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波作用下三维堡礁地形附近波浪传播变形及爬高研究
1
作者 钟丹妮 姚宇 周婷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7,共9页
通过采用水平二维的Boussinesq方程的FUNWAVE-TVD(fully nonlinear wave model with 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数值模型模拟了孤立波在三维珊瑚堡礁附近的波浪传播变形和岸滩爬高。首先通过已有的物理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随后分... 通过采用水平二维的Boussinesq方程的FUNWAVE-TVD(fully nonlinear wave model with 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数值模型模拟了孤立波在三维珊瑚堡礁附近的波浪传播变形和岸滩爬高。首先通过已有的物理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随后分析了不同珊瑚礁宽度、口门宽度和口门位置对堡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和爬高的影响。珊瑚礁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小孤立波的作用,随着珊瑚礁宽度的增加,波高减小得更为迅速,整个环岛的爬高值不断减小,背浪面附近的爬高值很小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珊瑚礁对中央岛屿海岸爬高的削弱作用随着珊瑚礁宽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口门宽度的增大,口门附近潟湖内波高增大的范围变大。口门宽度对爬高的影响在中央岛屿迎浪面一定范围内比较显著,随着口门宽度的增大,该范围内中央岛屿迎浪面的爬高增大,最大爬高由双峰向单峰转变,在此范围之外的爬高值几乎不受口门宽度的影响;随着波浪来波方向与口门夹角的增大,口门附近潟湖内孤立波波高增大的范围减小,口门位置的改变仅仅影响岛屿上与口门相接近区域的爬高,这个影响区域随着波浪来波方向与口门夹角的增大向口门后方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SSINESQ方程 孤立波 波浪爬高 珊瑚堡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澳大利亚湾西部新生代丘状生物沉积和埋藏的中新世(?)堡礁:冷水碳酸盐沉积
2
作者 崔汝勇 《海洋地质动态》 1996年第3期11-13,共3页
大澳大利亚湾西部新生代丘状生物沉积和埋藏的中新世(?)堡礁:冷水碳酸盐沉积DavidA.Feary等澳大利亚南部的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大的冷水碳酸盐沉积区,在大澳大利亚湾的新生代层序包括澳大利亚以南极分离和向北漂移期间的... 大澳大利亚湾西部新生代丘状生物沉积和埋藏的中新世(?)堡礁:冷水碳酸盐沉积DavidA.Feary等澳大利亚南部的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大的冷水碳酸盐沉积区,在大澳大利亚湾的新生代层序包括澳大利亚以南极分离和向北漂移期间的碳酸盐沉积记录,其环境在始新世为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丘状生物沉积 埋藏 堡礁 碳酸盐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沉积和生物礁——国外研究现状
3
作者 奚瑾秋 刘宝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6期38-47,共10页
生物礁与矿产的关系金属矿产的普查——铝土矿、锰矿、多金属矿铝土矿与礁有关的铝土矿矿床,主要分布于地槽区内,例如,苏联北乌拉尔铝土矿区的矿床,牙买加岛和海地岛的矿床。铝土矿层已知产于堤礁,或产于海进岩系的底部。它们分布在地... 生物礁与矿产的关系金属矿产的普查——铝土矿、锰矿、多金属矿铝土矿与礁有关的铝土矿矿床,主要分布于地槽区内,例如,苏联北乌拉尔铝土矿区的矿床,牙买加岛和海地岛的矿床。铝土矿层已知产于堤礁,或产于海进岩系的底部。它们分布在地形的低洼地,或者与礁面的原生起伏有关,或者与喀斯特作用有关。如果铝土矿充填了小而宽的凹地,则形成较薄的层状矿体。当深部的喀斯特裂隙、管、囊、塌陷地等被充填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碳酸盐沉积 喀斯特作用 堤礁 喀斯特化 碳酸盐岩 矿床分布 堡礁 金属矿 拉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斯比施山海拔2305m观景台 被引量:1
4
作者 尼克.布伦克 李娜亭 《风景园林》 2015年第10期62-69,共8页
"太阳落山时,它们被红色渲染成一片绚烂。它们赫然雄起,将不寻常的粗犷轮廓映上了天空。在崎岖的山岩和绿草如茵的牧场之间掩映摇摆的,是迷人的自然奇观。"——埃里卡·普拉斯特·梅斯纳尔博士多洛米蒂山起源于2亿年前的古地... "太阳落山时,它们被红色渲染成一片绚烂。它们赫然雄起,将不寻常的粗犷轮廓映上了天空。在崎岖的山岩和绿草如茵的牧场之间掩映摇摆的,是迷人的自然奇观。"——埃里卡·普拉斯特·梅斯纳尔博士多洛米蒂山起源于2亿年前的古地中海中的巨大堡礁,如今是南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斯纳 堡礁 米蒂 古地中海 多洛 地质地貌 普拉斯 雄起 贝卢诺 PHOTOGRA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礁-岛屿类型及其演化模式
5
作者 李浩(编译) 王向军(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8期16-18,共3页
据板块扩张与热点说新解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板块扩张理论的发展和热点火山说的兴起,环礁-岛屿类型与成因的研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大洋盆地构造演化的观点考虑环礁-岛屿的发育规律和形成机制。近年来,G.A.Scott和G.M.Rotondo运... 据板块扩张与热点说新解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板块扩张理论的发展和热点火山说的兴起,环礁-岛屿类型与成因的研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大洋盆地构造演化的观点考虑环礁-岛屿的发育规律和形成机制。近年来,G.A.Scott和G.M.Rotondo运用这些观点成功地塑造了一种环礁-岛屿类型及其演化模式,如图1所示,它的演化过程为:1、位于热点或熔融异常区活动的年轻火山岛;2、火山岛已停止喷发活动,受到侵蚀而降低了高度,开始发育裾礁;3、海洼效应与岩石圈负载所引起的隆起相抵消,故无垂向变化,裾礁发育良好;4、岛屿上升,裾礁出露水面,一个新的礁体在浪基面上形成;5、随着洋壳冷却而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洋底深度加大,岛屿下沉,裾礁变为堡礁;6、由于洋壳冷却和软流圈的舒平作用,岛屿继续下沉,环礁发育良好;7、岛屿继续下沉,礁体持续向浪基面生长;8、岛屿终于完全下沉至海面以下,其上发育碳酸盐帽;9、当其随板块运移至软流圈隆起区东南翼时,又再度上升发育环礁;10、当其运移至软流圈隆起区西北翼时,洋壳下降继续发育环礁;11、岩石圈海洼效应使之沉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盆地构造 裾礁 环礁 演化模式 岛屿 堡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