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泛函理论与分子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罗辉 吕慧栋 +3 位作者 周嘉安琪 邓文安 李传 南国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9-196,共8页
为准确描述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力学(MM)方法研究π-π堆积的势能面、质心距离(Re)和相互作用能(ΔEe)。结果表明,DFT-D、DFT/mGGA、MM以及采用DNP+基组的DFT/GGA方法在描述苯和沥青质的S型、T型... 为准确描述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力学(MM)方法研究π-π堆积的势能面、质心距离(Re)和相互作用能(ΔEe)。结果表明,DFT-D、DFT/mGGA、MM以及采用DNP+基组的DFT/GGA方法在描述苯和沥青质的S型、T型和PD型二聚体时均可得到典型的势能面;DFT/mGGA-M06L方法的精确度最高,得到的Re和ΔEe与苯的参考值相比,误差均小于4.60%;S型沥青质二聚体的Re与苯的非常接近,均为0.388 nm,但ΔEe比苯的大十余倍;T型沥青质二聚体中近距离作用的原子数越多,ΔEe越大,但近距离作用的原子数只有一个或几个,导致ΔEe明显小于S型;PD型沥青质二聚体的ΔEe大于S型,且质心垂直距离(Rv)在约0.35 nm时ΔEe最大(接近S型的2倍),此时二聚体的片层间距明显小于S型,结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聚集体 Π-Π堆积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研究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Ⅲ.Cu2+-phen-PCA-体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秋月 龚钰秋 冯旭文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用萃取法研究Cu2+-phen-PCA-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phen=1,10-邻菲罗啉,PCA-=苯甲酸根(Bz-)、α-苯乙酸根(PAc-)、β-苯丙酸根(PPr-)和γ-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 用萃取法研究Cu2+-phen-PCA-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phen=1,10-邻菲罗啉,PCA-=苯甲酸根(Bz-)、α-苯乙酸根(PAc-)、β-苯丙酸根(PPr-)和γ-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配合物中芳环堆积作用依赖于PCA-中苯环与羧酸根间碳链的长度,其顺序为:Bz-<PAc-<PPr-<PB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环堆积作用 配合物 萃取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Ⅱ)混配物分子内的芳环堆积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洪良 龚钰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9,共4页
用 ̄1HNMR法研究了钯(Ⅱ)混配物分子内芳环配体间的堆积作用,结果表明堆积度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一致。
关键词 混配物 邻菲咯啉 吡啶 堆积作用 芳环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与2,2′-联喹啉和苯基羧酸混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芳环堆积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秋月 龚钰秋 陈伟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0-73,共4页
芳环堆积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分子间识别的基础之一,对于它的研究始终是生物配位化学家们所关注的热点[1]。本文的研究体系为Cu2+-biq-PCA-,结果表明堆积程度随PCA-的碳链增长而加大。1实验部... 芳环堆积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分子间识别的基础之一,对于它的研究始终是生物配位化学家们所关注的热点[1]。本文的研究体系为Cu2+-biq-PCA-,结果表明堆积程度随PCA-的碳链增长而加大。1实验部分1.1试剂2,2′-联喹啉(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喹啉 苯基羧酸 芳环堆积作用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配M(Ⅱ)(ATP)L2-配合物分子内堆积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毋福海 乐学义 +1 位作者 宋粉云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8-52,共5页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二元配合物M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M(ATP)L2-的稳定常数,将结果与氨的相应值比较,发现所研究三元混配配合物中吡啶类配体的芳环与ATP的嘌呤环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堆积作用。
关键词 堆积作用 三元混配配合物 吡啶 配体 三磷酸腺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研究Cu^(2+)-dpx-PCA^-体系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及其配合物的组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旭文 龚钰秋 林秋月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用萃取法测定Cu2+dpxPCA体系中的堆积百分数,其中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甲烷(dpm)和2,2′联吡啶酮(dpk);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 用萃取法测定Cu2+dpxPCA体系中的堆积百分数,其中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甲烷(dpm)和2,2′联吡啶酮(dpk);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和4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堆积百分数与羧酸根中亚甲基数有关,其顺序为Bz-<PAc-<PPr-<PBu,同时还与dpx的结构有关,其顺序为dpa<dpm<dpk。这是堆积作用对配体的结构要求及存在π电子协作效应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环堆积作用 萃取 dpx PCA^-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UTP)^(2-)和芳香氮碱混配配合物的分子内堆积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贺小凤 乐学义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4-116,共3页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L=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并通过比较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和二元配合物CuL2+的稳定常数,指出在UTP的嘧啶环...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L=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并通过比较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和二元配合物CuL2+的稳定常数,指出在UTP的嘧啶环和芳香氮碱的芳香环之间存在着堆积作用,而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u(U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弱于Cu(A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混配配合物 UTP 堆积作用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TP)(N-het)^(2-)配合物分子内芳环间堆积作用
8
作者 乐学义 何庭玉 毋福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应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二元Zn(N-het)2+和三元Zn(ATP)(N-het)2-配合物(N-het=3,4-二甲基吡啶和苯并咪唑,ATP=5′-三磷酸腺苷)在水溶液中(I=0.10mol·L-1,t=15... 应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二元Zn(N-het)2+和三元Zn(ATP)(N-het)2-配合物(N-het=3,4-二甲基吡啶和苯并咪唑,ATP=5′-三磷酸腺苷)在水溶液中(I=0.10mol·L-1,t=15、25和35℃)的稳定常数,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平衡常数△logKZn=logKZnZn(ATP)(ATP)(N-het)-logKZnZn(N-het)表示.与咪唑的相关值比较,揭示了三元配合物分子中N-het芳环与ATP的腺嘌呤环之间存在着堆积作用,这种作用依赖于配体的结构,并且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作用 ATP 三元配合物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研究Pd^(2+)-dppe-PCA^-体系的芳环堆积作用
9
作者 龚钰秋 沈良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用萃取法测定了Pd2+-dppe-PCA-体系在氯仿—水介质条件(I=1.0,KNO3,pH=2)下的堆积百分数。堆积百分数可用St%=1-Dop/Dtot来表示。用斜率法和固体合成法确定了协萃合物的化学组成为Pd(... 用萃取法测定了Pd2+-dppe-PCA-体系在氯仿—水介质条件(I=1.0,KNO3,pH=2)下的堆积百分数。堆积百分数可用St%=1-Dop/Dtot来表示。用斜率法和固体合成法确定了协萃合物的化学组成为Pd(dppe)(PCA)2。计算出相同条件下混配合物的堆积百分数按下列顺序变化:Pd(dppe)(Bz)2<Pd(dppe)(PAc)2<Pd(dppe)(PPr)2<Pd(dppe)(PBu)2。表明堆积百分数与PCA-中亚甲基数有关,合适的碳链长度可使参与堆积的两个苯环达到“最佳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钯混配合物 芳环堆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配合物中的芳环堆积作用研究──Ⅳ.Zn^(2+)-Phen-PCA体系的萃取研究和混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10
作者 林秋月 龚钰秋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用萃取法研究Zn2+与1,10-菲绕啉(Phen)和苯基羧酸根(PCA-)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合成并表征了固体混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并用1HNMR方法进一步确证了配合物中堆积作用的存在.
关键词 萃取 合成 芳环堆积作用 三元混配合物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研究Pd^(2+)-dppe-PCA^-体系中的芳环堆积作用
11
作者 龚钰秋 沈良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112-113,共2页
有关混配合物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已有许多报道,涉及的研究方法有pH电位滴定、质子核磁共振以及电子光谱和CD光谱等,但用萃取化学法研究迄今还未见诸报道,我们在对Pd^(2+)-dppe-PCA^-体系(dppe=1,2-(二苯膦)乙烷,PCA=苯基羧酸根)的... 有关混配合物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已有许多报道,涉及的研究方法有pH电位滴定、质子核磁共振以及电子光谱和CD光谱等,但用萃取化学法研究迄今还未见诸报道,我们在对Pd^(2+)-dppe-PCA^-体系(dppe=1,2-(二苯膦)乙烷,PCA=苯基羧酸根)的研究中采用萃取法,所用的PCA^-为苯甲酸根(Bz^-),a-苯乙酸根(PAc^-),β-苯丙酸根(PPr^-),r-苯丁酸根(CBu^-).实验方法如下:室温下水相pH为5.0,离子强度0.5(KNO_3),钯浓度固定在5×10^(-4)mol.L^(-1),水相和有机相各10ml,以氯仿为稀释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DPPE 芳环堆积作用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配合物分子内的芳环堆积作用Ⅲ——核磁共振法研究Pd^(2+)—A(phen、bpy、trp)—UTP^(4-)体系
12
作者 龚钰秋 孙洪良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用~1HNMR法测定Pd^(2+)-A-UTP^(4-)体系中混配合物Pd(A)(UTP)^(2-)分子内的芳环堆积作用,A=邻氮二菲,Phen;2,2′-联吡啶(bpy)和色氨酸(trp^-);UTP^(4-)=尿苷-5′-三磷酸盐,认为由于UTP^(4-)中嘧啶环与A中的芳香杂环间发生部份堆积,使得U... 用~1HNMR法测定Pd^(2+)-A-UTP^(4-)体系中混配合物Pd(A)(UTP)^(2-)分子内的芳环堆积作用,A=邻氮二菲,Phen;2,2′-联吡啶(bpy)和色氨酸(trp^-);UTP^(4-)=尿苷-5′-三磷酸盐,认为由于UTP^(4-)中嘧啶环与A中的芳香杂环间发生部份堆积,使得UTP^(4-)分子内H(5)、H(6)和H(1′)发生明显的高场位移.混配合物中的芳环堆积作用按下列顺序减小:Pd(Phen)(UTP)^(2-)>Pd(bpy)(UTP)^(2-)>Pd(trp)(UTP)^(3-).这一变化恰与A的芳环大小相一致,即Phen>bpy>t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环堆积作用 三元混配合物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的芳环堆积作用(Ⅴ)Ca(Ⅱ)/核苷酸/杂环碱体系
13
作者 孙洪良 王宏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0-65,共6页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a(Ⅱ)与腺苷5’-三磷酸(ATP)和芳香杂环碱A(Phen,Bpy和Trp)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Ca(A)(ATP)n-(n=2或3)的稳定常数(I=0.1,KNO3,25℃).比较了三元混...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a(Ⅱ)与腺苷5’-三磷酸(ATP)和芳香杂环碱A(Phen,Bpy和Trp)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Ca(A)(ATP)n-(n=2或3)的稳定常数(I=0.1,KNO3,25℃).比较了三元混配配合物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其差值ΔlgKCa要比预期的统计值ΔlgKst来得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配配合物 芳环堆积作用 核苷酸 杂环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地理案例供给侧结构优化的策略——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例
14
作者 钟有长 《地理教学》 2016年第24期30-34,共5页
文章界定了地理案例供给侧概念、类型、结构及其优化;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例说明了两个地理案例之间结构优化的五种主要方法;从达成教学目的与遵循学生认知水平两个方面阐释案例供给侧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案例供给侧结构 案例供给侧结构优化 流水堆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剂对三元混配物芳环堆积作用的影响
15
作者 孙洪良 《贵金属》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含 1 ,1 0 -邻菲绕啉 (Phen)和羧酸 (CA)配体的三元混配物Pd(Phen) (CA) +体系在不同浓度乙醇 -水溶液 ( 30 %~ 90 % ,V/V)中的稳定常数 ,比较和讨论了各种配合物之间的稳定性差异 ,并计算了三元混配物Pd(Phen) (P...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含 1 ,1 0 -邻菲绕啉 (Phen)和羧酸 (CA)配体的三元混配物Pd(Phen) (CA) +体系在不同浓度乙醇 -水溶液 ( 30 %~ 90 % ,V/V)中的稳定常数 ,比较和讨论了各种配合物之间的稳定性差异 ,并计算了三元混配物Pd(Phen) (PCA) +(PCA为 2 -苯乙酸和 3-苯丙酸 )中堆积异构体的百分数。实验结果表明 :三元混配物Pd(Phen) (PCA) +分子内的芳环堆积作用与溶液极性有关。溶液极性愈弱 ,分子内芳环堆积作用愈强 ,堆积异构体的百分数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常数 芳环堆积作用 混配物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古近纪沉积物堆积作用的演化
16
作者 Н А +1 位作者 Басов 朱佛宏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1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 堆积作用 沉积物 古近纪 演化 海洋学 全球变冷 构造事件 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phen)(NO_3)_2(H_2O)]_n:从一维多核配位链通过氢键和芳环堆积相互作用构筑三维超分子网络(英文)
17
作者 姜秀娟 赵小军 杜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Cd(NO3)2与邻二氮杂菲(phen)和丁二酸在水-甲醇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型硝酸根桥联配位聚合物[Cd(phen)(NO3)2(H2O)]n(1).用X-射线衍射技术在室温下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斜晶系,P21空间群(N o.4),晶胞参数a=1.029 79(10)n... 通过Cd(NO3)2与邻二氮杂菲(phen)和丁二酸在水-甲醇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型硝酸根桥联配位聚合物[Cd(phen)(NO3)2(H2O)]n(1).用X-射线衍射技术在室温下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斜晶系,P21空间群(N o.4),晶胞参数a=1.029 79(10)nm,b=0.725 41(7)nm,c=1.030 16(10)nm,β=110.486 0(10)o,V=0.720 88(12)nm3,Z=2.CdII中心离子为六配位,处于由螯合phen配体、硝酸根离子和水所构成的CdN2O4扭曲多面体中.CdII离子之间通过硝酸根离子连接形成一维无限锯齿形配位链,这些一维链通过phen和硝酸根离子间的C—H…O相互作用进一步连接成二维结构.此外,这些二维结构之间存在芳环堆积相互作用,且通过层间水-硝酸根离子所组成的O—H…O氢键连接而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配位聚合物 氢键 芳环堆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自组装中的非共价键协同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晓渝 谢如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4-1310,共7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氢键、π-π堆积作用、配位作用、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疏溶剂作用等多种非共价键协同作用在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中的新进展。
关键词 超分子自组装 氢键 Π-Π堆积作用 配位作用 供体-受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非键作用强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蕾 李书实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2,共7页
采用MP2方法和6-31+G(d,p)基组优化得到了带有一个正电荷的组氨酸侧链与4个DNA碱基间形成的18个氢键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从文献中获取了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形成的12个堆积和T型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使用包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 采用MP2方法和6-31+G(d,p)基组优化得到了带有一个正电荷的组氨酸侧链与4个DNA碱基间形成的18个氢键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从文献中获取了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形成的12个堆积和T型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使用包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MP2方法和aug-cc-pVTZ基组及密度泛函理论M06-2X-D3方法和aug-cc-pVDZ基组计算了这些复合物的结合能.研究结果表明,包含BSSE校正的M06-2X-D3方法和aug-cc-pVDZ基组能够给出较准确的结合能;气相条件下,组氨酸侧链与同种DNA碱基间的离子氢键作用明显强于堆积作用和T型作用,组氨酸侧链最易通过离子氢键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组氨酸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间的T型作用强于与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间的离子氢键作用;水相条件下,组氨酸侧链与同种DNA碱基间的离子氢键作用仍明显强于堆积作用和T型作用,组氨酸侧链更易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但是最强的组氨酸侧链与胞嘧啶C间的T型作用明显弱于与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间的离子氢键作用,说明水相条件下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主要通过离子氢键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侧链 DNA碱基 离子氢键作用 堆积作用 T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体内酶 - 金属离子 - 底物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洪良 龚钰秋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用1HNMR法研究了钯(Ⅱ)-NTP-A体系内金属离子与配体以及配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NTP代表腺苷5′-三磷酸(ATP)和尿苷5′-三磷酸(UTP);A代表1,10-邻菲口罗啉,2,2′-联吡啶和L-色氨酸... 用1HNMR法研究了钯(Ⅱ)-NTP-A体系内金属离子与配体以及配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NTP代表腺苷5′-三磷酸(ATP)和尿苷5′-三磷酸(UTP);A代表1,10-邻菲口罗啉,2,2′-联吡啶和L-色氨酸.实验发现,三元配合物体系中ATP的H-C(2),H-C(8)和H-C(1′)与UTP的H-C(5),H-C(6)和H-C(1′)都发生明显高场位移.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Ⅱ) 核苷酸 底物 芳环堆积作用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