了堵塞和高压水枪冲洗后NSPC的透水系数,并基于堵塞物被直通孔道捕获的概率建立了NSPC堵塞模型。结果表明,NSPC堵塞循环后的透水系数随直通孔孔径增加而增大,当直通孔孔径与堵塞物粒径之比大于5时,堵塞物形成的颗粒流仍会造成NSPC堵塞。积水深度的升高会降低NSPC堵塞后的透水系数,水平径流速度对NSPC的透水系数影响较小,但会延迟透水系数降低的时间。高压水枪清洗后NSPC的透水系数恢复率最高可达到85%。建立的NSPC堵塞模型能够预测直通孔道内堵塞物质量和透水系数衰减率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堵塞性能 透水系数 直通孔道 堵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含粉砂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特性及堵塞预测
3
作者 李鹏程 徐悦 +2 位作者 张明 肖雁云 王武昌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进行以及油气资源开发逐渐向深海推进,天然气水合物生长沉积是安全开采和管道安全流动的一个重大威胁。利用高压可视反应釜研究了低含液率下粉砂流动体系天然气水合物的生长沉积,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预测...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进行以及油气资源开发逐渐向深海推进,天然气水合物生长沉积是安全开采和管道安全流动的一个重大威胁。利用高压可视反应釜研究了低含液率下粉砂流动体系天然气水合物的生长沉积,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含粉砂流动体系中天然气水合物在管道中会沿壁面向两侧生长。流量增大有利于增加分散在流动体系中的粉砂颗粒与气体分子的气液接触面积,加速水合物成核,加快体系中流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特别在流量为5 mL/min时,天然气水合物与管道壁面接触面积明显增大,达到最高值的时间提前了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生长沉积 堵塞预测模型 流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诱发流道流动堵塞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俊桦 金永鑫 +2 位作者 吕世杰 成涛 宋文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93,共8页
为探究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量诱发的流道中流动堵塞作用,采用大涡模拟对流场进行精确计算,基于流动堵塞预估模型对叶顶间隙0.5、1.0和1.5 mm的3种半开式离心叶轮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动堵塞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叶轮流道内存在流动堵... 为探究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量诱发的流道中流动堵塞作用,采用大涡模拟对流场进行精确计算,基于流动堵塞预估模型对叶顶间隙0.5、1.0和1.5 mm的3种半开式离心叶轮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动堵塞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叶轮流道内存在流动堵塞峰值,且在3种叶顶间隙下均在截面2处,在经过截面2之后流动堵塞发生大幅度的减小,并在后面4个截面发生小幅度的波动;通过对不同叶顶间隙、不同流量工况下在叶轮尾缘处相对流动堵塞作用的分析,发现尾缘处的流动堵塞在不同叶顶间隙下,随流量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相对流动堵塞均在1.0Q_(d)时达到最小值,在0.6Q_(d)时出现峰值;然而流动堵塞在相同流量下与叶顶间隙的关系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且存在一个最优叶顶间隙在设计工况点达到最小的流动堵塞情况;同时通过对泄漏涡发展情况的观察,发现泄漏涡的破碎和位移会增大叶片尾缘处的流动堵塞;通过对叶片静压差的分析,发现运行流量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不大,然而叶顶间隙的改变会大大影响叶片载荷,同时对叶片尾缘处的流动堵塞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开式离心叶轮 大涡模拟 流动堵塞预估模型 叶顶间隙 叶片载荷 泄漏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涂动态膜形成特征及其在水处理应用
5
作者 谢丽 闵柏林 +4 位作者 柳林齐 罗纯 杨钰乾 庞维海 陈立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1-960,共10页
立足于预涂动态膜,论述了预涂动态膜的工作原理。总结了诸如支撑膜孔径及材质、成膜材料特性及粒径,以及过滤压强和错流速度等操作条件对预涂动态膜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综述了预涂动态膜在地表水、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 立足于预涂动态膜,论述了预涂动态膜的工作原理。总结了诸如支撑膜孔径及材质、成膜材料特性及粒径,以及过滤压强和错流速度等操作条件对预涂动态膜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综述了预涂动态膜在地表水、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此外,还对预涂动态膜开展了经济分析。最后指出了预涂动态膜在实际工程运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预涂动态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过滤 预涂动态膜 堵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进水SDI测试的污染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莫庆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SDI测试中水样流速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机械堵塞是滤膜的主要堵塞污染过程。本文得出SDI测试的孔堵塞模型表达式,讨论了时间常数τ与SDI测试值的关系,并分析了测试压力,测试滤膜结构参数对SDI测试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反渗透 淤泥密度指数 堵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错流微滤海水的污染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敬环 项军 李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2,共6页
通过对陶瓷膜膜通量随时间衰减的分析,在Hemia的颗粒体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海水超滤体系中完全堵塞、中间堵塞、标准堵塞和滤饼堵塞4种堵塞模型对膜污染的控制程度,并确定整个膜污染过程并不是单一的膜堵塞模型控制,而是由多个模型... 通过对陶瓷膜膜通量随时间衰减的分析,在Hemia的颗粒体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海水超滤体系中完全堵塞、中间堵塞、标准堵塞和滤饼堵塞4种堵塞模型对膜污染的控制程度,并确定整个膜污染过程并不是单一的膜堵塞模型控制,而是由多个模型联合控制,且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从标准堵塞向饼层堵塞过渡.以平均孔径为0.1μm陶瓷膜为研究对象,在跨模压差(TMP)为0.10 MPa下,处理絮凝沉降后的海水,研究膜面流速为2.5 m/s通量衰减情况及上述四种堵塞模型随通量衰减的符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陶瓷膜 堵塞模型 通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极性对超滤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许航 陈卫 +2 位作者 孙敏 王维红 许旻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4-188,共5页
为研究有机物极性对超滤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用超滤膜过滤有机物含量相当,有机物极性成分不同的5种水样,基于滤饼堵塞过滤模型和中间堵塞过滤模型对试验结果拟合。研究表明,超滤膜对不同极性有机物去除率由高到低为:VHA>SHA>NEU>... 为研究有机物极性对超滤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用超滤膜过滤有机物含量相当,有机物极性成分不同的5种水样,基于滤饼堵塞过滤模型和中间堵塞过滤模型对试验结果拟合。研究表明,超滤膜对不同极性有机物去除率由高到低为:VHA>SHA>NEU>CHA,在膜的浓水、正冲水、反洗水及化学清洗废液中,疏水性有机物的比例也相对较高。疏水性有机物浓度由高到低的水样1、水样2、水样3、水样4和水样5,过滤结束时通量分别为起始通量的91%,80%,69%,56%和45%,滤饼层过滤阻力系数kp和膜孔吸附系数kc均随水样中疏水性有机物含量的升高而增大,说明疏水性有机物在膜表面沉积和在膜孔的吸附性能都比亲水性有机物强,疏水性有机物是造成超滤膜有机污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有机物极性 膜污染 滤饼堵塞过滤模型 中间堵塞过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吸排气式高焓风洞应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蒲旭阳 刘伟雄 +3 位作者 李向东 毛雄兵 卢传喜 丛京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0-455,共6页
连续式高焓风洞是开展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的重要试验设备,这类风洞一般采用了引射式排气或真空排气工作方式。为了避免引射式排气风洞组成复杂、参数匹配要求高、引射效率低以及真空排气风洞不能实现连续式排气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 连续式高焓风洞是开展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的重要试验设备,这类风洞一般采用了引射式排气或真空排气工作方式。为了避免引射式排气风洞组成复杂、参数匹配要求高、引射效率低以及真空排气风洞不能实现连续式排气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焓风洞形式—抽吸排气式高焓风洞,采用了"真空罐+抽气泵"进行组合抽吸排气,真空罐完成风洞快速启动,抽气泵实现风洞长时间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形式的高焓风洞实现了连续式排气,而且能在55%模型堵塞度条件下实现风洞启动运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焓风洞 抽吸 连续式排气 模型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源污染物特性对高藻水微滤处理过程中膜污染的影响
10
作者 张事 孙凌凯 +6 位作者 马方凯 徐望朋 高兆波 张忠义 李迎喜 吴振斌 张学治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6-1105,共10页
采用不同生长时期的藻细胞、藻源型有机物(AOM)及原藻液进行过滤实验,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藻源污染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特性及机制。利用UMFI法分析不同生长时期的藻细胞、AOM及原藻液的污染程度;采用CRITIC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的... 采用不同生长时期的藻细胞、藻源型有机物(AOM)及原藻液进行过滤实验,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藻源污染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特性及机制。利用UMFI法分析不同生长时期的藻细胞、AOM及原藻液的污染程度;采用CRITIC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的AOM和藻细胞在混合过滤过程中对膜污染的贡献率,同时采用混合污染堵塞模型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原藻液不同过滤阶段的主要污染堵塞类型。结果表明,3个生长时期的藻细胞及AOM的膜污染程度均为对数期最轻;值得注意的是,在原藻液过滤过程中藻细胞及AOM的膜污染贡献率随着生长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AOM的污染权重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不断减小,而藻细胞的污染权重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不断增大。不同生长时期的原藻液过滤过程中均呈现两段式污染堵塞类型,并且后段均为滤饼堵塞。研究不仅阐明了藻源型污染物特性对微滤处理高藻水膜污染的影响机制,同时也为改善膜污染的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时期 藻源污染物 膜污染 CRITIC 混合污染堵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丝滤布优选及悬浮物特性对其过滤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余雨 刘国华 +3 位作者 何元浦 杨雅琼 王洪臣 范海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0-627,共8页
根据国标测定单丝滤布的孔径、过水通量及透水阻力,从而优选出过滤性能最优的滤布。探究了悬浮物粒径、浓度及比表面积对单丝滤布过水通量的影响,并采用HERMIA模型分析了单丝滤布的堵塞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粒径越大单丝滤布过水... 根据国标测定单丝滤布的孔径、过水通量及透水阻力,从而优选出过滤性能最优的滤布。探究了悬浮物粒径、浓度及比表面积对单丝滤布过水通量的影响,并采用HERMIA模型分析了单丝滤布的堵塞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粒径越大单丝滤布过水通量的下降越明显,过滤后悬浮物中位粒径与滤布孔径的比值均在0.36~0.46;悬浮物的浓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小,在滤布表面的架桥作用越强,形成的滤饼层孔隙越小,滤布越容易被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丝滤布 过滤 粒径分布 堵塞模型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火灾安全疏散时间计算法的探讨与改进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伟平 徐永 廖少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3-50,共8页
需用安全疏散时间(RSET)是火灾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计算参数,当前公路隧道火灾疏散设计中的RSET主要沿用地面建筑火灾疏散计算理论加以确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公路隧道结构空间的特点,基于对疏散过程中逃生个体向通道口的聚集时间... 需用安全疏散时间(RSET)是火灾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计算参数,当前公路隧道火灾疏散设计中的RSET主要沿用地面建筑火灾疏散计算理论加以确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公路隧道结构空间的特点,基于对疏散过程中逃生个体向通道口的聚集时间和通过通道口的疏散时间的计算分析,提出通道口人群堵塞的判据,推导出改进的RSET计算表达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得出,改进的RSET法比传统法更接近计算机模拟结果,考虑的因素更全面,就低人群密度和高疏散流量情景而言,其对比优势更明显,更适用于公路隧道的火灾疏散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需用安全疏散时间(RSET) 通道堵塞判断模型 聚集流量 疏散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