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斯京根系列方法在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演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开斌 许浩 +2 位作者 李天庆 夏建荣 杨子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4,共4页
针对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问题,采用DB-IWHR溃坝洪水分析模型预测了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的溃决洪水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分段马斯京根法、分层马斯京根法、非线性马斯京根法演算了白格堰塞湖至巴塘、奔子栏、... 针对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问题,采用DB-IWHR溃坝洪水分析模型预测了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的溃决洪水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分段马斯京根法、分层马斯京根法、非线性马斯京根法演算了白格堰塞湖至巴塘、奔子栏、石鼓及梨园断面的洪水过程,并结合以上断面实测洪水过程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较好地模拟洪水演进过程。分层马斯京根法相比分段马斯京根方法,预测结果在峰现时差及洪峰相对误差指标上相对较优。非线性马斯京根法的预测成果在峰现时差上最为精准,但在各断面实测洪峰预测上偏大较多。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时效要求较高的堰塞湖溃决洪水演进计算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洪抢险 堰塞湖溃决洪水 洪水演进 马斯京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机制的地震-滑坡-堰塞湖洪水作用下山区建筑群抗灾性能评估
2
作者 李钢 赵迪 +1 位作者 董志骞 李宏男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7,共17页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降雨充沛,高山峡谷地区易爆发大规模滑坡,滑坡体启动后迅速入江堵断河道形成堰塞坝,引发溃决洪水,造成巨大的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设施安全。为定量化解析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降雨充沛,高山峡谷地区易爆发大规模滑坡,滑坡体启动后迅速入江堵断河道形成堰塞坝,引发溃决洪水,造成巨大的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设施安全。为定量化解析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成灾过程,通过耦合Newmark刚体滑块理论、Rockfall Analyst物理模型和基于浅水波方程的溃决洪水演进物理模型构建该灾害链过程模拟方法,进而建立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作用下山区临河建筑群抗多灾性能评估框架。以西南山区某临河村镇建筑群为例,分析评估震损建筑群在溃坝洪水接续作用下的抗多灾性能,并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该研究对村镇建筑选址规划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了较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溃决洪水 灾害链 多灾害 物理机制 临河建筑群 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湖柔性防护措施控溃削峰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招 蔡耀军 +1 位作者 李建清 彭文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0-226,共7页
针对堰塞湖溃决洪峰过大、堰塞体坍塌过程难以控制等工程难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别对比研究了常规无防护措施引流槽、石笼串及柔性网链等柔性防护措施引流槽溃决洪水特点,揭示了柔性防护措施与溃决水流协同作用机理。试验表明:堰塞湖... 针对堰塞湖溃决洪峰过大、堰塞体坍塌过程难以控制等工程难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别对比研究了常规无防护措施引流槽、石笼串及柔性网链等柔性防护措施引流槽溃决洪水特点,揭示了柔性防护措施与溃决水流协同作用机理。试验表明:堰塞湖溃决洪水过程可划分为溃决初始阶段、溯源冲刷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恢复稳定阶段;柔性防护措施并不改变堰塞湖溃决洪水特性,但普遍能调整堰塞湖局部溃决阶段时长,影响堰塞湖溃决发展过程;布置的石笼串能克服沿程摩阻下滑至引流槽底坡,能有效束缚溃决水流横向展宽掏蚀引流槽边坡,延缓溃决水流横向展宽过程发展;柔性网链能有效延缓溃决水流下切掏蚀堰塞体,延缓溃决水流水头快速上涨。二者联合作用能明显延缓溃决水流横向展宽及纵向下切掏蚀引流槽,减缓堰塞体坍塌,延长堰塞体溃决发展过程,削减堰塞湖溃决洪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溃决 柔性防护措施 控溃削峰 白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碛湖溃决危险区铁路沿河线方案评价方法
4
作者 张聪 姚令侃 +2 位作者 黄艺丹 邱燕玲 谭礼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1318,1341,共9页
为建立青藏高原南缘冰碛湖溃决危险区铁路方案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对青藏高原南缘74例冰碛湖溃决灾害实例溃决机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冰碛湖溃决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利用多态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冰... 为建立青藏高原南缘冰碛湖溃决危险区铁路方案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对青藏高原南缘74例冰碛湖溃决灾害实例溃决机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冰碛湖溃决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利用多态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冰碛湖溃决概率预测模型;然后,以冰碛湖溃决危险区沿河线路工程为承灾体,综合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估与沿河线河谷地貌特征提出了各类风险区线路长度计算程式,建立了针对冰碛湖溃决危险性的铁路选线方案评价方法;最后,以中尼铁路跨喜马拉雅段的樟木、吉隆局部走向方案为例,说明评价方法的作业程式.研究结果表明:樟木方案在冰碛湖分布区的线路长度小于吉隆方案,从选线角度属于线路短直方案,但樟木方案各风险区段线路总长超出吉隆方案约45%;从冰碛湖溃决风险角度,吉隆方案优于樟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堰塞湖溃决 贝叶斯网络 中尼铁路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易贡湖历史水面形态重构及演化过程分析
5
作者 庄春义 唐琦 +1 位作者 冀前锋 李克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1,共5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呈持续扩张趋势,泥石流、冰湖溃决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增加,给该地区及下游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治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挑战。对此,建立藏东南易贡湖高原水体指数模型(TNDWI),收集整理1101景... 近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呈持续扩张趋势,泥石流、冰湖溃决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增加,给该地区及下游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治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挑战。对此,建立藏东南易贡湖高原水体指数模型(TNDWI),收集整理1101景遥感影像,重构易贡湖1986~2020年35年水面形态,并分析湖泊历史水面形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TNDWI对高原水体分类的用户精度均高于96.70%,总体精度均超过98.75%,Kappa系数介于0.972~0.992,分类精度与一致性优于传统水体指数法;2000年堰塞湖溃决对易贡湖水面形态的演化过程影响显著,溃决后水面面积由14.44±2.70 km^(2)显著萎缩至10.99±1.94 km^(2)(P<0.001);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水面形态演化过程的突变节点发生在2000年(枯水期除外);Morlet小波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水面面积的周期性振荡规律在2000年以后呈衰弱趋势。研究结果克服了高海拔堰塞湖监测资料缺失问题,为易贡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基础,为该类型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贡 堰塞湖溃决 遥感影像 水面形态 演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