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取代对LaTaO_(4)陶瓷微观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文元 徐佳楠 +2 位作者 邓瀚澳 常爱民 张博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3,I0008,共8页
微波介质陶瓷是5G/6G通信技术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谐振器、滤波器、介质基板等电子元器件。随着无线移动通信频率的不断提升,对微波介质陶瓷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需要更高的品质因数(Q)和接近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以有效补... 微波介质陶瓷是5G/6G通信技术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谐振器、滤波器、介质基板等电子元器件。随着无线移动通信频率的不断提升,对微波介质陶瓷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需要更高的品质因数(Q)和接近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以有效补偿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迅速衰减,并提高其工作稳定性。本研究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La(Ta_(1–x)V_(x))O_(4)(LTV-x,0≤x≤0.4)陶瓷,并通过晶体结构精修、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微波介电测试,研究了其结构和介电性能。在该体系中合成了两种具有优异微波介电性能的La(Ta_(1–x)V_(x))O_(4)陶瓷,分别为LTV-0.3(相对介电常数ε_(r)=22.15,Q×f=90100 GHz,τ_(f)=–9.52×10^(–6)℃^(–1))和LTV-0.4(ε_(r)=21.75,Q×f=84100 GHz,τ_(f)=–4.50×10^(–6)℃^(–1))陶瓷。研究发现,V^(5+)取代诱导了LaTaO_(4)从单斜相(P21/c)向正交相(Cmc21)转变,并有效降低了相变温度。随着x增加,ε_(r)和τ_(f)均呈下降趋势。Q×f不仅与相对密度有关,还与晶胞的堆积分数有关。鉴于其低损耗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该系列陶瓷材料在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导航和雷达通信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aO_(4) 微波介电性能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 离子取代 堆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球颗粒随机紧密堆积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述敏 胡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145,共6页
针对随机堆积问题在数理领域和实际生产中意义重大且目前尚无一般性的理论模型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高分辨率工业X射线断层扫描(CT)无损检测的实验方法较精确地测定了椭球颗粒随机紧密堆积体系的3个重要参数,即堆积分数、取向序和配位数... 针对随机堆积问题在数理领域和实际生产中意义重大且目前尚无一般性的理论模型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高分辨率工业X射线断层扫描(CT)无损检测的实验方法较精确地测定了椭球颗粒随机紧密堆积体系的3个重要参数,即堆积分数、取向序和配位数分布,结果表明,椭球纵横比为0.5左右时,堆积分数达到的最大值为74%,与现有的模拟结果一致,而在一定纵横比范围内,配位数的分布呈偏态分布,取向角与取向轴呈现出高对称性,但离散性较强,该结果与球体随机紧密堆积的差异较大。在不考虑摩擦刚体所需平均配位数为刚体自由度的2倍、有限堆积物的配位数分布满足古典的几何分布的2个假设下,提出了一种椭球的堆积理论,其能解释堆积参数的变化趋势。结论和实验手段对探讨非球体填充理论和计算堆积体孔隙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紧密堆积 堆积分数 配位数 取向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堆积理论优化的固井材料和工艺体系 被引量:111
3
作者 黄柏宗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9,共9页
常规固井水泥浆在混合和泵送顶替时的最优性能与长期层间封隔水泥环柱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总是矛盾的,在密度低或高时矛盾更加突出。粉末技术和钠米材料以及微细颗粒大小分布测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材料力学的发展,材料科技工作除关注化学... 常规固井水泥浆在混合和泵送顶替时的最优性能与长期层间封隔水泥环柱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总是矛盾的,在密度低或高时矛盾更加突出。粉末技术和钠米材料以及微细颗粒大小分布测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材料力学的发展,材料科技工作除关注化学键力的开发外,更注意颗粒间范德华力的开发,并发现紧密堆积理论是获得高性能固井材料的关键。利用紧密堆积理论与颗粒大小分布技术,使微细胶凝颗粒挤入材料的空隙,材料的胶空比大幅度降低,提高颗粒间的范德华力,从而创造出了新一代高性能胶凝材料。但用于紧密堆积的微细胶凝颗粒应是水化膜薄、外形呈球形、具有较好活性的颗粒。介绍了线性堆积密度模型以及二元系统的最大堆积密度与微细胶凝材料直径的关系,提出二元系统最大堆积时微细胶凝材料的体积分数为0.18~0.27,对于密度与水泥相近的微细胶凝材料,其最佳掺量为18%~27%,指出二元充填微细胶凝材料的尺寸应在被填充材料颗粒尺寸的1/2.5至1/10范围内;提出了干混材料堆积体积分数(PVF)的概念,PVF值越高,水泥浆性能越好。新一代高性能固井材料包括低密度高性能水泥浆、常规高性能水泥浆、高密度高性能水泥浆、微矩阵水泥和微细优化水泥,介绍了新型固井材料性能的优化设计以及与微细优化水泥相应的新的固井工艺——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水泥浆 紧密堆积理论 油气井 固井 工艺体系 颗粒大小分布颗粒类型 干混物最大堆积原理 堆积体系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盘体系在各向同性压缩下的接触结构及晶格化
4
作者 戴丹 张兴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89-4396,共8页
结合离散元模拟及接触网络的统计分析对双分散圆盘体系在各向同性压缩下的接触结构及其晶格化进行研究。离散元模拟中通过改变大小颗粒的粒径比控制分散程度,使得体系成为单分散或者近似单分散的体系。用接触类型的百分比描述接触结构... 结合离散元模拟及接触网络的统计分析对双分散圆盘体系在各向同性压缩下的接触结构及其晶格化进行研究。离散元模拟中通过改变大小颗粒的粒径比控制分散程度,使得体系成为单分散或者近似单分散的体系。用接触类型的百分比描述接触结构的统计特征。给出了体系的压强以及各种接触类型的百分比随堆积分数变化的曲线,研究了摩擦与粒径比对这些曲线的影响,并且着重讨论了摩擦和单分散程度对晶格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圆盘数的增多,临界体积分数逐渐增大;随着摩擦系数与粒径比的增大,临界体积分数逐渐减小。摩擦与单分散程度是影响接触结构晶格化的主要因素。对于单分散体系,当摩擦系数较小时,体系在持续的压缩过程中容易形成三角晶格团簇;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体系晶格化程度减小;当摩擦系数大于0.8以后,很难形成三角晶格团簇。对于近似单分散的体系,只有单分散程度很高时,压缩过程的持续才会导致明显的晶格化;随着粒径比的增大,晶格结构难以出现,体系通常形成无序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体系 离散元模拟 接触网络 晶格结构 堆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iver-Kai参考态的改进MHV1混合规则
5
作者 韩晓红 王勤 +1 位作者 陈光明 崔晓龙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60,共5页
通过引入不同以往MHV1混合规则的参考态 ,结合两参数通用状态方程 ,从两个方面对MHV1混合规则提出了相平衡预测的改进。关联结果表明 ,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的很好。将该模型与原MHV1混合规则 (V/b为 1 2 35 )及取V/b为 1的MHV1混... 通过引入不同以往MHV1混合规则的参考态 ,结合两参数通用状态方程 ,从两个方面对MHV1混合规则提出了相平衡预测的改进。关联结果表明 ,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的很好。将该模型与原MHV1混合规则 (V/b为 1 2 35 )及取V/b为 1的MHV1混合规则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模型保持了原有模型对称体系良好的预测精度 ,同时 ,对于强级性气液相平衡体系的预测精度有了一定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V1 混合规则 Oiver-Kai 状态方程 活度系数 气液相平衡 堆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水剂作用下再生微粉对水泥浆体屈服应力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谢惟肖 刘加平 +3 位作者 李贞 于诚 朱江 李树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7-574,共8页
为提高再生微粉的工作性能,探究了减水剂作用下再生微粉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利用流变仪分析2种再生混凝土粉和1种再生黏土砖粉对浆体屈服应力的影响,并基于Yodel模型,从减水剂平均颗粒表面覆盖率、颗粒最大堆积分数和... 为提高再生微粉的工作性能,探究了减水剂作用下再生微粉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利用流变仪分析2种再生混凝土粉和1种再生黏土砖粉对浆体屈服应力的影响,并基于Yodel模型,从减水剂平均颗粒表面覆盖率、颗粒最大堆积分数和颗粒分布的角度,分析了再生微粉影响水泥浆体屈服应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基准水泥相比,再生微粉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在相同流动度的条件下,再生微粉的质量分数从10%提高至30%时,相比于水泥浆体,再生微粉浆体的减水剂需求量提高11.67%~71.72%,屈服应力下降17.77%~83.23%.再生微粉的掺入虽然增加了浆体的体积分数,使颗粒接触作用增强,但由于减水剂用量增加,致使平均颗粒表面覆盖率提高,颗粒间胶体作用减弱,最终导致浆体的屈服应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屈服应力 减水剂 表面覆盖率 最大堆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